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这个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拥有着无限恋想的灵魂故乡,寄居着一群朴实、善良的藏族人民,也蕴育了充满理想和魅力的藏族文化。藏族音乐作为藏文化的一个分支既有藏文化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质。
一、《达玉部落》的创作背景
達玉部落民俗民情独特,文化积淀深厚,是环湖地区颇有影响的部落之一。“达”是箭的意思,“玉”意为四个。“达玉”就是四个箭组之意。达玉部落原属夏茸尕布活佛的“拉德”,是由不同地域的藏族氏族群体汇聚形成的一个土著游牧部落,系青海藏族游牧部落“环海八族”之一。与其他藏族部落不同的是,达玉七部落下属的七个部族原属不同的部落、不同的地域,因藏传佛教以及宗教领袖拉茂夏茸嘎布活佛的缘故而组合到一起,后经过长时期的整合而形成了现今的达玉部落。
歌曲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是人民情感宣泄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能够展现出一定的社会现状,能够反映一定时期内的人民生活境况。《达玉部落》作为藏族音乐的典型代表,洛桑尖措在整个创作和演唱的过程中都灌注进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带着诚意邀请全国各族人民汇聚到这片大好河山,一同享受藏族音乐带给人们的震撼力。
洛桑尖措出生在青海的一个牧区,从小在草原长大。在幼年的时候每次放牧回来总听阿爸阿妈唱歌,一直受到陶染。从那时起,他就渴望有一天能够将他们的家乡的山歌带到远方,带给全世界,用歌声传递心声。
洛桑尖措对他的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2012年洛桑尖措同朋友共同投资建设达玉部落民俗村。洛桑尖措作为来自草原的歌手,他把对家乡的热爱在自己的行动中表现出来,并幻化成内在的力量,用歌声表情达意。
藏民族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生存环境与独特的民族文化,都促使其民歌具有与其他民族相异繁荣民歌样式,就语言方面而言,原生态的藏族民歌具有原生性与本土性,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都是采用本民族的语言来进行演唱的,藏族语言在发音方面的特殊性,再加上藏族民族音乐艺术家对民歌表现技巧的特殊运用,使得原生态的藏族民歌表现出一种声音高亢嘹亮,音调清脆悠长,音域浑厚宽广,节奏灵活自由的音乐特性,同时也表现出演唱者的情感世界。
二、《达玉部落》的价值探析
(一)真挚热情的歌词
在访谈中,洛桑尖措谈到《达玉部落》歌词完全来源于平时自己的积累,对家乡发生的一些变化,对家乡民族文化的一些了解认识和情感。在这个物质的时代,他身体里依然有着糌粑和青稞酒的味道。他认为作为一个牧民,一个本土的歌手,一个海北人,青海人,应当把家乡的文化与民俗融于歌曲之中,通过歌手这个身份,这个平台将自己家乡的文化传播出去,不断传唱自己的故乡——达玉部落。
这首歌词言简意赅,十分对仗,看似直白实际上却满含诗意。字数不多却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一幅幅图画构建在我们眼前。“情深意长”、“海青湖蓝”,先描绘了背景,那就是湛蓝色的青海湖。“车轮”、“身影”、“佛光”这三样事物准确地道出了青海湖边的特色,即环湖自行车运动,外地游客以及充满神秘的藏传佛教。为画面增添了最具有特色的人物形象。第二段“春暖花开”、“你去我来”这两组短语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最后的 “心上人”成为点睛之笔,在这么美丽的湖畔怎能没有心爱的姑娘和美好的爱情呢。这一切的一切告诉人们,在美丽的达玉部落,有淳朴好客的藏族人民,有湛蓝的湖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有最虔诚的信仰,还有最美丽的姑娘,而这,就是洛桑尖措的故乡。副歌部分的歌词回归到主题上来,显示出完整性。另外歌词的韵脚都落在了“ang”上,如“量”、“光”、“方”、“堂”等,是一个开口音,也比较容易上口。
(二)朗朗上口的旋律
《达玉部落》的调性为五声调式里的羽调式,一听就是一个典型的民族味很浓的歌曲。歌中每一小节的节奏几乎都是由四个八分音符加一个二分音符组成,非常归整,而且几乎也是一音对一字,速度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分钟109拍,这是一个很欢快的速度,歌曲的音域跨度并不大,所以非常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该曲可以说是一首标准的二段体曲式,主歌部分由两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又有四个小节,加上节奏规整,所以律动感很强。整个编曲已经不再是我们印象当中传统的藏族音乐了,可以说完全电子流行化。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合成器模仿出大法号以及诵经调的音色,把整首歌带入到一个神秘的意境当中去,随之而来的过门由笛子来演奏,一下子整个曲子明亮了起来,仿佛让人看到了蓝天白云,还有青藏高原独有的耀眼阳光。洛桑的唱法也几乎是通俗唱法,偶尔有个别音做以颤音处理,但是也和藏族最具特色的“振谷”大相径庭了。
作为这首歌的用意很清晰,就是要用最简单的旋律、最真诚的歌词邀请世界各地的人们到青海湖畔、到达玉部落来做客,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了的历史和文化,让祖祖辈辈留下来的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
(三)清晰明朗的发声
藏族人民生活在高原上,长期以歌舞为伴,形成豪爽奔放、乐观开朗的个性,在歌声中传达出一种潇洒不羁的感觉。草原、农区、半农牧区是藏族人民主要生活的地方,这些地方人烟稀少、地域辽阔。这种相对粗犷的生活环境,养成了藏族人民不拘小节的品格,也赋予他们高亢嘹亮的嗓音,“藏族歌手的音质高亢嘹亮而不生涩,自然而不造作、朴质而不笨拙”。
藏族民歌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类风格的千差万别以及藏民族音乐本身的特殊性,形成了具有藏民族特色的音乐演唱发声技巧。整体上来讲,藏民族在长期的居住与特殊的生活习惯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对歌唱艺术的特有审美观念,他们追求一种高亢嘹亮而又灵活圆润的声音。具体在藏族音乐的发生技巧方面,主要体现为以真声为基础,真假声结合占主要地位的演唱方法的运用。这样的发声技巧最大的优势是歌手在演唱的时候声带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达到一种演唱声音既清脆圆润又具有一定柔性与灵活性的效果,给欣赏者带来的感觉就是天然的没有修饰的大本嗓,这种清脆嘹亮的嗓音再加上藏民族独特的语言与浓郁的演唱风格,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具有藏族式的歌唱方法,总结起来,这种独特的发生技巧主要体现在对气息的调度,“缜固”发声技巧的运用,改变母音的演唱方法,以及装饰音的运用等方面。
藏族音乐的发展给藏族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推进藏族文化的繁荣发展,用音乐的形式传播一个民族的文化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在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方面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达玉部落》的创作背景
達玉部落民俗民情独特,文化积淀深厚,是环湖地区颇有影响的部落之一。“达”是箭的意思,“玉”意为四个。“达玉”就是四个箭组之意。达玉部落原属夏茸尕布活佛的“拉德”,是由不同地域的藏族氏族群体汇聚形成的一个土著游牧部落,系青海藏族游牧部落“环海八族”之一。与其他藏族部落不同的是,达玉七部落下属的七个部族原属不同的部落、不同的地域,因藏传佛教以及宗教领袖拉茂夏茸嘎布活佛的缘故而组合到一起,后经过长时期的整合而形成了现今的达玉部落。
歌曲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是人民情感宣泄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能够展现出一定的社会现状,能够反映一定时期内的人民生活境况。《达玉部落》作为藏族音乐的典型代表,洛桑尖措在整个创作和演唱的过程中都灌注进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带着诚意邀请全国各族人民汇聚到这片大好河山,一同享受藏族音乐带给人们的震撼力。
洛桑尖措出生在青海的一个牧区,从小在草原长大。在幼年的时候每次放牧回来总听阿爸阿妈唱歌,一直受到陶染。从那时起,他就渴望有一天能够将他们的家乡的山歌带到远方,带给全世界,用歌声传递心声。
洛桑尖措对他的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2012年洛桑尖措同朋友共同投资建设达玉部落民俗村。洛桑尖措作为来自草原的歌手,他把对家乡的热爱在自己的行动中表现出来,并幻化成内在的力量,用歌声表情达意。
藏民族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生存环境与独特的民族文化,都促使其民歌具有与其他民族相异繁荣民歌样式,就语言方面而言,原生态的藏族民歌具有原生性与本土性,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都是采用本民族的语言来进行演唱的,藏族语言在发音方面的特殊性,再加上藏族民族音乐艺术家对民歌表现技巧的特殊运用,使得原生态的藏族民歌表现出一种声音高亢嘹亮,音调清脆悠长,音域浑厚宽广,节奏灵活自由的音乐特性,同时也表现出演唱者的情感世界。
二、《达玉部落》的价值探析
(一)真挚热情的歌词
在访谈中,洛桑尖措谈到《达玉部落》歌词完全来源于平时自己的积累,对家乡发生的一些变化,对家乡民族文化的一些了解认识和情感。在这个物质的时代,他身体里依然有着糌粑和青稞酒的味道。他认为作为一个牧民,一个本土的歌手,一个海北人,青海人,应当把家乡的文化与民俗融于歌曲之中,通过歌手这个身份,这个平台将自己家乡的文化传播出去,不断传唱自己的故乡——达玉部落。
这首歌词言简意赅,十分对仗,看似直白实际上却满含诗意。字数不多却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一幅幅图画构建在我们眼前。“情深意长”、“海青湖蓝”,先描绘了背景,那就是湛蓝色的青海湖。“车轮”、“身影”、“佛光”这三样事物准确地道出了青海湖边的特色,即环湖自行车运动,外地游客以及充满神秘的藏传佛教。为画面增添了最具有特色的人物形象。第二段“春暖花开”、“你去我来”这两组短语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最后的 “心上人”成为点睛之笔,在这么美丽的湖畔怎能没有心爱的姑娘和美好的爱情呢。这一切的一切告诉人们,在美丽的达玉部落,有淳朴好客的藏族人民,有湛蓝的湖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有最虔诚的信仰,还有最美丽的姑娘,而这,就是洛桑尖措的故乡。副歌部分的歌词回归到主题上来,显示出完整性。另外歌词的韵脚都落在了“ang”上,如“量”、“光”、“方”、“堂”等,是一个开口音,也比较容易上口。
(二)朗朗上口的旋律
《达玉部落》的调性为五声调式里的羽调式,一听就是一个典型的民族味很浓的歌曲。歌中每一小节的节奏几乎都是由四个八分音符加一个二分音符组成,非常归整,而且几乎也是一音对一字,速度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分钟109拍,这是一个很欢快的速度,歌曲的音域跨度并不大,所以非常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该曲可以说是一首标准的二段体曲式,主歌部分由两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又有四个小节,加上节奏规整,所以律动感很强。整个编曲已经不再是我们印象当中传统的藏族音乐了,可以说完全电子流行化。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合成器模仿出大法号以及诵经调的音色,把整首歌带入到一个神秘的意境当中去,随之而来的过门由笛子来演奏,一下子整个曲子明亮了起来,仿佛让人看到了蓝天白云,还有青藏高原独有的耀眼阳光。洛桑的唱法也几乎是通俗唱法,偶尔有个别音做以颤音处理,但是也和藏族最具特色的“振谷”大相径庭了。
作为这首歌的用意很清晰,就是要用最简单的旋律、最真诚的歌词邀请世界各地的人们到青海湖畔、到达玉部落来做客,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了的历史和文化,让祖祖辈辈留下来的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
(三)清晰明朗的发声
藏族人民生活在高原上,长期以歌舞为伴,形成豪爽奔放、乐观开朗的个性,在歌声中传达出一种潇洒不羁的感觉。草原、农区、半农牧区是藏族人民主要生活的地方,这些地方人烟稀少、地域辽阔。这种相对粗犷的生活环境,养成了藏族人民不拘小节的品格,也赋予他们高亢嘹亮的嗓音,“藏族歌手的音质高亢嘹亮而不生涩,自然而不造作、朴质而不笨拙”。
藏族民歌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类风格的千差万别以及藏民族音乐本身的特殊性,形成了具有藏民族特色的音乐演唱发声技巧。整体上来讲,藏民族在长期的居住与特殊的生活习惯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对歌唱艺术的特有审美观念,他们追求一种高亢嘹亮而又灵活圆润的声音。具体在藏族音乐的发生技巧方面,主要体现为以真声为基础,真假声结合占主要地位的演唱方法的运用。这样的发声技巧最大的优势是歌手在演唱的时候声带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达到一种演唱声音既清脆圆润又具有一定柔性与灵活性的效果,给欣赏者带来的感觉就是天然的没有修饰的大本嗓,这种清脆嘹亮的嗓音再加上藏民族独特的语言与浓郁的演唱风格,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具有藏族式的歌唱方法,总结起来,这种独特的发生技巧主要体现在对气息的调度,“缜固”发声技巧的运用,改变母音的演唱方法,以及装饰音的运用等方面。
藏族音乐的发展给藏族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推进藏族文化的繁荣发展,用音乐的形式传播一个民族的文化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在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方面也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