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积极倡导的学习形式之一。但经笔者这两年来的亲自实践,以及在大量的听课活动中,发现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许多小组合作学习常常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合作,并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本文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策略,以期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教育 小组合作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笔者通过学习和班级实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或者说它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存在:①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②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③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④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⑤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⑥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
1 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诸如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等等。从中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2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关注个体的发展
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评价和奖励,还要重视小组中个体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倡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考查小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可以用一些不定期的小测验来检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情况,争取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点。通过合作学习使独立、自私的学生逐步成为具有合作、互助等积极性格特征的学生。
3 准确评价、注意激励
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学生在全班进行的交流活动。因为很多的讨论合作成果都是在交流中得到了体现,得到了强化。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对学生的讨论倾听、评价、建议、引导,并掌握学生讨论的情况,以便作出及时调控。合作学习的评价有个最明显的特点:重视小组自评。为了保持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合作小组必须定期地评价小组成员共同活动的情况,这就是“小组自评”。小组自评的目的是帮助小组成员学会怎样更好地合作。为此,在小组成员自评时应讨论以下内容。第一,总结有益的经验;第二,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第三,在总结经验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制定出本组今后的活动方案,明确在以后的小组活动中应当达到的目标,以及如何达到目标。小组自评能够为小组的合作提供有益的反馈,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同时,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也能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4 “小组合作学习”与其他的学习方式要相互补充
需要指出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形式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但“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灵丹妙药,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围绕“小组合作学习”这个形式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和我们常用的教学方式如讲授、实验等方式相辅相成的。优秀的课堂教学,始终是根据知识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多种教学方式,运用多种学习方法,为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技能所服务的。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
【关键词】 小学教育 小组合作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笔者通过学习和班级实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或者说它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存在:①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②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③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④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⑤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⑥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
1 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诸如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等等。从中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2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关注个体的发展
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评价和奖励,还要重视小组中个体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倡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考查小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可以用一些不定期的小测验来检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情况,争取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点。通过合作学习使独立、自私的学生逐步成为具有合作、互助等积极性格特征的学生。
3 准确评价、注意激励
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学生在全班进行的交流活动。因为很多的讨论合作成果都是在交流中得到了体现,得到了强化。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对学生的讨论倾听、评价、建议、引导,并掌握学生讨论的情况,以便作出及时调控。合作学习的评价有个最明显的特点:重视小组自评。为了保持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合作小组必须定期地评价小组成员共同活动的情况,这就是“小组自评”。小组自评的目的是帮助小组成员学会怎样更好地合作。为此,在小组成员自评时应讨论以下内容。第一,总结有益的经验;第二,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第三,在总结经验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制定出本组今后的活动方案,明确在以后的小组活动中应当达到的目标,以及如何达到目标。小组自评能够为小组的合作提供有益的反馈,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同时,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也能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4 “小组合作学习”与其他的学习方式要相互补充
需要指出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形式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但“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灵丹妙药,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围绕“小组合作学习”这个形式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和我们常用的教学方式如讲授、实验等方式相辅相成的。优秀的课堂教学,始终是根据知识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多种教学方式,运用多种学习方法,为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技能所服务的。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