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的渠道冲突缘何一成一败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n2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妙用渠道冲突,能促进厂商关系,实现双赢;处理不当,则会使渠道反目,降低渠道效率,甚至彻底毁掉渠道。
  
  刘经理是A仪器厂在华北地区的总经销商,几年下来,刘经理把该地市场运作得有声有色,每年均能超额完成任务,稳居A厂家经销商之首,
  慢慢地,刘经理开始以功臣自居,不但费用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开始坐享功劳,不思进取了,A厂家调查发现,刘经理在华北地区工业领域的市场宣传,开发、服务确实做得不错,但对新市场(高校)、新型号产品的销售力度不够。
  虽然几经沟通,但刘经理仍然故步自封,既不用心开发新市场,新产品,又不让其他经销商代理。于是A厂家决定制造一场渠道冲突,推动渠道变革。
  
  先礼后兵
  
  A厂家先派出高层拜访了刘经理,但沟通结果和原来一样。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刘经理,因为仪器产品在高校市场似乎油水很少。高校客户购买仪器的主要目的是教学实验,单次购量较少,对价格折扣,售后服务等又苛刻又挑剔。开发力度大,短期利润少,刘经理不愿花大力气做这个市场也在情理之中,
  至此,制造渠道冲突的时机已经成熟。
  A厂家故意绕开刘经理,联合另外一家跟其产品具有互补优势的经销商,联合租赁展台,共同参加了一年一度的“高教仪器设备展示会”,向来自全国数百家高校的潜在客户做了宣传。
  通过产品的演示、资料的介绍再加上同期举办的专场研讨会,不少潜在客户都产生了强烈兴趣,A厂家还默许该经销商在展会上跟客户达成订购意向,兼售所展示的系列产品。
  刘经理消息灵通,很快知晓了展会的事情,他怒气冲冲直奔厂家总部,要与A厂家严正交涉——一场精心酝酿的渠道冲突终于爆发。
  
  握手言和
  
  A厂家先以“接风”为由,带刘经理去郊区的度假村商谈。在休闲和宽松的环境下,初步缓和刘经理的情绪,然后,A厂家的市场总监来“讲事实,摆道理”。他向刘经理介绍了本次展会获得的近300条客户信息,分析了高校市场的需求特点、竞争状况、市场开发策略,证明了高校市场的潜力和价值。
  这一番谈话下来,彻底扭转了刘经理此前对高校市场的偏见,打消了他对市场开发难度的忧虑。
  此时,A厂家使出杀手锏:再次强调,如果刘经理不加大对高校市场的投入和新产品的推广,就让别的销售商经营,甚至“窜货”的事情还可能继续上演。
  权衡利弊之后,刘经理明白再不能坐以待毙了。他分析了市场需求状况和自身能力之后,立下“军令状”;在一个月内实现高校市场重点突破;三个月内实现高校市场销售额增长30%,一年内高校市场销售额翻一番,一年半内做到盈亏平衡点,经过两年左右开始在该市场上实现全面盈利。
  A厂家则许诺在价格政策上给予5%~10%的特别折扣支持,拨出专项市场开发资金,面向高校客户举办3~5场“产品应用技术研讨会”。
  刘经理尽力开拓高校市场后,整个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厂商和经销商双方均获得了利润的持续增长,人为制造并有效管理“渠道冲突”,最后引导、化解冲突,使得A厂家兵不血刃达到了目的,实现了厂商和渠道的双赢。
  
  两败俱伤的第二次冲突
  
  转眼间,A厂家与刘经理已携手合作了5个年头,刘经理的业务趋于平稳,增长后劲有些不足,但该行业的总体增长势头仍然良好。因此A厂家决定加强终端控制,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能力,并考虑对部分大客户直接供货。
  A厂家再次以参加展会和举办研讨会的名义,直接面向客户,宣传直销政策,制造起一场“纵向渠道冲突”,希望以此给刘经理巨大的压力和威慑,并借此激起刘经理的市场开发热情。
  然而事与愿违,此举激起了刘经理的强烈不满。“A厂家忘恩负义,卸磨杀驴”,刘经理萌生了决裂之念。
  此时,A厂家的一个竞争对手乘虚而入,开始与刘经理“亲密接触”,并开出了更优惠的合作条件,
  面对新厂家抛出的“绣球”,刘经理还是有些犹豫不决。但在这种情况下,A厂家仍然没有合理引导,甚至没有和刘经理主动沟通。僵持大半年之后,刘经理怨气越积越重,遂将库存的A产品清空,一纸传真结束了与A厂家6年的合作。
  A厂家傻眼了,短期内难以找到合适的经销商,华北区销量一蹶不振,两年后才逐渐复苏。而刘经理与新厂家也磨合了1年多,才逐渐走入正轨。
  一场决裂,厂商两败俱伤。
  
  如何舞好“渠道冲突”双刃剑?
  
  两次渠道冲突,两个迥异的结果,揭示了什么?
  妙用渠道冲突,能促进厂商关系,实现双蠃,处理不当,则会使渠道反目,降低渠道效率,甚至彻底毁掉渠道。
  A厂家的第二场“纵向渠道冲突”之所以失败,原因在于厂家对渠道冲突的管理不当。
  渠道冲突的管理要点如下:
  
  1.明确冲突管理的目标。
  厂家是渠道冲突的“系铃人”和“解铃人”,应自始至终紧扣渠道冲突管理的目标:加强对终端的控制力,提高渠道效率,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厂商双方利润,促进厂商关系,最终实现双赢。
  
  2.分析渠道冲突。
  厂家需要分析渠道冲突的强度、频率、重要性以及经销商的反应。A厂家的第二次调整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分析。在此引用Magrath andHardy图表来直观说明(见图):
  


  结合图表来看,案例中双方的争持强度属于严重分歧,但厂家低估了该强度;双方争执的频率是属于持续大半年的不良关系,但是厂家没有准确分析出经销商的消极反应背后的含义。双方的争执内容属于高程度冲突,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危险性。
  遗憾的是,A厂家没有做好该渠道冲突的分析。
  
  3.做好渠道冲突的引导、利用和化解工作。
  冲突发生后,A厂家若能与经销商坦诚沟通,在兼顾双方利益的原则下,完全可以商定出双赢的解决方案。
  首先,让经销商理解厂家对部分大客户直接供货的意义何在(直供有助于厂家更好地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和顾虑是什么,从而促进厂家开发出更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其次,让经销商从中有利可图。经销商可以扮演物流配送商和管理商的角色,从两方面获得利润。
  倘能如此,则第二次渠道冲突将又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一般来讲,厂家首先要聆听经销商的意见,其次,厂家要提出双赢的解决方案,最后,厂家要有一个主动的姿态来谈判。谈判中要坚持双方得益的原则,坚持采用客观数据和事实,这样,即便谈判艰难,但仍然不至于决裂。
  
  4.对冲突管理的效果分析。
  要对冲突收场后的结果做如实检查和客观评价,井进行反馈。以便采取修正措施,完善渠道冲突管理。
  
  编辑:李楠
其他文献
近几年,随着保健品行业相关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国内保健品行业步入了寒冬腊月,当年火爆的操作手法似乎也都被冷藏了起来:生造概念不灵光,软文炒作没人信,广告轰炸玩不起,终端促销成本高,会议营销泡沫多  渴望长足发展的保健品企业,都在思考:如何与杂乱无章,数不胜数的对手形成区隔?  你说借助销售渠道区隔?大家都笑了,渠道只有相对忠诚度,没有永恒的忠诚度。  借助广告区隔?大家又笑了,面对纷繁的广告杂音
期刊
企业总希望专业化推广能像过去的“挂金”或“关系”营销那样立竿见影,于是直接用学术推广会议的销量来核销会议费用。在他们看来,送钱,拉关系和“开会”,都是一路货,不过是为“卖货拿钱”换个形式罢了。    医药市场环境将越来越规范,过去以“挂金”和“关系”为主导的营销模式跌宕起伏后,专业化推广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于是,企业一哄而上,开展学术推广会、学术赞助、科室推广会等等,可不少人下了网却没捞到鱼
期刊
没有人低级到认为品牌无用,却总有人误认为品牌就是一切。  跨国公司在中国,品牌是产品畅销的原因,因为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跨国公司就已经是响当当的品牌,并且在国际市场有足够的市场份额作为品牌支撑。即使跨国公司在中国做得再差,也无損于其国际品牌形象。因此。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品牌形象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带来的”。  但中国本土企业没有这种先天优势。  对中国企业而言,品牌是产品畅销的结果。只有足够的市场份
期刊
陈春花教授在《渠道驱动还是品牌驱动?》中有一段精彩的阐述:“很多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人员,特别是一些中国的研究学者,在根据有限的资料总结世界优秀企业经营的成功之处时,往往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品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而中国企业还没有一家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成功的品牌。这使得很多中国企业非常悲观,以至于对刚刚建立的渠道优势产生怀疑,进而在‘品牌知名度’与‘渠道成熟度’的选择上犹疑难决。”  “在中国
期刊
市场细分就是将具有相似需求、相似行为及相似特征的客户(医生和患者),分割成既有区别但又相关的区域(如文中表格所示),并有针对性地确定品牌传播的有效途径。    医生渠道、疾病类型(如急性、慢性、温和、一般或严重,首次得病与疾病复发等)、地理特征,这些通常是市场细分的切入点。但市场细分应该以顾客为导向,围绕消费者或消费场所进行才更准确,因此在矩阵分割法中,以“适应症、患者”和“医生种类,治疗渠道”为
期刊
10多年前,我们首次提出“五千五万”(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的营销理念,很快就风行全国。现在,本土企业的业务员有谁还记得这样的理念?  我们曾经羡慕跨国公司的业务员住五星级酒店,“西装领带公文包”,本土企业也窃喜正是跨国公司的这些“营销贵族”给了我们机会,跨国公司或许需要给消费者距离感,才能“让距高产生美”,本土企业却只有与消费者打成一片,“说消费者
期刊
磁石点和磁石商品分布得均衡有效,卖场单位平方米的效率就能达到最大化。这正是卖场布局对顾客心理诱导的最大魅力所在。    所谓“磁石”,就是指吸引顾客的意思。  任何零售店都有磁石商品和磁石点。磁石商品是指对于顾客具有特殊魅力、能强烈吸引顾客注意的商品。磁石点是指能引发顾客兴趣,并使其采购行为充满兴奋和活力的销售区域。  磁石商品和磁石点的分布模式,会根据业态特点和消费者购买习惯的不同而不同。  对
期刊
分片包干,提成制,业务员经销商化,这种现象可能是本土企业特有的现象。确实,不少本土企业就是靠这种“放弃管理的管理”,以无为而治的方式快速发展起来的。很多本土企业的理念是:只要给够激励,业务员还需要管理吗?  本土企业对激励的偏爱胜过跨国公司,原因有五个:  一是基于“白猫黑猫论”,不管业务员是如何做的,只要卖出去就行。  二是因为企业不会管理过程,不会分工协作,只会管理结果。上司给部下打电话,通常
期刊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但对人才的理解却是中外有别。  本土企业渴求的人才通常是“能力独立于企业的人才”,即没有公司任何支持也能做得很好的人才,也就是《把信送给加西亚》中罗文中校那样“自动自发”式人才,或者称为“跑单帮”的人才。  跨国公司的人才通常是“能力依赖于团队和企业平台的人才”,即在本企业干得很好,离开企业就逊色了,这就是团队式人才。  本土企业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从跨国公司高薪招聘
期刊
当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时,他们强大到本土企业难以竞争和模仿的程度,反而成就了部分本土企业。因为本土企业无力直接交锋时,就只有避其锋芒,错位竞争;无力模仿时,就只有创新、适应。  当本土企业在传统渠道市场韬光养晦,发展壮大后,必须与跨国公司当面交锋时,就必须重新思考与跨国公司的博弈问题。    第一,跨国公司怕什么?    其实,研究跨国公司不怕什么,比研究跨国公司怕什么更重要,凡是与跨国公司同质化的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