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 百花齐放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albe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于处理教学中的统一要求和学生的个性特长间的矛盾仍有重要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初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的知识文化基础以及家庭背景、性格、气质、知识和智力水平等个体差异不断增大。我们应当承认并重视这些差异,针对差异进行教学,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本文首先探討了分层教学法的概念和意义所在;其次探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最后探讨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步骤,并谈谈自己在分层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分层教学法的概念及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国外也有一些教育家建议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和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班内分组教学”的理论。在今天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在教学中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已成为教师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认为,分层教学法是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解决我校初中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即在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大部分中学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实践中都或多或少地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等进行教学,其意义如下:(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进步。教师通过对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等进行分层,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收获,增强学习自信心。(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在分层次实施教学目标时,教师不仅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写不同的学习目标,也会在课前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效率。(3)有利于优化师生关系。分层教学法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课堂练习、作业设计以及给予不同的评价,这不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摘桃子”后的成功喜悦,也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优化了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4)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知识能力和组织能力,才能在分层教学中应对各层次学生提出来的挑战,尤其是优等生和学困生,也才能更有效地组织好针对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灵活地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取得达到基本教学目标和学生个性发展双丰收的效果。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往往只有一个目标、一个标准,衡量学校优劣、教师水平的高低标准也只有升学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虽然一个班的几十名学生年龄相近,但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不同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个体。由于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传统的“一刀切”教育模式根本无视学生个体的差异,致使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严重防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这种强调平均发展、忽视差异存在的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课改下,教师的教育教学只有兼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实行分层教学法,以解决初中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的难题,这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各层次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步骤
  实施分层教学,就是把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者相结合,扬长避短,尽量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最充分地发展。
  1.学生分层:因“材”而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发展是有差异的。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被充分了解,将学生分组自然成为开展分层教学的第一步。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历史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学习动机的要求,将全班学生分为三组:将知识基础好,自主学习能力强,知识吸收快,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安排在A组;将知识基础居中,测验成绩中等,有一定的上进心但又不够主动,双基不够扎实的学生安排在B组;将知识基础较差,测验成绩差,学习态度消极、被动,自信心及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安排在C组。只有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分组才能符合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即教师的“教”才能适应学生的“学”。
  但是,教师在对学生层次进行划分时要注意:(1)隐形分组。分层不是给学生贴标签,只是为了方便教师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布置不同难度的练习,进行不同的教学评价。教师只要做到心中有数就行。(2)师生磋商。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的原则。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判并进行分组的同时,也要遵循学生自愿的原则。(3)动态分层。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能力水平不可能一直永恒不变,所以学生层次的变换要根据具体情况经常更新,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分阶段给学生分层,切不可一成不变。
  2.教学目标分层:因“材”而设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学习态度和动机等差异,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制定出符合B组学生的发展要求,同时兼顾A组学生和C组学生的教学设计。
  例如在人教版初一上册第四单元的《三国鼎立》一课的备课中,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1)C组学生:记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和战争的结果;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国号和都城。在要求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地理知识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三国历史故事会”的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2)B组学生:在掌握最基本的地理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和影响,以及诸葛亮的外交政策。同时,努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3)A组学生: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层要求,因材施教,促使各组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中大部分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3.教学策略分层:因“材”而定
  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包括课堂提问、作业、考试或练习、辅导等都要注意分层次。教师要把群体培养目标与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1)设疑分层,机会均等。课堂设疑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课堂提问,这样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还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三国鼎立》一课,在讲赤壁之战前孙权、刘备势力的扩张时,我用课件展示了《长江上中下游三州地图》,让C组学生从图中找出南方主要的割据军阀;再让B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以及赤壁之战的经过;最后让A组学生对“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又以多败于少”进行分析,从而引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个话题。(2)作业分层,各有所获。课后作业不但能及时反映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布置《三国鼎立》一课的作业时,针对C组学生可以多布置些基础性的练习,让其通过反复的练习强化记忆。如:东汉末年,在军阀混战中, 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 ”的有利地位。东汉末年,曹操招贤纳士, ,实力日益增强,占据了 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与 隔黄河对峙的局面。针对B组学生,可以布置些稍为灵活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如: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诸要素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对比,包括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和结果。同时,对于布置给A组学生的题目,有能力的B组学生也可以选来做。对于A组学生,我布置了“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分析具体的原因。还可以增加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评评历史,从而提高A组学生分析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4.教学评价分层:因“材”而评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处于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及时进行激励调节。C组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对于这类学生只要他们能取得一点点的进步,即使这一点进步在A组学生看来不算什么,教师也应该及时地给出客观的评价,使他们提高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出合理的评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獲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增强自信心,避免出现“A组学生主动,B组学生被动,C组学生不动”的局面。
  “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兼顾,这不仅是教学方法的转变,更是教学观念、教学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持之以恒的教学改革精神,增强责任心,并以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使分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全方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丽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益尝试[J].考试周刊,2009(15).
  [2]丁杰.浅谈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分层教学[J].读与写杂志,2009(12).
  [3]张芬芳.历史分层教学的新型模式探析[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体育课堂教学安全事故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安全秩序,也加大了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压力。本文从我们农村中学的实际出发,分析体育课堂教学中安全事故的起因,并找出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消除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及学生对体育课安全的顾虑,以保证体育课堂教学走上正轨。  一、“有果必有因”——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安全的隐患因素  在农村中学里,构成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要素包括运动场地、教师和
“故事”与“历史”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似乎不敢很公开地说“故事”,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历史是指过去发生过的事,有其真实性;故事则是流传下来的说法,经过渲染、演绎,已无多少真实性可言。(2)历史中有一些很重要的概念,可以让我们对一个时代、一个事件等有深刻的理解;故事大多为一些烦琐细小的叙述,除了有趣、好玩,无助于对一个时代或一个事件的理解。(3)历史教科书中,都是写事情的经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细致的工作,在二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艰辛,特别是在农村中学,学生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这样班主任的工作就更难做了。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探索,笔者终于悟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学生要有“三心”,那就是诚心、爱心、耐心,有了这“三心”,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一、用诚心来打动学生  诚心是学生检验班主任的试金石;是师生之间感情鸿沟缩小的法宝,这就要求
学校给新生上第一节课时,都会问同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来这一学校读书学习?无数年了,答案都不是很理想。除了少数(甚至是极少数)学生能回答说“学好知识学好技术才能有好前途”,相当多数学生是沉默以对,其他的答案也五花八门:父母要求来的;免学费所以来的;好朋友要求一起来的,不一而足。这一问题确实很简单,但对这一简单问题的不同回答,却反映了我们很多的学生对来学校读书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很不明确的,说明他们在
提高班主任的素养至关重要,因为学生的心灵之门期待教师用热情去开启,学生的智慧火花需要教师用爱心去点燃。试问,连班主任教师的心灵都是冰冷的,面孔是严厉的,又怎能打开学生的心扉、点亮他们的心灯呢?须知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活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教育,班级工作也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我认为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想搞好班级工作,心中就得有“六颗心”:爱心、责任心、耐心、恒心、热心、信心,这“
在最近带高三毕业班的过程中,笔者看到有的学生因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而困惑,因心静不下来而苦恼。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学习方法欠妥,二是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差。为了让学生能尽快从困惑和苦恼中解脫出来,笔者觉得广大高三学生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盲目的学习方式,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对待学习  学习过程中学习方式及态度胜过一切,在高三备考的过程中,学生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对初中英语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给初中英语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所谓三维目标,主要指的是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将学生意志、价值观以及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作为基本出发点,努力实现三维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当前我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全面渗透三维目标,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
在21世纪物质条件不断得到满足的今天,人们其实都忽略了这么一个事实:我们没能完成好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并进的目标。君不见,我们的“精神”被甩在了“物质”的后面,而且两者之间的距离正有越拉越大的趋势。于是乎,一部分教育界的人士就开始呼喊德育,并且极力抨击着这个仿佛被“物质”“魔化”了的世界。他们开始在高中、大学大张旗鼓地对那些将要成年的、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呼吁他们坚守道德原则,做
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这种行业的解释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意思是说,教师的作用是传授知识,换句话说,就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教给人知识。这句话说得非常好,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理解却有些偏颇,他们所理解的知识,只是书本中对人们有直接利益的知识,即停留在物质的层面上。笔者认为,对这个知识的理解还应提升到精神的层面上,即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摒弃。一句话,教师应该是人类优秀文化的
作为教师,我们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从教十多年来,笔者只顾低头赶路,极少有时间停下来抬头看路。在教学时如果只关注知识的传承,这种课堂教学无疑是机械的、盲目的、低效的,当然也就无法达成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一般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称为认知能力。它包括注意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