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四氯-2,2-二氟乙烷精制工艺流程的模拟与优化

来源 :有机氟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1,2-四氯-2,2-二氟乙烷(F112A)是一种含氟中间体,由1,2,2-三氯-1,1-二氟乙烷(F122)经氯化反应制得,反应液可通过精馏工艺进行纯化,得到较高纯度的F112A产品,进一步用于制备三氟乙酸产品。通过Aspen Plus对现有F112A精馏塔进行了模拟,在理论板数为50块、回流比为3.3、塔顶采出率为30%、进料位置为第18块塔板的条件下,精馏塔釜F112A产品质量分数的实际值与模拟值分别为99.92%和99.91%,模型吻合度较高。此外,通过灵敏度分析考察了进料板位置与再沸器热负荷的关系,当进料位置处于第22块板时,再沸器热负荷最小值为41.4kW,能耗可降低6.3%。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踝关节不稳发生情况,并探讨影响术后发生踝关节不稳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共96例,均于本院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并接受为期1年随访,依据足踝表现评分量表(FAOS)评估患者踝关节功能性稳定情况并进行分组;由研究人员询问患者基线资料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分析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踝关节不稳发生的相关因素
目的:肌内效贴已广泛应用于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治疗之中,但其疗效存在争议。文章通过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评价肌内效贴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影响,为肌内效贴在慢性踝关节不稳中的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BSCO、Embase、Sino Med、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关于肌内效贴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影响的随
<正>教材简介:《文言文二则》是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本单元围绕“科学发现”这一人文主题,安排了《文言文二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三篇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文言文二则》编排了《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篇文章,内容简单易懂,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阐明某个道理,
期刊
德奥传统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西方音乐发展的历史源流之一。安东·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1824-1896年)作为德奥音乐传统的守护者,在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使德奥音乐传统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虽然布鲁克纳的创作涉猎了宗教音乐、管风琴音乐以及室内乐等多种体裁,但交响曲仍是他创作的重心。在他创作的11部交响曲作品中,后3部最能代表他成熟时期的个人创作风格。其中《第七交
直链麦芽低聚糖是由3-10个葡萄糖单元以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一种功能性低聚糖,因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独特的生理功效,在食品、化工及医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直链麦芽低聚糖生成酶(Maltooligosaccharide-forming amylase,MFA酶,EC 3.2.1)是工业制备直链麦芽低聚糖的关键酶制剂,但大多数MFA酶的工业化应用受到产物特异性差或热稳定性差的限制。本研
从法律行为属性来看,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行为的性质应为信托。当前,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运行不畅的根源在于制度设计与信托属性相背离。在此前提下,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的重塑可参照信托制度进行三个方面的尝试:放宽集体管理组织准入门槛,实行“宽进严出”的许可制度;允许集体管理组织同著作权人约定收取一定比例报酬,并受行政机关监督约束;规定集体管理组织“忠实义务”“注意义务”等信托义务。同时,积极采用数字时代的新技
王阳明极大地推动了书院教育的发展,书院教育反过来也为阳明心学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王阳明的书院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立志、勤学、改过和责善四个方面。王阳明认为:立志是前提,要立成圣成贤这样的大志;勤学是基础,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完善个人的德性;改过是关键,不要害怕犯错,但要积极改过;责善是延伸,要主动帮助朋友和师长认识自身的不足,但要注意方式方法。这四个方面形成一个教育体系,指导教育者围绕完善个人和他人的道
扫描电镜是材料分析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工产品、机械等领域,主要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详细分析。概述了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介绍了扫描电镜在纳米材料分析研究中的应用,阐明了其在材料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对材料的合成和表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智能照明通过传感器、云服务、大数据和用户习惯,并对光进行控制,不仅可以节约能源、提高照明质量,同时还具有调节情绪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室内光源布局、光照传感器布局和灯光亮度自适应调节三个方面已经成为室内智能照明研究领域的热点。然而,室内环境的各异、设计参数(平均照度、均匀度、照明功率密度和眩光度)的互斥、光照传感器人为遮挡和光源二次及以上的反射等问题给室内智能照明应用带来了阻碍。因此,如何利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