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更好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读写结合的思想,利用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训练,依托拓写,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而在课下应做好作业的设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读写结合。
一、利用阅读,促进写作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利用阅读,提升学生写作训练的频率,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小学生阶段,学生对写作是有一定抵触心理的,特别是小学生的作文是以看图写作的方式,不同学生看图的思想和认识是不同的,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看图想法是正确的,但教师批改时给了较低的分数,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对写作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利用阅读,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提升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内容和阅读的内容,做好学生思想的拓展,让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将学生的所思所想落在笔头上,以此来形成写作的意识和激发写作欲望,提升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从而为学生写作训练提供更多的机会。
如以北师大版《鸟鸣涧》课程教学为例,这是一首古诗词,内容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对其中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理解比较困难,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在对文字的诗词句子进行翻译以后,通常会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多张图片、动态图或者小的视频短片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意境。在意境的展示过程中,学生对展示的内容通常会显示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其表现为课堂讨论的氛围比较热烈,学生对画面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想 象,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讨论的内容和心中的所思所想写出来,落实在纸上而不是继续地讨论交流。学生基于阅读内容的联想和想象,写出来的内容会更加丰富而且活跃,写出的文章内容也符合学生的真情实感,杜绝了平时写作训练中学生弄虚作假的情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帮助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自觉融入写作训练当中,杜绝弄虚作假一直是教师教学的难点。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阅读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融入写作当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质量。
二、依托拓写,激发阅读兴趣
依托拓写,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开始接触了英语学习,加上数学学习的高难度,很多学生将主要的学习精力放在英语和数学学习方面,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特别是对语文阅读兴趣逐渐下降,认为语文阅读的时间是不需要的,因为无论自己是否阅读,教师都会在课堂上进行教材内容的解释,逐字逐句逐段进行分析和解读,因此认为自己不需要阅读。课堂的表现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虽然预留了10分钟的自主阅读时间,但在后续提问环节,学生阅读依然是磕磕绊绊,阅读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做好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提升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认知。如在北师大版《师恩难忘》课程教学中,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写:
作者小时候上学时,有一位教他语文的田老师。田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总会把课文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讲给学生听,这些小故事如春雨滋润着作者,使作者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从而让“我”感激老师的教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文章大意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已经学习的文章内容进行改编,将文章内容变成一个小故事,既可以是古文的故事改编,也可以是以往学生基于某个文章的章节的阅读内容进行设计。这种写作方式学生普遍感觉新鮮,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大部分学生都会以以往的文本阅读中寻找阅读的材料进行拓写,这就需要学生寻找阅读素材,从而形成对以往文本的复习和回顾,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建立对阅读的兴趣和文本文学美的感悟,小部分同学是对后面章节的内容进行阅读并拓写,对未学习章节进行拓写必然需要学生对新阅读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对阅读文本进行理解,加深了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此外,教师还可以专门提供一个课时,将学生基于阅读进行拓写出来的文章进行比对,让学生主动展示拓写的内容,将拓写的内容与阅读过程联系在一起,既要展示自己拓写的作品,也要说明自己拓写的阅读思想和阅读文本来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对阅读文本文学性的理解。没有上台展示的学生也要在拓写的部分写出自己的写作思路,教师将学生拓写的内容进行集中展示,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观摩,学生在观摩其他学生拓写内容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阅读文本的过程,加上学生阅读中对拓写来源部分的阅读文本的理解和分析,很容易形成学生对语文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三、设计作业,服务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的设计通常是将读与写分开进行,如读就是阅读某一段文章内容,其多是为了下一课时学习服务,让学生按照固定的次数对下一章节的内容进行阅读;写主要是字、句的学习,是对上一课时的生字词、组句进行学习和积累。这种作业模式,读与写是分开的,基本没有共同点。当然作业中的“读”,也有一部分是上一课时中的某一段落的背诵,但背诵内容与写的部分也是分开的,关联性不大。因此,教师在作业预留时,应充分考虑到读写结合的具体内容,做好作业的设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读写结合。
如北师大版《扫一室与扫天下》课程教学中,传统的作业预留都是让学生在课下完成课后的生字词学习和记忆,背诵人物的对话内容,这种作业没有很好地将读写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应注重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树立读写结合的意识。具体的作业形式如阅读陈蕃的对话,想一想怎么劝一劝陈蕃。要求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进行写作,将原文中的内容转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设计,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此外,作业还可以是随笔练笔的方式。当前,小学语文的作业主要是字、词、句的训练,这也是小学阶段学生特有的学习情况所限制的,因此教师在作业预留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应注重从字、词、句的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随笔写作,根据字的音、形、义;词的引申义,比喻词,近义词;句子的深刻的含义、关键句、陈述句、疑问句、近义词等让学生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随笔的练习,进行模仿练习,以此来服务于学生的读写结合,可以更好体现作业的价值。
四、总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要注重从课堂与课下两方面进行,在课堂上应注重读与写相结合,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通过写作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感悟文本的情感和内容,进而帮助学生建立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而在课下,教师应做好语文作业的设计工作,突出读与写的结合,尊重小学生学习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字、词和短语的角度进行写作和阅读训练,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魏来.以教材为依托的小学中段语文读写结合训练序列建构研究——以北师大版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2]李於.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
[3]黄培香.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7(8).
(编辑:张晓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读写结合的思想,利用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训练,依托拓写,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而在课下应做好作业的设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读写结合。
一、利用阅读,促进写作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利用阅读,提升学生写作训练的频率,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小学生阶段,学生对写作是有一定抵触心理的,特别是小学生的作文是以看图写作的方式,不同学生看图的思想和认识是不同的,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看图想法是正确的,但教师批改时给了较低的分数,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对写作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利用阅读,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提升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内容和阅读的内容,做好学生思想的拓展,让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将学生的所思所想落在笔头上,以此来形成写作的意识和激发写作欲望,提升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从而为学生写作训练提供更多的机会。
如以北师大版《鸟鸣涧》课程教学为例,这是一首古诗词,内容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对其中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理解比较困难,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在对文字的诗词句子进行翻译以后,通常会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多张图片、动态图或者小的视频短片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意境。在意境的展示过程中,学生对展示的内容通常会显示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其表现为课堂讨论的氛围比较热烈,学生对画面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想 象,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讨论的内容和心中的所思所想写出来,落实在纸上而不是继续地讨论交流。学生基于阅读内容的联想和想象,写出来的内容会更加丰富而且活跃,写出的文章内容也符合学生的真情实感,杜绝了平时写作训练中学生弄虚作假的情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帮助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自觉融入写作训练当中,杜绝弄虚作假一直是教师教学的难点。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阅读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融入写作当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质量。
二、依托拓写,激发阅读兴趣
依托拓写,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开始接触了英语学习,加上数学学习的高难度,很多学生将主要的学习精力放在英语和数学学习方面,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特别是对语文阅读兴趣逐渐下降,认为语文阅读的时间是不需要的,因为无论自己是否阅读,教师都会在课堂上进行教材内容的解释,逐字逐句逐段进行分析和解读,因此认为自己不需要阅读。课堂的表现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虽然预留了10分钟的自主阅读时间,但在后续提问环节,学生阅读依然是磕磕绊绊,阅读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做好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提升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认知。如在北师大版《师恩难忘》课程教学中,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写:
作者小时候上学时,有一位教他语文的田老师。田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总会把课文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讲给学生听,这些小故事如春雨滋润着作者,使作者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从而让“我”感激老师的教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文章大意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已经学习的文章内容进行改编,将文章内容变成一个小故事,既可以是古文的故事改编,也可以是以往学生基于某个文章的章节的阅读内容进行设计。这种写作方式学生普遍感觉新鮮,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大部分学生都会以以往的文本阅读中寻找阅读的材料进行拓写,这就需要学生寻找阅读素材,从而形成对以往文本的复习和回顾,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建立对阅读的兴趣和文本文学美的感悟,小部分同学是对后面章节的内容进行阅读并拓写,对未学习章节进行拓写必然需要学生对新阅读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对阅读文本进行理解,加深了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此外,教师还可以专门提供一个课时,将学生基于阅读进行拓写出来的文章进行比对,让学生主动展示拓写的内容,将拓写的内容与阅读过程联系在一起,既要展示自己拓写的作品,也要说明自己拓写的阅读思想和阅读文本来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对阅读文本文学性的理解。没有上台展示的学生也要在拓写的部分写出自己的写作思路,教师将学生拓写的内容进行集中展示,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观摩,学生在观摩其他学生拓写内容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阅读文本的过程,加上学生阅读中对拓写来源部分的阅读文本的理解和分析,很容易形成学生对语文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三、设计作业,服务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的设计通常是将读与写分开进行,如读就是阅读某一段文章内容,其多是为了下一课时学习服务,让学生按照固定的次数对下一章节的内容进行阅读;写主要是字、句的学习,是对上一课时的生字词、组句进行学习和积累。这种作业模式,读与写是分开的,基本没有共同点。当然作业中的“读”,也有一部分是上一课时中的某一段落的背诵,但背诵内容与写的部分也是分开的,关联性不大。因此,教师在作业预留时,应充分考虑到读写结合的具体内容,做好作业的设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读写结合。
如北师大版《扫一室与扫天下》课程教学中,传统的作业预留都是让学生在课下完成课后的生字词学习和记忆,背诵人物的对话内容,这种作业没有很好地将读写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应注重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树立读写结合的意识。具体的作业形式如阅读陈蕃的对话,想一想怎么劝一劝陈蕃。要求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进行写作,将原文中的内容转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设计,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此外,作业还可以是随笔练笔的方式。当前,小学语文的作业主要是字、词、句的训练,这也是小学阶段学生特有的学习情况所限制的,因此教师在作业预留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应注重从字、词、句的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随笔写作,根据字的音、形、义;词的引申义,比喻词,近义词;句子的深刻的含义、关键句、陈述句、疑问句、近义词等让学生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随笔的练习,进行模仿练习,以此来服务于学生的读写结合,可以更好体现作业的价值。
四、总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要注重从课堂与课下两方面进行,在课堂上应注重读与写相结合,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通过写作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感悟文本的情感和内容,进而帮助学生建立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而在课下,教师应做好语文作业的设计工作,突出读与写的结合,尊重小学生学习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字、词和短语的角度进行写作和阅读训练,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魏来.以教材为依托的小学中段语文读写结合训练序列建构研究——以北师大版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2]李於.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
[3]黄培香.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7(8).
(编辑: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