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民生工程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加强精准脱贫工作,协调脱贫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脱贫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脱贫工作的矛盾转化为结构性矛盾,而不再是因为供给总量不足而引发的矛盾。为了提高精准脱贫工作的质量,有效解决供需错位等问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则需要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不断创新脱贫工作的模式,实现有效脱贫。本文就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和实际价值进行研究讨论,为实现精准脱贫提供有效的参考建议。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三去一降一补。”经济的增长并不能单纯依靠需求方,以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并驾齐驭,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经济发展的供给方,其中包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等三方面的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实现供求双方的平衡稳定,以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精准脱贫是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有效措施,通过精准识别,帮扶,管理,考核,结合各贫困区域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精准脱贫策略,旨在2020年實现全面小康。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精准脱贫工作联系起来,相互促进,从而实现经济的动态发展。
二、精准脱贫工作的实践难点
(一)识别标准单一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对乡村振兴,精准脱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各个地区的实际发展过程当中,由于当地的具体情况不同,从而在精准脱贫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要综合利用多样化的识别标准和体系全面提升精准脱贫工作的质量[1]。但在精准脱贫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发现,由于部分地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仍旧沿用传统的工作形式,难以实现动态管理,存在许多难题,难以按照贫困户收入水平的高低来识别,很难准确核算贫困户的实际收入,从而无法界定当地人民的贫困程度。收入高低的评判依据不能够全面反映贫困户家庭的实际状况,难以达到精准识别的要求。在精准脱贫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利益纠纷。
(二)缺乏脱贫人才
物力、财力以及财政拨款都会影响精准脱贫工作的质量。在部分地区的精准脱贫工作开展过程当中,由于受到人力资源的影响,难以全面加强精准脱贫干部队伍的建设工作,在精准脱贫工作中难以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管理,为精准脱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而在现阶段的大部分地区,村级干部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平均年龄高,在精准脱贫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其业务能力达不到实际的工作需求。而在入户调查和走访的环节中,由于受到众多客观因素的影响,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降低了贫困地区脱贫业务的工作效率。由于脱贫干部文化相对较低,学习能力差,不利于贫困户信息录入核对等相关工作,难以按照脱贫攻坚以高效完成其相应的工作。
(三)基础设施落后
在精准脱贫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则需要当地政府和社会力量能够充分联合起来,以高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但在现阶段部分地区,精准脱贫工作中仍旧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和专家等角色的话语权相对较低,从而导致精准脱贫工作存在盲目效仿的现象,而相应的项目规划难以高效落实。而基础设施落后降低了农田水利设施机械化的水平,难以全面加强农业经济的发展。在部分贫困地区还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现象,村道路没有全部硬化,公路的数量和密度普遍居全省靠后。而正是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从而导致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下降,难以实现乡村经济的协调发展,脱贫的效果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准脱贫路径
(一)完善脱贫体系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全面提高精准脱贫工作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则需要进一步完善精准脱贫体系,实现精准脱贫体系的多元化。首先,在完善精准脱贫体系工作过程当中,要保障建档立卡信息与贫困户的基本信息能够相对应,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及时的动态调整贫困户的信息;其次,在贫困户家庭收入的调查过程中,则需要进行经济来源的分类,已将收入来源能力和消费能力三方面的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以构建综合指标评价体系,明确贫困户贫困的原因,以及人为不可抗因素(自然灾害,因病贫困,重大突发事件等),以全面加强精准脱贫体系的构建工作,结合贫困户的实际状况,不断完善脱贫的动态信息库,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还需要结合相应的信息实现动态调整,以不断更新信息库的相关信息,为精准脱贫的相关工作的稳定开展提供相应的信息保障[2]。在贫困体系的构建过程当中,则需要充结合各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发展战略目标,完善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完善脱贫体系的过程当中,则要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政府的力量,全面加强市场资源的配置,以充分强调市场社会与贫困户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方式,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结合市场机制,加强资金的整顿,实现集中脱贫。
(二)加强基层干部建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更加注重动态平衡发展。为了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际工作目标,在精准脱贫过程中则需要加强需求的适应性,以选择合适的工作方式。高效落实精准脱贫工作。而在现阶段的大部分地区相应的工作人员专业性程度不够,专业的基层干部队伍稀缺,难以有效保障精准脱贫工作的质量。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要加大农村人才的引进力度,培养专业性的人才,鼓励年轻人参与到精准脱贫工作中,并成为精准脱贫工作的主力军。这就需要各地区能够结合精准脱贫工作中的人力需求全面加强基层管理和教育,通过全面系统的培训不断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高效完成贫困户的调查和回访工作。在精准脱贫工作中,除了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之外,还需要全面加强本土教育,引进优秀的师资,留住人才。在精准脱贫工作中需要不断优化脱贫供给的结构,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优势不断丰富脱贫融资方式,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加大脱贫工作的投入力度。
(三)健全市场机制和体系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经济的扶持,结合市场机制和体系全面加强脱贫工作,在精准脱贫工作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其主导的地位,在学会利用传统方式来脱贫的同时,充分借助市场的作用,健全市场机制,以构建多元化的互动平台,激发精准脱贫工作的活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在精准脱贫工作中要提高非政府部门的参与度,使得相应的企业,社会及其他行业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精准脱贫工作中,全面加强精准脱贫专业知识的培训,以适当扩大贫困地区帮扶对象。同时,在精准脱贫工作中,要以市场为主体加大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在此过程当中,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状况确定发展的目标,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式,实事求是大力发展新产业[3]。而通过乡村旅游项目,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基础行业的发展,以不断提高贫困地区村民的意识,以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这就需要当地政府能够结合其实际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状况,加大资金投入,借助贫困地区的土地资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实现不同产业的同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加强资金投入,以充分借助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加强对贫困户的帮扶工作,从而实现贫困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完成脱贫的目标。
四、结语
总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精准脱贫工作带来了有效的思考。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则需要有效满足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以结合市场的发展状况建立完善的农业体系,全面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同时建立特定的产业体系,充分利用新兴产业提升精准脱贫的效力。(作者单位:陕西省委党校)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三去一降一补。”经济的增长并不能单纯依靠需求方,以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并驾齐驭,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经济发展的供给方,其中包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等三方面的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实现供求双方的平衡稳定,以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精准脱贫是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有效措施,通过精准识别,帮扶,管理,考核,结合各贫困区域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精准脱贫策略,旨在2020年實现全面小康。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精准脱贫工作联系起来,相互促进,从而实现经济的动态发展。
二、精准脱贫工作的实践难点
(一)识别标准单一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对乡村振兴,精准脱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各个地区的实际发展过程当中,由于当地的具体情况不同,从而在精准脱贫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要综合利用多样化的识别标准和体系全面提升精准脱贫工作的质量[1]。但在精准脱贫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发现,由于部分地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仍旧沿用传统的工作形式,难以实现动态管理,存在许多难题,难以按照贫困户收入水平的高低来识别,很难准确核算贫困户的实际收入,从而无法界定当地人民的贫困程度。收入高低的评判依据不能够全面反映贫困户家庭的实际状况,难以达到精准识别的要求。在精准脱贫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利益纠纷。
(二)缺乏脱贫人才
物力、财力以及财政拨款都会影响精准脱贫工作的质量。在部分地区的精准脱贫工作开展过程当中,由于受到人力资源的影响,难以全面加强精准脱贫干部队伍的建设工作,在精准脱贫工作中难以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管理,为精准脱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而在现阶段的大部分地区,村级干部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平均年龄高,在精准脱贫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其业务能力达不到实际的工作需求。而在入户调查和走访的环节中,由于受到众多客观因素的影响,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降低了贫困地区脱贫业务的工作效率。由于脱贫干部文化相对较低,学习能力差,不利于贫困户信息录入核对等相关工作,难以按照脱贫攻坚以高效完成其相应的工作。
(三)基础设施落后
在精准脱贫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则需要当地政府和社会力量能够充分联合起来,以高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但在现阶段部分地区,精准脱贫工作中仍旧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和专家等角色的话语权相对较低,从而导致精准脱贫工作存在盲目效仿的现象,而相应的项目规划难以高效落实。而基础设施落后降低了农田水利设施机械化的水平,难以全面加强农业经济的发展。在部分贫困地区还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现象,村道路没有全部硬化,公路的数量和密度普遍居全省靠后。而正是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从而导致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下降,难以实现乡村经济的协调发展,脱贫的效果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准脱贫路径
(一)完善脱贫体系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全面提高精准脱贫工作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则需要进一步完善精准脱贫体系,实现精准脱贫体系的多元化。首先,在完善精准脱贫体系工作过程当中,要保障建档立卡信息与贫困户的基本信息能够相对应,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及时的动态调整贫困户的信息;其次,在贫困户家庭收入的调查过程中,则需要进行经济来源的分类,已将收入来源能力和消费能力三方面的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以构建综合指标评价体系,明确贫困户贫困的原因,以及人为不可抗因素(自然灾害,因病贫困,重大突发事件等),以全面加强精准脱贫体系的构建工作,结合贫困户的实际状况,不断完善脱贫的动态信息库,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还需要结合相应的信息实现动态调整,以不断更新信息库的相关信息,为精准脱贫的相关工作的稳定开展提供相应的信息保障[2]。在贫困体系的构建过程当中,则需要充结合各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发展战略目标,完善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完善脱贫体系的过程当中,则要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政府的力量,全面加强市场资源的配置,以充分强调市场社会与贫困户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方式,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结合市场机制,加强资金的整顿,实现集中脱贫。
(二)加强基层干部建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更加注重动态平衡发展。为了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际工作目标,在精准脱贫过程中则需要加强需求的适应性,以选择合适的工作方式。高效落实精准脱贫工作。而在现阶段的大部分地区相应的工作人员专业性程度不够,专业的基层干部队伍稀缺,难以有效保障精准脱贫工作的质量。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要加大农村人才的引进力度,培养专业性的人才,鼓励年轻人参与到精准脱贫工作中,并成为精准脱贫工作的主力军。这就需要各地区能够结合精准脱贫工作中的人力需求全面加强基层管理和教育,通过全面系统的培训不断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高效完成贫困户的调查和回访工作。在精准脱贫工作中,除了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之外,还需要全面加强本土教育,引进优秀的师资,留住人才。在精准脱贫工作中需要不断优化脱贫供给的结构,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优势不断丰富脱贫融资方式,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加大脱贫工作的投入力度。
(三)健全市场机制和体系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经济的扶持,结合市场机制和体系全面加强脱贫工作,在精准脱贫工作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其主导的地位,在学会利用传统方式来脱贫的同时,充分借助市场的作用,健全市场机制,以构建多元化的互动平台,激发精准脱贫工作的活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在精准脱贫工作中要提高非政府部门的参与度,使得相应的企业,社会及其他行业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精准脱贫工作中,全面加强精准脱贫专业知识的培训,以适当扩大贫困地区帮扶对象。同时,在精准脱贫工作中,要以市场为主体加大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在此过程当中,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状况确定发展的目标,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式,实事求是大力发展新产业[3]。而通过乡村旅游项目,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基础行业的发展,以不断提高贫困地区村民的意识,以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这就需要当地政府能够结合其实际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状况,加大资金投入,借助贫困地区的土地资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实现不同产业的同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加强资金投入,以充分借助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加强对贫困户的帮扶工作,从而实现贫困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完成脱贫的目标。
四、结语
总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精准脱贫工作带来了有效的思考。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则需要有效满足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以结合市场的发展状况建立完善的农业体系,全面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同时建立特定的产业体系,充分利用新兴产业提升精准脱贫的效力。(作者单位:陕西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