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兴趣领域,方能成就大师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一位渔民的儿子,从小喜欢听人说书,像武松打虎、宋江怒杀阎婆惜、林冲夜奔、杨志卖刀等。有一次,因为听“智取生辰纲”,竟把家里买米的事都忘了,为此没少挨父母批评。后来,他考上秀才,当了举人,中了进士,繁忙之余仍到处搜集梁山英雄的事跡,寻访周围的老百姓,记录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穿衣打扮,学习方言俚语等。他还亲自到英雄们战斗过的地方采风。可以说,这些好汉的形象、声音、动作,在他心里足足活跃了二三十年。宋江、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个个都是他的好朋友、好兄弟。
  三十七岁那年,施耐庵终于动笔了,历经十四年才把初稿写完,之后又不断修改,直到七十五岁去世前才把《水浒传》这本书创作完毕。《水浒传》就是一本受个人兴趣驱动完成的作品,也正是因为施耐庵先生在这一领域的不断深耕,才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大师。
  书法大师庞中华还是一名地质队员时,工作之余就开始遍临名帖。当别人喝酒、聊天、打牌时,他却趴在工具箱上苦练修习,抄写报纸。读书笔记、日记、书信往来等,都被他当作认真练字的机会。练得右手中指关节变形,指头粗大而拱起,握笔处长了一层厚厚的茧子,他却毫不在意……
  几十年过去了,庞中华作为硬笔书法界的领军人物,在中央电视台为广大学子授课,在国内数百家高校、机关和部队演讲,并向国外上百所知名学府传播汉字文化。他创作的硬笔字帖高达四百三十余种,印数突破一亿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被誉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
  还有屠呦呦、袁隆平两位中国当代最知名的科学家,一辈子都把精力投入到青蒿素和杂交水稻的研究上,前者发现了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人。后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的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生活中,有多少人一开始也怀有伟大的梦想,掷下豪言壮语,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理想与现实的碰撞,逐渐变得心灰意冷,萎靡不振,当初的美好愿望甚至烟消云散。嫌工作苦累、嫌挣钱少、嫌离家远,于是换单位、换行业……不断折腾,最终一事无成。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位打工者在外拼搏三十年,期间换了二百多份工作,最后却流落街头,沦为乞丐,但他仍不服输,说要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网友们议论纷纷,有人同情,有人嘲笑,而我想说:好高骛远,心浮气躁,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才是导致如此可悲下场的罪魁祸首。
  博恩·崔西说:“任何人只要专注于一个领域,五年可以成为专家,十年可以成为权威,十五年就可以成就世界顶尖人物。但如果只有三分钟热度,那就什么也不是。”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感兴趣的领域,努力学习,持续深耕,孜孜以求,必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作者简介:吕栓,系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神州》《名家名作》《南阳日报》等报刊。
  (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一  那天早上,我刚出家门准备往丹灶记者站赶,电话就响了,是快递公司打来的,说有一件快递要我签收。我看了看手表,都九点了,记者站还有一个采访等着我呢。  我说要不下次吧?  对方说,很快的,十来分钟,麻烦你等我一下好吗?  我又看了看时间,随口问,什么啊?  对方说,像是衣服。  衣服?北京有谁会给我寄衣服?我说谁寄来的?  对方说,书生公司。  二  老实说,要不是对方说出了“书生公司”这几个字
期刊
一  刘家庄有一条响当当的光棍,名叫大满红。  大满红嗜酒,家穷得蛋打瓮底,拿不出买酒的钱。这不要紧,大满红自有每天喝到酒的办法。  “谁家有理还要打官司?没钱能喝上酒才是真本事。”这是大满红经常挂在嘴边、不知道从哪儿学来的一句话。  该吃饭的当儿,是大满红最活跃、最幸福的时光。这个时候,大满红耷拉着一双破鞋,敞怀,露肚,一根白蜡杆提溜在手中,从村东头往村西头慢慢悠悠地行走。一边走,一边抽着鼻子,
期刊
俗话说,“南米北面”,北方人以面为主食,而南方人则喜食大米。我虽出生在南方,但对面食的喜好一点不亚于大米。若要问我面食中的最爱,那非面条莫属了。  小时候,外婆做的手擀面,韧劲滑爽。现在回忆起来,口水仍忍不住在嘴里打着转儿。  手擀面的第一道工序是和面。外婆先往木盆里倒入面粉、鸡蛋和盐 ,然后边加清水边搅拌着。她就像一个太极大师,面粉在她的双手下显得那么的听话。渐渐地,面粉变成了棉絮,顷刻间,棉絮
期刊
案头有一册老旧的日记本,大红塑料封皮,内页卷边,纸质泛黄。这是年初母亲去世后,从房间衣柜里清理出来的父亲的遗物。  翻开日记本,里面大多记的是父亲工作期间的日常事务,但有两页却是父亲的“账单”。一页是父亲向单位和个人借款的记录,共有六笔,最大额一百二十元,最小额五十元。借款发生在一九八三年十二月,用于修建老家破损的三间祖屋。每笔账目都用钢笔画上了一道长长的杠杠,并在本页的右侧注明“全还清”字样。另
期刊
蒙蒙秋雨中,瑟瑟秋风夹裹着阵阵穿透全身的凉气,到处游荡。  马路上,骑电动车的年轻人真会耍酷,一开春儿就穿上短袖的,现在竟不禁冻得把脖子缩在了棉服里,知冷知热,总是走在季节的最前列。  北湖公园晨练的人稀少了,路边小草细小的叶子上,挂满了晶莹欲滴的、不知是露还是雨的水珠。几棵麻蓑晃动着已经掉光了叶子的黑黑秸秆,头顶幾粒发黑的果实,在寒风中略显单薄,时不时抖上几抖,但仍然顽强站立着不肯倒下。  麻,
期刊
“真的决定搬出去?其实早点起来,赶车去上班是来得及的……”母亲的声音宛若旧被褥里一片牵着一片洇着淡淡苦味的灰褐色棉花,看似裂开成许多小块,细细观察发现还是千钩万连的。  “嗯……”男人的低沉回复像压在这座小城上空的一阵雷,闷闷地砸开,沉沉地弥散,总让人生出一种恐惧来——不知道这雷声后会泛起多大的余响。  “兰兰就先托给您照顾,我那边安顿好了再回来接她。”男人看着在一旁默默收拾的老母亲,想了想,又加
期刊
魅力新桥  早就听说,游仙新桥魅力十足,很想去体会一下它的魅力,可就是没机会去深入体会。机会终于来了——深秋,受邀参加了“美丽游仙,魅力新桥”的文艺采风活动。  传说不只是传说,绵州游仙确实美丽,游仙新桥也的确有魅力!金秋好,云淡桂飘香。稻穗流金棉吐玉,鱼肥蟹壮戏池塘,最美是“新桥”。在这里,我们对新桥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设魅力新桥有了深刻的认识。  “田野稻禾披锦霞,树林环抱有人家。草塘芦畔嬉飞鹭
期刊
原以为,和你们的相处,于我,只是一种习惯。任岁月在不断轮转,自己看到的每一季鲜花都绽放着同样的烂漫,每一朵花都独具色彩。那是花样年华独有的魅力:明亮、纯净、夺目。几十度春秋中,我独享着这种生命的馈赠,一直在小心地呵护每一颗水晶心。后来却发现你们并不是那一张可以随心涂抹的稿纸,去任我描绘心中美丽,挥洒全部所能,圆满诸多的期望,然后释然地目送你们踏上另一段征程再挥手道别。也许,岁月之刃已将我固有的执着
期刊
也许是书香门第的缘由吧!我和大哥都继承了父亲的爱好:与书为伴,与文字为友。大哥在读书时期绘画就很精彩,文笔也很生动。那时才六七岁的我,刚刚识得几个大字,已经常常有一种想要阅读的渴望,在后来的岁月中,始终没有丢弃这一爱好,如今我还用文字养活妻儿。可惜由于职业的缘故,大哥后来荒废了自己的爱好,所幸我的侄女又继承了大哥的喜好,还因为绘画特长而考取了理想的大学。  小时候家境贫寒,大哥为了节约空间,将一块
期刊
我是那种知识面很窄的人,所以连办公室的花草也叫不出名字。当然,这也怪我从未“不耻下问”。  办公室有盆花草,是我的前任留下来的。我是那种粗粗拉拉的人,对于花草难得有闲情去伺候。所以我很少去给她浇水,甚至连正眼瞧她的机会都很少。由于我的不重视,连带我办公室的人也瞧不起她。于是,烟头自然由她容纳了。据说,抽二手烟的毒害比直接抽更加厉害。如果把这盆花草比作少女的话,那她该受着怎样的亵渎啊!而我呢,往往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