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科
环球品汇总裁,在美国生活工作5年,MBA毕业后为美国思科工作。2002年回国后在戴尔和Google任职,2008年创办环球品汇网,现在已经代理和销售英国、德国、法国、芬兰、瑞典、丹麦、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五十多个品牌。
受西方奢侈品洪水涌入的影响,西方的设计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不管是服装、珠宝、腕表,还是近些年引入中国的家居装饰产品,大家对国外品牌趋之若鹜。产品可以反映国家的设计元素,是文化的承载者。刚刚从经济封闭中苏醒过来的中国人,需要的不仅是能够提高生活品位的国外设计,更需要对国内设计文化的重新认同感,中国的产品设计产业急需一场轰轰烈烈的复兴。
随着VERSACE、连卡佛等奢侈品品牌涉足家居领域,装饰用品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追求品质成了生活方式的一大趋势。
在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摇身一变成了世界最大奢侈品消费国。像崇尚珠宝、腕表、时装那样,中国人对于家居装饰用品的崇尚,也有追求设计和品质的愿望。那些有着优良血统的物品,的确在设计与材质上略胜一筹,即便是很不响亮的品牌,也会有打动人心之处。中国的这部分消费阶层正在迅速扩张,西方的产品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同时西方的文化一定会占据世界的主导地位。与其接受西方的设计文化,不如使我们自己的设计强大起来。在这场文化的权力游戏面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本土设计发扬光大。
发出鼓励的信号
同所有70年代生人一样,1971年出生的张科从小受到的就是“脚要放平,手要背后”这样中规中矩的教育,他自己总结从这样教育体制走过来的人都缺乏某种意义上的幽默潜质。谈到小时候的事情,张科还绘声绘色地说:“如果手不放平,老师就会‘啪’给你一下。”说着自己还笑起来,很快制造了一个轻松的谈话氛围,这倒让我觉得他不是一个古板的人。
或许是美国4年的学习把张科从灌输式教育拉回到启发式教育的面前,美国的一些教学方式对他影响很大。在去美国之前,张科对于下属提出的新创意,他觉得不好就立刻说No,但是现在却不会。“如果只依照我一个人的思路,思想会变得Close,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别人的观点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美国的教育就是这样,对学生是鼓励性的,而不是批评性的,这种差异造成思维方式的差异。
美国鼓励式的教育使张科深受启发,在中国,大部分人对家居用品的需求还停留在功能上,而很少关注设计感。这个时候环球品汇出现了,全部商品都是国外进口,以网络的方式经营,价格比市场同类产品低30%左右,这种销售方式其实是给了市场一个鼓励的信号。从经营者的角度,张科希望看到大部分人可以尝试这样一些产品,体验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逐渐进入到品质人群的行列中。
企业不是只要经营好产品就行,是要一种使命感,中国正处于中产阶层形成的阶段,市场很需要这样鼓励的信号,“先让这些人了解,建立一种氛围,整个产业都会振兴。”张科相信只要给市场一个鼓励的信号,就一定会看到意想不到的惊喜。这种惊喜或许不光是超强的购买力,还有整个社会审美层次的提高。这种对市场的鼓励,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至少让张科深信,环球品汇这样的企业存在是必须的。
中国正在形成渴望品质生活的人群,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契机。而企业也有更重要的角色要扮演,那就是对这个阶层形成的推动作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对消费者来说,环球品汇的经营方式给了他们鼓励的信号,因为价格优势,更多的人有能力尝试这种原创设计的产品,这给了消费者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机会,无形中推动了一个阶层的形成。
建立文化的自信
在国外奢侈品大行其道的今天,越多的人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就对中国的设计产生越大的冲击力。人们接受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产品背后的文化意义。
被国外品牌占据市场的局面使得中国人强行接受了国外的文化,这点让张科忧心忡忡。张科眼中,环球品汇既是一个销售平台也是一座桥梁,能够联通世界,把国外好的东西吸引到中国,也把中国的原创设计推向国际。
每年一度的丹麦Time to design-new talent award设计大赛,张科都希望帮助大赛推荐中国的本土原创设计师,实际上张科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2009年环球品汇就帮助大赛邀请了中国的设计师,说到这里,张科带着惋惜的声音说:“虽然没有得到奖项,但是我希望把这件事情一直坚持下去。”
张科的眼中,重要的不仅是贡献好的设计,更在于通过成功的设计来获得国际上平等对话的身份,这或许是张科极力想推举中国本土设计师的原因。
归根结底,张科是一个商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以我和环球品汇的背景能为中国设计做的事,就是搭建好这个平台。”设计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表自己的创意,关注的人多了自然就会产生市场购买力,这期间产生的经济效益对于设计师的再研发是很有推动作用的。不管是中国还是世界,购买力是决定市场的惟一因素。只有强大的需求才会推动生产,而设计在这中间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如今欧洲的产品遍布中国,他们自然有他们的特点,北欧设计是简约的,意大利是丰满的,法国是昂贵的,英国是创意的,这都跟他们的文化有关。中国自然也有厚重的文化,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是欧洲各国都望尘莫及的。他们有他们的宗教文化,我们也有我们的历史背景,诸如青花、云纹、陶瓷、漆器等都可以拿到我们的设计中来。实现中国创造是中国真正强大的标志,要实现它,就必须有足够的经验积累和自信心。设计的振兴之路同时也是重建民族自信之路。
如果说国外奢侈品的大量涌入使得中国人强行接受了国外的文化,那么势必中国人是要有我们自己的文化,这些都说明设计在文化上的统治地位。诸如环球品汇这样的企业正是中国需要的,他的存在价值不在设计本身,而在设计产业,为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商业手段实现文化理想。
设计产业的复兴
设计家居产品在国外是一个相当繁荣的产业,如今的家居产品设计都属于工业设计的行列,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张科同意欧洲经历工业革命使得设计工业繁荣的说法。正在欧洲经历轰轰烈烈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清王朝却正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这使得中国的工业自唐朝繁盛以来出现了断层。设计与制造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即便我们有五千年辉煌的文化,制造工业仍然需要重新振作。
“喝咖啡要用欧洲设计的咖啡杯,喝茶要用中国传统设计的茶具,实际上,咖啡代表了欧洲的饮料文化,茶代表了中国的饮料文化,是有区别的。”张科一直相信中国在设计领域会占有它的一席之地,但从工业生产方面讲又是另外一个课题,“将来你会越来越多的看到设计的融合,我们叫做United,设计是会联合的。也许你会看到用很西式的东西在喝茶,很中式的东西在喝咖啡,这类融合会越来越多。”中国工业的复兴很难通过一两件传统的产品就打破世界的格局,只有不断融合,推陈出新才能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达到中国艺术文化的另一个高峰。
“这是一个产业的事情,产业里面的各个环节就像齿轮,必须要扣得很紧。销售、工艺、创意、包装、品牌,每个环节都要做好。”中国不缺少设计,缺少的是专注这个领域的人,这需要设计师一直专注下去。环球品汇自经营以来张科最喜悦的就是看到有很多国外的设计师希望到中国来发展,希望通过环球品汇的平台来发布更多自己的设计。这点让张科深受启发,如果中国的设计师也能把产品让更多的人知道,那不是会产生更多我们自己的设计吗?从此张科就有了建立批发渠道的想法,帮助设计师把产品卖到更多的零售店里。
“设计工业是由很多点支撑起来的一个圆,找到自己的点,一直Focus下去,那这个产业一定会起来的。” 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上,张科选择了先有鸡,“先把平台搭建好,把东西卖出去,就会产生很多后期效应,需求量增大了,对设计师的再生产再研发有很大帮助,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如果设计产品一年只能卖掉几个,那么设计师当然没有信心再做下去了。”张科希望活跃中国设计师的信心,使他们有良好的环境能够游刃有余的发展,这样中国的设计工业势必会异军突起。
这种产业的复兴或许还需要很多支持,但是每个人把自己所在的环节做好这就不难实现。如果每个环节都做好了,不仅是壮大这个环节本身,还有对其他环节意想不到的推动作用。在商业的环节上,或许张科没有想那么多,他的意外收获就是会实现很多中国人的文化理想。
从丝绸之路开始,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从来没有停止过,使中国的繁荣为世界人所知的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张科做到的就是引入国外的设计和理念,以及对设计师的尊重,为中国的设计产业添了一把柴。设计产业的复兴还需要很多火候,且把这些看作中国设计产业复兴前的热身吧!
环球品汇总裁,在美国生活工作5年,MBA毕业后为美国思科工作。2002年回国后在戴尔和Google任职,2008年创办环球品汇网,现在已经代理和销售英国、德国、法国、芬兰、瑞典、丹麦、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五十多个品牌。
受西方奢侈品洪水涌入的影响,西方的设计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不管是服装、珠宝、腕表,还是近些年引入中国的家居装饰产品,大家对国外品牌趋之若鹜。产品可以反映国家的设计元素,是文化的承载者。刚刚从经济封闭中苏醒过来的中国人,需要的不仅是能够提高生活品位的国外设计,更需要对国内设计文化的重新认同感,中国的产品设计产业急需一场轰轰烈烈的复兴。
随着VERSACE、连卡佛等奢侈品品牌涉足家居领域,装饰用品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追求品质成了生活方式的一大趋势。
在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摇身一变成了世界最大奢侈品消费国。像崇尚珠宝、腕表、时装那样,中国人对于家居装饰用品的崇尚,也有追求设计和品质的愿望。那些有着优良血统的物品,的确在设计与材质上略胜一筹,即便是很不响亮的品牌,也会有打动人心之处。中国的这部分消费阶层正在迅速扩张,西方的产品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同时西方的文化一定会占据世界的主导地位。与其接受西方的设计文化,不如使我们自己的设计强大起来。在这场文化的权力游戏面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本土设计发扬光大。
发出鼓励的信号
同所有70年代生人一样,1971年出生的张科从小受到的就是“脚要放平,手要背后”这样中规中矩的教育,他自己总结从这样教育体制走过来的人都缺乏某种意义上的幽默潜质。谈到小时候的事情,张科还绘声绘色地说:“如果手不放平,老师就会‘啪’给你一下。”说着自己还笑起来,很快制造了一个轻松的谈话氛围,这倒让我觉得他不是一个古板的人。
或许是美国4年的学习把张科从灌输式教育拉回到启发式教育的面前,美国的一些教学方式对他影响很大。在去美国之前,张科对于下属提出的新创意,他觉得不好就立刻说No,但是现在却不会。“如果只依照我一个人的思路,思想会变得Close,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别人的观点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美国的教育就是这样,对学生是鼓励性的,而不是批评性的,这种差异造成思维方式的差异。
美国鼓励式的教育使张科深受启发,在中国,大部分人对家居用品的需求还停留在功能上,而很少关注设计感。这个时候环球品汇出现了,全部商品都是国外进口,以网络的方式经营,价格比市场同类产品低30%左右,这种销售方式其实是给了市场一个鼓励的信号。从经营者的角度,张科希望看到大部分人可以尝试这样一些产品,体验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逐渐进入到品质人群的行列中。
企业不是只要经营好产品就行,是要一种使命感,中国正处于中产阶层形成的阶段,市场很需要这样鼓励的信号,“先让这些人了解,建立一种氛围,整个产业都会振兴。”张科相信只要给市场一个鼓励的信号,就一定会看到意想不到的惊喜。这种惊喜或许不光是超强的购买力,还有整个社会审美层次的提高。这种对市场的鼓励,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至少让张科深信,环球品汇这样的企业存在是必须的。
中国正在形成渴望品质生活的人群,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契机。而企业也有更重要的角色要扮演,那就是对这个阶层形成的推动作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对消费者来说,环球品汇的经营方式给了他们鼓励的信号,因为价格优势,更多的人有能力尝试这种原创设计的产品,这给了消费者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机会,无形中推动了一个阶层的形成。
建立文化的自信
在国外奢侈品大行其道的今天,越多的人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就对中国的设计产生越大的冲击力。人们接受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产品背后的文化意义。
被国外品牌占据市场的局面使得中国人强行接受了国外的文化,这点让张科忧心忡忡。张科眼中,环球品汇既是一个销售平台也是一座桥梁,能够联通世界,把国外好的东西吸引到中国,也把中国的原创设计推向国际。
每年一度的丹麦Time to design-new talent award设计大赛,张科都希望帮助大赛推荐中国的本土原创设计师,实际上张科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2009年环球品汇就帮助大赛邀请了中国的设计师,说到这里,张科带着惋惜的声音说:“虽然没有得到奖项,但是我希望把这件事情一直坚持下去。”
张科的眼中,重要的不仅是贡献好的设计,更在于通过成功的设计来获得国际上平等对话的身份,这或许是张科极力想推举中国本土设计师的原因。
归根结底,张科是一个商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以我和环球品汇的背景能为中国设计做的事,就是搭建好这个平台。”设计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表自己的创意,关注的人多了自然就会产生市场购买力,这期间产生的经济效益对于设计师的再研发是很有推动作用的。不管是中国还是世界,购买力是决定市场的惟一因素。只有强大的需求才会推动生产,而设计在这中间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如今欧洲的产品遍布中国,他们自然有他们的特点,北欧设计是简约的,意大利是丰满的,法国是昂贵的,英国是创意的,这都跟他们的文化有关。中国自然也有厚重的文化,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是欧洲各国都望尘莫及的。他们有他们的宗教文化,我们也有我们的历史背景,诸如青花、云纹、陶瓷、漆器等都可以拿到我们的设计中来。实现中国创造是中国真正强大的标志,要实现它,就必须有足够的经验积累和自信心。设计的振兴之路同时也是重建民族自信之路。
如果说国外奢侈品的大量涌入使得中国人强行接受了国外的文化,那么势必中国人是要有我们自己的文化,这些都说明设计在文化上的统治地位。诸如环球品汇这样的企业正是中国需要的,他的存在价值不在设计本身,而在设计产业,为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商业手段实现文化理想。
设计产业的复兴
设计家居产品在国外是一个相当繁荣的产业,如今的家居产品设计都属于工业设计的行列,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张科同意欧洲经历工业革命使得设计工业繁荣的说法。正在欧洲经历轰轰烈烈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清王朝却正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这使得中国的工业自唐朝繁盛以来出现了断层。设计与制造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即便我们有五千年辉煌的文化,制造工业仍然需要重新振作。
“喝咖啡要用欧洲设计的咖啡杯,喝茶要用中国传统设计的茶具,实际上,咖啡代表了欧洲的饮料文化,茶代表了中国的饮料文化,是有区别的。”张科一直相信中国在设计领域会占有它的一席之地,但从工业生产方面讲又是另外一个课题,“将来你会越来越多的看到设计的融合,我们叫做United,设计是会联合的。也许你会看到用很西式的东西在喝茶,很中式的东西在喝咖啡,这类融合会越来越多。”中国工业的复兴很难通过一两件传统的产品就打破世界的格局,只有不断融合,推陈出新才能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达到中国艺术文化的另一个高峰。
“这是一个产业的事情,产业里面的各个环节就像齿轮,必须要扣得很紧。销售、工艺、创意、包装、品牌,每个环节都要做好。”中国不缺少设计,缺少的是专注这个领域的人,这需要设计师一直专注下去。环球品汇自经营以来张科最喜悦的就是看到有很多国外的设计师希望到中国来发展,希望通过环球品汇的平台来发布更多自己的设计。这点让张科深受启发,如果中国的设计师也能把产品让更多的人知道,那不是会产生更多我们自己的设计吗?从此张科就有了建立批发渠道的想法,帮助设计师把产品卖到更多的零售店里。
“设计工业是由很多点支撑起来的一个圆,找到自己的点,一直Focus下去,那这个产业一定会起来的。” 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上,张科选择了先有鸡,“先把平台搭建好,把东西卖出去,就会产生很多后期效应,需求量增大了,对设计师的再生产再研发有很大帮助,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如果设计产品一年只能卖掉几个,那么设计师当然没有信心再做下去了。”张科希望活跃中国设计师的信心,使他们有良好的环境能够游刃有余的发展,这样中国的设计工业势必会异军突起。
这种产业的复兴或许还需要很多支持,但是每个人把自己所在的环节做好这就不难实现。如果每个环节都做好了,不仅是壮大这个环节本身,还有对其他环节意想不到的推动作用。在商业的环节上,或许张科没有想那么多,他的意外收获就是会实现很多中国人的文化理想。
从丝绸之路开始,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从来没有停止过,使中国的繁荣为世界人所知的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张科做到的就是引入国外的设计和理念,以及对设计师的尊重,为中国的设计产业添了一把柴。设计产业的复兴还需要很多火候,且把这些看作中国设计产业复兴前的热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