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在猜想与假设中的资源整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baoso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七个环节。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和假设”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尝试根据已有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猜想和假设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谈到课程资源,首先想到的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加工总是先于教学过程而进行。当然,任何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加工是基于对教学过程的一般思考,如教学活动的性质、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等等。而较之既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加工,在教学过程中课内外资源整合更能突出其对具体教学过程的关注,这样才能有效补充和扩展既定的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课程资源的整合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而笔者特别针对在猜想与假设环节中进行适当的课程资源整合做出一定的分析。
  案例: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这一内容时,教师先介绍阿基米德测王冠的小故事,桌上放着一些物品,小石块、木块、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弹簧测力计、烧杯、水槽、水……问:小石块、木块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对于这个问题,课堂中学生的猜想和思考情况大致如下:
  ①有的同学完全不知道该如何猜想,默不作声。
  ②有的同学说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因为重的石块沉入水中,轻的木块浮在水面上。
  ③有的同学说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因为石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④有的同学说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他们只是随意猜测,说不出思考的依据。
  ⑤有的同学说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因为他们事先预习了教材,结合教师刚介绍的阿基米德的小故事。
  一个问题引发学生这么多不同的猜想与假设,从中表现出同学们对课程资源整合处理的能力各不相同。对于学生在猜想与假设环节如何进行资源整合的现状,笔者认为有如下一些问题:
  1、有些学生缺乏资源整合的意识。
  2、有些学生在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中资源结构单一,只是简单的捕捉一些生活现象。
  3、有些学生在受教材资源的影响,对发散思维有所禁锢。
  4、资源整合时没有目的性或目的不明确。
  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在猜想与假设环节中能更优,更合理的进行资源整合,笔者有一些体会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1、告诉学生错误也是一种资源
  有些学生缺乏资源整合的意识,缺乏猜想的意识,主要是怕出丑,同学笑话,老师生气。教师在每次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断的鼓励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和日常生活经验,大胆的进行猜想,不论对错,告诉他们错误也是一种资源,思考问题就是应全方面、多角度、深层次,这样才能逐步由错误猜想转化为正确的猜想。
  2、追问学生的思维过程
  不论学生的观点正确与否,追问学生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结合课内外资源经过一系列思维推理,教师在追问学生思维过程时,要注意既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如比较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等,还要灵活的结合身边的资源,并且适当提示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思考,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的基础上,发散思考,得出猜想与假设。
  如:此案例中,学生说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教师追问“:你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可能回答“:由桌上摆放的石块、木块联系到,重的石块沉入水中,轻的木块浮在水面上。”教师再根据他的回答,反问他“:有没有很重的物体也能浮在水面上的?”学生思考后会想到有,“如万吨巨轮浮在水面上。”通过比较石块和万吨巨轮的质量后,显而易见自己的观点自相矛盾。
  在探究教学中,可以通过联想利用类比的方法提出猜想。又如,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时,通过电流可以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的水流,引导学生把电路类比成管道,电流类比为水流,学生对水在管道中流动的情况是熟悉的,从而提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的猜想。
  3、用定性实验为学生提供猜想的资源
  对于某些物理问题,学生推理思考能力还不够时,告诉学生确认自己猜想最直接的方法是实验。
  如:此案例中,学生的几种猜想均可以利用桌上摆的一些器材进行验证。
  ①用“称重法”称出漂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沉入水中的石块的浮力,进行比较,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无关。
  ②提示学生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用“称重法”测量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浸没于水中时所受浮力大小相等,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无关。其他几种猜想,都可以用控制变量思想,利用“称重法”进行定性测量。
  对于某些问题,学生缺少猜想依据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某些定性的实验,使学生获得可思考的课外资源,再通过联想提出一定的猜想。
  如:探究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初二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缺乏生活经验,没有实际感受,所以让他们猜想与之有关的因素会比较困难,教师可先用一些简单实验进行引导。
  实验一:学生分组实验,将塑料袋套在手上,用手伸入水中,感受液体压强和方向,再将手伸到更深处,感受塑料袋在手上的感觉。
  实验二:往塑料袋内装一部分水系紧,在一侧高度不同的位置用针扎三个孔,观察射出的水流的特点,并比较水流射程的远近。
  4、冲破课内外资源对学生思维定势的影响
  对课内外资源的收集对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只是往往有了教材知识的铺垫和课外资料的收集,学生的思维方式会受到一定的禁锢。如此案例中,学生受到教材知识和小故事的影响,有的学生马上得出正确的结论,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不再思考其他错误的猜想,对浮力大小的理解就不会深入。此时,关键还是在于教师一定要有培养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的意识,首先肯定他对课内外资源的理解,并且还要再多问“: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发散,就算错误的猜想也要知道为什么错。
  只有在猜想与假设环节中不断更优的培养学生整合课程内外资源能力,才能提高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课程资源的质量,才能得出更加合理、有效的猜想与假设,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对于学好物理有很大帮助。
其他文献
【摘要】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 学生兴趣 教学质量 素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提,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可塑性
【摘要】高中化学是一门提高学生自然科学素质的学科,也是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学科之一。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 优化课堂教学  当代教育理论强调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占
【摘要】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生物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技巧的根本保证,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实验能力呢?本文从做好典范,提高演示水平  ;培养骨干,明确目的,提高指导水平;巧用多媒体,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三个方面着手,结合当生物实验教学实际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 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生物学科的特点进行,否则就成了空
【摘要】科学探究作为新课改的突破口,既是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科学探究目标的实现是基于探究教学的开展。在本文中笔者结合着自己在实施探究式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探讨了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一些策略,希望能够为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初中化学 探究式 策略  探究式教学是如今素质教育理念下所倡导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这种探究式教学
【摘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土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关键词】物理实验 交流与合作 合理分组 合作意识  物理实验课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物理实验探究的诸环节,如制定计划,操作实验,收集信息,处理数据等等,都需要同学之间配合、讨论、争议、融合等,需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