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出版社.“随机而动,恰到妙处”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ntentwc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引领学生丰富社会知识,进行自我教育,促进个性成长的主要渠道。我们的课堂提问应该站在学生理解的高度上,而不能不顾学生自己在那儿唱高调,或者在学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偷袭”。提问时机把握不好,最好的问题都不能发挥作用,学生照样一问三不知,毫无参与热情,甚至变得厌学。本文就“什么时候问”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一些思考。
  小学品德 社会课 升本化 课堂提问时机
  传统教学模式下,满堂灌式的教学已经为人们所摈弃。新课程视野下,启发式教学的再度红火使得人们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方兴未艾,就是仅仅关联到小学品德课的提问策略的讨论也是林林总总。探讨提问的方向也是多方触及:谁问、问谁、問什么、什么时候问、怎么问、怎么答……但是笔者发现,稍有不慎,课堂教学又陷入了“满堂问”的误区,该问的时候不问,不该问的时候却喋喋不休。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戴着脚镣跳舞”的感觉使他们不再拥有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再度剥夺!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引领学生丰富社会知识,进行自我教育,促进个性成长的主要渠道。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他们的认知结构改变是基于他们先前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基础,我们的课堂提问应该站在学生理解的高度上,而不能不顾学生自己在那儿唱高调,或者在学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偷袭”。提问时机把握不好,最好的问题都不能发挥作用,学生照样一问三不知,毫无参与热情,甚至变得厌学。以下笔者就“什么时候问”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一些思考。
  一、在心境平静时设问:激“愤悱”,波澜跌宕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亦然。课堂中有些内容看似学生都懂了,实质上他们的理解往往没有到达教材所要求的高度,更没有情感的参与,这时巧妙的提问就成为引导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进入探究大门的钥匙。
  案例回放:
  教学“孝敬父母长辈”这一主题时,很多学生觉得这时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觉得没有必要再学了。有位老师在课伊始学生静下来后播放MTV《父亲》,一边声情并茂地说:“让我们随着优美的旋律一起穿梭于回忆的长河中,让时光伴着音乐回到从前……”音乐声毕,学生的注意力已经高度集中,老师启发道:“在音乐声中,你的回忆之河流淌出了哪些片段和哪些画面?”学生纷纷讲述了父母的体贴、关爱……学生孝敬父母之情油然而生。这时老师又加一问:“从小到大,我们又给父母带来了哪些麻烦呢?”学生略思片刻,七嘴八舌地说了不少,内疚之情溢于言表。两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情感世界由此开放,为整节课感恩父母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抽象的“感恩父母”难以切实把握。尽管有音乐与画面的渲染,但真正能打开学生记忆闸门的却是老师的两个问题。
  二、在理解偏颇处设问:触“神经”,操控要义
  小学生受理解能力与知识经验的局限,对教学意图的理解往往拘泥于一些感性的内容。教师通过提问的引导,却可以让他们真正操控起教学内容的本质内涵。
  案例回放:
  一位教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助人为乐。
  生1:助人为乐就是扶老人过马路,或者帮助同学解答难题。
  生2:助人为乐是指帮助迷路的小朋友擦去脸上的泪水,告诉他可以求助警察叔叔。
  师:(感觉学生的理解只局限于助人而没有体现“乐”,于是追问)你有过得到他人帮助的时候吗?
  陈思洋:我那天丢了五块钱的中饭费,是王凯将中饭分了一半给我,我很感谢他。
  师:王凯,你来说说,你把中饭分一半给同学,你不觉得自己要挨饿吗?
  王凯:是的,后来我觉得很饿,但是如果陈思洋没吃的话,肯定会更饿,所以我觉得自己这样做还是值得的。
  老师:是感觉难受吗?
  王凯:是感觉这样做很值得,陈思洋把我当成好朋友了,我太高兴了!
  生7:我明白了,助人为乐是帮助别人心里却很快乐,没有什么后悔的。
  上述对话中,开始学生将助人为乐简单地理解为帮助别人,教师就通过提问让一个学生说了自己的助人经历,并挖掘出了他既饿又觉得很值、感觉很快乐的心情。在活生生的事实面前时,学生对“助人为乐”的内涵理解就不只是局限于语言文字的层面了,而是触及了内在的神经,有助于他们真正去接纳助人行为,践行“助人为乐”。
  三、在感觉歧义时设问:促理解,融会贯通
  思想品德课教材是由编写者精心组织编写的,但是学生受阅读能力与思想感悟能力的局限,往往会发现一些理解上的前后不一致,而这些理解上的不一致正是教师应该着力引导而帮助学生澄清的地方。
  案例回放:
  教学“劳动最光荣”这一内容时,一位教师引用了老舍《养花》一文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有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句话,来让学生感知劳动的个中滋味。有一个学生大胆提出:既然是有喜有忧,还会有伤心的眼泪,那为什么作者还会感觉有乐趣呢?教师趁机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学生通过理解就有了新的思考:
  生1:我觉得这是快乐多于悲伤,所以作者总体上感觉养花是其乐无穷的事。
  生2:作者的忧伤中含有对养花这一份劳动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种期待与向往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就像妈妈有时会骂我,但她是爱我的表现呀!
  生3:也有可能这是一种殷切期望的泪水或者说是感动的泪水,难道眼泪一定是痛苦的吗?
  现行教材中有很多看似矛盾的地方,正是学生认知增长的关节点,比如类似“平凡而伟大”、“普普通通的一个工人却做出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壮举”,“我们要珍惜时间,但也要学会生活娱乐”,“我们要听从父母的教导,但也要委婉指出父母身上的一些缺点”,“尊敬老师,但也不能迷信老师的每一句话”,“我们要关心集体,爱护公共财务,但是不要上山去救大火”。引导学生将这些内心不能理解的矛盾化解了,可以给学生种下辩证法的种子,避免一些过于偏激的想法。   四、在回答肤浅时追问:“剥”表层,显现本质
  品德课的有些教育意图是比较深刻的,但是课堂上,学生的回答经常比较浅显,没有触及问题的深刻本质,教师适时追问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案例回放:
  在教学“卧冰求鲤”这一故事时,有学生提出这是不可能的。
  生1:我觉得王祥这样做是不可能得到鲤鱼的,因为科学老师告诉我们鱼是一种智商很低的动物,它不会因为人们的诚意而感动。
  生2:王祥应该去钓鱼,而不是去求鱼。
  生3:不对,天这么冷,鱼早就在深水里冬眠了,不可能出来吃鱼饵。再说冰那么厚,王祥怎么可能去钓鱼呢?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请同学们注意,这些故事都是来自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大家知道民间故事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生4:民间故事可以表达一些我们所想不到的现象,比如“孟姜女哭倒长城”其实是不可能的,但这样写更能感动人。
  生5:我觉得故事的写法可以表示人们的一种虔诚的心情,王祥这样做就说明他的孝心,他的继母应该为此而感动。
  中国历史上的道德教育重在借艺术的手段来感召人们,平时教学时,教师要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通过主人公行为的表层来探求主人公内在的思想,让学生学会感动而不仅仅是行为的简单模仿。
  五、在领悟松散时提问:抓整体,巧搭“桥梁”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先前知识经验在后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两者相互关联,后来的知识学习就固定在前期经验的基础之上。现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材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将社会知识的学习与道德品行的成长有机地融为了一体,形成从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共四个阶段的螺旋式循环,教师的提问在系统复习时就可以为学生的知识梳理“铺路搭桥”。
  案例回放:
  笔者在教学“关爱劳动人民”这一主题,分三课时从不同的侧面体现教育意图:劳动的光荣性、劳动的艰苦性与表达对他人劳动的感激之情三者有机结合。在第三课的结尾,教师就作了如下设计。
  师:我们为什么要向这些劳动者都表示感谢呢?
  生1:因为他们很辛苦,我们应该向他们表示爱心。
  生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人的劳动,是劳动者给我们幸福的生活。
  师:好,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得到了他人劳动的恩惠,就要用实际行动来表示感谢,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次微笑无处不闪现着爱的火花,让我们将这份爱不断传递给可爱的劳动者吧!
  上述案例看似简单,实质上是为了减轻学生理解的难度,巧妙地通过提问让学生对知识形成一个相互贯通的整体网络,对情感的把握也形成一个全局意识。
  六、在自我评价时提问:找楷模,明理导行
  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青少年的行为学习主要是受观察学习的影响,他们可以从他人的行为中习得而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针对学生年龄偏低、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要多结合学生以及身边其他人在学校、社会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实际事例的体验中,学会向优秀人物学习。但是学生的视野有限,他们不可能很快找到自己要学习的榜样,更不能很快悟通教材的要求,这是教师的课堂提问就可以发挥及时的引领作用。
  案例分享:
  “学会分享”是新时期的独生子女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在设计中力求让学生体验在集体中讲求团队精神,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引发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在导行阶段,教师就展示了几个比较贴切的提问: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大家已经体会到了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也很想和他人合作,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对他人不礼貌,合作不够愉快的事呢?
  生1:那次,中午分菜时,王越就是先挑自己喜欢吃的,搞得大家很生气。
  王越:没有,我为大家分菜,难道不是为大家服务吗?
  生1:陈静在分菜时,总是先将菜在盆里分好,然后一勺一勺地分给同学,他自己就吃最后那份。
  老师:陈静,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陈静:我的本事挺不错,每次都是将菜分得比较均匀,而且很多同学都不在乎多少,所以我有时候还吃到了较多的一份呢!
  王越:老师,我以后像陈静那样做就是了。
  老师:在我们班里,更多的是那些不想占别人便宜的同学,陈静说得对,很多同学不在乎菜的好坏与多少,因为友情更重要。生活在友情与关爱中,大家才感觉快乐呀!
  總之,在有关课堂提问方式的讨论不绝于耳的今天,笔者以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只有着眼于生本思想,有效把握课堂动态的提问才是有效教学的有力抓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笔者权且抛砖引玉,以期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堂能真正向着生本理念全面回归。
其他文献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将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以及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编为一个专题,并命名为: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当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但是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本文提出商榷意见。  太平天国运动 民主革命 农民战争  民主革命,即“以反封建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那么,太平天国运动是以反封建为目的的革命吗?纵观太平天国的历史,恐怕不然。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它
期刊
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社会,特别是家庭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却是家庭。  榜样 家庭教育 家庭环境  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许多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的学习都来自间接经验。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学习,班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在实际的教育中,家长应注
期刊
以鲁迅入选初中语文教材作品为例,分析其精选“道具”,折射“灵魂”这一刻画人物技法。《故乡》一文中,借助“钢叉”写少年闰土,借助“长烟管”写中年闰土,借助“圆规”写“杨二嫂”,借助“船”写“我”;《孔乙己》一文中,借助“长衫”写孔乙己,借助“粉板”写掌柜。借助《山海经》,写阿长;借助“大大小小的书”写藤野先生。借助“一把罗汉豆”,写出“六一公公”的淳朴善良;借助那把“不轻易使用的戒尺”,写出了寿镜吾
期刊
纸版画是幼儿教学中常见的版画学习内容,因其所用材料简单,表现手法多样而深受幼儿及教师的喜欢。对于刚刚接触多彩世界、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的小班幼儿学生来讲,纸版画是他们与这个世界沟通的一种手段,有必要重视起来,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其能保持对纸版画的热情以及能够通过纸版画认识世界,触摸世界。  纸版画 小班学生 教学策略  纸版画的材料很简单且常见,通常有白版纸、瓦楞纸、卡纸、牛皮纸等各种类型的纸以
期刊
反思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建立学习档案;记学习日志和信件;开展各种各样的讨论会写自律说明书等形式进行。有利于学生逐渐成为自律学习者,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自信心。  概念 意义 反思能力 反思方法  一、反思能力的概念  反思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定义为: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但是,反思活动的思考过程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思考问题”,而是要求“主体借助逻辑推理的技能,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
期刊
通过列举学习国外先进的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一套适合我国青少年优秀后备人才成长的校外培养模式。首先,通过一些优质的品牌竞赛活动,将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潜质的青少年挑选出来,为他们建立青少年优秀人才数据库进行集中管理,定期为入库学生举办系列科学营活动以及海外交流活动,为其搭建一个聊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平台,助推其一步步走向科学高峰。  青少年 科技创新 校外培养模式  我国确立到2020年建
期刊
写景文是小學习作的重要成分,通过留心观察选取景物,然后“绘”画于文,在行文布局时做到有条有理地表达,并能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文字之中,让小学生的写景文达到“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的境界。  小学 写景文 习作教学  写景文是小学习作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年级习作起步中就有多次写景文的习作,如何做好写景文的指导呢?最终达到“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的境界。  如何能通过语言文字的叙述,“绘”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
期刊
从让兴趣成为一堂好课的基石与纽带、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新型关系、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的“实验室”、让教学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五个方面,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
期刊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和骄傲。中国画的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美术教材中占有较大比重,它对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植民族精神、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培养优良的审美文化素质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在教学中,发现孩子们对学习中国画的热情并不高。对此,就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乐于学习中国画,并把它很好地传承与发扬进行了探讨。  笔墨游戏 笔墨技巧 音乐 幻想  中国
期刊
高效课堂教学是当今教育界探讨的最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适应社会的要求,提高课堂的“高效”,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从近年来的教育发展入手,系统分析、尝试了目标教学、洋思教学经验的方方面面,提出了适合学生接受的课堂高效规律。  高效课堂 动静波浪式 学生  时下,在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全国各地中小学都在积极推进山东杜郎口的高效课堂学习模式,参观研究高效课堂规律,究竟学得如何,能不能领悟高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