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期校外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作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构建“假日学校”新途径,旨在为多彩童年扬帆护航,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假日学校” 构建途径 三位一体
为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青少年教育体系,不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学生的校外教育,已成为新时期学校、家庭、社会十分关切的问题。“假日学校”作为加强青少年校外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那么,如何构建“假日学校”,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更大活力,为多彩童年扬帆护航呢?
一、合理布陣,统筹抓建,凸现“假日”特色
为使创办“假日学校”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要明确目标和思路,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增强创办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1.认识上破除“时段观念”
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提出的“假日学校”的总体规划,召开动员会、现场会、推进会并通过制定标准、表彰先进等,推动基层走出“时段性”、“应景式”(即不了了之,没有落实好)认识误区,确立“长期抓、抓长期”的观念和“横向抓拓展,纵向抓提升”的工作思路。
2.力量上突破“单挑独斗”
在师资上,除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老同志为关工委“假日学校”主要授课教师并兼任班主任外,还邀请村(社区)内有特长的大学生村官、回乡的大中专学生、社区民警、司法社工、法院、部队、机关等社会各界,包括学生家长等到校兼课或指导开展活动,形成工作合力,把好关工委“假日学校”质量关。
3.布局上消除“空白地带”
在布局上,“假日学校”要建到村,触角伸到家,架构起镇(街道)、村(社区)、家庭三级体系,彰显出“假日”的鲜明特色。
4.内容上尽显“假日”特色
在内容上,不要将假日学校办成正规教育的翻版。各镇(街道)要根据自身特色,安排有丰富教育经验的老教师和有一技之长的人士任教,为正常教育拾遗补缺,尽显“假日”特色。
二、贴合主体,精心安排,丰富“学”的内容
按照“贴近主体实际、突出思想内涵”总体思路,要精心安排假日活动,切实丰富“学”的内容,突出主题重点“学”。要根据形势任务设计主题,抓好重点辅导,假日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有三类。
1.结合时事政治,启动爱国爱乡情怀教育
例如,奉化市“假日学校”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开设“老少同赞家乡巨变”课程,纪念建党90周年开展“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主题教育活动等课程。
2.适合兴趣爱好,举办益智益趣互动活动
开设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棋牌、集邮、谜语、摄影、剪纸、插花、编织等课程,各地的镇(街道)还可以结合各自地方特色,启动丰富多彩的乡土教育,开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课程。
3.深入社会实践,举行传统美德体验教育
各“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开展“走进实践基地”、“走进博物馆”、“走进新农村”、“走进敬老院”、“走进纪念馆”、“走进军(警)营”、“走进民营企业”等系列实践活动,培育青少年学生的乡土情怀以及爱党爱国的道德情操。
三、完善规范,合力衔接,拓展“校”的功能
“假日学校”要坚持公益定位,在“管理”上积极探索,在“效用”上合力作为,努力实现“校”的最大功效。
1.公益化服务
假日学校的创办,既不同于社会力量办学,又不同于有偿家教,要坚持服务性方向和公益性定位,免费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供优质化多样性服务。
在入学对象上拓展创新,原则上以“假日学校”所在社区(村)内的在校学生为主,但同时,在个别边远地区由临近的几个村联合办学,以保障生源及办学效益。
2.规范化管理
通过统一标准、统一考核审定、统一命名挂牌,建立专门组织机构和领导班子,在师资队伍、课程安排、作息时间等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关工委及市爱国主义讲师团各镇(街道)分团中老教师专业特长,由他们因人制宜地明确师资队伍,完善相关办学制度、家访制度、帮教制度,建立相应工作台帐,较好保障了阵地设施不断完善,办校质量有效提升。
3.多元化衔接
“假日学校”有效架起沟通社会、机关部门和家庭的桥梁,进行联合办学,采取多块牌子运作的办学模式,将关工委假日学校与村老年学校、农民文化科技学校、公民道德学校结合起来,更是与暑期辖区内的中小学结合起来,做到资源共享、地尽其利、共建互动、统筹安排,确保教室、器材、经费“三到位”,为青少年开办“课外驿站”创设了一个愉快学习、安全活动的场所。
四、创建机制,整合渠道,广泛宣传,达到效应最大化
除了在认识、主体以及功能等方面,构建“假日学校”还要在运作机制上不断创新,整合资源,广泛宣传,发挥“假日学校”效应最大化。
1.健机制,创新办学主体
在创办“假日学校”的工作中,要逐步完善镇街道领导机制,建立“假日学校”校务委员会,形成假日学校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创办主体上,要因地制宜,创新办学主体,可以村(社区)为办学主体,可以村校联合为办学主体,也可以有条件的家庭倡建假日校外活动(教育)爱心“互助组”等方式。
2.广宣传,整合社会资源
在“假日学校”的推广上,要契合实际,不能贪大求全,要综合评估实际需求及资源情况,按照条件成熟一个倡办一个,不能一哄而起。同时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拓宽各方面的筹资渠道,以确保“假日学校”正常运转所需的经费。同时,发挥社区(村)内有特长的、回乡的大中专学生、大学生村官、社区民警等各界,包括学生家长等到校兼课或指导开展丰富的活动,使学生的假期不再孤独乏味。
“假日学校” 构建途径 三位一体
为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青少年教育体系,不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学生的校外教育,已成为新时期学校、家庭、社会十分关切的问题。“假日学校”作为加强青少年校外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那么,如何构建“假日学校”,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更大活力,为多彩童年扬帆护航呢?
一、合理布陣,统筹抓建,凸现“假日”特色
为使创办“假日学校”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要明确目标和思路,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增强创办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1.认识上破除“时段观念”
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提出的“假日学校”的总体规划,召开动员会、现场会、推进会并通过制定标准、表彰先进等,推动基层走出“时段性”、“应景式”(即不了了之,没有落实好)认识误区,确立“长期抓、抓长期”的观念和“横向抓拓展,纵向抓提升”的工作思路。
2.力量上突破“单挑独斗”
在师资上,除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老同志为关工委“假日学校”主要授课教师并兼任班主任外,还邀请村(社区)内有特长的大学生村官、回乡的大中专学生、社区民警、司法社工、法院、部队、机关等社会各界,包括学生家长等到校兼课或指导开展活动,形成工作合力,把好关工委“假日学校”质量关。
3.布局上消除“空白地带”
在布局上,“假日学校”要建到村,触角伸到家,架构起镇(街道)、村(社区)、家庭三级体系,彰显出“假日”的鲜明特色。
4.内容上尽显“假日”特色
在内容上,不要将假日学校办成正规教育的翻版。各镇(街道)要根据自身特色,安排有丰富教育经验的老教师和有一技之长的人士任教,为正常教育拾遗补缺,尽显“假日”特色。
二、贴合主体,精心安排,丰富“学”的内容
按照“贴近主体实际、突出思想内涵”总体思路,要精心安排假日活动,切实丰富“学”的内容,突出主题重点“学”。要根据形势任务设计主题,抓好重点辅导,假日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有三类。
1.结合时事政治,启动爱国爱乡情怀教育
例如,奉化市“假日学校”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开设“老少同赞家乡巨变”课程,纪念建党90周年开展“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主题教育活动等课程。
2.适合兴趣爱好,举办益智益趣互动活动
开设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棋牌、集邮、谜语、摄影、剪纸、插花、编织等课程,各地的镇(街道)还可以结合各自地方特色,启动丰富多彩的乡土教育,开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课程。
3.深入社会实践,举行传统美德体验教育
各“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开展“走进实践基地”、“走进博物馆”、“走进新农村”、“走进敬老院”、“走进纪念馆”、“走进军(警)营”、“走进民营企业”等系列实践活动,培育青少年学生的乡土情怀以及爱党爱国的道德情操。
三、完善规范,合力衔接,拓展“校”的功能
“假日学校”要坚持公益定位,在“管理”上积极探索,在“效用”上合力作为,努力实现“校”的最大功效。
1.公益化服务
假日学校的创办,既不同于社会力量办学,又不同于有偿家教,要坚持服务性方向和公益性定位,免费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供优质化多样性服务。
在入学对象上拓展创新,原则上以“假日学校”所在社区(村)内的在校学生为主,但同时,在个别边远地区由临近的几个村联合办学,以保障生源及办学效益。
2.规范化管理
通过统一标准、统一考核审定、统一命名挂牌,建立专门组织机构和领导班子,在师资队伍、课程安排、作息时间等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关工委及市爱国主义讲师团各镇(街道)分团中老教师专业特长,由他们因人制宜地明确师资队伍,完善相关办学制度、家访制度、帮教制度,建立相应工作台帐,较好保障了阵地设施不断完善,办校质量有效提升。
3.多元化衔接
“假日学校”有效架起沟通社会、机关部门和家庭的桥梁,进行联合办学,采取多块牌子运作的办学模式,将关工委假日学校与村老年学校、农民文化科技学校、公民道德学校结合起来,更是与暑期辖区内的中小学结合起来,做到资源共享、地尽其利、共建互动、统筹安排,确保教室、器材、经费“三到位”,为青少年开办“课外驿站”创设了一个愉快学习、安全活动的场所。
四、创建机制,整合渠道,广泛宣传,达到效应最大化
除了在认识、主体以及功能等方面,构建“假日学校”还要在运作机制上不断创新,整合资源,广泛宣传,发挥“假日学校”效应最大化。
1.健机制,创新办学主体
在创办“假日学校”的工作中,要逐步完善镇街道领导机制,建立“假日学校”校务委员会,形成假日学校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创办主体上,要因地制宜,创新办学主体,可以村(社区)为办学主体,可以村校联合为办学主体,也可以有条件的家庭倡建假日校外活动(教育)爱心“互助组”等方式。
2.广宣传,整合社会资源
在“假日学校”的推广上,要契合实际,不能贪大求全,要综合评估实际需求及资源情况,按照条件成熟一个倡办一个,不能一哄而起。同时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拓宽各方面的筹资渠道,以确保“假日学校”正常运转所需的经费。同时,发挥社区(村)内有特长的、回乡的大中专学生、大学生村官、社区民警等各界,包括学生家长等到校兼课或指导开展丰富的活动,使学生的假期不再孤独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