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陈振铎;年谱记事;二胡;艺术贡献
1972年,陈振铎创作二胡曲《青松曲》。作品是他观赏关山月的油画《韶山青松》,回忆起瞻仰韶山毛主席故居有感而作, 此曲运用京剧的西皮调式写成,旋律流畅轻松、活泼动听。
1973年3月18日,陈振铎根据歌曲《火红的太阳照山村》编作了二胡独奏曲,也可以用作齐奏,这是一首火辣辣的,充满了喜悦兴奋情绪的乐曲,演奏干净利落,用弓刚健有力。
1976年6月, 陈振铎将同窗学友冼星海的《春耕曲》改编成了二胡独奏曲。8 月,他又把王玉西的歌曲《社员都是向阳花》改编成了二胡独奏曲。10月30日至11月10日,陈振铎在西安艺术学院(现西安音乐学院)北教学楼401教室进行了学术讲座,他在这里共讲座5 场。第一场是“刘天华作品初探、浅论刘天华艺术观”,第二场是“刘天华二胡作品分析”,第三场是“刘天华三首琵琶曲”, 第四场是“刘天华二胡作品分析”,第五场是“古曲《汉宫秋月》介绍、分析”。还举行了3场座谈会,观摩了3场音乐会,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1980年春改编二胡曲《军民大生产》。这是由张寒晖词,根据陇东民歌《推炒面》改编而成的歌曲,陈振铎又将此曲改编成二胡独奏曲,描写了当时根据地大生产运动的情景, 表现了人们雄壮豪迈,欢快向上的思想感情。在这期间,对民间乐曲和古曲的修订上,他还订谱了《满江红》《旱天雷》《蒙古舞曲》《小桃红》《纺纱》《夜深沉》《翠湖春晓》《花欢乐》《兰花花》等。11 月17 日至18 日, 文化部科技局为上海音乐学院何宝泉设计、潘照福等研制出来的蝶式筝召开了技术鉴定会。到会代表有文化部艺术教育局蔡孑人,文化部科技局顾造新,中国音乐家协会崔瑛,中央民族学院陈振铎,中央音乐学院吴景略、林石城、曹正,中国歌剧舞剧院项斯华,北京民族乐器厂樊汝武, 北京乐器研究所张天铎等28人。鉴定会由科技局副局长王敏主持。①
1981年7月12日,在北京乐器学会会议室举行了北京二胡研究会首次筹备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12人,分别是张韶、王国潼、王宜勤(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陈朝儒、周耀锟(中央民族乐团)、蒋巽风(空政文工团)、许讲德(战友文工团)、陈耀星(二炮文工团)、周宗汉(中国音乐学院)、朱虎雄(北京乐器学会),及全国民族管乐器改革筹备组张子锐、吕殿生等。与会者同意将聘请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学院负责人李凌为名誉会长,殷尚真、杨荫浏、曹安和、蒋风之、陈振铎、刘北茂、藍玉崧为顾问。
1982年陈振铎在《乐器》杂志第2期发表文章《从瞻祭刘天华先生墓谈起》。4月,他重新整理个人的作品,包括新作品,在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印制了《陈振铎编作曲选》。同年,陈振铎在《中国音乐》1982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一件具有纪念意义的往事》,在《乐器》杂志1982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关于二胡的定弦音高》。6月8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剧场,陈振铎参加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纪念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逝世五十周年音乐会”,音乐会共有19个节目,陈振铎在第13个节目,他在离开舞台20多年后,以时年77岁高龄登台演奏了《汉宫秋月》,古筝伴奏为海木兰。此时,他的琴声重新回响在剧场的上空,受到了观众们的热烈欢迎。6月9日、10日两天分别进行了学术座谈会。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理论家周宗汉在听了“纪念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逝世五十周年音乐会”后,在文章中曾说:“先生77岁高龄,还操琴演奏《汉宫秋月》,精神灼灼,不减当年。二胡艺术已达人琴俱老的高妙境界,足见其功力之深。他的演奏声音洪亮,音韵酣畅,弓法严谨,感情真挚,别具一格。”①
吉林大学教授,吉林省莎士比亚协会会长张泗洋教授,是陈振铎教授素昧平生的听众,他在听了陈振铎演奏的《汉宫秋月》后,于1988年2月28日给陈振铎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他这样写到:“我不懂音乐,只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中外音乐我都喜欢,但还没有一首音乐能使我像对您演奏的音乐那样入迷。您的演奏那样深沉,表现的感情那样深刻、丰富,把人物的内心美恰到好处地揭示出来,真正缠绵悱恻,哀怨动人,听之令人潸然泪下,同时也给了我极大的艺术享受,我感到每一个音符都牵动着我的心,使我真正领会到一种独一无二的悲哀美。”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史学家张嘉瑞教授对陈振铎说:“张泗洋教授感动到如此地步绝非偶然,这是您一生在二胡艺术园圃里辛勤耕耘的结果。”②古筝大师曹正听了他的演奏感叹道:“从陈老表现音乐的深厚气质和宽广神韵中,可窥见其艺术修养之功力。”③武汉音乐学院教授毛中明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二胡大师陈振铎先生的一曲《汉宫秋月》倾情的演奏,形神兼蓄。在技术技巧上巧妙的运用了传统绰、注音艺术手法,时而绰、注音,时而吟挥、捏弓、浪弓妙手天成,大胆的乐思,折射出大师娴熟的技巧,完善的演奏风格。”④
1982年6月11日上午,北京二胡研究会在北京景山少年宫正式成立。首都音乐界和二胡界代表180人到场出席。李凌为名誉会长,张韶为秘书长,陈朝儒为副秘书长,蒋风之、陈振铎、杨荫浏、曹安和、杨大钧、蓝玉崧、殷尚真等为顾问。①在北京二胡研究会成立的当天下午,全体去北京西山刘天华墓地进行瞻仰扫墓。
1982年7月陈振铎教授赴天津音乐学院讲学,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同年9月4至17日,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民族器乐独奏观摩演出第二期在济南举行,陈振铎作为评委委员参加。
1982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北京乐器学会、北京二胡研究会联合举办了“乐苑五十春,桃李吐芬芳———陈振铎教授从事教学五十周广播音乐会”。
音乐会节目如下:
1.《雨后春光》陈振铎曲
演奏:陈振铎(这是他在音乐会前刚录制的)
2.《花开满园》陈振铎曲
演奏:许讲德
3.《田园春色》陈振铎曲 演奏:张韶
4.《弓桥泛月》陈振铎曲
演奏:陈朝儒
5.《汉宫秋月》陈振铎订谱
演奏:陈振铎
6.《病中吟》刘天华曲
演奏:张锐
7.《烛影摇红》刘天华曲
演奏:王国潼
8.《山茶花》陈朝儒谷建芬曲
演奏:陈朝儒
9.《红光》陈振铎曲
演奏:蒋巽风
10.《送大哥》陈振铎曲
演奏:王宜勤
11.《歌颂十三陵水库》陈振铎曲
演奏:周耀锟
同年,陈振铎在《人民音乐》杂志1982年第12期发表文章《回忆刘北茂教授二、三事》。
1982年12月24日,闵慧芬在中央民族学院举行7场巡回音乐会演出的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后,北京二胡届专家同行为此举行了研讨会,在会上陈振铎先生和陈朝儒先生郑重地宣布闵慧芬为刘天华的第三代传人,这个提法使闵慧芬受到极大的震动,并使她感到历史的重任和强烈的使命感。②
1983年,在第4期《群众音乐》发表周宗汉文章《乐苑五十春、桃李吐芬芳———为纪念陈振铎先生教学五十周年而作》。
1983年陈振铎任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学位评审委员。同年9月10日,第17期《北京音乐报》头版发表崔瑛文章《业精艺臻琴韵深长———介绍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陈振铎教授》
1983年董锦汉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同时攻读理论作曲和二胡演奏。二胡师从陈振铎教授。1987年获得理论作曲和二胡演奏双学位。
1983年9月19日至21日,中央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为纪念我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诞辰90周年,在京举行纪念活动。19日下午在首都剧场举行了纪念会,纪念会第二部分是阿炳作品音乐会。著名二胡演奏家张锐演奏了《二泉映月》,广播艺术团王国潼演奏了《听松》,二炮文工团陈耀星演奏了《寒春风曲》。琵琶演奏家刘德海、王范地分别演奏了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著名指挥家秦鹏章指挥的中央民族乐团、赵宝昌指挥的电影乐团民乐团分别演奏了民乐合奏《二泉映月》《听松》……中国音协主席吕骥,副主席孙慎、李焕之、李凌;文化部艺术局局长李刚、文化部专员万苇舟、关立人;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吴祖强,以及陈振铎、杨大钧、江定仙、林石城、吴景略、曹正以及首都各界一千多人出席了纪念会。①
1983年9月中旬,由中国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委员会二胡研究组、北京乐器学会、北京二胡研究会主办的“第二屆北京青年二胡观摩演奏会”在北京举行。北京二胡研究会名誉会长李凌及陈振铎、蒋风之、蓝玉崧、方堃、朱虎雄、胡传藩、张韶、陈朝儒、王国潼、王宜勤、蒋巽风、陈耀星、周耀锟等到场指导,并给演奏者颁发了纪念奖状及纪念品。同年,陈振铎在《齐鲁艺苑》(中国音乐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刊)1983年第2期发表了文章《我的回忆录》。
1984年6月8日至11日,在中国音乐学院举行了“第三届北京青年二胡演奏会”。陈振铎、蓝玉崧、方堃等组成评比小组。经评选前十名获奖的分别是中央民族乐团李卣、总政歌舞团陈军、中央音乐学院实验乐团田再励、中央音乐学院赵寒阳、东方歌舞团周维、中央音乐学院刘英、中央民族乐团许可、中央民族学院张勇、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张方鸣、战友文工团余蕙生等,中国音副主席时乐濛主持了发奖大会。②
1985年11月16日至26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表演委员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文艺部、中央电视台、中国乐器学会、中国音乐家协会北京分会、苏州民族乐器一厂、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民族乐团、北京乐器学会、北京二胡研究会等13家单位共同主办的“北京二胡邀请赛”在北京举行。此次比赛邀请了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四川、湖北、江苏、陕西、山东、辽宁及香港十一省市地区的青年二胡选手参加比赛。实际参赛人员49名,最大年龄31岁,最小年龄15岁。大会规定曲目4首:刘天华《闲居吟》、阿炳《听松》、周耀锟《综合练习曲(一)》、刘文金《长城随想曲》第三、第四乐章,自选曲目1首。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次大规模二胡比赛,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评委会由21人组成,北京10名,兄弟省市11名,陈振铎作为北京二胡研究会的顾问参加了此次北京二胡邀请赛,并担任“北京二胡邀请赛”主席团副主席、顾问委员会委员。
为了表示对这次隆重举办“北京二胡邀请赛”的祝贺,他还特别赋诗一首:
天华乐艺恒与毅,长城随想举世齐。
创演交流靠孺子,健美琴音锐气弥。
弘论古今涉中外,莫如两用通古西。
刘师艺思合新意,编作新声赖后裔。
1985年第9期《人民音乐》发表了张子锐、吕殿生的文章《音乐教育家陈振铎》。
1986年陈振铎在《民族民间音乐》第1期上发表了《现实主义民族器乐革新家刘天华》。同年,他在天津音乐学院学报《音乐学习与研究》第4期上发表了《〈良宵〉的音乐形象》。③
1987年1月22日,《北京晚报》在头版发表史晓帆的文章《愿民族音乐新人辈出———访著名二胡演奏家陈振铎》。陈振铎在《音乐论丛》1987年第6期上发表了《浅论刘天华在音乐艺术上贡献及其艺术观》。④同年10月,中央民族学院音乐系琴房首次举办了“马骨胡”学术讲座,由陈振铎教授的学生陈立身主讲,陈振铎教授参加了学术讲座。参加学术讲座的还有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所的专家袁炳昌、赵义、毛继增、刘桂英教授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负责人宋全友先生、魏秦芳女士等300多名师生。
1988年陈振铎在《二胡研究》第2期上发表了《刘天华作品解说》。①
1988年12月8日至13日,在天津音乐学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二胡教材教学研讨会”。来自全国各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及有关单位的代表、特邀代表或列席代表60余人参加了会议。其中,陈振铎教授、王乙教授、蓝玉崧教授、张韶教授、鲁日融教授、王国潼教授、赵砚臣教授、安如励教授、唐毓斌教授、宋国生教授、吴之珉教授、吴素华教授等一大批老中青教学骨干,还有部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② 1988年12月8日,第5期《淄博文化艺术报》发表顾珣的文章《琴老艺高雅韵浓———记陈振铎先生的艺术生涯》。
1989年,陈振铎在《人民音乐》1989年第7期发表《祝贺吕骥校友从事音乐工作六十年》1989年6月1日至6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人民音乐》编辑部、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北京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主办的“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在北京举行。陈振铎作为艺术委员会委员参加此次比赛。
1989年7月8日“刘天华先生墓地修复揭幕仪式”在北京香山玉皇顶举行。首都音乐界、文化界200多人参加。上午10时,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和刘天华家乡江阴市副市长徐海峰共同揭幕。有关领导和音乐界知名人士及各有关文艺单位的代表朱穆之、孙慎、赵沨、时乐濛、吴祖强、厉声、黄翔鹏、李西安、刘霖、彭修文、刘文金、陈振铎、林石城、陈朝儒等在会上讲话。陈振铎教授为此次揭幕仪式专门写了唁词:
天华创业“光明行”,后辈奋发颂长城。
中国、中央两音院,宿愿已偿韵无穷。
良宵”“月夜”心情好,“空山鸟语”歌志成。
凭吊长眠天华师,碑墓重修誉美名。
生:陈振铎敬奠
1989年11月17日,《音乐周报》第46期头版发表金辰的报道,陈振铎教授准备《二胡演奏艺术》书稿,并应江阴市博物馆之约为11月开幕典礼的刘天华先生纪念馆准备综述性文章。12月5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召开了“纪念音乐学家杨荫浏先生诞辰90周年、逝世5周年;音乐学家李元庆同志诞辰75周年、逝世10周年暨音乐研究所建立35周年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希凡、副院长、党委书记刘颖南、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吕骥、副主席孙慎、李凌及江定仙、缪天瑞、阴法鲁、金紫光、曹安和、陈振铎、冯光钰、冯文慈、黄翔鹏、杨光、周伽洛、李业道等专家学者150余人,杨荫浏、李元庆的家属也参加了座谈会。③
1990年7月,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中国名人谈少儿时代———脚印》一书,发表陈振铎的文章《有志者事竟成》。
1990年第11期《音乐生活》发表韩映红文章《岁月,在琴弦上流淌———记陈振铎教授的艺术生涯》。
《音乐小杂志》1990年第2期发表了高云山的文章《花香不在大,曲小情更幽———谈陈振铎两首二胡小曲》。
1991年年初夏,在北京音乐厅成功地举行了王亮生二胡独奏音乐会。吕骥、孙慎、陈振铎、蓝玉崧、彭修文等人出席了音乐会。在独奏音乐会上,王亮生演奏了从古至今、从小型曲式到大型曲式、从无伴奏演奏形式到大型民族乐队协奏形式等一系列曲目。
1991年11月19日,《中央民族学院周报》发表特约记者戴苏芽、王红文的文章《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访著名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陈振铎教授》。
1992年6月刘天华六十周年忌辰期间,为纪念其兄刘半农先生百年诞辰及其弟刘北茂十周年忌辰,纪念世称刘氏三杰者为我国民族文化所做出的贡献,更为弘扬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特发起在首都隆重举行纪念活动。整个纪念活动包括有:
1.纪念刘氏三杰音乐会,5月15日在北京音乐厅、5月16日在北京大学分别举行。
2.刘氏三杰纪念展,5月12日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开幕,展出两周。
3.《刘天华的艺术道路》学术研讨会,6月2日至6日4日在北京平谷举行。
陈振铎教授为这次会议写了《刘天华在音乐艺术上的贡献及其乐艺观》一稿。这次纪念活动的主办单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广播电影電视部、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江阴市人民政府,协办有北京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
1993年,陈振铎在《人民音乐》1993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我对二胡教学问题的建议》。同年5月,民族出版社出版,李金池主编的《治学与成才之路》上收录戴苏芽、王红文的文章《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访著名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陈振铎教授》。
1994年4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谷向阳主编的《风雨年华———中国名人谈青年时代丛书》发表陈振铎的文章《二胡曲曲伴风雨》。同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辑,向延生主编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第一卷发表邓泉、朱萍的文章《艺海无涯勇探索———二胡教育家陈振铎》。
1995年5月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浙江省体改委《改革月报》社、北京富利通文化艺术发展公司主办的’95国际华夏器乐展演年“富利通”杯国际中国民族器乐独奏大赛在北京举行,陈振铎作为艺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参加。
1997年7月25日,《淄博日报》发表张广海的文章《人琴俱老、流韵悠长———记淄博籍音乐教育家陈振铎教授》。同年12月,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陈振铎最后一部专著《刘天华的创作与贡献》。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二胡名曲荟萃》(上)收录了陈振铎的文章《刘天华在音乐艺术上的贡献及其乐艺观》。同时还收录了戴苏芽的文章《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访著名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陈振铎教授》。《音乐探索》1997年第4期上发表了贾路红的文章《陈振铎对二胡发展的贡献初论》。同年,龙音制作有限公司出版发行了《音乐大师刘天华诞辰百周年纪念专集》,其中收录了由陈振铎演奏、钱方平扬琴伴奏的二胡独奏《汉宫秋月》,陈振铎订谱。
1999年11月8日13时16分,陈振铎教授在北京逝世。11月17日上午10时,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告别仪式。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敬献了花圈。
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杨光熊教授在他的文章《刘天华演奏艺术的忠诚卫士———忆陈振铎教授》里记述了有关陈振铎教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一些情况:“1999年11月8日陈朝儒先生给我打电话说:‘先生不行了,你赶快赶到阜外医院’,等我和陈朝儒先生赶到医院时,中国近现代二胡演奏艺术的先行者,刘天华二胡演奏艺术的忠诚卫士陈振铎先生安详的躺在那里,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看到陈先生熟睡的样子,想到与先生最后十年的相处,想到再也听不到那稍带山东口音的亲切教诲,我的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陈朝儒先生面对恩师的遗容老泪纵横,他久久拉住老师的手不愿松开,70多岁的人了,看得出对老师的一片深情。杨光熊同陈朝儒老师、赵胜利同志一起为先生擦了身,并送往太平间。先生干净而来,又干净而去,无怨无悔。当时在场的还有陈朝儒老师的夫人、二胡演奏家宋飞和陈先生外地赶来看望的大女儿等。当天下午,著名作曲家刘文金等赶到家中灵堂祭奠,并就丧事事宜与各方面人士沟通。陈先生去世的消息通过有关渠道报告了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和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江泽民主席办公室传达了江主席对家属的慰问,他说,“陈振铎先生我知道,他是刘天华先生的亲传弟子,我要以个人名义敬献花圈以表哀悼”。11月17日在八宝山灵堂,首都文艺界及外地来宾近千人送别陈振铎先生,灵堂中间是江泽民主席敬献的大花圈,全国各地院校、文艺团体、亲朋好友的花圈排列在两旁,一个普通的二胡教员,一个把毕生献给二胡教育事业的人,受到国家主席敬献的花圈,这是在中国二胡界以至文艺界都应当是最高的规格了,纵观先生的一生,应当是受之无愧的。①
1999年12月12日,《成都晚报》以“西贝”为作者名报道了陈振铎教授逝世的消息,《民乐大师陈振铎先生》。
2000年,四川音乐学院舒昭教授在2000年1月出版的安徽省音乐家协会弓弦乐委员会编印的《二胡研究》上发表纪念陈振铎教授的文章《欲见音容云万里思听教诲月三更诲人不倦一代宗师———沉痛悼念陈振铎教授》。《人民音乐》2000年第4期上发表了陈朱光的文章《缅怀先父陈振铎》。
2002年2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刘北茂纪念文集》上发表了陈振铎的文章《回忆刘北茂教授二三事》。这是陈振铎在原《人民音乐》杂志1982年12期发表的文章《回忆刘北茂教授二、三事》,此次发表略有修改。
2004年6月出版的《北市国乐》第199期上发表贾路红的文章《陈振铎对二胡发展的贡献初论》。陈朝儒在《乐器》杂志2004年第8期上发表文章《恩师陈振铎的〈田园春色〉〈弓桥泛月〉》。同年4月在台北市举行了“台北胡琴艺术节”,来自祖国大陆的朴东生、张殿英、胡炳旭、宋国生、宋飞、朱昌跃、沈诚、严洁敏,来自香港地区的郭亨基、汤良德,来自日本的赵国良、姜建华等指挥家、作曲家、演奏家应台北市乐团团长王正平先生的邀请参加了该项活动。“此次‘台北胡琴艺术节’是四大主题的系列活动,即‘胡琴音乐会系列’‘胡琴展’‘台北论琴’和‘胡琴特刊’。在由指挥家、作曲家朴东生担任主持的‘走过胡琴的岁月’音乐会上,台北艺术大学的学生王乙聿演奏了陈振铎作曲的《雨后春光》。”②
2005年王艺在《黄钟》第4期上发表了《二胡曲〈熏风曲〉的传承与衍变———周少梅、蒋凤之、陈振铎〈熏风曲〉演奏谱比较研究》。③
2009年1月,在《乐器》杂志第1期上发表贾路红的文章《论陈振铎〈怎样习奏二胡〉的历史意义》。2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刘天华记忆与研究集成》收录了陈振铎的文章《中国音乐革新家刘天华教授》。
2011年9月,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举行了纪念陈振铎先生诞辰107周年学术活动和二胡专场音乐会,以及主题为“对陈振铎先生历史功绩的回顾”座谈会。
2013年在《音乐探索》杂志第4 期上发表贾路红的文章《论陈振铎二胡作品的创作及审美意义》。
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万云洁完成硕士毕业论文《论陈振铎在二胡上的地位和贡献》在网上发表。2月24日星期一的《重庆晚报》刊登了重庆南岸区郭永明的文章《青木关老街》,在這一篇文章里,作者写到了当时抗战时期青木关的情况,他写道:中国音乐界名流李抱忱、吴伯超、陈振铎、严良堃、瞿希贤等音乐大家、名家从这里走过;中科院资深院士周俊等一大批中国当代的人才精英也从这里走过……抗战时期,中央音乐学院的前身———中央国立音乐院迁到了这里;老街虽然经过几百年的历史沧桑,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一个小小的青木关地区云集了多少精英才子,后来陆续成为祖国各个行业的栋梁之才。
2015年中央民族大学在学校网站上发表了《“南胡圣手”———陈振铎教授》一文。
2016年12月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第4期发表了杨华丹文章《陈振铎与〈怎样习奏二胡〉》。
2017年3月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张扬波完成毕业论文《陈振铎〈二胡演奏法〉研究》。同年,淄博市网站上发表了《音乐教育家陈振铎》。
2018年四川音乐学院学报《音乐探索》第1期、第4期上分别发表了贾路红的文章《传天籁之音授二胡之业———陈振铎年谱记事及其在二胡艺术上的卓越贡献》的上篇和中篇。
2018级四川音乐学院二胡专业硕士生王慧琳完成毕业论文《论陈振铎先生的二胡演绎风格》。同年,陈振铎教授的学生陈立身写了《在陈振铎教授的门下》一文,淄博市王毅先生写了《著名国乐大师陈振铎》一文。
2019年,《乐器》杂志社资深编辑、记者孟建军连续3期在《乐器》杂志上发表了《他的一生,承载着半部中国现当代民族音乐史———纪念音乐教育家、二胡泰斗陈振铎先生逝世20周年》的文章(分别刊载于2019第5期、第6期、第7期),并在第8期上又刊载了《他沿着刘天华指引的方向一路走来———纪念陈振铎诞辰115周年》的文章。
2019年,陈振铎教授的学生,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的宋友权写了《我的艺术人生启蒙者和引路人———当代二胡泰斗陈振铎先生逝世20周年祭》一文。
传天籁之音,授二胡之业,综观陈振铎年谱记事,他的一生对中国二胡艺术的发展,特别是推动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此,特别感谢本文总顾问陈朱光先生提供宝贵的资料和技术指导。由于历史资料的缺憾,难免有疏漏之处,对此文的增补还待于不断完善,笔者特此说明。
注:《传天籁之音授二胡之业———陈振铎年谱记事及其在二胡艺术上的卓越贡献(上)》已发表于《音乐探索》2018年第1期,《传天籁之音授二胡之业———陈振铎年谱记事及其在二胡艺术上的卓越贡献(中)》已发表于《音乐探索》2018年第4期。
1972年,陈振铎创作二胡曲《青松曲》。作品是他观赏关山月的油画《韶山青松》,回忆起瞻仰韶山毛主席故居有感而作, 此曲运用京剧的西皮调式写成,旋律流畅轻松、活泼动听。
1973年3月18日,陈振铎根据歌曲《火红的太阳照山村》编作了二胡独奏曲,也可以用作齐奏,这是一首火辣辣的,充满了喜悦兴奋情绪的乐曲,演奏干净利落,用弓刚健有力。
1976年6月, 陈振铎将同窗学友冼星海的《春耕曲》改编成了二胡独奏曲。8 月,他又把王玉西的歌曲《社员都是向阳花》改编成了二胡独奏曲。10月30日至11月10日,陈振铎在西安艺术学院(现西安音乐学院)北教学楼401教室进行了学术讲座,他在这里共讲座5 场。第一场是“刘天华作品初探、浅论刘天华艺术观”,第二场是“刘天华二胡作品分析”,第三场是“刘天华三首琵琶曲”, 第四场是“刘天华二胡作品分析”,第五场是“古曲《汉宫秋月》介绍、分析”。还举行了3场座谈会,观摩了3场音乐会,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1980年春改编二胡曲《军民大生产》。这是由张寒晖词,根据陇东民歌《推炒面》改编而成的歌曲,陈振铎又将此曲改编成二胡独奏曲,描写了当时根据地大生产运动的情景, 表现了人们雄壮豪迈,欢快向上的思想感情。在这期间,对民间乐曲和古曲的修订上,他还订谱了《满江红》《旱天雷》《蒙古舞曲》《小桃红》《纺纱》《夜深沉》《翠湖春晓》《花欢乐》《兰花花》等。11 月17 日至18 日, 文化部科技局为上海音乐学院何宝泉设计、潘照福等研制出来的蝶式筝召开了技术鉴定会。到会代表有文化部艺术教育局蔡孑人,文化部科技局顾造新,中国音乐家协会崔瑛,中央民族学院陈振铎,中央音乐学院吴景略、林石城、曹正,中国歌剧舞剧院项斯华,北京民族乐器厂樊汝武, 北京乐器研究所张天铎等28人。鉴定会由科技局副局长王敏主持。①
1981年7月12日,在北京乐器学会会议室举行了北京二胡研究会首次筹备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12人,分别是张韶、王国潼、王宜勤(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陈朝儒、周耀锟(中央民族乐团)、蒋巽风(空政文工团)、许讲德(战友文工团)、陈耀星(二炮文工团)、周宗汉(中国音乐学院)、朱虎雄(北京乐器学会),及全国民族管乐器改革筹备组张子锐、吕殿生等。与会者同意将聘请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学院负责人李凌为名誉会长,殷尚真、杨荫浏、曹安和、蒋风之、陈振铎、刘北茂、藍玉崧为顾问。
1982年陈振铎在《乐器》杂志第2期发表文章《从瞻祭刘天华先生墓谈起》。4月,他重新整理个人的作品,包括新作品,在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印制了《陈振铎编作曲选》。同年,陈振铎在《中国音乐》1982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一件具有纪念意义的往事》,在《乐器》杂志1982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关于二胡的定弦音高》。6月8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剧场,陈振铎参加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纪念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逝世五十周年音乐会”,音乐会共有19个节目,陈振铎在第13个节目,他在离开舞台20多年后,以时年77岁高龄登台演奏了《汉宫秋月》,古筝伴奏为海木兰。此时,他的琴声重新回响在剧场的上空,受到了观众们的热烈欢迎。6月9日、10日两天分别进行了学术座谈会。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理论家周宗汉在听了“纪念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逝世五十周年音乐会”后,在文章中曾说:“先生77岁高龄,还操琴演奏《汉宫秋月》,精神灼灼,不减当年。二胡艺术已达人琴俱老的高妙境界,足见其功力之深。他的演奏声音洪亮,音韵酣畅,弓法严谨,感情真挚,别具一格。”①
吉林大学教授,吉林省莎士比亚协会会长张泗洋教授,是陈振铎教授素昧平生的听众,他在听了陈振铎演奏的《汉宫秋月》后,于1988年2月28日给陈振铎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他这样写到:“我不懂音乐,只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中外音乐我都喜欢,但还没有一首音乐能使我像对您演奏的音乐那样入迷。您的演奏那样深沉,表现的感情那样深刻、丰富,把人物的内心美恰到好处地揭示出来,真正缠绵悱恻,哀怨动人,听之令人潸然泪下,同时也给了我极大的艺术享受,我感到每一个音符都牵动着我的心,使我真正领会到一种独一无二的悲哀美。”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史学家张嘉瑞教授对陈振铎说:“张泗洋教授感动到如此地步绝非偶然,这是您一生在二胡艺术园圃里辛勤耕耘的结果。”②古筝大师曹正听了他的演奏感叹道:“从陈老表现音乐的深厚气质和宽广神韵中,可窥见其艺术修养之功力。”③武汉音乐学院教授毛中明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二胡大师陈振铎先生的一曲《汉宫秋月》倾情的演奏,形神兼蓄。在技术技巧上巧妙的运用了传统绰、注音艺术手法,时而绰、注音,时而吟挥、捏弓、浪弓妙手天成,大胆的乐思,折射出大师娴熟的技巧,完善的演奏风格。”④
1982年6月11日上午,北京二胡研究会在北京景山少年宫正式成立。首都音乐界和二胡界代表180人到场出席。李凌为名誉会长,张韶为秘书长,陈朝儒为副秘书长,蒋风之、陈振铎、杨荫浏、曹安和、杨大钧、蓝玉崧、殷尚真等为顾问。①在北京二胡研究会成立的当天下午,全体去北京西山刘天华墓地进行瞻仰扫墓。
1982年7月陈振铎教授赴天津音乐学院讲学,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同年9月4至17日,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民族器乐独奏观摩演出第二期在济南举行,陈振铎作为评委委员参加。
1982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北京乐器学会、北京二胡研究会联合举办了“乐苑五十春,桃李吐芬芳———陈振铎教授从事教学五十周广播音乐会”。
音乐会节目如下:
1.《雨后春光》陈振铎曲
演奏:陈振铎(这是他在音乐会前刚录制的)
2.《花开满园》陈振铎曲
演奏:许讲德
3.《田园春色》陈振铎曲 演奏:张韶
4.《弓桥泛月》陈振铎曲
演奏:陈朝儒
5.《汉宫秋月》陈振铎订谱
演奏:陈振铎
6.《病中吟》刘天华曲
演奏:张锐
7.《烛影摇红》刘天华曲
演奏:王国潼
8.《山茶花》陈朝儒谷建芬曲
演奏:陈朝儒
9.《红光》陈振铎曲
演奏:蒋巽风
10.《送大哥》陈振铎曲
演奏:王宜勤
11.《歌颂十三陵水库》陈振铎曲
演奏:周耀锟
同年,陈振铎在《人民音乐》杂志1982年第12期发表文章《回忆刘北茂教授二、三事》。
1982年12月24日,闵慧芬在中央民族学院举行7场巡回音乐会演出的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后,北京二胡届专家同行为此举行了研讨会,在会上陈振铎先生和陈朝儒先生郑重地宣布闵慧芬为刘天华的第三代传人,这个提法使闵慧芬受到极大的震动,并使她感到历史的重任和强烈的使命感。②
1983年,在第4期《群众音乐》发表周宗汉文章《乐苑五十春、桃李吐芬芳———为纪念陈振铎先生教学五十周年而作》。
1983年陈振铎任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学位评审委员。同年9月10日,第17期《北京音乐报》头版发表崔瑛文章《业精艺臻琴韵深长———介绍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陈振铎教授》
1983年董锦汉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同时攻读理论作曲和二胡演奏。二胡师从陈振铎教授。1987年获得理论作曲和二胡演奏双学位。
1983年9月19日至21日,中央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为纪念我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诞辰90周年,在京举行纪念活动。19日下午在首都剧场举行了纪念会,纪念会第二部分是阿炳作品音乐会。著名二胡演奏家张锐演奏了《二泉映月》,广播艺术团王国潼演奏了《听松》,二炮文工团陈耀星演奏了《寒春风曲》。琵琶演奏家刘德海、王范地分别演奏了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著名指挥家秦鹏章指挥的中央民族乐团、赵宝昌指挥的电影乐团民乐团分别演奏了民乐合奏《二泉映月》《听松》……中国音协主席吕骥,副主席孙慎、李焕之、李凌;文化部艺术局局长李刚、文化部专员万苇舟、关立人;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吴祖强,以及陈振铎、杨大钧、江定仙、林石城、吴景略、曹正以及首都各界一千多人出席了纪念会。①
1983年9月中旬,由中国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委员会二胡研究组、北京乐器学会、北京二胡研究会主办的“第二屆北京青年二胡观摩演奏会”在北京举行。北京二胡研究会名誉会长李凌及陈振铎、蒋风之、蓝玉崧、方堃、朱虎雄、胡传藩、张韶、陈朝儒、王国潼、王宜勤、蒋巽风、陈耀星、周耀锟等到场指导,并给演奏者颁发了纪念奖状及纪念品。同年,陈振铎在《齐鲁艺苑》(中国音乐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刊)1983年第2期发表了文章《我的回忆录》。
1984年6月8日至11日,在中国音乐学院举行了“第三届北京青年二胡演奏会”。陈振铎、蓝玉崧、方堃等组成评比小组。经评选前十名获奖的分别是中央民族乐团李卣、总政歌舞团陈军、中央音乐学院实验乐团田再励、中央音乐学院赵寒阳、东方歌舞团周维、中央音乐学院刘英、中央民族乐团许可、中央民族学院张勇、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张方鸣、战友文工团余蕙生等,中国音副主席时乐濛主持了发奖大会。②
1985年11月16日至26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表演委员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文艺部、中央电视台、中国乐器学会、中国音乐家协会北京分会、苏州民族乐器一厂、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民族乐团、北京乐器学会、北京二胡研究会等13家单位共同主办的“北京二胡邀请赛”在北京举行。此次比赛邀请了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四川、湖北、江苏、陕西、山东、辽宁及香港十一省市地区的青年二胡选手参加比赛。实际参赛人员49名,最大年龄31岁,最小年龄15岁。大会规定曲目4首:刘天华《闲居吟》、阿炳《听松》、周耀锟《综合练习曲(一)》、刘文金《长城随想曲》第三、第四乐章,自选曲目1首。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次大规模二胡比赛,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评委会由21人组成,北京10名,兄弟省市11名,陈振铎作为北京二胡研究会的顾问参加了此次北京二胡邀请赛,并担任“北京二胡邀请赛”主席团副主席、顾问委员会委员。
为了表示对这次隆重举办“北京二胡邀请赛”的祝贺,他还特别赋诗一首:
天华乐艺恒与毅,长城随想举世齐。
创演交流靠孺子,健美琴音锐气弥。
弘论古今涉中外,莫如两用通古西。
刘师艺思合新意,编作新声赖后裔。
1985年第9期《人民音乐》发表了张子锐、吕殿生的文章《音乐教育家陈振铎》。
1986年陈振铎在《民族民间音乐》第1期上发表了《现实主义民族器乐革新家刘天华》。同年,他在天津音乐学院学报《音乐学习与研究》第4期上发表了《〈良宵〉的音乐形象》。③
1987年1月22日,《北京晚报》在头版发表史晓帆的文章《愿民族音乐新人辈出———访著名二胡演奏家陈振铎》。陈振铎在《音乐论丛》1987年第6期上发表了《浅论刘天华在音乐艺术上贡献及其艺术观》。④同年10月,中央民族学院音乐系琴房首次举办了“马骨胡”学术讲座,由陈振铎教授的学生陈立身主讲,陈振铎教授参加了学术讲座。参加学术讲座的还有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所的专家袁炳昌、赵义、毛继增、刘桂英教授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负责人宋全友先生、魏秦芳女士等300多名师生。
1988年陈振铎在《二胡研究》第2期上发表了《刘天华作品解说》。①
1988年12月8日至13日,在天津音乐学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二胡教材教学研讨会”。来自全国各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及有关单位的代表、特邀代表或列席代表60余人参加了会议。其中,陈振铎教授、王乙教授、蓝玉崧教授、张韶教授、鲁日融教授、王国潼教授、赵砚臣教授、安如励教授、唐毓斌教授、宋国生教授、吴之珉教授、吴素华教授等一大批老中青教学骨干,还有部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② 1988年12月8日,第5期《淄博文化艺术报》发表顾珣的文章《琴老艺高雅韵浓———记陈振铎先生的艺术生涯》。
1989年,陈振铎在《人民音乐》1989年第7期发表《祝贺吕骥校友从事音乐工作六十年》1989年6月1日至6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人民音乐》编辑部、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北京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主办的“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在北京举行。陈振铎作为艺术委员会委员参加此次比赛。
1989年7月8日“刘天华先生墓地修复揭幕仪式”在北京香山玉皇顶举行。首都音乐界、文化界200多人参加。上午10时,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和刘天华家乡江阴市副市长徐海峰共同揭幕。有关领导和音乐界知名人士及各有关文艺单位的代表朱穆之、孙慎、赵沨、时乐濛、吴祖强、厉声、黄翔鹏、李西安、刘霖、彭修文、刘文金、陈振铎、林石城、陈朝儒等在会上讲话。陈振铎教授为此次揭幕仪式专门写了唁词:
天华创业“光明行”,后辈奋发颂长城。
中国、中央两音院,宿愿已偿韵无穷。
良宵”“月夜”心情好,“空山鸟语”歌志成。
凭吊长眠天华师,碑墓重修誉美名。
生:陈振铎敬奠
1989年11月17日,《音乐周报》第46期头版发表金辰的报道,陈振铎教授准备《二胡演奏艺术》书稿,并应江阴市博物馆之约为11月开幕典礼的刘天华先生纪念馆准备综述性文章。12月5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召开了“纪念音乐学家杨荫浏先生诞辰90周年、逝世5周年;音乐学家李元庆同志诞辰75周年、逝世10周年暨音乐研究所建立35周年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希凡、副院长、党委书记刘颖南、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吕骥、副主席孙慎、李凌及江定仙、缪天瑞、阴法鲁、金紫光、曹安和、陈振铎、冯光钰、冯文慈、黄翔鹏、杨光、周伽洛、李业道等专家学者150余人,杨荫浏、李元庆的家属也参加了座谈会。③
1990年7月,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中国名人谈少儿时代———脚印》一书,发表陈振铎的文章《有志者事竟成》。
1990年第11期《音乐生活》发表韩映红文章《岁月,在琴弦上流淌———记陈振铎教授的艺术生涯》。
《音乐小杂志》1990年第2期发表了高云山的文章《花香不在大,曲小情更幽———谈陈振铎两首二胡小曲》。
1991年年初夏,在北京音乐厅成功地举行了王亮生二胡独奏音乐会。吕骥、孙慎、陈振铎、蓝玉崧、彭修文等人出席了音乐会。在独奏音乐会上,王亮生演奏了从古至今、从小型曲式到大型曲式、从无伴奏演奏形式到大型民族乐队协奏形式等一系列曲目。
1991年11月19日,《中央民族学院周报》发表特约记者戴苏芽、王红文的文章《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访著名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陈振铎教授》。
1992年6月刘天华六十周年忌辰期间,为纪念其兄刘半农先生百年诞辰及其弟刘北茂十周年忌辰,纪念世称刘氏三杰者为我国民族文化所做出的贡献,更为弘扬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特发起在首都隆重举行纪念活动。整个纪念活动包括有:
1.纪念刘氏三杰音乐会,5月15日在北京音乐厅、5月16日在北京大学分别举行。
2.刘氏三杰纪念展,5月12日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开幕,展出两周。
3.《刘天华的艺术道路》学术研讨会,6月2日至6日4日在北京平谷举行。
陈振铎教授为这次会议写了《刘天华在音乐艺术上的贡献及其乐艺观》一稿。这次纪念活动的主办单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广播电影電视部、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江阴市人民政府,协办有北京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
1993年,陈振铎在《人民音乐》1993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我对二胡教学问题的建议》。同年5月,民族出版社出版,李金池主编的《治学与成才之路》上收录戴苏芽、王红文的文章《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访著名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陈振铎教授》。
1994年4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谷向阳主编的《风雨年华———中国名人谈青年时代丛书》发表陈振铎的文章《二胡曲曲伴风雨》。同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辑,向延生主编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第一卷发表邓泉、朱萍的文章《艺海无涯勇探索———二胡教育家陈振铎》。
1995年5月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浙江省体改委《改革月报》社、北京富利通文化艺术发展公司主办的’95国际华夏器乐展演年“富利通”杯国际中国民族器乐独奏大赛在北京举行,陈振铎作为艺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参加。
1997年7月25日,《淄博日报》发表张广海的文章《人琴俱老、流韵悠长———记淄博籍音乐教育家陈振铎教授》。同年12月,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陈振铎最后一部专著《刘天华的创作与贡献》。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二胡名曲荟萃》(上)收录了陈振铎的文章《刘天华在音乐艺术上的贡献及其乐艺观》。同时还收录了戴苏芽的文章《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访著名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陈振铎教授》。《音乐探索》1997年第4期上发表了贾路红的文章《陈振铎对二胡发展的贡献初论》。同年,龙音制作有限公司出版发行了《音乐大师刘天华诞辰百周年纪念专集》,其中收录了由陈振铎演奏、钱方平扬琴伴奏的二胡独奏《汉宫秋月》,陈振铎订谱。
1999年11月8日13时16分,陈振铎教授在北京逝世。11月17日上午10时,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告别仪式。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敬献了花圈。
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杨光熊教授在他的文章《刘天华演奏艺术的忠诚卫士———忆陈振铎教授》里记述了有关陈振铎教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一些情况:“1999年11月8日陈朝儒先生给我打电话说:‘先生不行了,你赶快赶到阜外医院’,等我和陈朝儒先生赶到医院时,中国近现代二胡演奏艺术的先行者,刘天华二胡演奏艺术的忠诚卫士陈振铎先生安详的躺在那里,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看到陈先生熟睡的样子,想到与先生最后十年的相处,想到再也听不到那稍带山东口音的亲切教诲,我的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陈朝儒先生面对恩师的遗容老泪纵横,他久久拉住老师的手不愿松开,70多岁的人了,看得出对老师的一片深情。杨光熊同陈朝儒老师、赵胜利同志一起为先生擦了身,并送往太平间。先生干净而来,又干净而去,无怨无悔。当时在场的还有陈朝儒老师的夫人、二胡演奏家宋飞和陈先生外地赶来看望的大女儿等。当天下午,著名作曲家刘文金等赶到家中灵堂祭奠,并就丧事事宜与各方面人士沟通。陈先生去世的消息通过有关渠道报告了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和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江泽民主席办公室传达了江主席对家属的慰问,他说,“陈振铎先生我知道,他是刘天华先生的亲传弟子,我要以个人名义敬献花圈以表哀悼”。11月17日在八宝山灵堂,首都文艺界及外地来宾近千人送别陈振铎先生,灵堂中间是江泽民主席敬献的大花圈,全国各地院校、文艺团体、亲朋好友的花圈排列在两旁,一个普通的二胡教员,一个把毕生献给二胡教育事业的人,受到国家主席敬献的花圈,这是在中国二胡界以至文艺界都应当是最高的规格了,纵观先生的一生,应当是受之无愧的。①
1999年12月12日,《成都晚报》以“西贝”为作者名报道了陈振铎教授逝世的消息,《民乐大师陈振铎先生》。
2000年,四川音乐学院舒昭教授在2000年1月出版的安徽省音乐家协会弓弦乐委员会编印的《二胡研究》上发表纪念陈振铎教授的文章《欲见音容云万里思听教诲月三更诲人不倦一代宗师———沉痛悼念陈振铎教授》。《人民音乐》2000年第4期上发表了陈朱光的文章《缅怀先父陈振铎》。
2002年2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刘北茂纪念文集》上发表了陈振铎的文章《回忆刘北茂教授二三事》。这是陈振铎在原《人民音乐》杂志1982年12期发表的文章《回忆刘北茂教授二、三事》,此次发表略有修改。
2004年6月出版的《北市国乐》第199期上发表贾路红的文章《陈振铎对二胡发展的贡献初论》。陈朝儒在《乐器》杂志2004年第8期上发表文章《恩师陈振铎的〈田园春色〉〈弓桥泛月〉》。同年4月在台北市举行了“台北胡琴艺术节”,来自祖国大陆的朴东生、张殿英、胡炳旭、宋国生、宋飞、朱昌跃、沈诚、严洁敏,来自香港地区的郭亨基、汤良德,来自日本的赵国良、姜建华等指挥家、作曲家、演奏家应台北市乐团团长王正平先生的邀请参加了该项活动。“此次‘台北胡琴艺术节’是四大主题的系列活动,即‘胡琴音乐会系列’‘胡琴展’‘台北论琴’和‘胡琴特刊’。在由指挥家、作曲家朴东生担任主持的‘走过胡琴的岁月’音乐会上,台北艺术大学的学生王乙聿演奏了陈振铎作曲的《雨后春光》。”②
2005年王艺在《黄钟》第4期上发表了《二胡曲〈熏风曲〉的传承与衍变———周少梅、蒋凤之、陈振铎〈熏风曲〉演奏谱比较研究》。③
2009年1月,在《乐器》杂志第1期上发表贾路红的文章《论陈振铎〈怎样习奏二胡〉的历史意义》。2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刘天华记忆与研究集成》收录了陈振铎的文章《中国音乐革新家刘天华教授》。
2011年9月,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举行了纪念陈振铎先生诞辰107周年学术活动和二胡专场音乐会,以及主题为“对陈振铎先生历史功绩的回顾”座谈会。
2013年在《音乐探索》杂志第4 期上发表贾路红的文章《论陈振铎二胡作品的创作及审美意义》。
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万云洁完成硕士毕业论文《论陈振铎在二胡上的地位和贡献》在网上发表。2月24日星期一的《重庆晚报》刊登了重庆南岸区郭永明的文章《青木关老街》,在這一篇文章里,作者写到了当时抗战时期青木关的情况,他写道:中国音乐界名流李抱忱、吴伯超、陈振铎、严良堃、瞿希贤等音乐大家、名家从这里走过;中科院资深院士周俊等一大批中国当代的人才精英也从这里走过……抗战时期,中央音乐学院的前身———中央国立音乐院迁到了这里;老街虽然经过几百年的历史沧桑,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一个小小的青木关地区云集了多少精英才子,后来陆续成为祖国各个行业的栋梁之才。
2015年中央民族大学在学校网站上发表了《“南胡圣手”———陈振铎教授》一文。
2016年12月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第4期发表了杨华丹文章《陈振铎与〈怎样习奏二胡〉》。
2017年3月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张扬波完成毕业论文《陈振铎〈二胡演奏法〉研究》。同年,淄博市网站上发表了《音乐教育家陈振铎》。
2018年四川音乐学院学报《音乐探索》第1期、第4期上分别发表了贾路红的文章《传天籁之音授二胡之业———陈振铎年谱记事及其在二胡艺术上的卓越贡献》的上篇和中篇。
2018级四川音乐学院二胡专业硕士生王慧琳完成毕业论文《论陈振铎先生的二胡演绎风格》。同年,陈振铎教授的学生陈立身写了《在陈振铎教授的门下》一文,淄博市王毅先生写了《著名国乐大师陈振铎》一文。
2019年,《乐器》杂志社资深编辑、记者孟建军连续3期在《乐器》杂志上发表了《他的一生,承载着半部中国现当代民族音乐史———纪念音乐教育家、二胡泰斗陈振铎先生逝世20周年》的文章(分别刊载于2019第5期、第6期、第7期),并在第8期上又刊载了《他沿着刘天华指引的方向一路走来———纪念陈振铎诞辰115周年》的文章。
2019年,陈振铎教授的学生,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的宋友权写了《我的艺术人生启蒙者和引路人———当代二胡泰斗陈振铎先生逝世20周年祭》一文。
传天籁之音,授二胡之业,综观陈振铎年谱记事,他的一生对中国二胡艺术的发展,特别是推动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此,特别感谢本文总顾问陈朱光先生提供宝贵的资料和技术指导。由于历史资料的缺憾,难免有疏漏之处,对此文的增补还待于不断完善,笔者特此说明。
注:《传天籁之音授二胡之业———陈振铎年谱记事及其在二胡艺术上的卓越贡献(上)》已发表于《音乐探索》2018年第1期,《传天籁之音授二胡之业———陈振铎年谱记事及其在二胡艺术上的卓越贡献(中)》已发表于《音乐探索》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