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项目一再遇到挫折,老板和业务部门都不理解自己,身为CIO的你是不是有满腹的委屈呢?别发牢骚,学几招“讲理”的技巧吧。
作为企业的CIO,你总是冲锋在企业信息化的最前线。为了系统的升级,你没黑没白地忙碌着;为了改善企业的生产流程,你费尽心思写了建议书;为了降低成本,你想尽办法通过信息化的运作来实现。为了这个信息化,你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可是到最后,老板非但没有领你的情,反而对你横加指责,挑剔你的不足;业务部门也没站在你这边,他们对你的努力视而不见。这时候你是不是有满腹的委屈,纵然空有一腔道理,就是说不清楚:到底我错在哪?为什么没人理解我?
不止一个CIO曾经面临这样的困境,而林东则是其中的一个。林东是一家制造型企业的CIO,该公司每年生产几十万台产品,每台产品都有一个12位的数字出厂编号。以前,这个编号在生产过程和出库时都是通过手工记录,不容易查询产品的库存信息、提货信息等,对于经销商的串货问题也无能为力。林东对这个问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在一次年度会议上,提出通过实施条码管理的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他的提议得到了公司CEO的认可,售后服务部、生产部、财务部以及物流部门也都对他的提议表示支持。
于是,林东就开始着手项目的实施。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他和他的IT部门每天奋战在第一线,系统终于开始试运行了。刚刚上线的系统,当然并不能尽善尽美。尽管存在着很多缺陷,但林东坚信,只要大方向是对的,问题总会解决的。所以对于软件本身的容错能力差、测试不充分等问题,林东都通过供应商的技术人员很快解决了。
系统刚开始用的时候,由于整个流程都没有理顺,发错货而生不成出库单的事情时有发生。林东和他的IT部门顶着很大的压力,把这些问题一一解决。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系统终于可以正常运行了,林东也长舒了一口气。而此时春节将至,他准备好好犒劳一下他的部下,为他们申请项目奖金,毕竟项目人员跟着他辛苦了大半年的时间。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年前一次高层会议上,CEO公开叫停条码项目。林东一下子蒙了,为什么系统正常运转了,CEO却突然发难呢?
学会换位思考
原来,问题出在包装箱的标签上。由于生产线上的工人对第一批标签有意见,认为标签小,看不清楚,不利于装箱,于是林东决定重新更换标签。他向CEO汇报过,CEO认为标签的成本太高,林东想办法把成本降到原来的一半,他心想:标签成本降到这个水平应该可以了吧,CEO总不会还有意见吧。
其实CEO叫停的原因正是成本问题。由于公司所在行业本来利润微薄,再加上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使得公司几乎没有利润空间,CEO为了这件事焦头烂额,想尽一切办法来降低成本。这个时候,林东的条码系统耗材就成了公司内部节能耗材的一个点。因为CEO认为对公司来讲,条码系统并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公司每天发货只有1000多台,通过人工也能实现,条码起不到重要作用,而且公司目前的管理基础薄弱,仅仅靠一个软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作为CIO,一个重要的管理技能就是换位思考,能够站在企业CEO或者其他高管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只有跟他们的思维方式一致,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管理意图,为他们提供专业服务。企业涉及到很多方面,企业CEO更多的是关心核心业务的增长,或者企业的利润增长。他面前可能会有很多的棘手问题等待处理,轻重缓急权衡以后,一定是着手先处理核心业务的问题,毕竟有硬的经济指标需要考核。对于企业信息化,如果目前的手段还没有成为业务发展的严重阻碍时,CEO也许没有精力过多关注。而上一个信息化项目,尤其是管理信息化,它的建设周期和见效周期都很长,也无法直接用经济指标衡量,在不清楚做一件事能给企业带来多少效益时,CEO是不会轻易有很大投入去做的。只有做到换位思考,CIO才能跟上老板的管理思路,才能意识到目前对老板来说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CIO需要做的就是站在本企业发展的角度,了解CEO的发展战略和充分认识企业的现状,评估新的信息技术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好处,当然还要权衡投入产出,看这个IT项目的投入产出比有多大。
对林东而言,CEO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也应该是对他最重要的。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已经让本来就薄利的公司雪上加霜,这时候公司的短期重心要放到成本降低。CEO最希望能够开源节流,降低成本,而条码系统能够将物流流程简化,但似乎本身并不能为公司状况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林东也应该从成本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他的项目,项目到底能为公司减少多少损失,节约多少成本呢?他可以通过作一个成本对比来分析,系统可以节约多少工时,进而节约多少工资,错误率降低多少,原材料损失降低多少等等。如果系统节约的成本能够大于条码带来的损耗,同时还提高了效率,那老板何乐而不为呢?如果能够站在老板的角度想问题,很多对于CIO而言的难题将迎刃而解。
换位思考还体现在CIO的大局观上。试着从管理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不仅仅是为了项目本身。很多时候信息化项目所要解决的就是企业的管理或者流程的问题。林东所在公司管理基础薄弱,成品库管理混乱,而这时公司又建了一个新厂。两个厂同时发货,就会出现资源调配等问题。林东意识到,这已经不是条码系统所能解决的,他首当其冲针对成品管理的现状,提出了成品备货发货的流程再造。他认为新流程需要新的软件支撑,于是他向CEO申请批准新软件的立项,又被驳回。其实林东能够从业务的角度来看待流程再造,希望通过流程再造改进公司的管理现状,这点难能可贵。只可惜他兜了一圈还是迂回到软件上,固然流程改进离不开软件的支撑,但关键点不在软件上。目前,让CEO意识到在成品管理流程上存在的问题,并帮助CEO对流程进行梳理才是他首先要做的事情,这样有了管理思路,信息化才有用武之地。否则CEO还是会以“管理跟不上,什么软件都没用”来否决掉他的项目建议书。
沟通——永恒的主题
CIO的沟通技巧是个老调重谈的话题,似乎每个CIO都明白,个人沟通能力在信息化项目的成功实施中起何其关键的作用。但回到现实中,却往往是沟通这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2006CIO状况调查”中显示,沟通能力已经成为CIO职业成功的第一要素。所以,怎么强调沟通能力都不为过。
林东的项目失败经历中,沟通技巧的缺失正是罪魁祸首之一。沟通包括了很多方面,跟业务部门的沟通,跟公司管理层(包括CEO、CXO)的沟通,还有跟软件供应商,跟IT部门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这些沟通都需要有一定的技巧。
通常情况,CIO跟业务部门的沟通比较困难,因为CIO总是说着谁也不懂的技术语言,跟业务部门是“一个来自火星,一个来自地球”,存在这沟通上的鸿沟。如果CIO能够具有业务的思维,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跟他们沟通,这种鸿沟就一定可以打破。林东在这点做得不错,他从业务的需求出发,得到了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甚至在项目被停掉以后,使用系统的部门来找他,希望通过他来重新启用系统。
一个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公司高层的支持甚至参与。所谓“一把手工程”正是信息化项目的真实写照,只有公司高层能够参与到项目里,项目才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林东在项目启动前,曾经请示过CEO,CEO也表示支持了,但这还不够。他还应立即启动一个项目立项会议,并一定要邀请CEO等高层参与会议,在会议上要明确无误地得到高层的支持。因为条码系统并不只是IT部门的内部应用系统,他还涉及到整个公司的生产流程调整,对于涉及全公司的流程改造重组这样的动作,没有高层的牵头及大力支持,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事实上,林东跟CEO之间的沟通存在着很多问题,在CEO对标签成本置疑后,林东重新选择了标签材料,但他并没有及时把处理结果跟CEO汇报,并且想当然地认为CEO会同意他的选择。在CEO发出停掉项目的警告时,他在跟CEO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又直接跟董事长做了沟通,犯了职场大忌——越级汇报。
CIO在跟CEO沟通的过程中,沟通内容与沟通方式都是需要考虑到的。比如林东,在跟CEO的沟通中应该强调手工记录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本的损耗,再把它条码系统的成本与收益做比较,从而让CEO清楚地看到引入条码系统所带来的好处。而在沟通方式上,可以通过多次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沟通,让CEO时刻了解项目的进展,项目遇到的问题,积极寻求他的帮助,在关键问题上请他来做决策。同时,还应该了解CEO的领导风格和个性,按照恰当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CIO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CIO的角色定位也已经从执行者演变成战略决策者,但是CIO有没有为这种转变做好准备呢?换位思考和有效的沟通是准备的内容之一。有备无患,武装好自己,迎接挑战,将来的你就不再会有理说不清。
作为企业的CIO,你总是冲锋在企业信息化的最前线。为了系统的升级,你没黑没白地忙碌着;为了改善企业的生产流程,你费尽心思写了建议书;为了降低成本,你想尽办法通过信息化的运作来实现。为了这个信息化,你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可是到最后,老板非但没有领你的情,反而对你横加指责,挑剔你的不足;业务部门也没站在你这边,他们对你的努力视而不见。这时候你是不是有满腹的委屈,纵然空有一腔道理,就是说不清楚:到底我错在哪?为什么没人理解我?
不止一个CIO曾经面临这样的困境,而林东则是其中的一个。林东是一家制造型企业的CIO,该公司每年生产几十万台产品,每台产品都有一个12位的数字出厂编号。以前,这个编号在生产过程和出库时都是通过手工记录,不容易查询产品的库存信息、提货信息等,对于经销商的串货问题也无能为力。林东对这个问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在一次年度会议上,提出通过实施条码管理的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他的提议得到了公司CEO的认可,售后服务部、生产部、财务部以及物流部门也都对他的提议表示支持。
于是,林东就开始着手项目的实施。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他和他的IT部门每天奋战在第一线,系统终于开始试运行了。刚刚上线的系统,当然并不能尽善尽美。尽管存在着很多缺陷,但林东坚信,只要大方向是对的,问题总会解决的。所以对于软件本身的容错能力差、测试不充分等问题,林东都通过供应商的技术人员很快解决了。
系统刚开始用的时候,由于整个流程都没有理顺,发错货而生不成出库单的事情时有发生。林东和他的IT部门顶着很大的压力,把这些问题一一解决。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系统终于可以正常运行了,林东也长舒了一口气。而此时春节将至,他准备好好犒劳一下他的部下,为他们申请项目奖金,毕竟项目人员跟着他辛苦了大半年的时间。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年前一次高层会议上,CEO公开叫停条码项目。林东一下子蒙了,为什么系统正常运转了,CEO却突然发难呢?
学会换位思考
原来,问题出在包装箱的标签上。由于生产线上的工人对第一批标签有意见,认为标签小,看不清楚,不利于装箱,于是林东决定重新更换标签。他向CEO汇报过,CEO认为标签的成本太高,林东想办法把成本降到原来的一半,他心想:标签成本降到这个水平应该可以了吧,CEO总不会还有意见吧。
其实CEO叫停的原因正是成本问题。由于公司所在行业本来利润微薄,再加上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使得公司几乎没有利润空间,CEO为了这件事焦头烂额,想尽一切办法来降低成本。这个时候,林东的条码系统耗材就成了公司内部节能耗材的一个点。因为CEO认为对公司来讲,条码系统并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公司每天发货只有1000多台,通过人工也能实现,条码起不到重要作用,而且公司目前的管理基础薄弱,仅仅靠一个软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作为CIO,一个重要的管理技能就是换位思考,能够站在企业CEO或者其他高管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只有跟他们的思维方式一致,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管理意图,为他们提供专业服务。企业涉及到很多方面,企业CEO更多的是关心核心业务的增长,或者企业的利润增长。他面前可能会有很多的棘手问题等待处理,轻重缓急权衡以后,一定是着手先处理核心业务的问题,毕竟有硬的经济指标需要考核。对于企业信息化,如果目前的手段还没有成为业务发展的严重阻碍时,CEO也许没有精力过多关注。而上一个信息化项目,尤其是管理信息化,它的建设周期和见效周期都很长,也无法直接用经济指标衡量,在不清楚做一件事能给企业带来多少效益时,CEO是不会轻易有很大投入去做的。只有做到换位思考,CIO才能跟上老板的管理思路,才能意识到目前对老板来说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CIO需要做的就是站在本企业发展的角度,了解CEO的发展战略和充分认识企业的现状,评估新的信息技术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好处,当然还要权衡投入产出,看这个IT项目的投入产出比有多大。
对林东而言,CEO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也应该是对他最重要的。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已经让本来就薄利的公司雪上加霜,这时候公司的短期重心要放到成本降低。CEO最希望能够开源节流,降低成本,而条码系统能够将物流流程简化,但似乎本身并不能为公司状况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林东也应该从成本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他的项目,项目到底能为公司减少多少损失,节约多少成本呢?他可以通过作一个成本对比来分析,系统可以节约多少工时,进而节约多少工资,错误率降低多少,原材料损失降低多少等等。如果系统节约的成本能够大于条码带来的损耗,同时还提高了效率,那老板何乐而不为呢?如果能够站在老板的角度想问题,很多对于CIO而言的难题将迎刃而解。
换位思考还体现在CIO的大局观上。试着从管理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不仅仅是为了项目本身。很多时候信息化项目所要解决的就是企业的管理或者流程的问题。林东所在公司管理基础薄弱,成品库管理混乱,而这时公司又建了一个新厂。两个厂同时发货,就会出现资源调配等问题。林东意识到,这已经不是条码系统所能解决的,他首当其冲针对成品管理的现状,提出了成品备货发货的流程再造。他认为新流程需要新的软件支撑,于是他向CEO申请批准新软件的立项,又被驳回。其实林东能够从业务的角度来看待流程再造,希望通过流程再造改进公司的管理现状,这点难能可贵。只可惜他兜了一圈还是迂回到软件上,固然流程改进离不开软件的支撑,但关键点不在软件上。目前,让CEO意识到在成品管理流程上存在的问题,并帮助CEO对流程进行梳理才是他首先要做的事情,这样有了管理思路,信息化才有用武之地。否则CEO还是会以“管理跟不上,什么软件都没用”来否决掉他的项目建议书。
沟通——永恒的主题
CIO的沟通技巧是个老调重谈的话题,似乎每个CIO都明白,个人沟通能力在信息化项目的成功实施中起何其关键的作用。但回到现实中,却往往是沟通这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2006CIO状况调查”中显示,沟通能力已经成为CIO职业成功的第一要素。所以,怎么强调沟通能力都不为过。
林东的项目失败经历中,沟通技巧的缺失正是罪魁祸首之一。沟通包括了很多方面,跟业务部门的沟通,跟公司管理层(包括CEO、CXO)的沟通,还有跟软件供应商,跟IT部门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这些沟通都需要有一定的技巧。
通常情况,CIO跟业务部门的沟通比较困难,因为CIO总是说着谁也不懂的技术语言,跟业务部门是“一个来自火星,一个来自地球”,存在这沟通上的鸿沟。如果CIO能够具有业务的思维,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跟他们沟通,这种鸿沟就一定可以打破。林东在这点做得不错,他从业务的需求出发,得到了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甚至在项目被停掉以后,使用系统的部门来找他,希望通过他来重新启用系统。
一个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公司高层的支持甚至参与。所谓“一把手工程”正是信息化项目的真实写照,只有公司高层能够参与到项目里,项目才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林东在项目启动前,曾经请示过CEO,CEO也表示支持了,但这还不够。他还应立即启动一个项目立项会议,并一定要邀请CEO等高层参与会议,在会议上要明确无误地得到高层的支持。因为条码系统并不只是IT部门的内部应用系统,他还涉及到整个公司的生产流程调整,对于涉及全公司的流程改造重组这样的动作,没有高层的牵头及大力支持,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事实上,林东跟CEO之间的沟通存在着很多问题,在CEO对标签成本置疑后,林东重新选择了标签材料,但他并没有及时把处理结果跟CEO汇报,并且想当然地认为CEO会同意他的选择。在CEO发出停掉项目的警告时,他在跟CEO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又直接跟董事长做了沟通,犯了职场大忌——越级汇报。
CIO在跟CEO沟通的过程中,沟通内容与沟通方式都是需要考虑到的。比如林东,在跟CEO的沟通中应该强调手工记录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本的损耗,再把它条码系统的成本与收益做比较,从而让CEO清楚地看到引入条码系统所带来的好处。而在沟通方式上,可以通过多次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沟通,让CEO时刻了解项目的进展,项目遇到的问题,积极寻求他的帮助,在关键问题上请他来做决策。同时,还应该了解CEO的领导风格和个性,按照恰当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CIO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CIO的角色定位也已经从执行者演变成战略决策者,但是CIO有没有为这种转变做好准备呢?换位思考和有效的沟通是准备的内容之一。有备无患,武装好自己,迎接挑战,将来的你就不再会有理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