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想的学习是让学习者忘记自己在学习,而恰恰在这种忘我的投入状态中,人的意识或潜意识得到激发,使人记忆、领会或创造大量的知识。
根据职高英语的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在平时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通常是选定一篇范文,通过细致入微地分析,辅以精心设计的各种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学习并掌握文章中出现的词汇和语法,然后人为地创设一些情景去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英语阅读课就应该这么上。直到我在赴澳参加宁波市高中英语教师学习培训期间,听了当地一位年轻英语教师上了一堂英语阅读课后才茅塞顿开。
那个班级共有14位高中留学生,他们都来自亚洲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言语不通,英语成了他们实现交流的惟一语言。教师是这样设计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的:这节课的主题是“Pollution(污染)”。首先,她把班上的14位学生重新安排了座位,组合成七对,以pairwork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分好组后,教师分给每位学生一份阅读材料(前提是确保做pairwork的一对同学拿到的材料是不一样的)和一张画有四个空白表格的纸,表格的内容如下:
在每位同学拿到阅读材料并做了粗略浏览之后,老师开始布置任务,具体要求如下:
1.用五分钟阅读自己手中的材料,并用自己的语言填写表格。
2.根据自己的记录用5分钟与同桌交流你所阅读的短文内容和自己所思考的想法,并用简短的语句记录同伴所说的内容。
3.在15分钟内,在班上找到任意3位同学与他们交流并做必要的记录。
4.25分钟后进行汇总,推选5位代表进行表述,然后归纳。
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还特别强调:碰到生词不能查阅词典,但是可以与同学讨论,也可以请教老师。布置完任务之后,学生们就行动起来了,教师这时候所做的事就是在班级中走动,关注每位学生的表现,必要时给予学生指导和答疑,确保每位学生都在参与阅读、交谈和记笔记活动之中。25分钟后,老师发指令让所有同学停止了活动,进入班级总结、交流环节。教师有选择性地挑选了5位同学进行总结发言,同时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学生们主要补充“What can we do”那栏的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穿插了一些新词汇的讲解和学习,比如:detergent;cleaning agents;logo.通过复述学生所表述的语句帮助学生改正一些语病和不恰当的表述方式。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和老师有了相同的认识:污染无处不在,但是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去保护环境。
这节课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因为它给了我很多启迪,让我感受到了和我们平时课堂教学不一样的地方。
一、恰当运用pairwork的功能,营造宽松愉快的人际交往环境
在这位教师的课堂上,pairwork是她主要的教学活动形式。但是她不是把学生按照原来的座位,进行同桌或前后桌的简单组合,而是按照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进行分组结对,把水平有差异的学生组成一对(这些是她课后告诉我们的)。这种安排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所以才会出现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如此的热烈。因为学生的英语能力存在差异就一定会存在着信息差,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能力相对差的学生自然能得到另一位英语水平较好学生的帮助,这样就能保证交流顺利进行了。通过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他们实现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以及知识能力的相互促进。这种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各尽其能。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教师的位子安排,她让学生们四人成一桌,做pairwork的同学相邻而坐,让他们坐在座位上自由轻松地交流,又让他们自由地选择同伴进行交谈,在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时可以看自己的笔记作为提示。这种安排增加了交流的气氛,让学生能够无拘无束地发表个人的看法。在这样一个全面放松的环境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在语言的学习上,这就给英语课堂以高效的保障。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虽然这堂课是围绕“污染”这一主题,但是老师发给学生的是不同的阅读材料,而且要求所有学生在阅读和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都必须做笔记,这样他们就不能抄袭或搬用同学的答案,也不能只做观众和听众了,必须努力尝试着阅读、记笔记,开口讲话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他们自己选择三个同伴进行交流,通过自己的语言组织和运用来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所闻所想,做班级陈述时也让学生自己主动请缨。碰上学生表述词不达意时,老师适时地补充几个词汇,然后以鼓励的眼神和话语提示让学生继续说。这些都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在外界强迫下被动地学习,由此学生的责任心和主动性都得到了提高,在课堂上,大家都抢着发言,只要学生举手,老师就给他们机会,有个别学生只会说一两句,但老师同样给予肯定和表扬。因此,这位老师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运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
在任何针对学生展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认识的主体,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思想状态、情绪变动都是影响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高效率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始终关注着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尽可能多地运用英语
三、与现实紧密结合,创设高效的英语教学环境
语言是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一节生动有效的语言学习课堂必须能够使真实的生活场景得以重现。教师选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话题——污染,然后通过光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化学污染等各个方面不同的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讨论、分析和交流,让学生了解污染的相关知识,最后还让学生联系自身和生活实际,如何行动起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四、正确定位教师角色,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和评价作用
在整堂课中,教师讲话少而精,发出的指令简短而清晰,对学生的评价及时且肯定。在课堂中,三分之二的时间交给了学生练习英语——阅读文章、做笔记、讨论交换观点。在学生的课堂活动中,如果有学生按照读阅读材料上的句子,教师马上会用不赞许的眼神和手势提醒学生,然后引导他用自己的话语。只要学生是用自己的话语进行表达,哪怕是不完整的句子,教师同样会用非常肯定、非常赞赏的语言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和表扬。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在教学语言、体态和评价上都传达着一种鼓励和肯定的信息,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从而增加了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加强语言学习的交际欲望。因此,在她的课堂中,学生们发言积极、气氛热烈。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认识和发展的过程。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位教师把这四个阶段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从最初的阅读到学生间的交流,再到最后的陈述归纳,学生们在自然地交流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理解并掌握了关于污染的一些日常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了环保意识,这就是快乐的学习。
五、改变我们的教学策略
反思我们现在的英语阅读教学,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改进并丰富我们的教学。
(一)丰富阅读教材和材料
我们可以选取多种类的、跟生活贴近的材料。我们的阅读课都采用统一的教材和阅读内容,而据我在澳大利亚学习期间所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是:在那里,教育部只规定一个教学范围,任课教师有主动权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教材进行教学,比如教育部规定这学期的阅读教学内容是莎士比亚的作品,老师就可以选择莎士比亚的任何作品作为授课教材。当然国情不同,教育体制的不同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照搬国外的教学模式。我们采用统一的阅读教材,这样就方便我们讲解知识点,也容易让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但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的局限,我们只有能跟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的阅读,才能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才能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局面,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二)适当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的每节课都是经过严密的教学步骤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精心设计的。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的老师甚至还会把学生有可能会想到的问题的答案都设想好了,然后在课堂上煞费苦心地把学生的回答往我们定的标准答案上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只是老师表演的“道具”。这样的课堂怎么可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呢?因此,我们应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予他们尽情表达和发挥的空间。少讲点语法知识,多一点学生练习的机会。学生通过大量的主动阅读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不会比通过教师的教授和讲解所传达的知识少。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而且能在相对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培养和发展。因此,我们在英语阅读课堂中可以更多地采用讨论、演讲、辩论、相互问答、采访等形式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的英语课程教学应该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毕业后可以持续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他们的“舞台”,让每一位学生在他们的“舞台”上尽情发挥他们的能力,展现他们的风采。
根据职高英语的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在平时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通常是选定一篇范文,通过细致入微地分析,辅以精心设计的各种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学习并掌握文章中出现的词汇和语法,然后人为地创设一些情景去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英语阅读课就应该这么上。直到我在赴澳参加宁波市高中英语教师学习培训期间,听了当地一位年轻英语教师上了一堂英语阅读课后才茅塞顿开。
那个班级共有14位高中留学生,他们都来自亚洲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言语不通,英语成了他们实现交流的惟一语言。教师是这样设计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的:这节课的主题是“Pollution(污染)”。首先,她把班上的14位学生重新安排了座位,组合成七对,以pairwork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分好组后,教师分给每位学生一份阅读材料(前提是确保做pairwork的一对同学拿到的材料是不一样的)和一张画有四个空白表格的纸,表格的内容如下:
在每位同学拿到阅读材料并做了粗略浏览之后,老师开始布置任务,具体要求如下:
1.用五分钟阅读自己手中的材料,并用自己的语言填写表格。
2.根据自己的记录用5分钟与同桌交流你所阅读的短文内容和自己所思考的想法,并用简短的语句记录同伴所说的内容。
3.在15分钟内,在班上找到任意3位同学与他们交流并做必要的记录。
4.25分钟后进行汇总,推选5位代表进行表述,然后归纳。
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还特别强调:碰到生词不能查阅词典,但是可以与同学讨论,也可以请教老师。布置完任务之后,学生们就行动起来了,教师这时候所做的事就是在班级中走动,关注每位学生的表现,必要时给予学生指导和答疑,确保每位学生都在参与阅读、交谈和记笔记活动之中。25分钟后,老师发指令让所有同学停止了活动,进入班级总结、交流环节。教师有选择性地挑选了5位同学进行总结发言,同时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学生们主要补充“What can we do”那栏的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穿插了一些新词汇的讲解和学习,比如:detergent;cleaning agents;logo.通过复述学生所表述的语句帮助学生改正一些语病和不恰当的表述方式。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和老师有了相同的认识:污染无处不在,但是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去保护环境。
这节课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因为它给了我很多启迪,让我感受到了和我们平时课堂教学不一样的地方。
一、恰当运用pairwork的功能,营造宽松愉快的人际交往环境
在这位教师的课堂上,pairwork是她主要的教学活动形式。但是她不是把学生按照原来的座位,进行同桌或前后桌的简单组合,而是按照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进行分组结对,把水平有差异的学生组成一对(这些是她课后告诉我们的)。这种安排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所以才会出现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如此的热烈。因为学生的英语能力存在差异就一定会存在着信息差,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能力相对差的学生自然能得到另一位英语水平较好学生的帮助,这样就能保证交流顺利进行了。通过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他们实现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以及知识能力的相互促进。这种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各尽其能。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教师的位子安排,她让学生们四人成一桌,做pairwork的同学相邻而坐,让他们坐在座位上自由轻松地交流,又让他们自由地选择同伴进行交谈,在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时可以看自己的笔记作为提示。这种安排增加了交流的气氛,让学生能够无拘无束地发表个人的看法。在这样一个全面放松的环境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在语言的学习上,这就给英语课堂以高效的保障。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虽然这堂课是围绕“污染”这一主题,但是老师发给学生的是不同的阅读材料,而且要求所有学生在阅读和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都必须做笔记,这样他们就不能抄袭或搬用同学的答案,也不能只做观众和听众了,必须努力尝试着阅读、记笔记,开口讲话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他们自己选择三个同伴进行交流,通过自己的语言组织和运用来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所闻所想,做班级陈述时也让学生自己主动请缨。碰上学生表述词不达意时,老师适时地补充几个词汇,然后以鼓励的眼神和话语提示让学生继续说。这些都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在外界强迫下被动地学习,由此学生的责任心和主动性都得到了提高,在课堂上,大家都抢着发言,只要学生举手,老师就给他们机会,有个别学生只会说一两句,但老师同样给予肯定和表扬。因此,这位老师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运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
在任何针对学生展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认识的主体,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思想状态、情绪变动都是影响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高效率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始终关注着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尽可能多地运用英语
三、与现实紧密结合,创设高效的英语教学环境
语言是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一节生动有效的语言学习课堂必须能够使真实的生活场景得以重现。教师选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话题——污染,然后通过光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化学污染等各个方面不同的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讨论、分析和交流,让学生了解污染的相关知识,最后还让学生联系自身和生活实际,如何行动起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四、正确定位教师角色,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和评价作用
在整堂课中,教师讲话少而精,发出的指令简短而清晰,对学生的评价及时且肯定。在课堂中,三分之二的时间交给了学生练习英语——阅读文章、做笔记、讨论交换观点。在学生的课堂活动中,如果有学生按照读阅读材料上的句子,教师马上会用不赞许的眼神和手势提醒学生,然后引导他用自己的话语。只要学生是用自己的话语进行表达,哪怕是不完整的句子,教师同样会用非常肯定、非常赞赏的语言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和表扬。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在教学语言、体态和评价上都传达着一种鼓励和肯定的信息,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从而增加了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加强语言学习的交际欲望。因此,在她的课堂中,学生们发言积极、气氛热烈。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认识和发展的过程。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位教师把这四个阶段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从最初的阅读到学生间的交流,再到最后的陈述归纳,学生们在自然地交流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理解并掌握了关于污染的一些日常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了环保意识,这就是快乐的学习。
五、改变我们的教学策略
反思我们现在的英语阅读教学,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改进并丰富我们的教学。
(一)丰富阅读教材和材料
我们可以选取多种类的、跟生活贴近的材料。我们的阅读课都采用统一的教材和阅读内容,而据我在澳大利亚学习期间所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是:在那里,教育部只规定一个教学范围,任课教师有主动权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教材进行教学,比如教育部规定这学期的阅读教学内容是莎士比亚的作品,老师就可以选择莎士比亚的任何作品作为授课教材。当然国情不同,教育体制的不同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照搬国外的教学模式。我们采用统一的阅读教材,这样就方便我们讲解知识点,也容易让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但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的局限,我们只有能跟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的阅读,才能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才能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局面,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二)适当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的每节课都是经过严密的教学步骤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精心设计的。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的老师甚至还会把学生有可能会想到的问题的答案都设想好了,然后在课堂上煞费苦心地把学生的回答往我们定的标准答案上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只是老师表演的“道具”。这样的课堂怎么可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呢?因此,我们应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予他们尽情表达和发挥的空间。少讲点语法知识,多一点学生练习的机会。学生通过大量的主动阅读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不会比通过教师的教授和讲解所传达的知识少。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而且能在相对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培养和发展。因此,我们在英语阅读课堂中可以更多地采用讨论、演讲、辩论、相互问答、采访等形式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的英语课程教学应该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毕业后可以持续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他们的“舞台”,让每一位学生在他们的“舞台”上尽情发挥他们的能力,展现他们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