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省正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目前已经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
四川是农业大省,从全省来看,许多经济指标与全国相比还较为落后。工业反哺农业,时机成熟吗?
2006年初,由省发改委编写的《2006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报告》出炉。该《报告》对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作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得出结论:四川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
现实:工业发展迅速,工农及城乡差距拉大
四川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农业为工业化提供了必要的积累,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成为工业积累的主要来源。工业和城市是在不断地汲取农业的资源中获得发展和壮大的,这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增长迅速,农业和工业在我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发生颠覆性的变化。1978年,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5%,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到2004年下降到21.3%;与此对应,1978年,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35.5%,到2004年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为269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目前,在我省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工业占据主体位置,成为国民财富的主要来源。我省的经济结构已经完成由农业经济为主体向工业经济为主体的转变。
随着工业取代农业成为经济发展主体,工农及城乡差距日益扩大。
——工农发展的差距明显。四川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农村人口所占比重,相对于其他省市比较大。而占据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工业,在装备、能源、化工、通讯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生产能力,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已成为现阶段的核心任务。近十几年的快速工业化进程,加速了农业和工业发展之间的差距。
——城乡之间的差距扩大。长期以来,财政投入偏重工业和城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严重滞后,农村就业严重不足。城镇居民与农村农民权利和发展机会不平等,城乡结构失衡。城乡对立的二元结构已成为根本矛盾。虽然改革以来,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逐步改善,但农业和农村在资源和国民收入分配中仍处于不利地位,农村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机遇:我省已经具备反哺农业的条件和能力
《2006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报告》分析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对当前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测算,与国际参照指标进行比较,我省总体上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和能力,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阶段。
——2005年,四川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表明我省从经济总量规模上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农业税收所占比重减小。2004年农牧业税在税收性收入总额中所占比重为4%。农牧业税收对目前工业化和国民经济的贡献作用已不明显。
——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九五”期间到现在,农业在GDP中的份额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已占主导地位。农业份额的加速下降在理论上决定了反哺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农业就业比重逐步下降,非农产业就业持续增长。就业结构中非农产业将取代农业成为就业的主体地位。
——人口结构发生改变,城镇化进程加快。当前我省城镇化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时期,以城镇化和城市经济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已具备一定能力。
——恩格尔系数下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消费结构升级,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提高,工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我省对初级产品出口的依赖已经大大减少,出口商品结构初步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向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转变,农业在出口创汇、支持工业品进口方面的作用已经减弱。
影响:工业反哺农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对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四川”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扎实推进工业反哺农业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形成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共荣的发展新格局,是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保障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稳定增收的现实需要,更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扎实推进工业反哺农业是实现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和工业强省转变的现实选择。“工业反哺农业”促使农业按照农产品加工业的需要进行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我省正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紧紧抓住当前我国消费需求升级的机遇,发挥我省农产品的资源优势,对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在全省工业中的比重,对推动我省由传统的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工业强省转变具有积极意义。
——扎实推进工业反哺农业是培育我省经济增长新亮点的发展需要。从产业间关系看,工业反哺农业突破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只局限于农业内部的农工商经营模式,将促进工业、商业、农业三大产业之间的互动融合,产生和演化出新的产业组织和服务形态,实现企业与农村、农户、农业的有机结合,大大拓展企业成长空间,培育出大批工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增强工业发展的后劲。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讨班上。省委常委、副省长郭永祥代表省委省政府发出号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现代化农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四川是农业大省,从全省来看,许多经济指标与全国相比还较为落后。工业反哺农业,时机成熟吗?
2006年初,由省发改委编写的《2006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报告》出炉。该《报告》对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作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得出结论:四川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
现实:工业发展迅速,工农及城乡差距拉大
四川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农业为工业化提供了必要的积累,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成为工业积累的主要来源。工业和城市是在不断地汲取农业的资源中获得发展和壮大的,这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增长迅速,农业和工业在我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发生颠覆性的变化。1978年,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5%,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到2004年下降到21.3%;与此对应,1978年,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35.5%,到2004年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为269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目前,在我省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工业占据主体位置,成为国民财富的主要来源。我省的经济结构已经完成由农业经济为主体向工业经济为主体的转变。
随着工业取代农业成为经济发展主体,工农及城乡差距日益扩大。
——工农发展的差距明显。四川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农村人口所占比重,相对于其他省市比较大。而占据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工业,在装备、能源、化工、通讯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生产能力,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已成为现阶段的核心任务。近十几年的快速工业化进程,加速了农业和工业发展之间的差距。
——城乡之间的差距扩大。长期以来,财政投入偏重工业和城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严重滞后,农村就业严重不足。城镇居民与农村农民权利和发展机会不平等,城乡结构失衡。城乡对立的二元结构已成为根本矛盾。虽然改革以来,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逐步改善,但农业和农村在资源和国民收入分配中仍处于不利地位,农村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机遇:我省已经具备反哺农业的条件和能力
《2006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报告》分析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对当前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测算,与国际参照指标进行比较,我省总体上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和能力,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阶段。
——2005年,四川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表明我省从经济总量规模上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农业税收所占比重减小。2004年农牧业税在税收性收入总额中所占比重为4%。农牧业税收对目前工业化和国民经济的贡献作用已不明显。
——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九五”期间到现在,农业在GDP中的份额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已占主导地位。农业份额的加速下降在理论上决定了反哺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农业就业比重逐步下降,非农产业就业持续增长。就业结构中非农产业将取代农业成为就业的主体地位。
——人口结构发生改变,城镇化进程加快。当前我省城镇化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时期,以城镇化和城市经济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已具备一定能力。
——恩格尔系数下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消费结构升级,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提高,工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我省对初级产品出口的依赖已经大大减少,出口商品结构初步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向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转变,农业在出口创汇、支持工业品进口方面的作用已经减弱。
影响:工业反哺农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对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四川”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扎实推进工业反哺农业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形成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共荣的发展新格局,是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保障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稳定增收的现实需要,更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扎实推进工业反哺农业是实现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和工业强省转变的现实选择。“工业反哺农业”促使农业按照农产品加工业的需要进行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我省正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紧紧抓住当前我国消费需求升级的机遇,发挥我省农产品的资源优势,对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在全省工业中的比重,对推动我省由传统的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工业强省转变具有积极意义。
——扎实推进工业反哺农业是培育我省经济增长新亮点的发展需要。从产业间关系看,工业反哺农业突破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只局限于农业内部的农工商经营模式,将促进工业、商业、农业三大产业之间的互动融合,产生和演化出新的产业组织和服务形态,实现企业与农村、农户、农业的有机结合,大大拓展企业成长空间,培育出大批工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增强工业发展的后劲。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讨班上。省委常委、副省长郭永祥代表省委省政府发出号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现代化农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