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培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建设人才强国,必须下大力气培养人才,夯实人才基础。
在重庆,城市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创新驱动力大幅跃升的背后,是久久为功、用心用情培育人才的结果。
近年来,重庆以政策支持、培训赋能、实践提升为抓手,正在将一条高质量人才培育的特色之路走得愈加宽广、通畅。
精准施策,搭建成长阶梯
10月11日,合川区2021年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和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决赛正式开幕。
赛场上,来自合川区久长街小学的班主任兰玲、思政课教师陈华芳才思敏捷、表现过人,双双获得大赛一等奖。
赛后,久长街小学副校长、重庆市“刘德会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刘德会发了一条朋友圈祝贺两位老师:“愿你们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好老师,把这条繁忙而漫长的育人之路走得更笃定、更优雅。”
事实上,兰玲和陈华芳能够取得今天的傲人成绩,离不开“刘德会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引领和培养。
2018年,合川区首批“三江英才”教育青年骨干获评者刘德会联合区内数十位教育领域的优秀教师,成立了合川区首个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刘德会名班主任工作室”,32名工作室成员在这里师徒结对、研修交流,共同进步提升。
2020年,该工作室被评为“重庆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同年,合川区委认定刘德会为“A类教育人才”,并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和鼓励。
A类教育人才,是依据《合川区教育人才引进培养办法(试行)》进行分级的。为了进一步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师资结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合川区制定了这一《办法》,将教育人才分为5类,分层分级、精准施策。
《办法》中规定,每年从区内学校选拔出10名拔尖人才、30名青年骨干进行为期2年的重点培养,并在教研资助、提升奖励上对培养对象给予支持。
依托这一利好政策,刘德会获得了一笔暖心的教研资助资金,工作室的课题研究、教学交流、研修培训以及团队建设得到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3年来,“刘德会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员们前往成都、厦门、上海等地参加名师专家讲座培训23次,在区内外举办讲座沙龙、开展德育主题研究30余次……一路耕耘,一路收获,成员们的班主任专业素养得到整体提升。
“从支持人才,到推动人才再育人才,充分激发人才的‘活血’功能,是我们实施人才培育政策的长远意义。”合川区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廉志昕介绍说。
“如今,工作室的学习研讨活动充实丰富,人才队伍的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刘德会满是欣慰,“工作室所有成员都在本校和本学区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这就实现了我们的初衷。”
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体系,不单惠及了教育领域人才。近年来,合川区聚焦生态环保、汽摩装备、网络安全、医疗健康、乡村振兴等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搭建了“6+2”人才培育平台,形成分管区领导牵头、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体系,完善培育政策,建立配套机制,为各领域人才工作提供了指引。
“不仅如此,我们每年还会在‘6+2’人才培育平台内评选出200名左右的‘三江英才’,给予他们针对性和激励性的政策支持,每年兑现政策资金超过700万元。”廉志昕说。
因需施训,提供丰富养料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培训,作为一种充电学习的高效途径,一種交流互促的有效媒介,在人才培育工作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开展人才培育的重要抓手。
每每回忆起3年前赴北京大学培训的经历,合川区“三江英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金河牧星(重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军依然内心激动。
“在北大教授、央视《百家讲坛》讲师等专家学者的课堂上,我们不仅收获了全面系统的知识,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谈及此次培训,方军直言受益匪浅。
合川人才之所以能够与国内顶尖高校美妙“邂逅”,得益于合川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研修班的“一线牵”。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研修班,是合川区委组织部为提高区内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经营管理水平而特地筹办的,旨在发挥组织力量,为人才开拓一条宝贵的学习渠道。
“细数这些年,我们组织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前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井冈山红色教育基地等高校和基地参观学习,让大家有机会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廉志昕说。
与合川区注重开拓视野、更新理念的培育角度不同,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牵头各区县农业农村委员会开展的人才培训工作更接地气,侧重农业实用技能的传授和提升。
过去几年,每当万州区农业农村委针对花椒产业组织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时,万州区分水镇川兴村椒农徐地万总会第一时间报名。
“课堂上,农技员会手把手教我们花椒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技能,纠正我们在养护过程中存在的不当操作,并对我们提出的困惑和问题作出详细解答,每次学习我都能满载而归。”徐地万满意地说。
如今,具备了高水平生产技能的徐地万不仅将自家300亩花椒基地做大做强,还带动全村花椒产业科学发展,发挥了一名高素质农民特有的辐射作用。
“在高素质农民的培育过程中,我们遵循成人的学习特点和农业生产规律,形成了独特的‘一点两线三分四贴’培育范式。”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科技教育处一级调研员孙伟介绍说。
“一点”就是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两线”就是以提升生产技能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为两条主线,“三分”就是分类分层分级培育,“四贴”就是贴近政策要求、贴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贴近农民诉求、贴近农时季节生产的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联合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打造了一套紧贴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农业课程体系,课程覆盖了果树蔬菜种植技术、家畜家禽养殖技术、农产品电商销售技术等方方面面,农广校还制作了独具重庆特色的媒体资源课件4000余分钟。 紧跟时代而又干货满满的课程获得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激励各类乡土人才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间展露才华、大显身手。
农科教结合,深耕扎根沃土
初夏清晨,来自黔江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农艺师王慧文早早赶去田里,查看农户家种植的猕猴桃的挂果情况,这是他推广农技、服务果农的第38个年头。
几年前,为选育出高品质、抗逆性强的果树品种,给种植户提供站得住脚的理论依据和详细的种植示范,王慧文在黔江区黑溪镇流转了100余亩土地,建立了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依托这片育才沃土,王慧文在黔江区培训了农业技术骨干200余人,举办现场培训班和高素质农民培训班100余次,基地年均参训人数超过1000人次……2020年,王慧文获得全国“最美农技员”殊荣和重庆市农业农村委颁发的“农技推广先进个人”荣誉。
另一边,潼南区崇龛镇临江社区,重庆稻梦空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滕文强时不时地从郁郁葱葱的水稻间捉出大闸蟹或小龙虾,认真查看长势。
自2016年开始,这个“80后”小伙子投身于稻田综合养殖,不仅将自己的产业发展壮大,还开展培训近60场次,培训人员达5000余人次,带动周边15户农户从事稻虾、稻蟹生态养殖,成为潼南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的“顶梁柱”。
上山方知山高低,下水方知水深浅。在重庆各区县开展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以实践精神为引领的农科教结合始终是重要一环。
“我们综合考虑高素质农民的全程培育需求和农业生产的刚性季节特征,在整个产业周期内,组织学员们到市级示范基地、区县级农民培育单位、田间学校等,开展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动手实践。”孙伟说,“手把手指导实践,能让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更为直观、更加高效。”
近年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对全市基层农技人员进行轮训,建立“产学研、农科教”农技推广联盟30个,全市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达到1.7万个。
在这种氛围下,各级农广校主体作用突出,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参与积极性大大提高,“一主多元”的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形成。
“通过深入持续培育,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实现了‘培育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經济’的联动效应。”孙伟说,“未来,我们将继续扎实做好人才培育工作,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建设人才强国,必须下大力气培养人才,夯实人才基础。
在重庆,城市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创新驱动力大幅跃升的背后,是久久为功、用心用情培育人才的结果。
近年来,重庆以政策支持、培训赋能、实践提升为抓手,正在将一条高质量人才培育的特色之路走得愈加宽广、通畅。
精准施策,搭建成长阶梯
10月11日,合川区2021年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和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决赛正式开幕。
赛场上,来自合川区久长街小学的班主任兰玲、思政课教师陈华芳才思敏捷、表现过人,双双获得大赛一等奖。
赛后,久长街小学副校长、重庆市“刘德会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刘德会发了一条朋友圈祝贺两位老师:“愿你们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好老师,把这条繁忙而漫长的育人之路走得更笃定、更优雅。”
事实上,兰玲和陈华芳能够取得今天的傲人成绩,离不开“刘德会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引领和培养。
2018年,合川区首批“三江英才”教育青年骨干获评者刘德会联合区内数十位教育领域的优秀教师,成立了合川区首个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刘德会名班主任工作室”,32名工作室成员在这里师徒结对、研修交流,共同进步提升。
2020年,该工作室被评为“重庆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同年,合川区委认定刘德会为“A类教育人才”,并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和鼓励。
A类教育人才,是依据《合川区教育人才引进培养办法(试行)》进行分级的。为了进一步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师资结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合川区制定了这一《办法》,将教育人才分为5类,分层分级、精准施策。
《办法》中规定,每年从区内学校选拔出10名拔尖人才、30名青年骨干进行为期2年的重点培养,并在教研资助、提升奖励上对培养对象给予支持。
依托这一利好政策,刘德会获得了一笔暖心的教研资助资金,工作室的课题研究、教学交流、研修培训以及团队建设得到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3年来,“刘德会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员们前往成都、厦门、上海等地参加名师专家讲座培训23次,在区内外举办讲座沙龙、开展德育主题研究30余次……一路耕耘,一路收获,成员们的班主任专业素养得到整体提升。
“从支持人才,到推动人才再育人才,充分激发人才的‘活血’功能,是我们实施人才培育政策的长远意义。”合川区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廉志昕介绍说。
“如今,工作室的学习研讨活动充实丰富,人才队伍的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刘德会满是欣慰,“工作室所有成员都在本校和本学区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这就实现了我们的初衷。”
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体系,不单惠及了教育领域人才。近年来,合川区聚焦生态环保、汽摩装备、网络安全、医疗健康、乡村振兴等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搭建了“6+2”人才培育平台,形成分管区领导牵头、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体系,完善培育政策,建立配套机制,为各领域人才工作提供了指引。
“不仅如此,我们每年还会在‘6+2’人才培育平台内评选出200名左右的‘三江英才’,给予他们针对性和激励性的政策支持,每年兑现政策资金超过700万元。”廉志昕说。
因需施训,提供丰富养料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培训,作为一种充电学习的高效途径,一種交流互促的有效媒介,在人才培育工作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开展人才培育的重要抓手。
每每回忆起3年前赴北京大学培训的经历,合川区“三江英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金河牧星(重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军依然内心激动。
“在北大教授、央视《百家讲坛》讲师等专家学者的课堂上,我们不仅收获了全面系统的知识,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谈及此次培训,方军直言受益匪浅。
合川人才之所以能够与国内顶尖高校美妙“邂逅”,得益于合川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研修班的“一线牵”。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研修班,是合川区委组织部为提高区内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经营管理水平而特地筹办的,旨在发挥组织力量,为人才开拓一条宝贵的学习渠道。
“细数这些年,我们组织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前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井冈山红色教育基地等高校和基地参观学习,让大家有机会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廉志昕说。
与合川区注重开拓视野、更新理念的培育角度不同,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牵头各区县农业农村委员会开展的人才培训工作更接地气,侧重农业实用技能的传授和提升。
过去几年,每当万州区农业农村委针对花椒产业组织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时,万州区分水镇川兴村椒农徐地万总会第一时间报名。
“课堂上,农技员会手把手教我们花椒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技能,纠正我们在养护过程中存在的不当操作,并对我们提出的困惑和问题作出详细解答,每次学习我都能满载而归。”徐地万满意地说。
如今,具备了高水平生产技能的徐地万不仅将自家300亩花椒基地做大做强,还带动全村花椒产业科学发展,发挥了一名高素质农民特有的辐射作用。
“在高素质农民的培育过程中,我们遵循成人的学习特点和农业生产规律,形成了独特的‘一点两线三分四贴’培育范式。”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科技教育处一级调研员孙伟介绍说。
“一点”就是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两线”就是以提升生产技能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为两条主线,“三分”就是分类分层分级培育,“四贴”就是贴近政策要求、贴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贴近农民诉求、贴近农时季节生产的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联合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打造了一套紧贴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农业课程体系,课程覆盖了果树蔬菜种植技术、家畜家禽养殖技术、农产品电商销售技术等方方面面,农广校还制作了独具重庆特色的媒体资源课件4000余分钟。 紧跟时代而又干货满满的课程获得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激励各类乡土人才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间展露才华、大显身手。
农科教结合,深耕扎根沃土
初夏清晨,来自黔江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农艺师王慧文早早赶去田里,查看农户家种植的猕猴桃的挂果情况,这是他推广农技、服务果农的第38个年头。
几年前,为选育出高品质、抗逆性强的果树品种,给种植户提供站得住脚的理论依据和详细的种植示范,王慧文在黔江区黑溪镇流转了100余亩土地,建立了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依托这片育才沃土,王慧文在黔江区培训了农业技术骨干200余人,举办现场培训班和高素质农民培训班100余次,基地年均参训人数超过1000人次……2020年,王慧文获得全国“最美农技员”殊荣和重庆市农业农村委颁发的“农技推广先进个人”荣誉。
另一边,潼南区崇龛镇临江社区,重庆稻梦空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滕文强时不时地从郁郁葱葱的水稻间捉出大闸蟹或小龙虾,认真查看长势。
自2016年开始,这个“80后”小伙子投身于稻田综合养殖,不仅将自己的产业发展壮大,还开展培训近60场次,培训人员达5000余人次,带动周边15户农户从事稻虾、稻蟹生态养殖,成为潼南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的“顶梁柱”。
上山方知山高低,下水方知水深浅。在重庆各区县开展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以实践精神为引领的农科教结合始终是重要一环。
“我们综合考虑高素质农民的全程培育需求和农业生产的刚性季节特征,在整个产业周期内,组织学员们到市级示范基地、区县级农民培育单位、田间学校等,开展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动手实践。”孙伟说,“手把手指导实践,能让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更为直观、更加高效。”
近年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对全市基层农技人员进行轮训,建立“产学研、农科教”农技推广联盟30个,全市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达到1.7万个。
在这种氛围下,各级农广校主体作用突出,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参与积极性大大提高,“一主多元”的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形成。
“通过深入持续培育,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实现了‘培育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經济’的联动效应。”孙伟说,“未来,我们将继续扎实做好人才培育工作,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