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的日益恶化,人类越来越清楚地知道绿色环境发展的重要地位,当前,我们需要新的绿色发展理念,来满足人民在精神生活层次的需求。
关键词:新时代 新需要 绿色发展 精神生活层面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4-0222-02
摘要: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当今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了有效性缺失的泥潭,导致我国人民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不少误解,特别是青年人甚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有强烈抵触心理,这归根到底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导致的。本文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原因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用以增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1-0222-02
英国汤因比指出,“自然包括人性在內,而人性是人类最难对付,最难驯服的那部分自然。”[1]正是因为生态理念的缺失,使得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特别是在绿色发展的精神生活层面,地方保护主义势力的存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未见成效和异化消费促使下的浪费现象,需要我们及时更新发展理念、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和共享理念满足人民的绿色需求。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丰富
当前我国生态发展理念的滞后性,已经直接影响人们精神层面的绿色需要,特别是地方保护主义,使得生态治理和生态改革难以进行。地方保护主义作为一种以地方利益为本位的社会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早已存在。[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特别是改革的深水期,地方保护主义的形势愈演愈烈,已经影响到中国改革的发展进程。因为地方保护主义“在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时,倾向于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3],当然这样的倾向与国家的根本利益是冲突的。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破坏了市场自由竞争机制,在地方保护主义的荫庇之下,地方政府为了保证地方发展的眼前利益,会对市场实行一定的封锁,当然也会设置相关的贸易壁垒,这样的政策下必然使得市场的价值规律失效,导致地方对一般资源不能充分地配置,对于稀缺的资源无从下手,即便是开发相关资源也不能充分地发挥其效用,从而使得地方产业结构的发展举步维艰,国家的经济结构也遭到了干扰性的破坏。从地方保护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具体建设分析,为了眼前的利益,导致政府一直处于低层级的发展建设,对于这样盲目重复的低层次发展建设,其实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会从整体上影响国家的经济效益,不利于我国的国际竞争。地方保护主义实质上主动切断了自己与外界的部分联系,最终会影响地方的发展,损害人民根本利益。
为了生态发展,我们必须及时传达绿色发展理念。为了发展经济,国家曾进行了两次改革,1978年为调动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中央实行行政性分权,地方政府有了追求经济绩效的动力,但仍然不能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在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地方在经济发展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性,从而导致了地方保护主义的产生。因此,一方面,应丰富国家的发展理念。因为当前某些地区在地方保护主义的政策下,地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对于国家的政策的实施传达,都会贯彻实行,但是不利于地方发展的只是象征性地执行。长期下来,中央的文件政策不能及时到达地方,中央的权力被削弱,国家的宏观调控等同虚设。面对这样的窘境,我们必须加强治理,丰富国家的发展理念,对于地方的权力要加以控制,促进地方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入绿色考核指标。这里的绿色考核不仅仅局限于生态的量化的考核,关键在于发展的持续性,对于考核不仅仅看当前的利益转化,更注重追求长远的利益转化,进行综合的考察。当前由于考核体制的原因,地方官员为了得到上级的奖励,为了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过分追求政绩,加之官员的有限任期体制的影响,使得发展直接关注当前的利益,在盲目追求眼前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会无意识地忽视长远利益,所以国家应该及时灌输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与利益放在同一位置,丰富发展理念,对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贯彻落实。
二、绿色共享理念的发展
国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改善了当前的生态环境,但目标至今没有实现。那是因为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总是情不自禁地站在统领世界的高度,总是不能真正扩展自己的发展视野。进入新时代特别需要人们站在世界人类共同体的角度反思人的生态理念,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精神文化需求属于上层建筑,精神层次的发展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满足人们精神层次的需求就需要国家发展生产力,扩大生产必然消耗资源,与自然、生态环境打交道,不可避免地与环境产生交集,所以生态环境是整个世界的事,没有国家能离开整体发展、独善其身。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形势分析,地区之间的发展联系更加紧密,合作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任何一个地区的环境出现了问题,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同样会出现相同的问题,生态污染会随着大气环流到达世界的每一角落。在污染到达的地方,如果该地区不采取相应的绿色保护、绿色治理的行动,那么所有国家治理生态环境的努力都将徒劳无功。目前一些发达国家雪藏本国资源而去开采别国资源,将环境污染的工厂设在其他国家,将无法消解的垃圾转移到他国,这样的行为短时间内缓解了本国环境危机,从长远看无益于人类发展。从我国国内发展的情况分析,我国面临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以及差距过大的现实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距的扩大,已经制约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需要共享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无论发展的初衷还是发展的目标都要保证受益主体是人民,要想实现这样的共享,必须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充分考虑人民的利益,不能以牺牲人民生存发展的利益为代价,让共享发展理念真正落地生根,缓解区域间的不平衡,缓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不平衡,站在全球视野高度解决生态环境发展的困境。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新时代人民增长的需要,在保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引领发展的源动力就是共享理念。只有通过落实共享理念,把生态理念作为解决我国生态建设发展动力不足的首要因素,最大限度地释放我国环境生产力,才能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进行。我们应当树立世界的眼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协调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扩大开放共享局面,准确把握世界趋势,关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推动全球发展进程。 三、绿色消费理念的传播
弗洛姆说:“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我们这个时代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又回到极端享乐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上去了。”[4]因为这个时期之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尤其是信贷消费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态度与消费方式,社会逐渐崇尚以享乐主义为宗旨的消费,且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众所周知,传统的古训突出强调勤劳和节约,而非靠借贷生活。分期付款的存在打消了人们负债的顾虑,异化为购物者的信用,消费者的借贷亏欠反而成为信用优的证明。现代文明的基础是资本,而资本本性是获取利润,按其本性来说,就必须不断扩大生产和消费,获得不断增长的利潤。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信息媒介传播方式的变革,人们的生产方式也进行了变革,生产逐渐联合起来,进行流水作业,这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别昂贵的商品有了进行大批量生产的可能性,并提供了在社会扩散的可能性,加上人们对于商品赋予了符号,更加激发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和购买感觉。正是这样一种时代的精神状况,为消费主义附属品的增长提供了温床,消费主义正在提供一种全然异质的替代品。如艾伦·杜宁所说,当消费逐渐占据了主导时,人们寻找的精神满足和自我满足就会转移到消费中来,消费已经偏离了为人们提供方便生存的基本作用,演变为非理性和带有强迫性的心理消费,这样的趋势使得人们越来越追逐物品的符号价值,必然导致消费成为炫富的一种方式,消费浪费也必然产生。丹尼尔·贝尔指出异化消费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欲求。欲求是相对于需要而言的。需要基于人类本质的要求,是有限度的,而“欲求超过了生理本能,进入心理层次,它是无限的要求”[5],当这样的欲求消费发展起来时,必然产生过度、无度消费。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消费意识相对于以前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远远没有达到绿色消费的标准。目前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生态消费是政府的职责,政府只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必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消费的问题。我们需要提高人们的绿色消费意识,希望人们加强绿色消费知识的学习和宣传,用生态的眼光看待消费行为,明白每一个人都与环境的保护息息相关。对于我国来说,由于民众对生态消费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多,因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普及知识教育,对于提高全民生态科学消费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加强生态科学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运用生态发展的规律,自觉意识到生态平衡和生态良性循环的重要性。如果不及时纠正人们对生态消费和生态环境的认识,往往这些行为会转化为潜移默化的生态道德意识,进而发展成为一种道德规范,会无形中支配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深远重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整体发展,我国的生态现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消费领域,人们已经将消费异化为身份的一种象征,消费已经成为面子的代名词,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致使生态环境被破坏。现在经过自然界的严厉惩罚之后,人们才渐渐醒悟过来,懂得了应当怎样与自然界相处。因此,要化解生态问题,必须从源头开始着手,树立绿色消费价值观。
精神生活层面的绿色发展,需要我们全体人民的努力。这里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只是一种引导作用,除了精神生活层面,还有物质生活层面的绿色发展等待着我们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英)汤因比.历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辛向阳.百年博弈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100年[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3]吴家庆等.地方保护主义何以愈演愈烈[J].求是(内部文稿),1995(14).
[4]埃里希·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M].关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5]文建龙.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孙瑶
关键词:新时代 新需要 绿色发展 精神生活层面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4-0222-02
摘要: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当今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了有效性缺失的泥潭,导致我国人民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不少误解,特别是青年人甚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有强烈抵触心理,这归根到底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导致的。本文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原因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用以增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1-0222-02
英国汤因比指出,“自然包括人性在內,而人性是人类最难对付,最难驯服的那部分自然。”[1]正是因为生态理念的缺失,使得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特别是在绿色发展的精神生活层面,地方保护主义势力的存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未见成效和异化消费促使下的浪费现象,需要我们及时更新发展理念、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和共享理念满足人民的绿色需求。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丰富
当前我国生态发展理念的滞后性,已经直接影响人们精神层面的绿色需要,特别是地方保护主义,使得生态治理和生态改革难以进行。地方保护主义作为一种以地方利益为本位的社会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早已存在。[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特别是改革的深水期,地方保护主义的形势愈演愈烈,已经影响到中国改革的发展进程。因为地方保护主义“在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时,倾向于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3],当然这样的倾向与国家的根本利益是冲突的。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破坏了市场自由竞争机制,在地方保护主义的荫庇之下,地方政府为了保证地方发展的眼前利益,会对市场实行一定的封锁,当然也会设置相关的贸易壁垒,这样的政策下必然使得市场的价值规律失效,导致地方对一般资源不能充分地配置,对于稀缺的资源无从下手,即便是开发相关资源也不能充分地发挥其效用,从而使得地方产业结构的发展举步维艰,国家的经济结构也遭到了干扰性的破坏。从地方保护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具体建设分析,为了眼前的利益,导致政府一直处于低层级的发展建设,对于这样盲目重复的低层次发展建设,其实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会从整体上影响国家的经济效益,不利于我国的国际竞争。地方保护主义实质上主动切断了自己与外界的部分联系,最终会影响地方的发展,损害人民根本利益。
为了生态发展,我们必须及时传达绿色发展理念。为了发展经济,国家曾进行了两次改革,1978年为调动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中央实行行政性分权,地方政府有了追求经济绩效的动力,但仍然不能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在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地方在经济发展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性,从而导致了地方保护主义的产生。因此,一方面,应丰富国家的发展理念。因为当前某些地区在地方保护主义的政策下,地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对于国家的政策的实施传达,都会贯彻实行,但是不利于地方发展的只是象征性地执行。长期下来,中央的文件政策不能及时到达地方,中央的权力被削弱,国家的宏观调控等同虚设。面对这样的窘境,我们必须加强治理,丰富国家的发展理念,对于地方的权力要加以控制,促进地方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入绿色考核指标。这里的绿色考核不仅仅局限于生态的量化的考核,关键在于发展的持续性,对于考核不仅仅看当前的利益转化,更注重追求长远的利益转化,进行综合的考察。当前由于考核体制的原因,地方官员为了得到上级的奖励,为了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过分追求政绩,加之官员的有限任期体制的影响,使得发展直接关注当前的利益,在盲目追求眼前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会无意识地忽视长远利益,所以国家应该及时灌输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与利益放在同一位置,丰富发展理念,对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贯彻落实。
二、绿色共享理念的发展
国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改善了当前的生态环境,但目标至今没有实现。那是因为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总是情不自禁地站在统领世界的高度,总是不能真正扩展自己的发展视野。进入新时代特别需要人们站在世界人类共同体的角度反思人的生态理念,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精神文化需求属于上层建筑,精神层次的发展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满足人们精神层次的需求就需要国家发展生产力,扩大生产必然消耗资源,与自然、生态环境打交道,不可避免地与环境产生交集,所以生态环境是整个世界的事,没有国家能离开整体发展、独善其身。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形势分析,地区之间的发展联系更加紧密,合作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任何一个地区的环境出现了问题,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同样会出现相同的问题,生态污染会随着大气环流到达世界的每一角落。在污染到达的地方,如果该地区不采取相应的绿色保护、绿色治理的行动,那么所有国家治理生态环境的努力都将徒劳无功。目前一些发达国家雪藏本国资源而去开采别国资源,将环境污染的工厂设在其他国家,将无法消解的垃圾转移到他国,这样的行为短时间内缓解了本国环境危机,从长远看无益于人类发展。从我国国内发展的情况分析,我国面临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以及差距过大的现实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距的扩大,已经制约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需要共享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无论发展的初衷还是发展的目标都要保证受益主体是人民,要想实现这样的共享,必须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充分考虑人民的利益,不能以牺牲人民生存发展的利益为代价,让共享发展理念真正落地生根,缓解区域间的不平衡,缓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不平衡,站在全球视野高度解决生态环境发展的困境。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新时代人民增长的需要,在保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引领发展的源动力就是共享理念。只有通过落实共享理念,把生态理念作为解决我国生态建设发展动力不足的首要因素,最大限度地释放我国环境生产力,才能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进行。我们应当树立世界的眼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协调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扩大开放共享局面,准确把握世界趋势,关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推动全球发展进程。 三、绿色消费理念的传播
弗洛姆说:“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我们这个时代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又回到极端享乐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上去了。”[4]因为这个时期之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尤其是信贷消费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态度与消费方式,社会逐渐崇尚以享乐主义为宗旨的消费,且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众所周知,传统的古训突出强调勤劳和节约,而非靠借贷生活。分期付款的存在打消了人们负债的顾虑,异化为购物者的信用,消费者的借贷亏欠反而成为信用优的证明。现代文明的基础是资本,而资本本性是获取利润,按其本性来说,就必须不断扩大生产和消费,获得不断增长的利潤。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信息媒介传播方式的变革,人们的生产方式也进行了变革,生产逐渐联合起来,进行流水作业,这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别昂贵的商品有了进行大批量生产的可能性,并提供了在社会扩散的可能性,加上人们对于商品赋予了符号,更加激发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和购买感觉。正是这样一种时代的精神状况,为消费主义附属品的增长提供了温床,消费主义正在提供一种全然异质的替代品。如艾伦·杜宁所说,当消费逐渐占据了主导时,人们寻找的精神满足和自我满足就会转移到消费中来,消费已经偏离了为人们提供方便生存的基本作用,演变为非理性和带有强迫性的心理消费,这样的趋势使得人们越来越追逐物品的符号价值,必然导致消费成为炫富的一种方式,消费浪费也必然产生。丹尼尔·贝尔指出异化消费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欲求。欲求是相对于需要而言的。需要基于人类本质的要求,是有限度的,而“欲求超过了生理本能,进入心理层次,它是无限的要求”[5],当这样的欲求消费发展起来时,必然产生过度、无度消费。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消费意识相对于以前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远远没有达到绿色消费的标准。目前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生态消费是政府的职责,政府只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必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消费的问题。我们需要提高人们的绿色消费意识,希望人们加强绿色消费知识的学习和宣传,用生态的眼光看待消费行为,明白每一个人都与环境的保护息息相关。对于我国来说,由于民众对生态消费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多,因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普及知识教育,对于提高全民生态科学消费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加强生态科学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运用生态发展的规律,自觉意识到生态平衡和生态良性循环的重要性。如果不及时纠正人们对生态消费和生态环境的认识,往往这些行为会转化为潜移默化的生态道德意识,进而发展成为一种道德规范,会无形中支配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深远重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整体发展,我国的生态现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消费领域,人们已经将消费异化为身份的一种象征,消费已经成为面子的代名词,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致使生态环境被破坏。现在经过自然界的严厉惩罚之后,人们才渐渐醒悟过来,懂得了应当怎样与自然界相处。因此,要化解生态问题,必须从源头开始着手,树立绿色消费价值观。
精神生活层面的绿色发展,需要我们全体人民的努力。这里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只是一种引导作用,除了精神生活层面,还有物质生活层面的绿色发展等待着我们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英)汤因比.历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辛向阳.百年博弈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100年[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3]吴家庆等.地方保护主义何以愈演愈烈[J].求是(内部文稿),1995(14).
[4]埃里希·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M].关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5]文建龙.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