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助学金资助体系自执行以来,大大改善了广大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境况,然而伴随着资助覆盖面的扩大,助学金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这不仅给大学生评定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时也引发了大学生价值观扭曲等方面的问题。社会和个人捐助设立的助学金该如何适应当前的形势而更好的发挥他们应有的价值是文章思考的一个重点问题。
关键词:贫困生 助学金 捐助 评定工作
说到助学金,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助学金,当然这只是一部分,按照百科名片中的定义即:为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本科、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根据国发[2007]1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制定的一种办法。近些年,我国的资助力度与范围不断加大,各高校核心为“奖、贷、补、减、勤”的助学体系已基本建立。高校助学金包括地方政府及国家助学金,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在有的高校设立的助学金等。前面,许多学院都谈到了助学金,今天,我要代表本学院来谈谈社会、个人捐资设立助学金的相关问题。
目前,每个高校在具体操作时,是依照“先贫困认定,后无偿发放”的国家要求进行的,在名额允许的情况下,只要符合条件通过认定就可领取,这样“助学金是免费午餐,不吃白不吃”的思想在无形中就形成了,致使一到评助学金之时,大家就会蜂拥而上,想尽办法拉关系、开证明,使助学金评定工作的混乱程度与难度加剧。
首先我将要从宣传、评审、使用三个大阶段来对助学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1 宣传不够严谨
新生刚入校,对于学校的一些奖助政策还不是非常的清晰和了解,往往造成评奖助学金的时候,学生因为理解的偏差和跟风现象,甚至有的学生觉着好玩,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只要没有什么大的原则性错误即可,这也是如今大学生“顺大流的”现象之一。
2 助学金发放对象标准难以界定
助学金发放的前提是家庭经济困难。然而对于认定是否为贫困生在操作层面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申请前
当前高校认定贫困生,以每年暑假学生在所在地方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开具的贫困证明为一个重要依据。然而,因为利益的诱惑及缺失造假的责任追究机制,导致在大学生有很多开虚假证明的个案,它的真实性尚待鉴定,在评定助学金时,并没有高的参考价值。
2.2 申请中
申请助学金时,学生所填写的申请书也作为一项重要依据来对学生家庭贫困程度进行评价,因为是学生自己来填写申请书内容,为可以获得国家无偿的补助,许多学生不惜夸大家庭的具体情况,报非常低的家庭经济情况,更有甚者假造一些没有和其家庭共同生活的年老多病的成员,弄虚作假现象严重。
2.3 班级民主评议
这个过程就是为了让大家综合评定与监督申请者的经济状况,但班级的民主测评通常都有拉选票的情况存在,人缘好的获得多的选票,如此就与国家设立该项补助的初衷相违背了,在评定贫困生中也就有了局限性。
因为有一定的受助学生的总名额,所以资助资格有一定的排他性。一些学生为能够获得资助资格,不顾同学感情,捏造一些“事实”,如某某同学家庭情况良好、存在过度消费,意在排挤掉其他同学,自己得到资助资格。资助工作的公正、公平性必然受到这种互相倾轧、拆台风气的严重影响,学校科学合理的资助工作开展也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还回导致同学之间互相不信任、猜忌,这显然不符合国家资助的目的。
3 公示期间
评定完助学金评定后有一段的公示时间,在此期间,允许其他学生举报不符合贫困生事实的情况。但是,学校的举报机制却起不到相应作用,学生去举报的情况很少,但私底下却有颇多怨气。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生不信任学校的举报机制,认为举报了也没用,并且如果让被举报的当事人知道了,会遭到报复与排挤,导致同学之间关系不和谐,还有就是,举报之后只有负面的影响什么益处也没有,这导致班级中的同学不愿意去举报。
4 获助后的状况
有些获得助学金的学生,收关系比较好同学的鼓动,由于面子问题,被迫拿出部分钱来请客,更甚的是在获得资助与奖励后请客已成一种潜规则,若没有请客就可能受到同学的冷言冷语、甚至还可能会被其他人孤立,所以,在发放助学金后跟踪机制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使这种另类挤占助学金的现象不再发生;依据国家政策,助学金主要拿来解决生活费用问题。然而一些人用得到助学金去购买一些奢侈商品如化妆品、电脑、手机等,这不仅与发放助学金的初衷相违背,还易造成其他没有获得助学金同学的不满情绪的产生。
助学金的评定与发放由于上面出现的问题,而导致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价值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扭曲。
4.1 受助生
4.1.1 诚信度下降:2007 年以后,因为有了较大的助学金发放的覆盖面,资助的名额有时要比家庭较贫困的学生的实际数量大,一些大学生为能够获得无偿资助,弃诚信于不顾,通过家庭使用一切手段开虚假证明以获得助学金,拿到助学金后,不但自己获利,其他同学都效仿,在高校中造成非常坏的影响。
4.1.2 感恩心缺失:事实工作中,很多的受助学生得到资助后感激之情丝毫没有,急于争取学校的种种补助,觉得助学金是无偿的,就是应当无代价得到的,却不曾想过学校、社会、国家为其所做的所有工作的真正意义与目的。
4.1.3 依赖心形成:一些受助学生甚至拿贫困当借口,以自我为中心,学习动力缺少,人生目标迷茫,在生活中,攀比享乐,对助学金不珍惜。一些学生不要学校为其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理由是争取高额助学金,不愿意得到微薄的助学岗位工资。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易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依赖感,导致行动上的惰性,对学生自强自立精神的培养不利,对贫困生的精神压力的减缓不利,对国家建设人才的培养也不利。
4.1.4 有强的维权意识而履责意识却相对就弱:依据国家政策,每个月要发放助学金,然而在具体操作时,因为每个学期下拨助学金的时间比较晚,造成发放到受助学生手里的时间滞后,有些不知道事实真实情况的学生到处投诉质询“为什么我们的钱还不给我们?”,更有甚者认为老师或是学校挪用了他们的资助金,这说明学生的维权意识很强。然而一些学生履行职责与义务的意识却较弱。“我贫困,获得资助是应当的”
4.2 非受助生
助学金在某种程度上也对经过辛勤努力获得优异成绩、家境良好的那些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打击,导致学生羡“穷”而不羡“优”心理的产生,挫伤学习积极性,也冲击利用勤工助学岗位,用辛勤劳动来使自己生活得以改善的那些同学。使家庭条件相似却未能获得助学金的同学怨言颇多,造成同学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产生不好的影响。
即使大家平时都尽最大努力来塑造与培养学生的高尚精神,但面对国家“无偿”资助的巨大诱惑与世俗社会的冲击,苍白的说教显得很无力。很明显,无偿发放助学金对以劳动来获取报酬的价值观与传统美德造成严重冲击,也淡化了这种价值观与传统美德,这大概是最严重的后果。
5 对策
在高校层面上说,评定助学金评定而引发的所有矛盾都和无偿发放有关。所以,高校将助学金的“无偿发放”改为“有偿发放”就成了解决矛盾的关键。
5.1 实行助学金和勤工助学相结合
实行助学金与勤工助学相结合,由助学金的“有偿发放”代替“无偿发放”,其至少有三个好处:①能够使评定发放助学金过程中的难度与矛盾有效减少。助学金须通过劳动这样的有偿获得形式来代替无偿获得,这样就使那些不喜欢劳动只想吃免费午餐的学生望而却步,有效减少了难度与矛盾会,也会使红眼病的发生得到有效平息。②那些获得助学金的同学,因为他们是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来解决自身的困难,会感到自尊自强,他们也将感到劳动的光荣劳动的价值。这种价值观在同学中也会有很好的教育与宣传作用。这大概是助学金有偿获得的最大收益。③助學金有偿获得并没有与国家的相关文件精神相违背,原因是它的资助对象依然是贫困学生,只是方式改变了,助学金有偿获得与按劳分配的原则更相符,对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更有利。
关键词:贫困生 助学金 捐助 评定工作
说到助学金,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助学金,当然这只是一部分,按照百科名片中的定义即:为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本科、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根据国发[2007]1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制定的一种办法。近些年,我国的资助力度与范围不断加大,各高校核心为“奖、贷、补、减、勤”的助学体系已基本建立。高校助学金包括地方政府及国家助学金,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在有的高校设立的助学金等。前面,许多学院都谈到了助学金,今天,我要代表本学院来谈谈社会、个人捐资设立助学金的相关问题。
目前,每个高校在具体操作时,是依照“先贫困认定,后无偿发放”的国家要求进行的,在名额允许的情况下,只要符合条件通过认定就可领取,这样“助学金是免费午餐,不吃白不吃”的思想在无形中就形成了,致使一到评助学金之时,大家就会蜂拥而上,想尽办法拉关系、开证明,使助学金评定工作的混乱程度与难度加剧。
首先我将要从宣传、评审、使用三个大阶段来对助学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1 宣传不够严谨
新生刚入校,对于学校的一些奖助政策还不是非常的清晰和了解,往往造成评奖助学金的时候,学生因为理解的偏差和跟风现象,甚至有的学生觉着好玩,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只要没有什么大的原则性错误即可,这也是如今大学生“顺大流的”现象之一。
2 助学金发放对象标准难以界定
助学金发放的前提是家庭经济困难。然而对于认定是否为贫困生在操作层面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申请前
当前高校认定贫困生,以每年暑假学生在所在地方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开具的贫困证明为一个重要依据。然而,因为利益的诱惑及缺失造假的责任追究机制,导致在大学生有很多开虚假证明的个案,它的真实性尚待鉴定,在评定助学金时,并没有高的参考价值。
2.2 申请中
申请助学金时,学生所填写的申请书也作为一项重要依据来对学生家庭贫困程度进行评价,因为是学生自己来填写申请书内容,为可以获得国家无偿的补助,许多学生不惜夸大家庭的具体情况,报非常低的家庭经济情况,更有甚者假造一些没有和其家庭共同生活的年老多病的成员,弄虚作假现象严重。
2.3 班级民主评议
这个过程就是为了让大家综合评定与监督申请者的经济状况,但班级的民主测评通常都有拉选票的情况存在,人缘好的获得多的选票,如此就与国家设立该项补助的初衷相违背了,在评定贫困生中也就有了局限性。
因为有一定的受助学生的总名额,所以资助资格有一定的排他性。一些学生为能够获得资助资格,不顾同学感情,捏造一些“事实”,如某某同学家庭情况良好、存在过度消费,意在排挤掉其他同学,自己得到资助资格。资助工作的公正、公平性必然受到这种互相倾轧、拆台风气的严重影响,学校科学合理的资助工作开展也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还回导致同学之间互相不信任、猜忌,这显然不符合国家资助的目的。
3 公示期间
评定完助学金评定后有一段的公示时间,在此期间,允许其他学生举报不符合贫困生事实的情况。但是,学校的举报机制却起不到相应作用,学生去举报的情况很少,但私底下却有颇多怨气。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生不信任学校的举报机制,认为举报了也没用,并且如果让被举报的当事人知道了,会遭到报复与排挤,导致同学之间关系不和谐,还有就是,举报之后只有负面的影响什么益处也没有,这导致班级中的同学不愿意去举报。
4 获助后的状况
有些获得助学金的学生,收关系比较好同学的鼓动,由于面子问题,被迫拿出部分钱来请客,更甚的是在获得资助与奖励后请客已成一种潜规则,若没有请客就可能受到同学的冷言冷语、甚至还可能会被其他人孤立,所以,在发放助学金后跟踪机制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使这种另类挤占助学金的现象不再发生;依据国家政策,助学金主要拿来解决生活费用问题。然而一些人用得到助学金去购买一些奢侈商品如化妆品、电脑、手机等,这不仅与发放助学金的初衷相违背,还易造成其他没有获得助学金同学的不满情绪的产生。
助学金的评定与发放由于上面出现的问题,而导致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价值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扭曲。
4.1 受助生
4.1.1 诚信度下降:2007 年以后,因为有了较大的助学金发放的覆盖面,资助的名额有时要比家庭较贫困的学生的实际数量大,一些大学生为能够获得无偿资助,弃诚信于不顾,通过家庭使用一切手段开虚假证明以获得助学金,拿到助学金后,不但自己获利,其他同学都效仿,在高校中造成非常坏的影响。
4.1.2 感恩心缺失:事实工作中,很多的受助学生得到资助后感激之情丝毫没有,急于争取学校的种种补助,觉得助学金是无偿的,就是应当无代价得到的,却不曾想过学校、社会、国家为其所做的所有工作的真正意义与目的。
4.1.3 依赖心形成:一些受助学生甚至拿贫困当借口,以自我为中心,学习动力缺少,人生目标迷茫,在生活中,攀比享乐,对助学金不珍惜。一些学生不要学校为其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理由是争取高额助学金,不愿意得到微薄的助学岗位工资。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易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依赖感,导致行动上的惰性,对学生自强自立精神的培养不利,对贫困生的精神压力的减缓不利,对国家建设人才的培养也不利。
4.1.4 有强的维权意识而履责意识却相对就弱:依据国家政策,每个月要发放助学金,然而在具体操作时,因为每个学期下拨助学金的时间比较晚,造成发放到受助学生手里的时间滞后,有些不知道事实真实情况的学生到处投诉质询“为什么我们的钱还不给我们?”,更有甚者认为老师或是学校挪用了他们的资助金,这说明学生的维权意识很强。然而一些学生履行职责与义务的意识却较弱。“我贫困,获得资助是应当的”
4.2 非受助生
助学金在某种程度上也对经过辛勤努力获得优异成绩、家境良好的那些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打击,导致学生羡“穷”而不羡“优”心理的产生,挫伤学习积极性,也冲击利用勤工助学岗位,用辛勤劳动来使自己生活得以改善的那些同学。使家庭条件相似却未能获得助学金的同学怨言颇多,造成同学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产生不好的影响。
即使大家平时都尽最大努力来塑造与培养学生的高尚精神,但面对国家“无偿”资助的巨大诱惑与世俗社会的冲击,苍白的说教显得很无力。很明显,无偿发放助学金对以劳动来获取报酬的价值观与传统美德造成严重冲击,也淡化了这种价值观与传统美德,这大概是最严重的后果。
5 对策
在高校层面上说,评定助学金评定而引发的所有矛盾都和无偿发放有关。所以,高校将助学金的“无偿发放”改为“有偿发放”就成了解决矛盾的关键。
5.1 实行助学金和勤工助学相结合
实行助学金与勤工助学相结合,由助学金的“有偿发放”代替“无偿发放”,其至少有三个好处:①能够使评定发放助学金过程中的难度与矛盾有效减少。助学金须通过劳动这样的有偿获得形式来代替无偿获得,这样就使那些不喜欢劳动只想吃免费午餐的学生望而却步,有效减少了难度与矛盾会,也会使红眼病的发生得到有效平息。②那些获得助学金的同学,因为他们是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来解决自身的困难,会感到自尊自强,他们也将感到劳动的光荣劳动的价值。这种价值观在同学中也会有很好的教育与宣传作用。这大概是助学金有偿获得的最大收益。③助學金有偿获得并没有与国家的相关文件精神相违背,原因是它的资助对象依然是贫困学生,只是方式改变了,助学金有偿获得与按劳分配的原则更相符,对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