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以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试教育和灌输教育导致学生学习的被动和低效,严重背离科学的教育理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高度重视,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并且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不断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学科素养的有效培养。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对有效的培养方法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是一门相对复杂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小学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还处在直观、感性的认知阶段,在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有效理解方面都存在很多困难。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强化学生的责任心,充分挖掘学习潜力,提升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为长远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进行习惯引导,提升学习效果
自主学习能力是在长期的实践参与中养成的良好的习惯,不断积累出来的学习经验,和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学习缺乏正确的意识,没有意识到学生主体存在的作用和意义,也不知道参与学习的目的,而是习惯性地接受环境的引导和安排。因此,他们认为学习活动就是出现在课堂,出现在教师的讲解当中。基于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习惯引导,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学习效果。
比如,课前预习这一任务,教师就需要严格落实到每次的新知识学习之前,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任务,教师只是负责答疑解惑的存在。通过这样的实践参与,学生们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能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带着收获和疑问进入课堂的师生互动环节,提高课堂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还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还有,数学知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从易到难,逐步深入的过程,及时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进行错题的反思和总结,对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建设和思维能力培养,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也要从这方面进行关注和引导。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行为活动基本上需要学生在课下独立进行和完成,为了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约束力,教师可以增强纪律要求,通过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学生的有效配合程度。另外,家庭也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等沟通方式,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自学学习效果。
二、进行合作探究,提升思维能力
课堂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解决疑难困惑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关键还在于课堂参与中,通过合作探究和交流互动,实现思维火花的碰撞,从而对相关的概念,公式和定理产生深刻的理解,明确其中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的实践能力。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采用讲解灌输的方式,学生缺乏理解吸收的感性经验和思维基础,总是陷入死记硬背的模式,概念理解也是似是而非,在面对灵活多变的各种题型时,再次陷入茫然混乱的状态。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探究和合作学习,不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在梯形面积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并对组内的成员进行合理分配,使他们之间能够互相学习和互相借鉴,促进思维的发散和完善。然后,学生进行演示,说明其中的逻辑关系和变化原则,对于不足或者偏差的地方,教师可以进行补充和指导,从而形成有效的知识理解。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明确长方形和梯形之间的异同点,在面对二者结合的复杂题型时,能够实现灵活运用,进一步提升解题能力。学生的合作探究不仅可以运用在新知识的学习中,也可以运用复杂题型和典型例题的解决活动中。学生在集思广益的学习参与中,不仅可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强化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进行科学评价,提升学习能力
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经验不足等各种情况,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容易出现方法或者技巧上的不足,导致低效的学习结果。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情绪不够稳定,失败的经历会打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影响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长远的学习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由此种种,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给予科学全面的评价,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当中。
比如在平行和垂直的预习活动中,教师可以从预习态度,严谨程度,預习结果和预习方法等多方面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总结高效的自学方法。有的学生只是按照课本进行简单的梳理,有的学生则会进行实践操作来验证平行和垂直的态度,通过二者的分析对比,学生能用更加认真的态度,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展开自学活动,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有利于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并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帮助,切实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J].薛正斌.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4(01)
[2]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韩兵.教师.2010(27)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是一门相对复杂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小学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还处在直观、感性的认知阶段,在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有效理解方面都存在很多困难。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强化学生的责任心,充分挖掘学习潜力,提升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为长远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进行习惯引导,提升学习效果
自主学习能力是在长期的实践参与中养成的良好的习惯,不断积累出来的学习经验,和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学习缺乏正确的意识,没有意识到学生主体存在的作用和意义,也不知道参与学习的目的,而是习惯性地接受环境的引导和安排。因此,他们认为学习活动就是出现在课堂,出现在教师的讲解当中。基于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习惯引导,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学习效果。
比如,课前预习这一任务,教师就需要严格落实到每次的新知识学习之前,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任务,教师只是负责答疑解惑的存在。通过这样的实践参与,学生们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能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带着收获和疑问进入课堂的师生互动环节,提高课堂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还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还有,数学知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从易到难,逐步深入的过程,及时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进行错题的反思和总结,对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建设和思维能力培养,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也要从这方面进行关注和引导。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行为活动基本上需要学生在课下独立进行和完成,为了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约束力,教师可以增强纪律要求,通过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学生的有效配合程度。另外,家庭也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等沟通方式,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自学学习效果。
二、进行合作探究,提升思维能力
课堂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解决疑难困惑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关键还在于课堂参与中,通过合作探究和交流互动,实现思维火花的碰撞,从而对相关的概念,公式和定理产生深刻的理解,明确其中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的实践能力。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采用讲解灌输的方式,学生缺乏理解吸收的感性经验和思维基础,总是陷入死记硬背的模式,概念理解也是似是而非,在面对灵活多变的各种题型时,再次陷入茫然混乱的状态。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探究和合作学习,不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在梯形面积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并对组内的成员进行合理分配,使他们之间能够互相学习和互相借鉴,促进思维的发散和完善。然后,学生进行演示,说明其中的逻辑关系和变化原则,对于不足或者偏差的地方,教师可以进行补充和指导,从而形成有效的知识理解。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明确长方形和梯形之间的异同点,在面对二者结合的复杂题型时,能够实现灵活运用,进一步提升解题能力。学生的合作探究不仅可以运用在新知识的学习中,也可以运用复杂题型和典型例题的解决活动中。学生在集思广益的学习参与中,不仅可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强化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进行科学评价,提升学习能力
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经验不足等各种情况,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容易出现方法或者技巧上的不足,导致低效的学习结果。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情绪不够稳定,失败的经历会打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影响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长远的学习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由此种种,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给予科学全面的评价,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当中。
比如在平行和垂直的预习活动中,教师可以从预习态度,严谨程度,預习结果和预习方法等多方面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总结高效的自学方法。有的学生只是按照课本进行简单的梳理,有的学生则会进行实践操作来验证平行和垂直的态度,通过二者的分析对比,学生能用更加认真的态度,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展开自学活动,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有利于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并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帮助,切实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J].薛正斌.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4(01)
[2]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韩兵.教师.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