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摊饼/投保
【摘 要】
:
【出 处】
:
上海采风月刊
【发表日期】
:
2007年6期
其他文献
时间回溯到1994年,美国正举办着一个第三世界的纪录片节,其中设有“关注中国”的专题,放映中国的一些纪录片,此专题吸引了正在海外留学的张平杰。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纪录片的呢?带着好奇,张平杰询问了很多人,可惜反响不如人意。片子里,人物话还没有讲完,画外音就已响起,频繁出现的旁白带有太强主观性使纪录片显得虚假,这是当时中国纪录片的一个通病,在国外很犯忌。真实——纪录片的核心。其他第三世界的小国家,拍
期刊
主持人: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我们在各大媒体看到很多诸如“安全套百分百进入娱乐场所”等头版醒目新闻报道。相比多年前“大学校园应不应该安装自动售套机”的如火如荼的讨论,今天很多防艾举措的实行似乎顺风顺水,没有很大异议。这说明多年防艾的宣传已经比较深入人心;对于艾滋病的重视,已然成为全民的共识。只是,有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比较集中于性工作者,因为身份的隐秘性,如何在这个群体中有效
期刊
清代光绪年间,上海南市十六铺是内江和外洋轮船停泊的大码头,往来船只靠岸时,就有一群码头工人忙忙碌碌搬运货物,工人中有我的父亲。 父亲出生于宁波奉化常昭村,兄弟四人,他是老三。少儿时代砍柴、割草、放牛,还下田耕种。十三岁那年,见邻村后生出外谋生,他不愿自己埋没在荒僻的山坳里,鼓足勇气,跟人到宁波学打铁。辛劳的汗水,换来一身铮铮铁骨。可是他受不住老板的剥削欺压,十六岁满师,又敢冒风险,独自一人到上海
期刊
北京是我出公差经常要去的城市,以前一夜火车过去,现在常常是飞机早去晚回像坐城际快车。每次只要一进北京城,马上感觉到北京的霸气迎面而来:城市霸占着巨大的土地资源,北京人对外来人也俨然一副颐指气使的霸气。结果自己也总是诚惶诚恐,仿佛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北京现在也有不少高档的商业楼,但都四四方方像火柴盒般造型,而且所有商店基本上临街的一面没有什么橱窗展示,也是一派“爱来就来、不买拉倒”的霸气,绝对不像
期刊
演出: “辞旧迎新”上海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展示演出 2007年1月1—2日 13:30 天蟾逸夫舞台 票价:220、150、100、60、30元 维也纳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乐团2007新年音乐会 2007年1月1—4日 19:30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东方音乐厅 票价:680、500、400、300、200、100元 瑞士洛桑交响乐团2007新年音乐会
期刊
虽然在采访前我们就已经了解到,这位新上任的荷兰驻上海总领事先生是一位“中国通”。不过,当看到他接过我们名片后的反应,还是令我们吃了一惊,他可以很清楚地读出我们名片上的中文名字。 会说中国话,或者了解一些中国历史文化的外国人已经不算希奇了,但真的能读会写的毕竟还是少见。再接过总领事递来的名片,上面居然是一个非常中国的名字——汪一力(Eric Verwaal)。 荷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期刊
陆在易的住所在一条幽静的路上,一片高大树木的阴蔽下,一幢红色的老式公房。敲门而进,一抬头便是堆积着的书籍。进入书房,只见一音响,一钢琴,一电脑,一书桌,各霸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中间三把椅子“三足鼎立”,是陆在易特地为这次采访准备的。家虽大,但陆在易的活动空间基本锁定在书房这10来个平方米内,前期因添置音响设备而“改头换面”一番,不料因事务繁忙,成了“半成品”。然而,在我们看来,这里的凌乱和局促无一不
期刊
2007年春天。世界地球日。来自英美德日韩印等20多个国家的百余个家庭齐聚上海动物园绿意盎然的大草坪。主办方长宁区科委、上海动物园、虹桥国际学校在这里搭建了一个小小的国际民族村,国际村展示了各国在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经验以及各国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呼吁人们携手共护地球家园。各国儿童在此流连玩耍,突破了肤色、语言和文化的藩篱。对他们来说,这是课堂之外的一堂生动的环保课,也是开阔眼界,放飞
期刊
心灵的旅行 胡凌虹 快速地穿梭于拥挤的街道,奔波于忙忙碌碌的工作,疲惫的上班族期待着长假的来临,然一到假日,各景点拥挤的人群让旅行变得烦人而扫兴。西藏,拉萨,欧洲……梦想周游世界,但费用昂贵,旅行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抱怨、苦闷,不如静下心来看看《在自己房间里旅行》,这本书对旅行的形式进行了重新定义,激发人对呆板的生活进行反观与思考。 《在自己房间里旅行》的作者是法国的萨米耶·德梅斯特,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