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显性文化的创建:环境育人
优美的环境是陶冶学生情操的园地,良好的设施是培育学生成长的沃土。春秋战国时的荀况在《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见,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如果一个班级,处处干净利落,各种物品措置有序,室内盆栽修剪得艺术生动,见不到飞扬的纸屑,瞧不见臭气熏人的垃圾,整个班级环境清雅宜人,则不仅有益于人的健康,也陶冶人的心灵,使人养成讲卫生、尊敬别人劳动的优良品质,并终将成为一种文化素质,灌之于人的身躯,支配人的行动,使之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也就是让教室的每个角落都起到教育的作用。对于教育而言,一切都可以成为它有利的素材,有效地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且安全性的显性文化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所以,在墙壁上悬挂伟人、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英雄模范人物的画像,在课桌上摆放他们的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让学生与之天天见面,熟悉他们,敬仰他们,以他们为榜样,振奋精神,警示自己,无疑是焕发激情、反躬自问的很好教育方式。创建一种朴素、大方,适合学生、突出班级特点的班级显性文化环境必将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良好的品行。
1、注重教室的干净整洁
魏书生说过:“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我注重培养学生保洁的意识,垃圾扔进垃圾桶,不乱扔乱丢,看到地上有纸屑、果皮就主动捡起来。课桌椅摆放整齐,横成排,竖成列,虽然教室里有七十多套桌椅,但是看起来一点儿也不显得杂乱。小黑板、扫帚、水桶、拖帕等统一摆放在搁物柜里,整个教室清爽整洁,既让每个学生都身心愉悦,又让他们明白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双手所创造的,从而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无形中也构建了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个“地基”我们就可以添砖加瓦了。
2、利用教室的布置陶情养性
首先,在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张贴一面国旗,时刻提醒学生:祖国在我心中。再将“诚实、守纪、乐学、多思”八个大字张贴在教室正前方作为班训。并且,我们学校的教室有一个特点——两侧都有特别宽大的玻璃窗,于是,我就在玻璃上张贴校园文明礼仪规则、班规班纪等,使学生熟悉班级制度;两侧的墙壁贴一些格言警句、名人画像;课桌上摆放学生亲手制作的激励督促自己的座右铭;教室的四角分别设置成自然角、科技角、书法角、图书角;后面的黑板报每月更换一次,每期板报由学生自己选材、设计、排版;再布置一块展示学生点滴成功的业绩展板。这样一来,教室的各个部分都和谐统一起来,在潜移默化中陶情养性、启智增能。
实践证明,优美的班级物质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同时也带来了希望和活力,把教室建设成一个“愉悦的场所”,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
二、隐性文化的建设:环境塑人
顯性文化,只是给这个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文化个性的真正体现还要看班级隐性文化的建设。它是班级文化环境的核心,是班级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班级整体形象的优劣最终将取决于班级隐性文化是否健康。要创建文明健康、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特色鲜明的班级显性文化环境,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操行评比制度
班级文化首先要有文明的品行。我们制定了“学生品德行为习惯自查表”,包括课堂纪律习惯、一日常规习惯、清洁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方面。每一指标又分成若干个子项,作为约定的文明习惯,印发给每一名学生,日日思、周周自查。我们班级专门设立“操行评比委员会”,专门管理、教育习惯不规范、品行不端正的现象。如果一名学生仪容不整,或骂人、打架,委员会值勤人员会及时发给他(她)一个哭脸,并张贴在公示栏相应同学的姓名后,提醒他(她)生活行为习惯闯入“红灯区”,要马上矫正,否则会影响班级文化健康;如果上课迟到了,值日班长也会马上提醒他(她)已闯入不守时的“红灯区”……一个游戏规则,现在成了我们班级人人自觉遵守、珍视爱惜班级健康的习惯。迟到、闹矛盾、说闲话、卫生不良、纪律不好的现象不泯自灭,基本上没有了。
2、用“文化早餐”提高班级文化生活品位
我们商定:每天上午上课前10分钟开展文艺品评活动。每天由一名学生将其认为最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拿出来,或展示,或讲评,或欣赏,结合个人的理解、感悟,与大家共享。古今中外,名著名曲名画名艺,可自由选题。学生们津津乐道,在唐诗宋词中感受醇厚的古典文化,在《命运交响曲》中领悟人生的抗争,在名人经典故事中修身励志、乐此不疲,既开拓了视野,也多层次地丰富了班级文化生活。
总之,如果我们在实践中能够“以人为本”,善于以文“化”人,定能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生态环境、大气流畅的育人氛围,形成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最终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佳境。
优美的环境是陶冶学生情操的园地,良好的设施是培育学生成长的沃土。春秋战国时的荀况在《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见,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如果一个班级,处处干净利落,各种物品措置有序,室内盆栽修剪得艺术生动,见不到飞扬的纸屑,瞧不见臭气熏人的垃圾,整个班级环境清雅宜人,则不仅有益于人的健康,也陶冶人的心灵,使人养成讲卫生、尊敬别人劳动的优良品质,并终将成为一种文化素质,灌之于人的身躯,支配人的行动,使之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也就是让教室的每个角落都起到教育的作用。对于教育而言,一切都可以成为它有利的素材,有效地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且安全性的显性文化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所以,在墙壁上悬挂伟人、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英雄模范人物的画像,在课桌上摆放他们的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让学生与之天天见面,熟悉他们,敬仰他们,以他们为榜样,振奋精神,警示自己,无疑是焕发激情、反躬自问的很好教育方式。创建一种朴素、大方,适合学生、突出班级特点的班级显性文化环境必将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良好的品行。
1、注重教室的干净整洁
魏书生说过:“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我注重培养学生保洁的意识,垃圾扔进垃圾桶,不乱扔乱丢,看到地上有纸屑、果皮就主动捡起来。课桌椅摆放整齐,横成排,竖成列,虽然教室里有七十多套桌椅,但是看起来一点儿也不显得杂乱。小黑板、扫帚、水桶、拖帕等统一摆放在搁物柜里,整个教室清爽整洁,既让每个学生都身心愉悦,又让他们明白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双手所创造的,从而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无形中也构建了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个“地基”我们就可以添砖加瓦了。
2、利用教室的布置陶情养性
首先,在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张贴一面国旗,时刻提醒学生:祖国在我心中。再将“诚实、守纪、乐学、多思”八个大字张贴在教室正前方作为班训。并且,我们学校的教室有一个特点——两侧都有特别宽大的玻璃窗,于是,我就在玻璃上张贴校园文明礼仪规则、班规班纪等,使学生熟悉班级制度;两侧的墙壁贴一些格言警句、名人画像;课桌上摆放学生亲手制作的激励督促自己的座右铭;教室的四角分别设置成自然角、科技角、书法角、图书角;后面的黑板报每月更换一次,每期板报由学生自己选材、设计、排版;再布置一块展示学生点滴成功的业绩展板。这样一来,教室的各个部分都和谐统一起来,在潜移默化中陶情养性、启智增能。
实践证明,优美的班级物质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同时也带来了希望和活力,把教室建设成一个“愉悦的场所”,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
二、隐性文化的建设:环境塑人
顯性文化,只是给这个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文化个性的真正体现还要看班级隐性文化的建设。它是班级文化环境的核心,是班级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班级整体形象的优劣最终将取决于班级隐性文化是否健康。要创建文明健康、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特色鲜明的班级显性文化环境,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操行评比制度
班级文化首先要有文明的品行。我们制定了“学生品德行为习惯自查表”,包括课堂纪律习惯、一日常规习惯、清洁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方面。每一指标又分成若干个子项,作为约定的文明习惯,印发给每一名学生,日日思、周周自查。我们班级专门设立“操行评比委员会”,专门管理、教育习惯不规范、品行不端正的现象。如果一名学生仪容不整,或骂人、打架,委员会值勤人员会及时发给他(她)一个哭脸,并张贴在公示栏相应同学的姓名后,提醒他(她)生活行为习惯闯入“红灯区”,要马上矫正,否则会影响班级文化健康;如果上课迟到了,值日班长也会马上提醒他(她)已闯入不守时的“红灯区”……一个游戏规则,现在成了我们班级人人自觉遵守、珍视爱惜班级健康的习惯。迟到、闹矛盾、说闲话、卫生不良、纪律不好的现象不泯自灭,基本上没有了。
2、用“文化早餐”提高班级文化生活品位
我们商定:每天上午上课前10分钟开展文艺品评活动。每天由一名学生将其认为最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拿出来,或展示,或讲评,或欣赏,结合个人的理解、感悟,与大家共享。古今中外,名著名曲名画名艺,可自由选题。学生们津津乐道,在唐诗宋词中感受醇厚的古典文化,在《命运交响曲》中领悟人生的抗争,在名人经典故事中修身励志、乐此不疲,既开拓了视野,也多层次地丰富了班级文化生活。
总之,如果我们在实践中能够“以人为本”,善于以文“化”人,定能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生态环境、大气流畅的育人氛围,形成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最终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