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五步谈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探究式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有效地突出了学生学的方式,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重能力、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它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更加规范、科学、方便的实施探究式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将其概括为五个步骤,便于操作。
  
  一、呈现化学问题,以创设问题情境为中心
  
  呈现化学问题,是模式的第一个要素和实施环节。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必须得到一个明确的任务,或者在某一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教师必须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一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1.直接提问,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2.利用实验,发现问题,引发探究;3.通过一些探究性习题创设问题情境 ;4.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5.结合生活、生产和当前科技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二、学生的信息搜索阶段,以收集资料为中心
  
  学生明确探究任务之后,就要根据问题情境的要求收集相关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很多,可以查阅课本,可以网络查询,可以通过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也可以咨询专家与伙伴协商交流。
  搜集信息的过程和质量决定着问题解决的最终效果,如果资料收集不全或者收集的资料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就会导致问题解决的失败。收集资料的能力对于问题解决来说很重要,特别是对于陌生的具有创造性的问题而言,更是举足轻重。
  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找出问题解决所需要的信息,同时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精制和组织,以利于问题解决过程中信息的提取和迁移。对资料的精制和组织就是把获得的资料与已有的知识用适当的线索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认知结构。
  
  三、学生的信息整合阶段,以形成假设为中心
  
  收集完资料之后,就要促使问题初始情况,向目标情境的转化,就必须提出种种可解的途径、假设和目标。
  情境假设,所谓假设是指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规律,对未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规律所做的一种推断和解释。假设不仅是一种方法,还是一种结果、一种思想。所谓“方法”就是指根据已知对未知进行推断和解释的思维过程,所谓“思想”是指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科学理论,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被认为是正确的理论也有可能被进一步修正,甚至被推翻。所谓“结果”是指由推断所得到的假定性结论。
  提出假设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提出假设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注意对问题进行分析、了解。牢牢掌握问题的目标情境与问题的主要特征,将精力集中在问题目标情境上。学生可以是自己提出假设,也可以是合作提出假设。提出假设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整合已有知识的过程,又是超越已有知识,更新理解的过程。
  
  四、解决问题阶段,以选择策略为中心
  
  选择恰当的策略是问题解决中很关键的一步。从本质上讲,问题解决就是要通过合理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以缩短问题初始情境和目标情境之间的差距。这是解题的实质性步骤,常用策略有以下几种。
  1.双向推理。双向推理即充分利用已知条件进行顺向推理,重视运用未知条件进行逆向推理。
  2.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解题时,要注意克服定势,进行发散思维。与发散思维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必须善于评价自己的思路,找出自认为比较好的一条,集中精力地优先加的考虑。我们称这种思维叫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只有和集中思维结合起来才是高效的创造性思维。
  3.类比迁移。类比迁移指运用先前已解决问题的现在知识去指导新问题解决。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实际上是利用学生早已熟悉的事物,通过类比去同化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将陌生的新知识,新问题变成为学生所熟悉的可解问题。
  
  五、师生反省评价阶段,以合作交流评价为中心
  
  “协作”和“交流”不仅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素,而且也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阶段中,要求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法,把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结果显现给同伴,从中选取最优方案。这体现了新课程中三维目标的实现,也促进学习者进行自评,以便了解自己的不足与优势。从另一方面讲,也有助于学生学会合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他文献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期刊
新课标改革的主要理念和用意就是引导学生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数学是思维的学科,应该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否则,只有合作学习的形式,而没有合作学习的实质。其真正意义上合作学习,应该是以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和相互帮助为主要形式,是双向交流的过程 。独立思考是个人行为,而合作学习是集体的行为。这两者是可以和谐共存的,因此,要处理好数学教学中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主要从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期刊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迁移法是学习能力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历史教学中的迁移法应结合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历史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来进行。它不仅有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而且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教材知识点之间的迁移结
期刊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数学课程标准》也指明:"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需求, 也是数学教育的需求。  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1.创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满足学生这种愿望和需要。所以,教学时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究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一、巧妙设疑、激发学习情趣    疑能引思,思则生趣,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设疑激思,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
期刊
数学作为一门主要学科,的确没有某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为此身为数学老师也不得不苦思瞑索,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往往是美中不足,事与愿违。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数学改革带来一片生机,但如何使用却值得推敲。我在数学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媒体与教材的巧妙融合    多媒体是教学的助手,是教材生动形象的体现者,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效
期刊
听力是中学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听力水平低下一直是学生较为苦恼的问题,如何提高英语听力水平自然而然地成了众多学习者与从教者所关注的焦点。在实际中,影响听力水平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老师有针对性地采取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克服影响听力提高的各种障碍,进而提高听力理解水平。  一、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营造习得环境  在课堂上,学生听老师和其他同学讲英语是提高英语听力的主要方
期刊
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然而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严重忽视写作训练,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写作教学效果,而提高写作教学效果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和参与度,让各类学生都能亲身经历合作学习和知识建构的过程;2.更新写作教学观念,优化写作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基于这种认识,笔者把过程教学法
期刊
素质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思想,是培养人的最佳途径;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合乎规律的教育。从根本意义上讲,是要优化教育过程,我认为优化课堂教学是优化教育过程的主阵地。因此我们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确立适合素质教育的课堂结构模式,充分发掘课堂潜力,加强课堂教学的主要功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借鉴有关的教改经验,我认为“五环节”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不
期刊
一、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目标不等于目的,“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理想)。”教学目标包括4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表现程度。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教学体现的是学生的学;行为动词是指学生做什么,常用“提出”“概述”“叙述”等行为动词表示;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