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朱自清;《春》;辨析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3—0063—01
朱自清散文《春》被选入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然作家立意深远,读者并非能尽解其意,如对春花的描写就值得仔细品味: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作者将桃杏梨这些花时不同、颜色各异的花总体描写,文段中没有使用表示时间顺序的副词,仅用一个“都”字加以概括,若不是凭着生活经验阅读本段文字,总感觉这些原本次第开放的花在文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是同时绽放的。然而,这绝不可能。
任何艺术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贵在诲人真知。桃杏梨虽然同为春花,然春季也有三个月之长,桃杏既非花时相同,又绝非花开不败,岂能同时开放!白居易诗《大理寺桃花》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陆游诗《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云:“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古往今来,描绘春花的作品很多,可有哪个作家描绘过桃杏梨同时开花的情景?农谚有:“桃花开,杏花绽,梨花妈妈急得把脚转。”理至易明:桃花开放最早,桃花盛开,杏花初绽,最是梨花滞后;往往杏花凋谢时,都很难觅到有梨花绽放的迹象,所以有“梨花妈妈急得把脚转。”的说法,而且桃杏花期往往较短,只有10天左右,再加上次第开放,怎能见得到桃杏同辉、梨杏争艳的情景?
显然,阅历丰富的作者不会不谙熟以上生活常识。原因有二:第一,桃杏梨排列有先有后,且次序正确;第二,花色排列符合桃杏梨的开花次序,且一丝不苟。为此,我们有必要对该文的表现手法和读者的理解做进一步探究。
从读者理解的层面来看,首先,我们一定要弄清楚“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中它们不相让的到底是什么?习惯上,我们将这段文字概括为《春花图》,而实际上,这幅图包含有三幅图:即《桃花图》《杏花图》和《梨花图》。若不加以分辨,习惯地将这属于不同时段的三幅图从空间上加以叠加,产生桃杏梨同在一幅图画中的错觉,就曲解了作者的本意,反而认为作者的描写欠妥。其次,从某一确定的时间点来讲, 桃杏梨开花所依赖的气候条件不同,在春天不同时段开花,这是自然规律,不可改变,不可互“让”,那么关于它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的表述也似无道理:难道杏花还能早过梨花不成?所以,互不相让的不应是时间的先后,而应理解为不同时间所开的花在数量、味道、颜色上互不示弱。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它们互不相让比试的目的是看谁更“繁盛”,它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结果是“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桃杏固然不能同辉,但却能“长江后浪推前浪”式的各领风骚于春天。作者描写它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就将整个春季百花烂漫、争妍斗艳之态尽显了出来。由此来看,本段文字既能从空间角度描绘春花,自上而下写了树上的花、地上的野花;又从时间变化的角度依次写了开放于春天不同时段的桃花、杏花、梨花。时空交织,匠心独用,可谓妙极!
通过探究本段的表现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这种时空交错的描写手法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幅立体的动人画面,通过不同时段的景色描写就将春天全面动感地呈现了出来;三种花的开放,没有使用任何时间副词,仅用一个“都”字概写出不同春花之共状,使得三幅图画一个接一个在读者眼前加以呈现,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使人目不暇接,收到了绝好的表现效果。
对于语文教学来讲,准确理解该段段义是深入感知课文、领悟作者写作用意,进而欣赏该文的基础。然而,一些生活阅历较浅的初中生能如此理解吗?而且受固有的理解习惯影响,读者在本段的理解上所产生的歧义是确实存在的,由此给学生造成的误导也在所难免,因而,教会学生质疑远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故而在教学中一定要将春花的描写作为本文讲解的难点,使学生获得真知,这样才能更有益于学生,有利于课堂。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3—0063—01
朱自清散文《春》被选入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然作家立意深远,读者并非能尽解其意,如对春花的描写就值得仔细品味: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作者将桃杏梨这些花时不同、颜色各异的花总体描写,文段中没有使用表示时间顺序的副词,仅用一个“都”字加以概括,若不是凭着生活经验阅读本段文字,总感觉这些原本次第开放的花在文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是同时绽放的。然而,这绝不可能。
任何艺术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贵在诲人真知。桃杏梨虽然同为春花,然春季也有三个月之长,桃杏既非花时相同,又绝非花开不败,岂能同时开放!白居易诗《大理寺桃花》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陆游诗《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云:“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古往今来,描绘春花的作品很多,可有哪个作家描绘过桃杏梨同时开花的情景?农谚有:“桃花开,杏花绽,梨花妈妈急得把脚转。”理至易明:桃花开放最早,桃花盛开,杏花初绽,最是梨花滞后;往往杏花凋谢时,都很难觅到有梨花绽放的迹象,所以有“梨花妈妈急得把脚转。”的说法,而且桃杏花期往往较短,只有10天左右,再加上次第开放,怎能见得到桃杏同辉、梨杏争艳的情景?
显然,阅历丰富的作者不会不谙熟以上生活常识。原因有二:第一,桃杏梨排列有先有后,且次序正确;第二,花色排列符合桃杏梨的开花次序,且一丝不苟。为此,我们有必要对该文的表现手法和读者的理解做进一步探究。
从读者理解的层面来看,首先,我们一定要弄清楚“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中它们不相让的到底是什么?习惯上,我们将这段文字概括为《春花图》,而实际上,这幅图包含有三幅图:即《桃花图》《杏花图》和《梨花图》。若不加以分辨,习惯地将这属于不同时段的三幅图从空间上加以叠加,产生桃杏梨同在一幅图画中的错觉,就曲解了作者的本意,反而认为作者的描写欠妥。其次,从某一确定的时间点来讲, 桃杏梨开花所依赖的气候条件不同,在春天不同时段开花,这是自然规律,不可改变,不可互“让”,那么关于它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的表述也似无道理:难道杏花还能早过梨花不成?所以,互不相让的不应是时间的先后,而应理解为不同时间所开的花在数量、味道、颜色上互不示弱。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它们互不相让比试的目的是看谁更“繁盛”,它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结果是“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桃杏固然不能同辉,但却能“长江后浪推前浪”式的各领风骚于春天。作者描写它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就将整个春季百花烂漫、争妍斗艳之态尽显了出来。由此来看,本段文字既能从空间角度描绘春花,自上而下写了树上的花、地上的野花;又从时间变化的角度依次写了开放于春天不同时段的桃花、杏花、梨花。时空交织,匠心独用,可谓妙极!
通过探究本段的表现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这种时空交错的描写手法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幅立体的动人画面,通过不同时段的景色描写就将春天全面动感地呈现了出来;三种花的开放,没有使用任何时间副词,仅用一个“都”字概写出不同春花之共状,使得三幅图画一个接一个在读者眼前加以呈现,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使人目不暇接,收到了绝好的表现效果。
对于语文教学来讲,准确理解该段段义是深入感知课文、领悟作者写作用意,进而欣赏该文的基础。然而,一些生活阅历较浅的初中生能如此理解吗?而且受固有的理解习惯影响,读者在本段的理解上所产生的歧义是确实存在的,由此给学生造成的误导也在所难免,因而,教会学生质疑远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故而在教学中一定要将春花的描写作为本文讲解的难点,使学生获得真知,这样才能更有益于学生,有利于课堂。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