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生活在成都的女人,也许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也许自外地迁徙而来。成都女人,不管她来自哪里,从她来到成都的那刻起到现在,生活总是在驱使她辗转、迁移。每个女人都不止搬过一次家,在每一个被她视为家的地方,她留下故事与足迹。从租房、购房到换房,每个女人的生活轨迹和城市的变迁总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在成都,变换中的城市容纳着这些逐幸福而居的女人。
迁徙地图
高新西区银河东路-华阳
2005年,到成都读书,就读于四川外国语学院成都分院。学校离市区很远,周边很荒凉,当时住的是学校宿舍,两人间那种,虽然很简陋,地板都只是普通水泥地,但生活很方便,有食堂嘛,学校附近也有很多小店,用不多的钱就能满足所有生活所需。
后来父母在华阳的左岸花都买了一套房子,让我周末有家可回。之后每周末我都会从学校转车回华阳的家,从西到南,大概花两个多三个小时,一个人买菜、做饭,还迷上了烘焙,每周自己琢磨着增进厨艺犒劳自己,还是挺好玩的。
广汉
2009年,大学毕业,进入了一家国企,开始是盯着华阳分公司才去应聘的,没想到进了公司之后,被分到广汉分公司。为此,我还大哭了一场。在广汉是住单位集体宿舍,比学校宿舍条件还要差,一套房子住8个人,洗澡很不方便,还有人带男朋友回来,跟外面的大合租房没啥区别。
东风路
2010年,和男朋友在东风大桥附近租了个房子,河边,小户型,但是很温馨。
那时候已经自己开车了,白天在广汉上班,晚上开车回成都,虽然过路费和油费都很贵,但我宁可挤压自己的生活费也要每天不辞辛苦地跑。我干里迢迢来成都读书和工作,在这个城市没几个朋友,所以对男朋友特别依赖,也觉得每天回到这个和他的家里特别有归属感。
圣灯路
和男朋友交往两年左右,双方父母都已经见过面,开始帮我们张罗买房子和结婚的事情。那时候选中圣灯路的一个楼盘也是综合考虑了各个方面的情况,房子在东边,我每天开车上成绵高速比较方便,离市区也很近。2011年8月份我们开始装修,11月就搬家住了进去。
今年1月份,我从广汉调回了成都的分公司,在天府软件园附近上班,每天开车走三环,从东到南,但是比起每天广汉成都两头跑已经很好了。
Q=《成都女报》 A=米乐
Q:对成都的感情如何?
A:当然很深,几乎全面超越了对家乡的感情,有爱的人在这个城市是一个方面,而且喜欢这里的气候,以及这里人的谈吐、生活习惯、与人相处的方式。
Q:在个人生活轨迹改变的时候有无意识到成都这座城市一样在不断改变、发展?
A:自然啊,原来读书时候住华阳那边,觉得南边空旷、荒凉,出门还只有坐三轮。现在在南边上班,那边的高档写字楼鳞次节比,交通也很方便。还有去年买房子的时候,东区音乐公园还没有开,圣灯路附近跟城乡结合部似的,现在经常还会有音乐会什么的在那边举办,特别洋气。
Q:最喜欢成都哪个方面?
A:吃的。偶尔也会想念家乡的味道,但大盘鸡和烤肉什么的吃上两天就腻了,还是得吃顿火锅才解决问题。火锅我可以天天吃都不腻。
Q: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离开成都?
A:没有。应该不会离开,已经在这里安家了,户口、房子什么都在这边,未来如果有了孩子,让孩子在这个城市成长和受教育也胜过在新疆。所以应该不会再离开了。
Q:如果再搬家,打算搬去成都哪个位置?
A:搬家可能是35岁以后再买房子的时候,想买一个带屋顶花园的洋房,还是会选择东南边郊区交通便利的地方。
迁徙地图
莲桂南路
现在我每周都还会去那里的菜市场买菜,离我现在居住的地方骑车5分钟就到了,那个小区的门卫老大爷很热情,跟我说话的时候还特意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并且手舞足蹈的,生怕我听不懂,后来我才明白为什么他跟我朋友说话就是正常状态,跟我说话就那么不一样,原来他误以为我是外国人。虽然是个小误会,但是这位大爷让我印象深刻,而且让我跟这座城市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虽然我是个初到贵宝地的外地人,但是这里的人很能接受你,更何况我还被误认为是外国人,都享受了大爷的“特殊待遇”。
黉门后街
如果说发生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应该是在这里住的时候经历了人生中的感情波折一遭遇了男朋友劈腿。当时的情况真的可以用“总算活了下来”来形容。因为我本来在这个城市就无亲无故,又遭遇最亲密的人的背叛,那段时间真的只能用黑暗来形容。不过幸好也遇到了好人——我的房东。虽然他实际年龄比我小,但是在那段时间里他一直鼓励我,还陪我去买了房子,所以我叫他房东哥哥。
那段时间算是经历了人生的低谷期,所幸有人鼓励,我能顽强度过,谢谢伤害过我的人让我学会坚强,也谢谢帮助我的人让我懂得放下。
红星路一段
其实在这里住的那段时间也算是情感疗伤期吧,黑暗的两个月,脏兮兮的厕所,不敢进人的厨房和厕所,都有很难闻的味道,一天到晚又不敢开窗户,害怕有老鼠,就靠着意志力坚持,等到了交房的那天,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牛沙北路
最开始搬进去的时候,整层楼只有我一个人,当时周围还没有开始建设,不通路,并且被野草和小灌木丛覆盖,一到晚上,周围连路灯都没有,孤独感把我包围。有时候觉得搬到这里来住是不是又把自己给陷入到一种寂寞孤独的情绪里了?但是后来慢慢习惯了就好了,也不会觉得绝望了,因为无论遇到什么,自己总归还有个港湾。
Q=《成都女报》 A=王露露
Q:对成都的感情如何?
A:觉得很吵又很堵,但听到其他的外地人赞赏成都的时候,又特别自豪,优越感油然而生。
Q:在个人生活轨迹改变的时候有无意识到成都这座城市一样在不断改变、发展?
A:肯定啊,最明显的就是地铁,可以说我是千万个见证了地铁在成都从无到有的过程,并且还越来越方便每个人的生活的人之一。
Q:最喜欢成都哪个方面?
A:夏天呆起来很舒服、吃的东西,以及好友和工作都在这里 Q: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离开成都?
A:有想过,但应该是N年之后,起码自己结婚生子之后会考虑找一个相对更小一点更安静一点的城市生活。
Q:如果再搬家,打算搬去成都哪个位置?
A:我应该还是会在成都的东边打转转,07年来成都就一直在这里,各种深爱各种习惯。我觉得东边有小城市的生活气息,又有大都市的快捷和华丽。
迁徙地图
资中文庙
朱梵予的童年是在文化古城资中北门外文庙中度过的。资中文管所设在文庙,而她爷爷就是文化馆馆长。近水楼台,家学渊源,朱梵予从小浸淫于艺事,学琴画画。童年的经历和成长环境奠定了她日后专于艺术的人生基础。
内江梅家山
读小学时,朱梵予随父母来到沱江畔历史名城内江,一直到高中在此度过。内江为国画大师张大干先生故里,画家云集。朱梵予在游刃应试教育之余刻苦学画,这才结了十余年后最终在成都拜入大风堂门下的果。应试教育中的她不是一个好学生,她厌恶钢琴考级,鄙视规规矩矩的好学生,发现自己从小性格里早就形成了这种挑战权威的性子。
重庆歌乐山
沱水东流,高中毕业后的朱梵予买舟东下,求学于嘉陵江畔歌乐山下的四川外语学院。多元的氛围中,她广泛阅读,交游学习,并找到了自己的心灵所托——古琴。
北京-苏州
大学毕业,朱梵予也曾短暂时间就职于外企,成为一名白领。但刻板的工作、冷酷的职场,让自幼富足于精神生活的她痛苦不堪,根本无暇顾及自己喜欢的古琴和书画,健康也大受影响。她选择了另一条路,放弃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重拾画笔,拂去弦尘,到北京和苏州游历求艺。曾在北京地下室中挨冻,也曾在南方酷暑中辗转。但游历于历史古迹中,浸淫于博物馆、各种戏曲、音乐演出和画展,参访各琴馆古琴雅集,与同好同修者交流,此中乐趣,亦足以弥补生活的困窘。梵予的绘画功力和古琴技艺,至此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成都
2010年,朱梵予回到四川,并定居于成都浣花溪畔。经历了放下和拾起,她做出了适合自己的人生选择,到沉香山馆教授古琴。这座历史悠久并富有极大包容性的城市给了她家一般的感觉,这也成为朱梵予留下来静静生活的最大理由。
Q=《成都女报》 A=朱梵予
Q:对成都的感情如何?
A:成都是一座有文化底蕴和人文气质的城市,生活节奏相较一线城市更舒缓,但又不失活力,不失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气息。
Q:在个人生活轨迹改变的时候有无意识到成都这座城市一样在不断改变、发展?
A:在成都的这几年,越来越感受到成都的地铁和城际交通网络越来越发达,更为有序和合理。
Q:最喜欢成都哪个方面?
A:最喜欢成都的老街巷,小通巷,泡桐树街,和成都历史文化古迹,石经寺、昭觉寺。喜欢各种好吃的小吃,生活味足。
Q: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离开成都?
A:可能暂时离开成都,但成都始终都是家。
Q:如果再搬家,打算搬去成都哪个位置?
A:可能去成都的东南方向。
迁徙地图
高新西区银河东路-华阳
2005年,到成都读书,就读于四川外国语学院成都分院。学校离市区很远,周边很荒凉,当时住的是学校宿舍,两人间那种,虽然很简陋,地板都只是普通水泥地,但生活很方便,有食堂嘛,学校附近也有很多小店,用不多的钱就能满足所有生活所需。
后来父母在华阳的左岸花都买了一套房子,让我周末有家可回。之后每周末我都会从学校转车回华阳的家,从西到南,大概花两个多三个小时,一个人买菜、做饭,还迷上了烘焙,每周自己琢磨着增进厨艺犒劳自己,还是挺好玩的。
广汉
2009年,大学毕业,进入了一家国企,开始是盯着华阳分公司才去应聘的,没想到进了公司之后,被分到广汉分公司。为此,我还大哭了一场。在广汉是住单位集体宿舍,比学校宿舍条件还要差,一套房子住8个人,洗澡很不方便,还有人带男朋友回来,跟外面的大合租房没啥区别。
东风路
2010年,和男朋友在东风大桥附近租了个房子,河边,小户型,但是很温馨。
那时候已经自己开车了,白天在广汉上班,晚上开车回成都,虽然过路费和油费都很贵,但我宁可挤压自己的生活费也要每天不辞辛苦地跑。我干里迢迢来成都读书和工作,在这个城市没几个朋友,所以对男朋友特别依赖,也觉得每天回到这个和他的家里特别有归属感。
圣灯路
和男朋友交往两年左右,双方父母都已经见过面,开始帮我们张罗买房子和结婚的事情。那时候选中圣灯路的一个楼盘也是综合考虑了各个方面的情况,房子在东边,我每天开车上成绵高速比较方便,离市区也很近。2011年8月份我们开始装修,11月就搬家住了进去。
今年1月份,我从广汉调回了成都的分公司,在天府软件园附近上班,每天开车走三环,从东到南,但是比起每天广汉成都两头跑已经很好了。
Q=《成都女报》 A=米乐
Q:对成都的感情如何?
A:当然很深,几乎全面超越了对家乡的感情,有爱的人在这个城市是一个方面,而且喜欢这里的气候,以及这里人的谈吐、生活习惯、与人相处的方式。
Q:在个人生活轨迹改变的时候有无意识到成都这座城市一样在不断改变、发展?
A:自然啊,原来读书时候住华阳那边,觉得南边空旷、荒凉,出门还只有坐三轮。现在在南边上班,那边的高档写字楼鳞次节比,交通也很方便。还有去年买房子的时候,东区音乐公园还没有开,圣灯路附近跟城乡结合部似的,现在经常还会有音乐会什么的在那边举办,特别洋气。
Q:最喜欢成都哪个方面?
A:吃的。偶尔也会想念家乡的味道,但大盘鸡和烤肉什么的吃上两天就腻了,还是得吃顿火锅才解决问题。火锅我可以天天吃都不腻。
Q: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离开成都?
A:没有。应该不会离开,已经在这里安家了,户口、房子什么都在这边,未来如果有了孩子,让孩子在这个城市成长和受教育也胜过在新疆。所以应该不会再离开了。
Q:如果再搬家,打算搬去成都哪个位置?
A:搬家可能是35岁以后再买房子的时候,想买一个带屋顶花园的洋房,还是会选择东南边郊区交通便利的地方。
迁徙地图
莲桂南路
现在我每周都还会去那里的菜市场买菜,离我现在居住的地方骑车5分钟就到了,那个小区的门卫老大爷很热情,跟我说话的时候还特意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并且手舞足蹈的,生怕我听不懂,后来我才明白为什么他跟我朋友说话就是正常状态,跟我说话就那么不一样,原来他误以为我是外国人。虽然是个小误会,但是这位大爷让我印象深刻,而且让我跟这座城市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虽然我是个初到贵宝地的外地人,但是这里的人很能接受你,更何况我还被误认为是外国人,都享受了大爷的“特殊待遇”。
黉门后街
如果说发生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应该是在这里住的时候经历了人生中的感情波折一遭遇了男朋友劈腿。当时的情况真的可以用“总算活了下来”来形容。因为我本来在这个城市就无亲无故,又遭遇最亲密的人的背叛,那段时间真的只能用黑暗来形容。不过幸好也遇到了好人——我的房东。虽然他实际年龄比我小,但是在那段时间里他一直鼓励我,还陪我去买了房子,所以我叫他房东哥哥。
那段时间算是经历了人生的低谷期,所幸有人鼓励,我能顽强度过,谢谢伤害过我的人让我学会坚强,也谢谢帮助我的人让我懂得放下。
红星路一段
其实在这里住的那段时间也算是情感疗伤期吧,黑暗的两个月,脏兮兮的厕所,不敢进人的厨房和厕所,都有很难闻的味道,一天到晚又不敢开窗户,害怕有老鼠,就靠着意志力坚持,等到了交房的那天,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牛沙北路
最开始搬进去的时候,整层楼只有我一个人,当时周围还没有开始建设,不通路,并且被野草和小灌木丛覆盖,一到晚上,周围连路灯都没有,孤独感把我包围。有时候觉得搬到这里来住是不是又把自己给陷入到一种寂寞孤独的情绪里了?但是后来慢慢习惯了就好了,也不会觉得绝望了,因为无论遇到什么,自己总归还有个港湾。
Q=《成都女报》 A=王露露
Q:对成都的感情如何?
A:觉得很吵又很堵,但听到其他的外地人赞赏成都的时候,又特别自豪,优越感油然而生。
Q:在个人生活轨迹改变的时候有无意识到成都这座城市一样在不断改变、发展?
A:肯定啊,最明显的就是地铁,可以说我是千万个见证了地铁在成都从无到有的过程,并且还越来越方便每个人的生活的人之一。
Q:最喜欢成都哪个方面?
A:夏天呆起来很舒服、吃的东西,以及好友和工作都在这里 Q: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离开成都?
A:有想过,但应该是N年之后,起码自己结婚生子之后会考虑找一个相对更小一点更安静一点的城市生活。
Q:如果再搬家,打算搬去成都哪个位置?
A:我应该还是会在成都的东边打转转,07年来成都就一直在这里,各种深爱各种习惯。我觉得东边有小城市的生活气息,又有大都市的快捷和华丽。
迁徙地图
资中文庙
朱梵予的童年是在文化古城资中北门外文庙中度过的。资中文管所设在文庙,而她爷爷就是文化馆馆长。近水楼台,家学渊源,朱梵予从小浸淫于艺事,学琴画画。童年的经历和成长环境奠定了她日后专于艺术的人生基础。
内江梅家山
读小学时,朱梵予随父母来到沱江畔历史名城内江,一直到高中在此度过。内江为国画大师张大干先生故里,画家云集。朱梵予在游刃应试教育之余刻苦学画,这才结了十余年后最终在成都拜入大风堂门下的果。应试教育中的她不是一个好学生,她厌恶钢琴考级,鄙视规规矩矩的好学生,发现自己从小性格里早就形成了这种挑战权威的性子。
重庆歌乐山
沱水东流,高中毕业后的朱梵予买舟东下,求学于嘉陵江畔歌乐山下的四川外语学院。多元的氛围中,她广泛阅读,交游学习,并找到了自己的心灵所托——古琴。
北京-苏州
大学毕业,朱梵予也曾短暂时间就职于外企,成为一名白领。但刻板的工作、冷酷的职场,让自幼富足于精神生活的她痛苦不堪,根本无暇顾及自己喜欢的古琴和书画,健康也大受影响。她选择了另一条路,放弃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重拾画笔,拂去弦尘,到北京和苏州游历求艺。曾在北京地下室中挨冻,也曾在南方酷暑中辗转。但游历于历史古迹中,浸淫于博物馆、各种戏曲、音乐演出和画展,参访各琴馆古琴雅集,与同好同修者交流,此中乐趣,亦足以弥补生活的困窘。梵予的绘画功力和古琴技艺,至此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成都
2010年,朱梵予回到四川,并定居于成都浣花溪畔。经历了放下和拾起,她做出了适合自己的人生选择,到沉香山馆教授古琴。这座历史悠久并富有极大包容性的城市给了她家一般的感觉,这也成为朱梵予留下来静静生活的最大理由。
Q=《成都女报》 A=朱梵予
Q:对成都的感情如何?
A:成都是一座有文化底蕴和人文气质的城市,生活节奏相较一线城市更舒缓,但又不失活力,不失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气息。
Q:在个人生活轨迹改变的时候有无意识到成都这座城市一样在不断改变、发展?
A:在成都的这几年,越来越感受到成都的地铁和城际交通网络越来越发达,更为有序和合理。
Q:最喜欢成都哪个方面?
A:最喜欢成都的老街巷,小通巷,泡桐树街,和成都历史文化古迹,石经寺、昭觉寺。喜欢各种好吃的小吃,生活味足。
Q: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离开成都?
A:可能暂时离开成都,但成都始终都是家。
Q:如果再搬家,打算搬去成都哪个位置?
A:可能去成都的东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