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的内涵不断加深范围不断扩大护士的角色也向多元化发展护士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本文围绕课程设置、能力培养等方面如何在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护理学;教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
当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教育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等。传统的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多依赖于教师主导,理论灌输过多,示教时间过长,学生动手,动脑的主动性不强,难以学以致用。护士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职业,因此护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影响学生职业生涯的重要因素,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前提下,应该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予以有意识的培养。
1、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护理人才
护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四大模块,即基础知识模块、身心素质模块、文化素质模块和护理专业素质模块,其中前三个模块的建设已基本趋于稳定。在今后几年内,重点建设护理专业素质模块,使之更加完善,体现出护理学专业特色,满足社会发展对护理专业的需要。
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结构。进一步减少医学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的比重,增加社会、人文学科课程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课程;增加实践学时,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和社区实践。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基本教学方法: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采用以教師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病例讨论法、PBL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
(2)开放型教学方法:对于实验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场所和仪器设备,由学生自行规划安排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环节,最终完成研究报告。
(3)创新型教学方法: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为指导",构建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学习机制。在教学方式上以启发式为方法论的指导思想,采用讨论式、研究式等方法,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宗旨,突出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改革实践教学,加强实验中心建设
3.1加强实验中心建设,构建实验教学网络平台
实验中心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学实验中心建设一直是国内各高等护理院校实验室建设的标尺。实验中心的建设要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推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实验中心建设水平。
3.2拓展实践教学途径,推进实习管理制度改革
综合利用校外、境外、国外的优质资源,通过校外学习、第二校园等多种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其次,稳步发展临床实习基地,推进临床见习、实习管理制度改革。视情况组织异地实习、毕业实习与就业相衔接模式。
护理操作只有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真正的被学生掌握,教师要求学生课前提前预习操作。在实验课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尽量使学生们对操作项目有直观的认识。然后,由教师再次进行示范操作演示,讲解操作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在不违反原则和规范性的前提下,通过思考,找到更有利操作并且有效的方法。这样做既能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针对学校与医院之间理论实践相脱节的问题,通过模拟病房活动,选择临床上一些常见病例与,可以让学生进行情境训练,反复的演练,学生在操作时互换角色做患者或护士,亲身体验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增进对患者行为的理解,体现人文关怀。教师近距离、手把手地指导,及时纠正学生们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学生熟练掌握,在这种不失真而又相对感觉轻松的教学气氛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践教学仅仅依靠正常上课时间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应开放实验室开放,并安排教师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操作,实践教学是护理专业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主要手段,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对职业特性有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积极推进见习和实习管理制度改革,争取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积极建设护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实现护理资源的优势共享,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高级护理专业人才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2)注重实验课程的学习。针对护理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改变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实验课程采取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加以引导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和学术研究。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学生科技创新立项和学术研究,并对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保证学生能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科学研究,并发表研究成果。
(4)改革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3.4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开展符合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学以致用,服务社区和社会。开辟社区服务基地,使社区服务基地不仅真正发挥实践教学的目的,而且通过实践教学发挥专业服务社会的职能。
参考文献:
[1]黄莹.护生实践能力培养[J].吉林医学,2012,33(18):4032
[2]李滨.提高护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浅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07):48-49
[3]孙慧.高职《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家庭护士下旬刊,2008,6(27)
关键词:护理学;教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
当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教育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等。传统的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多依赖于教师主导,理论灌输过多,示教时间过长,学生动手,动脑的主动性不强,难以学以致用。护士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职业,因此护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影响学生职业生涯的重要因素,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前提下,应该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予以有意识的培养。
1、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护理人才
护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四大模块,即基础知识模块、身心素质模块、文化素质模块和护理专业素质模块,其中前三个模块的建设已基本趋于稳定。在今后几年内,重点建设护理专业素质模块,使之更加完善,体现出护理学专业特色,满足社会发展对护理专业的需要。
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结构。进一步减少医学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的比重,增加社会、人文学科课程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课程;增加实践学时,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和社区实践。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基本教学方法: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采用以教師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病例讨论法、PBL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
(2)开放型教学方法:对于实验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场所和仪器设备,由学生自行规划安排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环节,最终完成研究报告。
(3)创新型教学方法: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为指导",构建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学习机制。在教学方式上以启发式为方法论的指导思想,采用讨论式、研究式等方法,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宗旨,突出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改革实践教学,加强实验中心建设
3.1加强实验中心建设,构建实验教学网络平台
实验中心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学实验中心建设一直是国内各高等护理院校实验室建设的标尺。实验中心的建设要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推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实验中心建设水平。
3.2拓展实践教学途径,推进实习管理制度改革
综合利用校外、境外、国外的优质资源,通过校外学习、第二校园等多种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其次,稳步发展临床实习基地,推进临床见习、实习管理制度改革。视情况组织异地实习、毕业实习与就业相衔接模式。
护理操作只有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真正的被学生掌握,教师要求学生课前提前预习操作。在实验课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尽量使学生们对操作项目有直观的认识。然后,由教师再次进行示范操作演示,讲解操作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在不违反原则和规范性的前提下,通过思考,找到更有利操作并且有效的方法。这样做既能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针对学校与医院之间理论实践相脱节的问题,通过模拟病房活动,选择临床上一些常见病例与,可以让学生进行情境训练,反复的演练,学生在操作时互换角色做患者或护士,亲身体验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增进对患者行为的理解,体现人文关怀。教师近距离、手把手地指导,及时纠正学生们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学生熟练掌握,在这种不失真而又相对感觉轻松的教学气氛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践教学仅仅依靠正常上课时间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应开放实验室开放,并安排教师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操作,实践教学是护理专业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主要手段,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对职业特性有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积极推进见习和实习管理制度改革,争取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积极建设护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实现护理资源的优势共享,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高级护理专业人才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2)注重实验课程的学习。针对护理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改变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实验课程采取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加以引导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和学术研究。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学生科技创新立项和学术研究,并对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保证学生能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科学研究,并发表研究成果。
(4)改革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3.4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开展符合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学以致用,服务社区和社会。开辟社区服务基地,使社区服务基地不仅真正发挥实践教学的目的,而且通过实践教学发挥专业服务社会的职能。
参考文献:
[1]黄莹.护生实践能力培养[J].吉林医学,2012,33(18):4032
[2]李滨.提高护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浅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07):48-49
[3]孙慧.高职《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家庭护士下旬刊,2008,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