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旧观念 创新教作文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wu00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由于乡村中学信息相对缺乏,环境相对落后,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师资力量相对低下,学生的眼界相对狭隘,知识相对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以及风俗习惯、方言土话的影响,导致农村学生写作词汇贫乏,写作技巧单调,没话可写,他们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和信心,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以致谈文色变,再加上近年来语文新教材一时多变,一些教师懒以应对,渐渐地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成了薄弱环节。为了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语文教师必须克服困难,与时俱进,大刀阔斧地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在农村初中这种特殊的客观条件下,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点。
  一、改革单一的评分标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目前,很多农村初中生的作文都是由教师布置,学生中除了少部分认真思考,按时完成外,大部分都是临时抱佛脚,东抄西拼,应付了事。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教师批改作文评分单一,评语少,不从学生实际情况去做恰当评改,相反存在压分的情况也是原因之一。去年期末考试,我们语文组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少学生的作文是佳作,主题突出,条理清晰,语言表达也不错,但评卷老师还是用传统的单一的评分标准去衡量,给的分数很低,生怕学生考“好”了。试想,一个学生在短短的两个半小时内,既要完成语基部分,又要构思、谋篇布局,完成600字左右的作文,的确很不容易。所以,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目光去看问题,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数学中存在滿分,为何作文不能满分呢?教师应摈弃老思想、老观念,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了,有了信心,教师要及时表扬,作文不能一味压分,要恰当提高学生的作文分数,让他们在写作道路上充满信心。
  二、突破素材关,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的习惯
  任何一种文学,都离不开生活。如果把学生禁锢在狭窄的空间去谈作文,只能是植无本之树,挖无水之井。凭空而虚构的作文是空洞的,甚至是违反逻辑和客观现实的。如果要农村学生去写城市题材,或要城市学生去写农村题材,学生大多胡编乱造。只有让学生写自己经历的事,写出自己的感受,他们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多角度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争有创意的表达,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初中教材中有一个单元的写作训练是“有感而发”,要求学生睁大眼睛去观察生活,敞开胸怀去拥抱生活,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第一道作文题目是:来到了新的学校和新的班级,结识了新的同学和新的老师,学习生活也有许多的变化。你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感受,对新的生活也一定有自己的认识,写一篇文章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第二道题目是: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在爸爸妈妈生日那天,你想到什么?又是怎样做的呢?围绕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这是贴近实际并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的文章。怎样才能抓好这一环节呢?第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深入参与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第二,要求勤写日记。刚开始时学生不知道如何写好日记,教师要引导他们,大的小的好的坏的事情,自然界的、社会生活的事物,甚至一句话、一首歌,都是日记的内容。农村学生起初可以以记农村的见闻为主,形成习惯后,再引导他们向广向深积累,并且要注意引导他们抓细节写人、叙事、描景、状物等。
  感悟生活,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环节。写作时,悟性好的学生使用材料能得心应手,而悟性差的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事却不那么开窍。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悟性,引导他们善于捕捉生活,善于发现自我的感情点,写出独到的认识和感受。每次写作文时,我都要求学生思考“自己所经历的或积累的材料,哪些可以用,哪些要进行想象、加工,进而升华成为自己写作的材料”等问题,培养学生勤思、爱思、善思的习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时,要求他们既要用眼,更要用心;既要把握整体,又要认清局部,洞悉细微之处,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持之以恒地做到这两点,学生的悟性就会逐渐形成。
  三、从文学作品阅读入手,美文示范,传达写作技巧
  学生畏惧写作文,教师则一味埋怨学生词汇贫乏,语言不丰富。由于农村学校书籍短缺,信息闭塞,用方言交流等原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受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教育环境下形成的。而目前农村中学教学条件落后,设备远远跟不上城镇步伐,很难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谈何容易。加上我们的教学一直是重读轻写,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时流于形式。即使是新编的新课标语文教材,对改变教师那种随意性消极的作文教学行为也没有决定性的意义。要解决这些难题,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必须改变观念,适应时代潮流,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随意式的教法。(2)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应该选择一些有趣味、情节引人、语言优美的书籍推荐给学生,把他们引进一个充满乐趣的书籍海洋之中,并教给他们欣赏的方法,以培养他们文学欣赏的基本素养。(3)结合课文教学的需要,有意识地推荐、介绍相关的名著。例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这一课时,可引导学生思考:文章里出现了几次父亲的背影,哪一次写得最深刻最感人?通过写父亲的背影达到什么目的,歌颂了什么?这样,从阅读教学入手,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文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根据自己的经历体会反映社会生活。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如用导读法、故事法、朗读法等,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课文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之中,心随“学”动,心随“教”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4)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欣赏美诗美文,如唐诗宋词和意境优美的现代诗、散文等,尽可能要求学生背下来。(5)要在书源方面帮助学生。比如,学校要多方节支,多购买些图书,以方便师生共赏共阅,多成立些文学方面的兴趣小组,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素材。
  利用好课本中的美文、范文,这是解决乡村中学生作文“写不好”的重要途径。不会写或写不好的学生,可从美文中得到示范、模仿和启迪。美文的思想内容、语言表达、章法技法等往往给学生以借鉴。范文可以来自课文,也可以来自课外。课文如小说《孔乙己》《故乡》《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等,散文《春》《济南的冬天》等。初中语文课文大多是语言生动,文质兼美,蕴意深刻,富有启发作用的中外佳作,也能显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类文明的精华。如果让学生好好学透,不仅有利于陶冶他们的情操,而且也有利于提高他们语文的各种能力,特别是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四、作文评析,应打破由教师一包到底的评价方式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学生的作文都是教师统一评析,这样做既浪费教师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一包到底”的作文评析方式应打破,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自评,在自评处写出自己写作中成功与不足之处。自评以后,教师指导学生前后四人一组交换批改作文,找出别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至于文章词句、材料选择、详略安排、写作思路、主旨表达、写作手法运用及修改意见与建议等,应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
  总之,要想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教师首先要改变旧观念,采取多种策略,多在创新上下工夫。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故事”与“历史”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似乎不敢很公开地说“故事”,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历史是指过去发生过的事,有其真实性;故事则是流传下来的说法,经过渲染、演绎,已无多少真实性可言。(2)历史中有一些很重要的概念,可以让我们对一个时代、一个事件等有深刻的理解;故事大多为一些烦琐细小的叙述,除了有趣、好玩,无助于对一个时代或一个事件的理解。(3)历史教科书中,都是写事情的经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细致的工作,在二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艰辛,特别是在农村中学,学生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这样班主任的工作就更难做了。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探索,笔者终于悟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学生要有“三心”,那就是诚心、爱心、耐心,有了这“三心”,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一、用诚心来打动学生  诚心是学生检验班主任的试金石;是师生之间感情鸿沟缩小的法宝,这就要求
学校给新生上第一节课时,都会问同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来这一学校读书学习?无数年了,答案都不是很理想。除了少数(甚至是极少数)学生能回答说“学好知识学好技术才能有好前途”,相当多数学生是沉默以对,其他的答案也五花八门:父母要求来的;免学费所以来的;好朋友要求一起来的,不一而足。这一问题确实很简单,但对这一简单问题的不同回答,却反映了我们很多的学生对来学校读书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很不明确的,说明他们在
提高班主任的素养至关重要,因为学生的心灵之门期待教师用热情去开启,学生的智慧火花需要教师用爱心去点燃。试问,连班主任教师的心灵都是冰冷的,面孔是严厉的,又怎能打开学生的心扉、点亮他们的心灯呢?须知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活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教育,班级工作也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我认为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想搞好班级工作,心中就得有“六颗心”:爱心、责任心、耐心、恒心、热心、信心,这“
在最近带高三毕业班的过程中,笔者看到有的学生因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而困惑,因心静不下来而苦恼。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学习方法欠妥,二是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差。为了让学生能尽快从困惑和苦恼中解脫出来,笔者觉得广大高三学生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盲目的学习方式,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对待学习  学习过程中学习方式及态度胜过一切,在高三备考的过程中,学生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对初中英语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给初中英语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所谓三维目标,主要指的是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将学生意志、价值观以及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作为基本出发点,努力实现三维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当前我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全面渗透三维目标,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
在21世纪物质条件不断得到满足的今天,人们其实都忽略了这么一个事实:我们没能完成好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并进的目标。君不见,我们的“精神”被甩在了“物质”的后面,而且两者之间的距离正有越拉越大的趋势。于是乎,一部分教育界的人士就开始呼喊德育,并且极力抨击着这个仿佛被“物质”“魔化”了的世界。他们开始在高中、大学大张旗鼓地对那些将要成年的、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呼吁他们坚守道德原则,做
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这种行业的解释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意思是说,教师的作用是传授知识,换句话说,就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教给人知识。这句话说得非常好,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理解却有些偏颇,他们所理解的知识,只是书本中对人们有直接利益的知识,即停留在物质的层面上。笔者认为,对这个知识的理解还应提升到精神的层面上,即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摒弃。一句话,教师应该是人类优秀文化的
作为教师,我们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从教十多年来,笔者只顾低头赶路,极少有时间停下来抬头看路。在教学时如果只关注知识的传承,这种课堂教学无疑是机械的、盲目的、低效的,当然也就无法达成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一般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称为认知能力。它包括注意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于处理教学中的统一要求和学生的个性特长间的矛盾仍有重要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初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的知识文化基础以及家庭背景、性格、气质、知识和智力水平等个体差异不断增大。我们应当承认并重视这些差异,针对差异进行教学,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本文首先探討了分层教学法的概念和意义所在;其次探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