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放开要求,放眼生活,敞开阅读,恰适激励”四个方面的论述,让孩子们“趣写”“主动”“高效”的快乐作文。
【关键词】素材;生活;阅读;激励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低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该怎么引导他们的作文能力?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写舍”(选材);二是“咋写”(方法与技巧)。如何才能循序渐进地把握此过程呢?
一、放宽要求
给孩子创造积累作文的条件,为“写什么”做好准备。对初学作文的孩子们来说,对于想写作已经是难于登天的事情。学的东西都只是皮毛,你还非让他小心翼翼地去选择材料,去树好的立意,如何写开头,如何突出重点,又如何写结尾,这就好比刚种下的小树,都不知道它是否能存活,你还每天去摇它,再怎样坚强的生命也招架不住。我原来也尝试过这样的做法:学生交上来的作文,看着总是感觉这儿不对,那儿缺点什么,因此拿起笔就立刻认认真真地改,反反复复地批,以为学生看了会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用心良苦,可没想到学生只看了一眼分数就扔进书包。他们觉得自己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被老师改得遍体鳞伤,反而失去作文的信心。后来,我只要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对学生上交的第一篇习作,我都会从学生原来的作文底子权衡,只要发觉他们的闪光点,便写上一句鼓励性的言语;确实写得不成作文的,只要字写得好,格式不错或者字面工整,或用了一个特别的词等都会给他一个肯定,至于会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文章,就是不够顺畅,我也会对着同学朗读,并粘贴在学习园地上,告诉同学们:文章就是要写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事,它是心灵对话的窗口,你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写。
二、放眼生活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为“写什么”做好铺垫。生活中的作文材料很多:看到的、听到的、亲身实践等,如上学路上见到的美景,电视上看到的新人新事,爸妈对你的嘱咐,欢度节日时的开心、心中要说的烦心事……都是学生已知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成为作文的内容。问题是在这些见闻变为作文的学习方法上,比如教他们怎样观察,怎样入门,我们老师却讲得很少,而学生对于怎么观察怎么去写它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步骤与方法。我在教学中观察到学生对各种图画很感兴趣,我就以这做切入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卡通人像,引导他们说出其各部位名称及作用,并用“假设没有这些部位,人会是什么结果”进行说话练习,学生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话训练,认识到了人的各个部件都很重要。我赶紧顺水推舟,从家里带来一包黄豆和蒜头分发给孩子们,让他们把自己手中的种子都种在老师准备好的花盆里,布置他们每天都来观察他们的变化,这下子他们可兴奋了,课余时间,种下种子的几个盆子一点也不寂寞,都被同学们围得严严的,哪个同学见到我都向我汇报种子的突变情况,我暗暗感到欣慰。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观察,布置的作文交上来了。真的让我想到了,就连几个平时认为的后进生,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不仅语句写得不错,写时也十分用心。我也特别高兴,讲评时表扬了他们,并引导他们总结出写作文就要写熟悉的东西,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三、敞开阅读
为寻找作文素材积累良好的语言,给“怎么写”打好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写作文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杂乱而枯燥的。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高度重视课外阅读的组织和指导是作文之重点。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摘、背精彩的句段,是增长各方面的知识。在此,还加强作文与阅读的联系,注重读写结合,一读一得,读得相连。并让学生在读中仿写,读中学写,读中悟写。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仔细观察文中的写作顺序和内容,课后再请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周围的景物:一年四季有什么变化,再按顺序写一写。这样不仅学到了新知识又得到了写的锻炼,从而达到读写结合的效果。平时还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多注意他人的动作,并加以描述记录,都对写作文有很大帮助。
四、恰适激励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做诱饵,为“怎么写”扫除心理障碍。学生有了写作文的兴趣,就能顺利闯过作文的难关。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改作文时能多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与众不同的闪光点,适时进行口头和批注表扬,尽所能进行句句、段段表扬,及时肯定孩子们的进步,理解他们的难处、痛处,同时得到相应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作文教学才能收到相应的效果。
小学作文教学之路坎坷不平。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不仅在理论中不断探索,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达到“趣写”“主动”“高效”的作文。
(编辑:刘影)
【关键词】素材;生活;阅读;激励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低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该怎么引导他们的作文能力?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写舍”(选材);二是“咋写”(方法与技巧)。如何才能循序渐进地把握此过程呢?
一、放宽要求
给孩子创造积累作文的条件,为“写什么”做好准备。对初学作文的孩子们来说,对于想写作已经是难于登天的事情。学的东西都只是皮毛,你还非让他小心翼翼地去选择材料,去树好的立意,如何写开头,如何突出重点,又如何写结尾,这就好比刚种下的小树,都不知道它是否能存活,你还每天去摇它,再怎样坚强的生命也招架不住。我原来也尝试过这样的做法:学生交上来的作文,看着总是感觉这儿不对,那儿缺点什么,因此拿起笔就立刻认认真真地改,反反复复地批,以为学生看了会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用心良苦,可没想到学生只看了一眼分数就扔进书包。他们觉得自己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被老师改得遍体鳞伤,反而失去作文的信心。后来,我只要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对学生上交的第一篇习作,我都会从学生原来的作文底子权衡,只要发觉他们的闪光点,便写上一句鼓励性的言语;确实写得不成作文的,只要字写得好,格式不错或者字面工整,或用了一个特别的词等都会给他一个肯定,至于会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文章,就是不够顺畅,我也会对着同学朗读,并粘贴在学习园地上,告诉同学们:文章就是要写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事,它是心灵对话的窗口,你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写。
二、放眼生活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为“写什么”做好铺垫。生活中的作文材料很多:看到的、听到的、亲身实践等,如上学路上见到的美景,电视上看到的新人新事,爸妈对你的嘱咐,欢度节日时的开心、心中要说的烦心事……都是学生已知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成为作文的内容。问题是在这些见闻变为作文的学习方法上,比如教他们怎样观察,怎样入门,我们老师却讲得很少,而学生对于怎么观察怎么去写它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步骤与方法。我在教学中观察到学生对各种图画很感兴趣,我就以这做切入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卡通人像,引导他们说出其各部位名称及作用,并用“假设没有这些部位,人会是什么结果”进行说话练习,学生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话训练,认识到了人的各个部件都很重要。我赶紧顺水推舟,从家里带来一包黄豆和蒜头分发给孩子们,让他们把自己手中的种子都种在老师准备好的花盆里,布置他们每天都来观察他们的变化,这下子他们可兴奋了,课余时间,种下种子的几个盆子一点也不寂寞,都被同学们围得严严的,哪个同学见到我都向我汇报种子的突变情况,我暗暗感到欣慰。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观察,布置的作文交上来了。真的让我想到了,就连几个平时认为的后进生,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不仅语句写得不错,写时也十分用心。我也特别高兴,讲评时表扬了他们,并引导他们总结出写作文就要写熟悉的东西,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三、敞开阅读
为寻找作文素材积累良好的语言,给“怎么写”打好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写作文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杂乱而枯燥的。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高度重视课外阅读的组织和指导是作文之重点。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摘、背精彩的句段,是增长各方面的知识。在此,还加强作文与阅读的联系,注重读写结合,一读一得,读得相连。并让学生在读中仿写,读中学写,读中悟写。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仔细观察文中的写作顺序和内容,课后再请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周围的景物:一年四季有什么变化,再按顺序写一写。这样不仅学到了新知识又得到了写的锻炼,从而达到读写结合的效果。平时还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多注意他人的动作,并加以描述记录,都对写作文有很大帮助。
四、恰适激励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做诱饵,为“怎么写”扫除心理障碍。学生有了写作文的兴趣,就能顺利闯过作文的难关。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改作文时能多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与众不同的闪光点,适时进行口头和批注表扬,尽所能进行句句、段段表扬,及时肯定孩子们的进步,理解他们的难处、痛处,同时得到相应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作文教学才能收到相应的效果。
小学作文教学之路坎坷不平。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不仅在理论中不断探索,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达到“趣写”“主动”“高效”的作文。
(编辑: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