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 郭敬明 时代的两面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l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刚过去的这个进口大片稀缺的暑期档,韩寒与郭敬明的两部电影不期而遇。大概买票看《后会无期》的人不会走进《小时代3》的放映厅,反之亦然。但韩寒和郭敬明并非背道而驰,反而越来越给人以殊途同归之感。实际上,两人共同构成了80后一代最具象征意味的两张面孔。这一代人如同他们笔下的角色那样,成长随着变革,理想纠缠欲望,曾经激昂,曾经张狂,曾经妥协也曾经彷徨。是的,这一代人中十之八九已经或者将要成为时代沉默的同流者,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显得独特而可贵。其实追逐自由或者浮华是每个人自己的事——重要的是,他们从没停下。
  仅一年时间,《小时代3》已经是新导演郭敬明执导的第三部电影,在韩寒的《后会无期》面前,郭敬明似乎有理由成为“前辈”。有趣的是,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观众,甚至是他们自己,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在乎这个时间差,当两人碰撞在一起,可以算是暗合了很多网友潜意识里的娱乐话题。
  韩寒与郭敬明这对文坛冤家,历经十余年的纠缠,总也脱不开关系。粉丝因他们鏖战对骂,而有关他们的“隔空对话”也常年被媒体拿来大做文章。当他们来到电影行业,除了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电影体验之外,对更多人来说,是一场演了多年的好戏的加持。
  相遇之前:各自成长却殊途同归
  对于很多偏科的80后来说,当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与其说是个作文大赛,不如说是一条“大学捷径”,让你能彻底摆脱那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焦虑感和紧迫感。不过,和大多数拿到录取通知书、直通大学的“新概念”获奖者有所不同,韩寒和郭敬明走的是另外一条路,他们选择文凭、直通市场。
  在家学渊源和师出名门上,郭敬明很明显输给韩寒——首先,韩寒的父亲是上海市金山区文化馆的,并且是个很会起笔名的内刊编辑(韩寒就是他早年起的笔名);其次,韩寒的老师(模仿对象)是钱钟书、林语堂、梁实秋这些国学底子深厚的作家,他从一开始就选对了路子。在写作上,尖酸刻薄的韩寒也比“悲伤逆流成河”的郭敬明更有天分,虽然两个人出的书一样好卖,但是读者群还是有很大不同——就像男读王小波,女读周国平一样,韩寒的男性读者要比郭敬明多。
  2000年,韩寒的小说《三重门》出版。这一年,郭敬明刚刚升入高三,是自贡市富顺县第二中学的学生,经常给杂志和文学网站“榕树下”投稿,毫无疑问,那时他们的目标都很单纯,无疑是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靠版税养活自己。对于怎样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靠版税养活自己。海明威说过:“你越写,越懂得写作。这是写作的唯一方法。”人生总是充满吊诡,十四年后,那个一鸣惊人的少年作家,那个收到10元稿费和一本样刊就激动不已的文学爱好者,却用两部热门电影证明了:“你越靠近市场,越懂得市场。这是赚钱的唯一方法。”两部电影分别是《后会无期》和《小时代3》。《后会无期》喊话“票房8亿起步”,《小时代3》导演保守预测“票房为3亿”。
  成名路上:追求自由或者追求安全
  李安说:“由内而外,大侠看起来应该就像文人。”(他真正想说的恐怕是,真正的大侠看起来就应该像李安。)这话倒过来却未必成立——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文人看起来都像大侠。但至少在“新浪博客”时期,韩寒离大侠圈的距离其实非常近,这点也是他与郭敬明最大的不同,后者从未试图靠近任何大侠圈,这个同样聪明的80后符号人物,考虑更多的可能是,买一间新办公室如何才能更靠近陆家嘴,靠近东方明珠。撇开抄袭疑云不说,在郭敬明最好的一本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中,这个来自小城自贡的年轻人写道:“一不小心就在上海住了半年,感觉日子过得跟飞似的。对面的建筑群是上海的骄傲,每一个第一次来上海的人总是会惊讶于这个城市的华丽面容。”而本帮菜韩寒眼中的上海却是另外一个样儿,在《像少年啦飞驰》中他写道:“我们的身后是南浦大桥,我们沿着中山东路,看着旧的上海,对面是东方明珠,一个外地人到上海总要费尽周折去爬一下的东西。我在上海很多时间,从没有到他的脚下看过,我甚至不觉得它宏伟。”
  对上海的态度,折射出两人看世界的眼光有多么不同:韩寒始终在批判,他奚落老师,也奚落东方明珠;郭敬明始终在沉醉:这个世界如此美好,无论是水晶吊灯还是锦衣华服,都让他激动到眩晕的程度。尽管博客荒芜后的韩寒,走了一条和郭敬明完全相同的路:办杂志、接拍广告和代言、拍电影……两人似乎越来越像。不过,我们若仔细分析两人的成长道路和脾性,便不难发现,他们正好代表了人性的两面,一面追求自由,一面追求安全——韩寒代表前者,郭敬明代表后者。
  “画风”不同:当名媛会所遇到搬砖工地
  知名学者朱大可做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他把郭敬明与韩寒这两位知名度最高的“80后”看做是一个钱币的两面,“他们互为镜像,”“他拍电影,他也拍电影,大众文化形态一样,但双方价值观不一样,这是最大的区别。”
  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从最开始,就主打小鲜肉演员阵容,无论男女,皆以精致妆容,名车华服,徜徉在上海的灯红酒绿之下,承载着如偶像剧一般的少男少女美梦。
  韩寒曾经吐槽说,他和郭敬明“男女有别”,也因此,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品位使然,他的电影里,男生都是糙汉子,女生也多是衣着素净的文艺小清新。当《小时代3》以时代姐妹花亮相罗马街头,裘皮大氅轮番登场时,《后会无期》则以平日里的演员男神们塑造出搬砖气质为荣。无论是冯绍峰还是陈柏霖皆灰头土脸脏兮兮,女演员们也不例外,陈乔恩就说过,“我是里面唯一换过两身衣服的女演员,可是第二件还不如第一件。”
  你着华服,我就穿粗布;你演绎高大上的上流家族恩怨,我就拍无根的浮萍,连房子也可以炸了,挥一挥手,不带走一块抹布;你在高楼大厦名媛会所穿梭,我就去荒野生存放荡不羁爱自由;你玩姐妹之间的是非大战,我则凹兄弟之间深情告别。
  “画风”上虽然如此南辕北辙,但本质上,两人在做的——都是“凹造型”,最多一个是“南锣鼓巷范儿”,一个则是“西单明珠范儿”。这两种风格倒也在大银幕上形成一种有趣的对比,比如,韩寒对于自己的风格认证是“真正的文艺青年”,而郭敬明则说:“我在对梦想生活提供一种范本”。   观众爱吐槽:PPT和word,水平差不离
  在零点首映场,《小时代3》一夜揽走750万元,创华语片首映票房历史最佳,同时《小时代3》还超越《蜘蛛侠2》《美国队长2》《X战警3》等诸多票房巨无霸,杀进2014首映榜前两名,仅居《变4》之后。但2D拼3D,显然不在同一技术层面。相比之下,《后会无期》的情况略逊一筹,不过还是成功挤进内地影史首日票房榜前十。
  上映前,《后会无期》在大V群中,好评爆表。上映之后,各种不同的声音开始出炉。虽然很多人吐槽《小时代3》就是一部PPT,但《后会无期》的命运也没有更好,它被称作是一部word。甭管有什么差别,都是“office一家亲”,潜台词是:郭敬明和韩寒,两人作为新导演——水平差不离。
  从《小时代1》公映开始,郭敬明就承受着“高票房、差口碑”的压力,而《小时代》也始终没有摆脱“像MV+PPT”的指摘,其剧情单薄、舍本逐末一直是受到诟病的原因。《小时代3》首映场,在最后拍摄花絮的彩蛋放映完毕后,但仍有执着的观众坚持等到最后,发现其实还有一段类似“浩瀚宇宙的小小星辰”似的独白,配之以制作豪华升级的城市美景。
  虽然韩寒并没有受到价值观上的指摘,但由于他电影里的韩式风格的金句段子过多,也成为了诟病的对象。有不少观众表示,看完《后会无期》没有一点能记住的地方,都是段子的堆砌,本来因为喜欢看韩寒的书,觉得他有思想有内涵,抱着期待来的,结果不少观众表示一脸茫然,“没看懂,不知道韩寒想表达什么,好像有点太文艺了”。
  结语:两个”闯入者”
  郭敬明当年拍完《小时代》第一部时,被无数人诟病价值观,他说:我提供了一种梦想的范本。如今,《小时代3》的争议程度似乎不及《小时代1》时来得猛烈,一方面非目标受众已经不去看了,而市场也默许并接受了这样一部电影。而且在粉丝们疯狂的尖叫声中,有越来越多的业内大佬抢着来分一杯羹。
  就像曾经有人问一位电影人,“撇开票房,《小时代》算一部好电影吗?”他反问:“为什么要撇开市场呢?我认为郭敬明拍摄这部电影的出发点就是要生产一个‘工业产品’,因此评价它的好坏只有市场成功或失败这一个维度,如果一开始郭敬明希望拍摄的是一部好作品,那么我们当然可以进入艺术的维度来评判它。”这话,似乎也同样适用于今时今日的韩寒与他的《后会无期》。
  韩寒和郭敬明的电影讲了什么对大家来说,似乎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他们像两个闯入者,为2013、2014年的电影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中国电影急切需要新鲜血液的当下,他们对中国年轻观众群体的研究,对粉丝心理的把控,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对营销的精准到位,包括拿自己这个品牌卖力宣传……这些都是这两个80后导演的“炼金术”。他们就像是家什和材料都齐备的大厨,菜色变了,但是顾客口味摆在那儿,酸甜苦辣几味永不变更地触及着人们的舌尖和味蕾。他们做的,不过就是换个厨房。
  无论如何,这两个人自身的媒体品牌已经远远盖过了其他演员,甚至电影本身,两部电影各自说了什么已不重要,纵使他们有表达过点滴深情,也早已消湮在汹涌的娱乐大潮里。
  这一战还未消停,他们似乎也已预定了下一场战役,韩寒和郭敬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科幻电影的兴趣。或许在两三年之后,他们将会再较高下,而他们的创作,故事,以及表达,对一些观众来说,已经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不知道,这与他们当初进入电影行业所抱持的目的,是否背离。(梓 月)
  链接:关于《后会无期》和《小时代》
  韩寒能治愈人生吗
  “我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在《后会无期》最早流出的一批资料里,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大概就数这句台词了。如果说写《三重门》时的韩寒正在努力靠近钱钟书,那么拍《后会无期》时的他,则在努力靠近王家卫——就拿这句台词来说吧,它跟王家卫电影里“当我最美好的时候,我喜欢的人不在我身边”如出一辙。某种程度上,台词的成色决定了电影的成色。当然,这是一部诚意满满的作品,和当年从文坛杀入赛车场,韩寒以职业赛车手的标准要求自己一样,这次他依然保持了一个职业电影人的态度,或者说尊严。
  许多观众对韩寒的期待,无论文字还是电影,都不仅仅是新鲜好看,而是指望着能在电影里看到新浪博客时期的韩寒,一个可以帮助他们释放焦虑和恐惧的韩寒。而这个上海年轻人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不好意思辜负这种期待:正如影片描绘的那样,三个年轻人,浩汉、江河、胡生,在经历了一段“滑稽又忧伤”的旅程之后,对自我有了“前所未有的思考”,路上有各种奇遇,这些奇遇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现实。这种勇敢介入生活的态度,是韩寒与其他商业片导演的最大不同,他心中除了装着观众和观众的票钱,还装着他自己。
  看完这部电影,应该会有很大疑问冒出来,比如:上路能治愈人生吗?打台球能治愈人生吗?吸烟能治愈人生吗?浑不吝能治愈人生吗?就拿第一个问题来说吧,所有试图通过上路来解决人生问题的年轻人,到头来只解决了一个问题,学会了看地图。《后会无期》显然说服力不强,它只是暴露了一个32岁导演的仍稍显稚嫩的“世界观”。
  郭敬明异想天开的封闭世界
  林萧、顾里、南湘、唐宛如四位主角,以及顾源、简溪、宫洺、周崇光……一群年轻人,他们终于告别了精彩的大学生活,准备进入更加精彩纷呈的社会大学,一个不需要录取通知书却更加残酷的地方。虽然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比起大学,残酷的社会只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教育我们。”但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滚滚的生活洪流”中,他们会迷失方向,心中充满惆怅……作为三部曲的终结篇,《刺金时代》在这个暑假画上了了一个“好看”的句号。
  可以说《小时代3》是郭敬明的封闭世界,或者说,是粉丝们的世界。可身处这个空间之外的人会被其琐碎所困惑——以下是非粉丝们的困惑:难道这部电影讲的是女人如何收快递,女人的小心思如何变成大事件,女人如何逛名店,女人如何面对自己的感情……而且,郭敬明是有多爱晚礼服——这种晚上20:00之后西方人才穿的正式礼服,他让片中的男女主角一天24小时都穿着这种衣服,你甚至会产生某种幻觉:难道全中国的年轻人都穿着晚礼服买煎饼果子、追赶公共汽车?不必介怀。《小时代3》这个仍以90后为目标人群的产品,主打菜正是“秀场的感觉”。就像某服装品牌当年有句颇受争议的广告:“我管不了全球变暖,但至少我好看。”看着《小时代3》里的美女们打扮成社交名媛,“迷惘”地跑来跑去,你甚至能听到当下许多年轻人的心声:“我管不了别人说我浅薄,但至少我好看。”好看有多重要?2013年,致了一整年青春的中国电影,祭出无数“经典”台词,最后你只记住一句:“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是个90后在采访时说的。郭敬明灵敏的商业嗅觉就在这里——他了解年轻人,了解年轻人的主打烦恼:“我长得不够好看,不够吸引人。”所以他要不惜一切代价让《小时代3》“好看”。好看到什么程度?好看到观众可以忽略它的内容。
其他文献
“前几天偶然翻到中学时的同学录,赫然发现自己在个人档案里‘最大的理想’一栏中,写着‘出版我的作品全集’……”   时至今日,苏小懒仍记得同学们看到这个理想时,或大笑或揶揄或带着点敬佩的样子。那时的他们,包括苏小懒自己,大概都想不到吧,多年后她已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   写作是治疗自卑的方法   也许可以这么说,苏小懒的写作,每一步都“正逢时”。她在学生时代便开始写作,第一篇文章发表在
期刊
我喜欢听故事。   在公交车上,我会默默观察旁人,偷听他们聊天的内容:背着沉重书包放了学的小姑娘在抱怨语文老师讲课无聊:一上语文课,我好像就看见一颗巨大的安眠药走进教室。这话让我差点笑喷;满面风尘的男人,对着电话不厌其烦地解释:借你的钱回头就还你,工头拖欠我们工资。言语背后,我大概了解到他生活的不易。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也许我的行为在有的人看来有些无聊,但我觉得那很有趣。与
期刊
前些天,在福州读研的猴哥打电话说他正坐在布达拉宫前的石阶上,是和朋友结伴骑车去拉萨的,我听了震惊不已,要知道五年前的他还是个每天为弯腰系鞋带叫苦不迭的胖子。我一边听着电话那头猴哥的各种感叹,一边抚摸着书桌上一脸无害笑容的“大嘴怪”。   五年前,我刚入大学就出名了,仅仅因为手中捧了一个海贼王图案的存钱罐。永远也忘不了当时的场景:我的一只脚刚下校车,身旁一位小个子师姐便用她高八度的嗓音大喊:“信息
期刊
地铁,一个坚硬的名词,却流动着温暖和活力。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在或急或慢的脚步声中,那是带着希望出发的驿站,是满载收获的归途,也是永久的离别或者短暂的相聚。透过地铁风驰电掣而去的车厢,能看见一晃而过的或善意或冷漠的面庞,一位白衣少女倚窗凝神读书,还有相互依偎的年轻情侣……每一条线路的地铁都是城市运行的血脉,载着你我,让一个个目的地都能安全准时地抵达。  在黑暗中坚守,平凡中有不平凡   凌晨4点
期刊
他很少去算计时间,只不过一个年头一个年头地,他也能感到握在手上的有一大把日子了。青春如荒草,到他手上,变成了指缝里的流沙,他到底是握不住的,而握得太紧的话,就硌得手掌痛了。有一些夜晚,他会想起豌豆街,想起那些颓败的弄堂,就像推开了一扇冬天的窗户那样,陈年的风雪遥远地吹了过来,重重叠叠的一张张面孔,都只剩下模糊不清的轮廓。他禁不住问自己,是否还记得她的脸。  冬天窗户上雾蒙蒙的水汽,他们坐在教室的两
期刊
他可以准确叫出你的名字,尽管你连他姓什么都不知道;他坚持每月来你家并每次都带着你喜爱的东西;他可以看着你惺忪、穿睡衣的样子也不嫌弃地索要你的签名。  他,就是快递小哥。  最文艺快递员  “在这拂晓,去一座边境小城,做一名快递员。当云去南方,雪落北疆,风至雨夜,你带上所有人的礼物,去往每一条街道。穿过尘埃,敲开所有的门,对满怀期待的陌生人说:你好、快递、签字、再见……无数人都说过再见,而只有你让他
期刊
去澳门读书,其实是我绝对没有想到的。当年在高中意气风发,眼光也格外高,不料高考成绩一出,如晴天霹雳般炸醒了我好高骛远的荒唐梦,手忙脚乱地择校后,我来到了澳门。   澳门理工学院是澳门两所公立综合性高校中较小的那所,有可能是全中国招收一本学生中最少的学校。校园大小不及中山大学珠海分校门前的草滩,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地安插着6个院系(超过20个专业)。每个专业都只开设一个班,学生一般不超过30人,而某
期刊
“当你被某个人吸引时,那只是意味着你俩在潜意识里相互吸引。因此,所谓命运,就只不过是两个疯子认为他们自己是天造一对、地设一双。”很多人对西雅图的认识,也许就是从电影《西雅图不眠夜》的这句台词开始的。   今天是11月的第一天,从北京飞到西雅图,地图上八千公里云和月的距离,不过10来个小时。穿过白茫茫的阿拉斯加冰原,降落在西雅图温柔的秋雨中,雾朦朦的街景令人心里湿润一片。一阵风掠过脸颊,道路两旁的
期刊
可歌可泣的历史悲歌   本来胜败乃兵家常事,在甲午前后,我们也不是没打过败仗。但为什么甲午战争败了就成了中国巨大的国耻?甲午战争之所以特别,是因为这场仗我们败得不合规律,败得不合常识,败得太出人意料!   首先,我们是大败于小。当时日本国土面积近38万平方公里,仅仅是中国的1/30;其次,我们是多败于少。当时不论是人口还是总兵力,中国都多于日本;第三,我们是强败于弱。当时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
期刊
那时差不多二月底三月初,还是异常寒冷的时候。大学生涯的第二个冬天里,415宿舍贫困依旧,每天都在四壁透风的寒舍里上演“我们一起颤抖会更明白什么是温柔”。   寒冷的冬夜,被窝是最温柔的召唤。每个人都早早上了床,这个时候就会发现一个问题:灯还没关。这时就会有人说:“段公子,去关灯吧”。   “刚才不说!我已经躺下了。”我在被窝里抗议。   “没办法,你是一号床,离按钮最近啊。”“而且你是我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