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谭嗣同的生死轮回说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35022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近代学者中大都对佛学思想具有浓厚的兴趣。谭嗣同作为雏新革命的领导者继承和宣扬了佛学的枇判精神,对传统儒学发起了挑战。他寄希望于宣扬生死轮回学说来改造人心,教导国民发扬不计功利、敢于献身、勇猛无畏的战斗精神,这一思想对近代宗教与晚清学术都具有重要意叉和作用。
  关键词:谭嗣同;佛学;因果报应;轮回
  
  近代的中国社会内忧外患,百目疮瘐。西方的列强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诸多领域都远远超出了“天朝上国”,锐意求新的有识之士纷纷揭竿而起,寄希望通过佛学来改变民族命运,如何唤起人民的血性,提涨民族的自尊心是时代赋予这些学者的历史使命。谭嗣同的佛学思想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思潮中诞生的,他的《仁学》中的佛学理论“会通儒释、禅教一致,性相结合等晚清特色”,梁启超认为他的思想“其驳杂幼稚之论甚多”,理论空洞而不严谨。但是体系完备,前后融会贯通的思想并不切合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谭嗣同也正是体悟到了佛学中所包含的人生、社会理想,大胆的对社会政治进行了抨击,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否定,进而宣传维新理论,施展自己的政治理想。故章太炎说谭嗣同“其志在厌世,而其作用则不必纯为厌世”。因此,不能不说谭嗣同的佛学思想是一种应用佛学、经世佛学、人世的佛学,在近代的佛学思潮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佛教的轮回学说是在因果报应的基础上形成的生命转化学说,众生因前世的因而招至今世的果,今世的业招至来世的报,以此类推永无止境。犹如车轮的回转,周而复始,苦不堪言,谭嗣同也说道:“彼去而此来,此连而彼断,去者死,来着又生;连者生,断者又死。何所为而生,何所为而死,乃终无能出于生死轮回之外,可哀矣哉!”
  众生在没有解脱以前,将各依前生作业的善恶而决定来世的转生,善业有善报,恶业有恶报,在这里,佛教将世界划分为六道,分别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其中前三道为三恶道,后三道称为三善道,这六道中的众生受生死轮回流转无穷之苦,称为“六道轮回”,谭嗣同运用了“六道”思想。他说:“同一大圆性海,各得一小分,禀之以为人,为动物……佛说:‘人化为羊,羊化为人’。而恶道中有畜生一道。人不保其灵魂,则堕落为动物;动物苟善保其灵魂,则还为人。”“人”化为“羊”可以发生转化,同理,人若积善行德,也可转化为天,若十恶不赦也可以转为地狱,关键是看能否“保其灵魂”,佛教以是否持戒,持戒的多少来进行衡量,人持戒后可断除个人的私欲,防止以一己之利而妨碍、侵害、毁坏他人,用五戒(戒杀、戒盗、戒淫、戒妄、戒酒)来规范人的行为,最终摆脱轮回之苦,这也就将人的命运与宗教道德实践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另外,谭嗣同认为轮回不仅仅在纵向上周而复始,轮转不息,在横向上也表现为不生不灭,无所不在。他说:“不生不灭,至于佛人涅槊,蔑以加矣,然佛固日不离师子座,现身一切处,一切人一,一人一切,则又时时从兜率天宫下,时时投胎,时时住胎,时时出世,时时出家,时时成道,时时降魔,时时转法轮,时时般涅巢。一刹那顷,已有无量佛生灭,已有无量众生生灭,已有无量世界法界生灭。”由此可见,轮回时时都有,次数庞大,无法用数字进行衡量,且不生不灭,无始无终,他又说:“求之过去,生灭无始;求之未来,生灭无终;求之现在,生灭息息,过乎前而未尝或住。是故轮回者,不于生死而始有也,彼特大轮回耳,无时不生死,即无时非轮回,自有一出一处,一行一止,一语一默,一思一寂,一听一视,一饮一食,一梦一醒,一气缕,一血轮……人之能出大轮回与否,则于其细轮回而知之矣。细轮回不已,则生死终不得息。以太之微生灭亦不得息。”在这里,谭嗣同提出了“大轮回”与“细轮回”之说,前者表现的特点为不生不灭,无始无终,后者则表现为到处都在,时时都在,如吃饭、说话、睡觉都是“细轮回”在轮转不停的表现。“大轮回”着眼于从宏观整体上把握,“细轮回”则是从微观局部上来进行分析,可见,我们不能讲两个轮回,“大轮回”与“细轮回”都谈的是一个轮回,只不过是从分析轮回的不同视角来考虑的。在谭嗣同看来,人只有超越了“大轮回”的束缚。才能算得上真真正正的走上了解脱的道路,但是时时在、处处在、事事在的“细轮回”不停止的话,那么生死也会“终不停息”。
  谭嗣同在解释轮回形成时说:“则大轮回亦必念念所造成。佛故说‘三界唯心’。又说‘一切惟心所造’”。这里的心是指思维与认识。从心的思维活动和本意来阐明众生轮回的根源。将心发挥主体作用,由人心的一念所形成的善恶也可直接导致生死流转的不同方向。最终以追求主观心体的空寂为超脱轮回的境界。这样,世人在修行的过程中,不光靠持戒来规范行为,同时,也要通过正心来提高道德修养。
  此外,谭嗣同还运用佛教的“因果报应”驳斥了西学的“原罪论”。他讲“既知灵魂之后果为天堂地狱,或永苦,或永乐,独不明灵魂之前因为何,求之不得,乃强为之说曰:‘人皆有罪’。似矣,罪于何起?则又强为之说曰:‘始祖亚当、夏娃,及历代祖宗所遗之罪。’前人之罪,前人实承之,于后人何与?罪人不孥,人法犹尔,岂天之仁爱乃不逮人乎?”他认为佛教与西学在关于人死之后的灵魂归属有相似之处,都有一个严格等级差别的归宿,而在灵魂由何处而来这个问题上,谭嗣同赞同佛教的观点,即个人的善恶与生死轮回与前人无关,每个人先天出生后是平等的。依靠的是后天的行为及意念所决定的。而西方人则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人活着就是要代前人向上帝来赎罪的。这在他看来就是前因不明,或者说是“罪人不孥”,接着,他反驳道:“且彼所重者灵魂,而原罪于前人,是又专重体魄矣。体魄为前人所遗,岂灵魂亦前人所遗乎?然则前人之灵魂又何往?若谓转为后人之灵魂,是一性自为轮回,与其教之宗旨不合,与永乐永苦尤不合也。”谭嗣同反复追问西人的前人灵魂归向何处,使“原罪论”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前后矛盾,不攻自破。他又说:“中国之谈因果,亦辄推本前人,皆泥于体魄,转使灵魂之义晦昧而不彰,过矣!失盖于西人同耳。”在这里,他也对一些本国人沉泥于体魄,而忽视灵魂之义表示了不满,认为这些人的观念与西方人的“原罪论”如出一辙。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因果轮回是作用于“我”的身上的。而“我”又是五蕴和合的假体,也就是“我”是刹那生灭的,起伏聚散而不是永恒常住的,那么如何才能保证每一个有情造业感果都是自作自受,而不是自做他受?在这里,谭嗣同讲:“或曰:‘来生不复记忆今生,犹今生之不知前生。虽有来生,竟是别为一人,善报恶报,与今生之我何与?’则告之曰:达此又可与忘人我矣。今生来生本为一我,而以为别一人,以其不相知也。”有的人想借“无我”理论来逃避恶果的惩罚。今生做了大恶事,以死来解脱赎罪,以为“我”死之后,“我”的业报也将不复存在,“我”的来生也将和合为了别人,谭嗣同认为这种人是“不相知”的,人的躯体死,但业力不会消亡,会随着来世继续纠缠,甚至在来世不但不减少,反而增加。所以他认为即使死一百次也无济于事。
  总之,谭嗣同所运用的生死轮回说对晚清社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首先,强调和规范了道德取向。佛教的因果报应与人们的性命大事,切身利害密切相关,因此可以引导人们去恶从善,同时进一步强调心在生死轮回中的柞用,认为一心即具六道,轮回惟心所造,无心则无轮回,并且有探讨个人生死转化为对社会的思考,即“由宿命说而转化来的使命感具有不可逃避的普遍必然性。”其次,在西方宗教文化不断冲击下的近代社会,谭嗣同辨证的吸收了西方生死观的有价值部分,对不适用于我国的关于生死的理论又坚决的利用佛学予以批判,对待西方文化采取一种理性而不盲目的态度。因为在西方人眼中,超越世界和现实世界始终是分离的,所以信仰和理智就相应的被分裂了,而这对于信仰和理智相统一的中国人来讲是不可接受的。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国13亿人口中,大约有2亿农民工。随着国家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这部分农民工的未来安置问题却留给了城镇,同时农民工的养老问题也日益突出。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农民工群体中也会有一部分人逐步进入老龄。工作能力下降,养老需求迫切,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会成为我们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养老保险;社会保障    一、何为农民工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
期刊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同样的道理,我国有句古语:“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二者虽出自于不同的时代,却均体现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对于当今的学生而言,关键不在于学会多少东西,而在于学会获得新知识的方法。在这种背景下,“教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教改口号。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学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正日益成为制约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瓶颈”,不仅是创办新企业的主要障碍,更是影响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绊脚石”。要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应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全面分析造成融资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真正实现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之一,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    一、
期刊
摘要:从师资、学生、教学特点、教学手段、教材选用、考试与考勤方法等方面介绍了清华大学的教学理念、特点和方法。  关键词:清华大学;教育理念;教学方法    2006至2007学年第一学期,作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我得到了北京市教委的专项资助,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进修,在学期初选课的前两周听了9门,最终选定3门课进行学习,在此将所见所闻做以记述,供同行参考。    1.清华的教师    清华
期刊
摘要:税收文化所要倡导和弘扬的是一种先进的全民税收意识和人性的税收管理理念。在税收工作实践中倡导开展税收文化建设,目的在于建设高度的税收行业文明,用丰富的物质、规范的行为和科学的精神促进税收工作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研究税收文化构建标准与途径,就是明确税收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具体研究其可行的途径和操作方法。使税收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关键词:税收文化;标准;途径;文化素质;纳税服务    税
期刊
摘要:增长及其管理事财务计划中的特殊难题,部分原因是许多高级管理人员把增长看成是某些必须最大化的事情。他们的理由很简单,随着增长的提高。企业的市场股票价值与利润也必增加。然而,从财务的角度看,增长并不总是上帝的一种赐福。快速增长会使一个公司的资源变的相当紧张,因此,除非管理层意识到这一结果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制止,否则,快速增长可能导致破产。本文以经典的罗伯特.C.希金斯的可持续增长模型作为理论基
期刊
摘要:运用现代投资分析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对上海股票市场从2000年初一20D7年底的市场弱式有效性进行了全面综合分析,对收益率正态分布检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上海股票市场收益率自2000年始己逯步趋向正态分布;对股价收益率序列相关检验的结果则显示,上海股票市场在2000年初-2008年底存在相关性,而自2000年初则开始呈现市场弱式有效特征。  关键词:上海股票市场;弱式有效;实证检验    注:“
期刊
摘要:本文从女权主义的视角分析了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灰姑娘”,指出在“灰姑娘”齐佐娜的身上也曾展现出了女权主义意识。其思想经历了萌芽一发展一消亡的过程。并探讨了齐佐娜在女权主义道路上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灰姑娘;男权社会;女权主义者    前言    “灰姑娘”的故事可谓众所周知、流传甚广。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对其进行了不同类型的演绎。创造出了七百多个版本。地域跨越中国、欧洲、非洲,时间从中
期刊
摘要:探究式学习是兴起与20世纪中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信息或理解的活动或过程。探究式学习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大多也是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究式学习而展开的,但是探究式学习的实施并不是很理想,幼儿园教学应该有所改进,从而促进幼儿探究式学习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幼儿园教学    一、探究式
期刊
摘要:2008年我国股市泡沫破裂,上证综合指数在短短几个月内从6124点直泄到目前的2000多点。在目前中国股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大小非”的解禁却给大盘的拉升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因此需要探寻多种途径来解禁非流通股,以减轻对我国股市的压力。本文在发行ODR的流程、可行性、积极影响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认为在海外发行ODR,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我国股市的压力,并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同国际接轨。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