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弋阳腔目连戏是弋阳腔演出传统。弋阳腔自元末明初诞生以来,特别到清代、民国时代,目连戏一直是弋阳腔演出的重要内容,它对地方民众信仰和社会风俗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做好弋阳腔保护传承工作,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排演了目连戏中的一折《滑油山》,我在劇中扮演刘青提,本剧的演出很好地体现了弋阳腔目连戏的地方特征及主题意义。
【关键词】:目连戏;滑油山;刘青提
近年来,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出于保护传承传统弋阳腔的目的,排演了一系列目连戏折子戏,其中我在由弋阳腔老艺术家杨典荣老师导演的折子戏《滑油山》剧中扮演刘青提,该剧演出数十场,效果很好,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认可,并在2016年10月12日落幕的“第二届汤显祖戏剧奖·地方戏曲经典传统小戏折子戏大赛”上获得“优秀剧目二等奖”,本人获得表演二等奖。弋阳腔目连戏在历史上是以宣扬因果轮回佛教思想为主题,担负着劝化民众,行善积德的社会教化功能的,新排这样的传统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本文将从弋阳腔目连戏的演出意义、该剧演出的艺术设计及个人表演心得等方面谈点粗浅看法。
一、打目连是弋阳腔的拿手好戏。
弋阳腔历来擅演历史故事,偏重武行,动作粗犷、表演活泼,并以浓厚的民间风格和民俗色彩在广袤的乡村扎根发芽,获得众多普通村民的欢迎。目连戏的演出是弋阳腔的传统,其产生的背景类似佛教变文,最初的主要功能在于佛教教义的宣传和传播。但随着弋阳腔表演上的不断成熟,目连戏的舞台内容不断丰富,产生了很多类似杂技的高难技巧动作,如打布、度索、翻桌、筋斗、蹬坛、窜火等,殊非一般泛泛之辈所能完成,由此,目连戏一度成为弋阳腔数百年来师徒相传的独门绝学,声名远播,得到观众的热情追捧,成为了弋阳腔的经典标签。后来,在弋阳腔的本土,目连戏的演出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仪式性的民俗活动。一面是舞台下的祭祀。家家户户敬香叩拜、酬神还愿;另一面则是舞台上的天神地祇、牛头马面的扮相,和剧中不时穿插的参禅打坐、诵经拜忏、破狱度孤等种种法事内容。在佛教经典教义中,贪嗔痴是为地狱三根,由贪嗔痴所以受地狱极大苦,而“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就像是一条游走于网罟之间的鱼。网罟之毒犹如三界烈火,短暂的清凉可以让人安宁片刻,却终究无法脱离人生八苦,以至于“轮转五道,暂无休息,动经尘劫,迷惑障难”。以目连戏为教化工具,做好事得好报,做坏事得恶报,行善积德衍化成道德律条,成为信众多做好事,多做善事的内心动力。反之,如果不听劝告,比如说恣意杀生、悭吝,贪嗔痴慢种种恶习者则必受恶报,受地狱煎熬,其惨烈景象在“地藏本愿经”中有详细描述,阅读者必然感受深刻。然而普通民众很多不识字,他们无法直接阅读“地藏本愿经”,或者说,语言的说教根本无法比拟舞台的呈现。他们通过目连戏来感受地狱的大苦和觉悟的大乐。这些教化形象生动而富有艺术感染力。戏场里庄重肃穆的气氛,壮观热闹的舞台场面。由此,弋阳腔目连戏的演出直接引导了地方民众狂热的佛教信仰。它把佛教倡导的劝善惩恶、行善积德的思想在民众心中扎下根来,很好地发挥了戏曲的社会教化功能。
从表演上来看,弋阳腔目连戏以民俗表演场面为依托,看起来不是很高雅,却非常富有乡土气息。它立足深厚的民众土壤,古朴的演出、厚重的人文内涵、浓郁的地方特色,或许,这些都是它在当今社会仍然受到广泛关注的基础。而从发挥戏曲社会教化功能的另一个角度来看,弋阳腔目连戏同样是有极高的历史地位的。
二、弋阳腔目连戏是有自己的演出传统的。
一是保持传统的音乐伴奏形式。弋阳腔锣鼓经有自己的节奏组合方式,用以烘托舞台肃穆、悠闲、抒情、紧张、激烈、惊惶等不同的情绪及气氛,它是弋阳腔剧种的重要特色体现。虽然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弋阳腔音乐已经改变了“其节以鼓其调喧”、无丝竹乐器伴奏的历史,使弋阳腔音乐有了新的色彩,并产生了如《还魂记》等很多成功的例子。但弋阳腔目连戏《滑油山》为了体现其古朴风貌,全剧的舞台表演,即唱、做、念、打则只用锣鼓节制、帮衬而无管弦伴奏,所谓“一味锣鼓了事”,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打击乐的声音组合很好地保持了弋阳腔传统目连戏的风貌。
二是套用原有的弋阳腔曲牌,保持唱腔上的传统风貌。根据目前整理的结果,弋阳腔的唱腔音乐曲牌大致可分为〔驻云飞〕、〔红衲袄〕、〔江儿水〕、〔新水令〕、〔汉腔〕以及杂曲等六大类,传统唱腔音乐曲牌共有220余支,绝大部分为南曲,兼有少量北曲曲牌及南北曲中皆無的曲牌。弋阳腔目连戏《滑油山》有历史演出本遗存,为适应舞台演出需要,音乐作曲根据需要做了一些调整。弋阳腔本身丰富的曲牌种类为作曲提供了选择和改进的空间,也使本剧的唱腔在不失传统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好的舞台表现。
三是表演上的创新。弋阳腔向来有粗犷、奔放、强烈的表演风格特征,动作表演带有节奏下的重复性。而不用管弦乐器伴奏与“一唱众和”的演唱形式则强化了这一特征。本剧中,沿用弋阳腔特有的奔放、粗犷的表演特征,而主人公刘青提在剧中大段的跪步、甩发、吊毛等动作表演,借用毯子功,则突破了传统弋阳腔老旦行走满脚重落,腿脚僵硬的形象,强化了人物剧烈的情绪变化,也增强了舞台表现力,增添了观众观赏的兴趣。
三、塑造好角色形象是戏曲演出的首要任务。《滑油山》是目连戏《目连救母》中的一折,表现的是刘青提遭受生前恶报,死后堕落,遍历刀山、剑树、油锅、血池之苦,到第六殿,阎王又令鬼卒把她押到滑油山受罪,刘青提一路哀求,挨打受骂,备极惨苦的故事。地狱的种种变相让刘青提感到恐惧,恐惧是她此刻的内心表现之一,而她更多的是自责和忏悔。因此在演唱时我除使用老旦角色常用的本嗓外,还兼用了一些青衣腔,力图表现刘青提冥途押解及逼迫上山的忧苦,演唱每到沉郁不舒之际则发为悲怆激越之声,来突出剧中角色作为老年妇女遭受逼迫痛不欲生的性格特点。
同时在扮相、身段、台步做功上,我努力突破传统弋阳腔剧目中老旦常见的表演技法,不是弯腰含背、满脚重落,而是大量的运用扑跌动作和其他舞蹈动作来体现其情绪的激烈和内心的反应。
总之,作为在中国戏曲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力的弋阳腔目连戏在当今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及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是值得思考的时代课题,作为戏曲演员,深刻把握好角色内涵,塑造好角色形象无疑是解决这一时代课题的关键步骤。因此,弋阳腔目连戏的演出是有积极的时代意义的,也是值得做更多思考探索的。
【关键词】:目连戏;滑油山;刘青提
近年来,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出于保护传承传统弋阳腔的目的,排演了一系列目连戏折子戏,其中我在由弋阳腔老艺术家杨典荣老师导演的折子戏《滑油山》剧中扮演刘青提,该剧演出数十场,效果很好,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认可,并在2016年10月12日落幕的“第二届汤显祖戏剧奖·地方戏曲经典传统小戏折子戏大赛”上获得“优秀剧目二等奖”,本人获得表演二等奖。弋阳腔目连戏在历史上是以宣扬因果轮回佛教思想为主题,担负着劝化民众,行善积德的社会教化功能的,新排这样的传统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本文将从弋阳腔目连戏的演出意义、该剧演出的艺术设计及个人表演心得等方面谈点粗浅看法。
一、打目连是弋阳腔的拿手好戏。
弋阳腔历来擅演历史故事,偏重武行,动作粗犷、表演活泼,并以浓厚的民间风格和民俗色彩在广袤的乡村扎根发芽,获得众多普通村民的欢迎。目连戏的演出是弋阳腔的传统,其产生的背景类似佛教变文,最初的主要功能在于佛教教义的宣传和传播。但随着弋阳腔表演上的不断成熟,目连戏的舞台内容不断丰富,产生了很多类似杂技的高难技巧动作,如打布、度索、翻桌、筋斗、蹬坛、窜火等,殊非一般泛泛之辈所能完成,由此,目连戏一度成为弋阳腔数百年来师徒相传的独门绝学,声名远播,得到观众的热情追捧,成为了弋阳腔的经典标签。后来,在弋阳腔的本土,目连戏的演出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仪式性的民俗活动。一面是舞台下的祭祀。家家户户敬香叩拜、酬神还愿;另一面则是舞台上的天神地祇、牛头马面的扮相,和剧中不时穿插的参禅打坐、诵经拜忏、破狱度孤等种种法事内容。在佛教经典教义中,贪嗔痴是为地狱三根,由贪嗔痴所以受地狱极大苦,而“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就像是一条游走于网罟之间的鱼。网罟之毒犹如三界烈火,短暂的清凉可以让人安宁片刻,却终究无法脱离人生八苦,以至于“轮转五道,暂无休息,动经尘劫,迷惑障难”。以目连戏为教化工具,做好事得好报,做坏事得恶报,行善积德衍化成道德律条,成为信众多做好事,多做善事的内心动力。反之,如果不听劝告,比如说恣意杀生、悭吝,贪嗔痴慢种种恶习者则必受恶报,受地狱煎熬,其惨烈景象在“地藏本愿经”中有详细描述,阅读者必然感受深刻。然而普通民众很多不识字,他们无法直接阅读“地藏本愿经”,或者说,语言的说教根本无法比拟舞台的呈现。他们通过目连戏来感受地狱的大苦和觉悟的大乐。这些教化形象生动而富有艺术感染力。戏场里庄重肃穆的气氛,壮观热闹的舞台场面。由此,弋阳腔目连戏的演出直接引导了地方民众狂热的佛教信仰。它把佛教倡导的劝善惩恶、行善积德的思想在民众心中扎下根来,很好地发挥了戏曲的社会教化功能。
从表演上来看,弋阳腔目连戏以民俗表演场面为依托,看起来不是很高雅,却非常富有乡土气息。它立足深厚的民众土壤,古朴的演出、厚重的人文内涵、浓郁的地方特色,或许,这些都是它在当今社会仍然受到广泛关注的基础。而从发挥戏曲社会教化功能的另一个角度来看,弋阳腔目连戏同样是有极高的历史地位的。
二、弋阳腔目连戏是有自己的演出传统的。
一是保持传统的音乐伴奏形式。弋阳腔锣鼓经有自己的节奏组合方式,用以烘托舞台肃穆、悠闲、抒情、紧张、激烈、惊惶等不同的情绪及气氛,它是弋阳腔剧种的重要特色体现。虽然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弋阳腔音乐已经改变了“其节以鼓其调喧”、无丝竹乐器伴奏的历史,使弋阳腔音乐有了新的色彩,并产生了如《还魂记》等很多成功的例子。但弋阳腔目连戏《滑油山》为了体现其古朴风貌,全剧的舞台表演,即唱、做、念、打则只用锣鼓节制、帮衬而无管弦伴奏,所谓“一味锣鼓了事”,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打击乐的声音组合很好地保持了弋阳腔传统目连戏的风貌。
二是套用原有的弋阳腔曲牌,保持唱腔上的传统风貌。根据目前整理的结果,弋阳腔的唱腔音乐曲牌大致可分为〔驻云飞〕、〔红衲袄〕、〔江儿水〕、〔新水令〕、〔汉腔〕以及杂曲等六大类,传统唱腔音乐曲牌共有220余支,绝大部分为南曲,兼有少量北曲曲牌及南北曲中皆無的曲牌。弋阳腔目连戏《滑油山》有历史演出本遗存,为适应舞台演出需要,音乐作曲根据需要做了一些调整。弋阳腔本身丰富的曲牌种类为作曲提供了选择和改进的空间,也使本剧的唱腔在不失传统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好的舞台表现。
三是表演上的创新。弋阳腔向来有粗犷、奔放、强烈的表演风格特征,动作表演带有节奏下的重复性。而不用管弦乐器伴奏与“一唱众和”的演唱形式则强化了这一特征。本剧中,沿用弋阳腔特有的奔放、粗犷的表演特征,而主人公刘青提在剧中大段的跪步、甩发、吊毛等动作表演,借用毯子功,则突破了传统弋阳腔老旦行走满脚重落,腿脚僵硬的形象,强化了人物剧烈的情绪变化,也增强了舞台表现力,增添了观众观赏的兴趣。
三、塑造好角色形象是戏曲演出的首要任务。《滑油山》是目连戏《目连救母》中的一折,表现的是刘青提遭受生前恶报,死后堕落,遍历刀山、剑树、油锅、血池之苦,到第六殿,阎王又令鬼卒把她押到滑油山受罪,刘青提一路哀求,挨打受骂,备极惨苦的故事。地狱的种种变相让刘青提感到恐惧,恐惧是她此刻的内心表现之一,而她更多的是自责和忏悔。因此在演唱时我除使用老旦角色常用的本嗓外,还兼用了一些青衣腔,力图表现刘青提冥途押解及逼迫上山的忧苦,演唱每到沉郁不舒之际则发为悲怆激越之声,来突出剧中角色作为老年妇女遭受逼迫痛不欲生的性格特点。
同时在扮相、身段、台步做功上,我努力突破传统弋阳腔剧目中老旦常见的表演技法,不是弯腰含背、满脚重落,而是大量的运用扑跌动作和其他舞蹈动作来体现其情绪的激烈和内心的反应。
总之,作为在中国戏曲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力的弋阳腔目连戏在当今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及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是值得思考的时代课题,作为戏曲演员,深刻把握好角色内涵,塑造好角色形象无疑是解决这一时代课题的关键步骤。因此,弋阳腔目连戏的演出是有积极的时代意义的,也是值得做更多思考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