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妙用渠道冲突,能促进厂商关系,实现双赢;处理不当,则会使渠道反目,降低渠道效率,甚至彻底毁掉渠道。
刘经理是A仪器厂在华北地区的总经销商,几年下来,刘经理把该地市场运作得有声有色,每年均能超额完成任务,稳居A厂家经销商之首,
慢慢地,刘经理开始以功臣自居,不但费用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开始坐享功劳,不思进取了,A厂家调查发现,刘经理在华北地区工业领域的市场宣传,开发、服务确实做得不错,但对新市场(高校)、新型号产品的销售力度不够。
虽然几经沟通,但刘经理仍然故步自封,既不用心开发新市场,新产品,又不让其他经销商代理。于是A厂家决定制造一场渠道冲突,推动渠道变革。
先礼后兵
A厂家先派出高层拜访了刘经理,但沟通结果和原来一样。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刘经理,因为仪器产品在高校市场似乎油水很少。高校客户购买仪器的主要目的是教学实验,单次购量较少,对价格折扣,售后服务等又苛刻又挑剔。开发力度大,短期利润少,刘经理不愿花大力气做这个市场也在情理之中,
至此,制造渠道冲突的时机已经成熟。
A厂家故意绕开刘经理,联合另外一家跟其产品具有互补优势的经销商,联合租赁展台,共同参加了一年一度的“高教仪器设备展示会”,向来自全国数百家高校的潜在客户做了宣传。
通过产品的演示、资料的介绍再加上同期举办的专场研讨会,不少潜在客户都产生了强烈兴趣,A厂家还默许该经销商在展会上跟客户达成订购意向,兼售所展示的系列产品。
刘经理消息灵通,很快知晓了展会的事情,他怒气冲冲直奔厂家总部,要与A厂家严正交涉——一场精心酝酿的渠道冲突终于爆发。
握手言和
A厂家先以“接风”为由,带刘经理去郊区的度假村商谈。在休闲和宽松的环境下,初步缓和刘经理的情绪,然后,A厂家的市场总监来“讲事实,摆道理”。他向刘经理介绍了本次展会获得的近300条客户信息,分析了高校市场的需求特点、竞争状况、市场开发策略,证明了高校市场的潜力和价值。
这一番谈话下来,彻底扭转了刘经理此前对高校市场的偏见,打消了他对市场开发难度的忧虑。
此时,A厂家使出杀手锏:再次强调,如果刘经理不加大对高校市场的投入和新产品的推广,就让别的销售商经营,甚至“窜货”的事情还可能继续上演。
权衡利弊之后,刘经理明白再不能坐以待毙了。他分析了市场需求状况和自身能力之后,立下“军令状”;在一个月内实现高校市场重点突破;三个月内实现高校市场销售额增长30%,一年内高校市场销售额翻一番,一年半内做到盈亏平衡点,经过两年左右开始在该市场上实现全面盈利。
A厂家则许诺在价格政策上给予5%~10%的特别折扣支持,拨出专项市场开发资金,面向高校客户举办3~5场“产品应用技术研讨会”。
刘经理尽力开拓高校市场后,整个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厂商和经销商双方均获得了利润的持续增长,人为制造并有效管理“渠道冲突”,最后引导、化解冲突,使得A厂家兵不血刃达到了目的,实现了厂商和渠道的双赢。
两败俱伤的第二次冲突
转眼间,A厂家与刘经理已携手合作了5个年头,刘经理的业务趋于平稳,增长后劲有些不足,但该行业的总体增长势头仍然良好。因此A厂家决定加强终端控制,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能力,并考虑对部分大客户直接供货。
A厂家再次以参加展会和举办研讨会的名义,直接面向客户,宣传直销政策,制造起一场“纵向渠道冲突”,希望以此给刘经理巨大的压力和威慑,并借此激起刘经理的市场开发热情。
然而事与愿违,此举激起了刘经理的强烈不满。“A厂家忘恩负义,卸磨杀驴”,刘经理萌生了决裂之念。
此时,A厂家的一个竞争对手乘虚而入,开始与刘经理“亲密接触”,并开出了更优惠的合作条件,
面对新厂家抛出的“绣球”,刘经理还是有些犹豫不决。但在这种情况下,A厂家仍然没有合理引导,甚至没有和刘经理主动沟通。僵持大半年之后,刘经理怨气越积越重,遂将库存的A产品清空,一纸传真结束了与A厂家6年的合作。
A厂家傻眼了,短期内难以找到合适的经销商,华北区销量一蹶不振,两年后才逐渐复苏。而刘经理与新厂家也磨合了1年多,才逐渐走入正轨。
一场决裂,厂商两败俱伤。
如何舞好“渠道冲突”双刃剑?
两次渠道冲突,两个迥异的结果,揭示了什么?
妙用渠道冲突,能促进厂商关系,实现双蠃,处理不当,则会使渠道反目,降低渠道效率,甚至彻底毁掉渠道。
A厂家的第二场“纵向渠道冲突”之所以失败,原因在于厂家对渠道冲突的管理不当。
渠道冲突的管理要点如下:
1.明确冲突管理的目标。
厂家是渠道冲突的“系铃人”和“解铃人”,应自始至终紧扣渠道冲突管理的目标:加强对终端的控制力,提高渠道效率,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厂商双方利润,促进厂商关系,最终实现双赢。
2.分析渠道冲突。
厂家需要分析渠道冲突的强度、频率、重要性以及经销商的反应。A厂家的第二次调整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分析。在此引用Magrath andHardy图表来直观说明(见图):
结合图表来看,案例中双方的争持强度属于严重分歧,但厂家低估了该强度;双方争执的频率是属于持续大半年的不良关系,但是厂家没有准确分析出经销商的消极反应背后的含义。双方的争执内容属于高程度冲突,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危险性。
遗憾的是,A厂家没有做好该渠道冲突的分析。
3.做好渠道冲突的引导、利用和化解工作。
冲突发生后,A厂家若能与经销商坦诚沟通,在兼顾双方利益的原则下,完全可以商定出双赢的解决方案。
首先,让经销商理解厂家对部分大客户直接供货的意义何在(直供有助于厂家更好地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和顾虑是什么,从而促进厂家开发出更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其次,让经销商从中有利可图。经销商可以扮演物流配送商和管理商的角色,从两方面获得利润。
倘能如此,则第二次渠道冲突将又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一般来讲,厂家首先要聆听经销商的意见,其次,厂家要提出双赢的解决方案,最后,厂家要有一个主动的姿态来谈判。谈判中要坚持双方得益的原则,坚持采用客观数据和事实,这样,即便谈判艰难,但仍然不至于决裂。
4.对冲突管理的效果分析。
要对冲突收场后的结果做如实检查和客观评价,井进行反馈。以便采取修正措施,完善渠道冲突管理。
编辑:李楠
刘经理是A仪器厂在华北地区的总经销商,几年下来,刘经理把该地市场运作得有声有色,每年均能超额完成任务,稳居A厂家经销商之首,
慢慢地,刘经理开始以功臣自居,不但费用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开始坐享功劳,不思进取了,A厂家调查发现,刘经理在华北地区工业领域的市场宣传,开发、服务确实做得不错,但对新市场(高校)、新型号产品的销售力度不够。
虽然几经沟通,但刘经理仍然故步自封,既不用心开发新市场,新产品,又不让其他经销商代理。于是A厂家决定制造一场渠道冲突,推动渠道变革。
先礼后兵
A厂家先派出高层拜访了刘经理,但沟通结果和原来一样。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刘经理,因为仪器产品在高校市场似乎油水很少。高校客户购买仪器的主要目的是教学实验,单次购量较少,对价格折扣,售后服务等又苛刻又挑剔。开发力度大,短期利润少,刘经理不愿花大力气做这个市场也在情理之中,
至此,制造渠道冲突的时机已经成熟。
A厂家故意绕开刘经理,联合另外一家跟其产品具有互补优势的经销商,联合租赁展台,共同参加了一年一度的“高教仪器设备展示会”,向来自全国数百家高校的潜在客户做了宣传。
通过产品的演示、资料的介绍再加上同期举办的专场研讨会,不少潜在客户都产生了强烈兴趣,A厂家还默许该经销商在展会上跟客户达成订购意向,兼售所展示的系列产品。
刘经理消息灵通,很快知晓了展会的事情,他怒气冲冲直奔厂家总部,要与A厂家严正交涉——一场精心酝酿的渠道冲突终于爆发。
握手言和
A厂家先以“接风”为由,带刘经理去郊区的度假村商谈。在休闲和宽松的环境下,初步缓和刘经理的情绪,然后,A厂家的市场总监来“讲事实,摆道理”。他向刘经理介绍了本次展会获得的近300条客户信息,分析了高校市场的需求特点、竞争状况、市场开发策略,证明了高校市场的潜力和价值。
这一番谈话下来,彻底扭转了刘经理此前对高校市场的偏见,打消了他对市场开发难度的忧虑。
此时,A厂家使出杀手锏:再次强调,如果刘经理不加大对高校市场的投入和新产品的推广,就让别的销售商经营,甚至“窜货”的事情还可能继续上演。
权衡利弊之后,刘经理明白再不能坐以待毙了。他分析了市场需求状况和自身能力之后,立下“军令状”;在一个月内实现高校市场重点突破;三个月内实现高校市场销售额增长30%,一年内高校市场销售额翻一番,一年半内做到盈亏平衡点,经过两年左右开始在该市场上实现全面盈利。
A厂家则许诺在价格政策上给予5%~10%的特别折扣支持,拨出专项市场开发资金,面向高校客户举办3~5场“产品应用技术研讨会”。
刘经理尽力开拓高校市场后,整个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厂商和经销商双方均获得了利润的持续增长,人为制造并有效管理“渠道冲突”,最后引导、化解冲突,使得A厂家兵不血刃达到了目的,实现了厂商和渠道的双赢。
两败俱伤的第二次冲突
转眼间,A厂家与刘经理已携手合作了5个年头,刘经理的业务趋于平稳,增长后劲有些不足,但该行业的总体增长势头仍然良好。因此A厂家决定加强终端控制,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能力,并考虑对部分大客户直接供货。
A厂家再次以参加展会和举办研讨会的名义,直接面向客户,宣传直销政策,制造起一场“纵向渠道冲突”,希望以此给刘经理巨大的压力和威慑,并借此激起刘经理的市场开发热情。
然而事与愿违,此举激起了刘经理的强烈不满。“A厂家忘恩负义,卸磨杀驴”,刘经理萌生了决裂之念。
此时,A厂家的一个竞争对手乘虚而入,开始与刘经理“亲密接触”,并开出了更优惠的合作条件,
面对新厂家抛出的“绣球”,刘经理还是有些犹豫不决。但在这种情况下,A厂家仍然没有合理引导,甚至没有和刘经理主动沟通。僵持大半年之后,刘经理怨气越积越重,遂将库存的A产品清空,一纸传真结束了与A厂家6年的合作。
A厂家傻眼了,短期内难以找到合适的经销商,华北区销量一蹶不振,两年后才逐渐复苏。而刘经理与新厂家也磨合了1年多,才逐渐走入正轨。
一场决裂,厂商两败俱伤。
如何舞好“渠道冲突”双刃剑?
两次渠道冲突,两个迥异的结果,揭示了什么?
妙用渠道冲突,能促进厂商关系,实现双蠃,处理不当,则会使渠道反目,降低渠道效率,甚至彻底毁掉渠道。
A厂家的第二场“纵向渠道冲突”之所以失败,原因在于厂家对渠道冲突的管理不当。
渠道冲突的管理要点如下:
1.明确冲突管理的目标。
厂家是渠道冲突的“系铃人”和“解铃人”,应自始至终紧扣渠道冲突管理的目标:加强对终端的控制力,提高渠道效率,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厂商双方利润,促进厂商关系,最终实现双赢。
2.分析渠道冲突。
厂家需要分析渠道冲突的强度、频率、重要性以及经销商的反应。A厂家的第二次调整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分析。在此引用Magrath andHardy图表来直观说明(见图):
结合图表来看,案例中双方的争持强度属于严重分歧,但厂家低估了该强度;双方争执的频率是属于持续大半年的不良关系,但是厂家没有准确分析出经销商的消极反应背后的含义。双方的争执内容属于高程度冲突,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危险性。
遗憾的是,A厂家没有做好该渠道冲突的分析。
3.做好渠道冲突的引导、利用和化解工作。
冲突发生后,A厂家若能与经销商坦诚沟通,在兼顾双方利益的原则下,完全可以商定出双赢的解决方案。
首先,让经销商理解厂家对部分大客户直接供货的意义何在(直供有助于厂家更好地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和顾虑是什么,从而促进厂家开发出更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其次,让经销商从中有利可图。经销商可以扮演物流配送商和管理商的角色,从两方面获得利润。
倘能如此,则第二次渠道冲突将又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一般来讲,厂家首先要聆听经销商的意见,其次,厂家要提出双赢的解决方案,最后,厂家要有一个主动的姿态来谈判。谈判中要坚持双方得益的原则,坚持采用客观数据和事实,这样,即便谈判艰难,但仍然不至于决裂。
4.对冲突管理的效果分析。
要对冲突收场后的结果做如实检查和客观评价,井进行反馈。以便采取修正措施,完善渠道冲突管理。
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