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所以我们应该呼吁倡行保护环境,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小学生进行品格教育,提升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在美术课堂中我们可以选择并收集生活中的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作为教育资源,让学生变废为宝,这样既提高了小学生的环境进行保护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以及自己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循环利用了废旧物品,可谓是一举两得。
关键词:美术课堂;环保教育;变废为宝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品迭代速度非常快、数目十分庞大。生活中、生产中废旧物品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这些数量庞大的废旧物品,很多都具有再利用的可能,而大多数人对这些物品的处理方式就是直接丢弃。这与中华民族节俭的传统美德背道而驰,更不利于环境的保护。现如今社会环境分析问题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我是一名美术生,课余时间我投身于小学生的美术教育中,在小学中实习。我认为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之中,不仅仅要教学生进行美术专业知识技能,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中国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于是我将两者结合,通过内容的生活化、环境的生活化以及材料的生活化,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表现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所用到的东西、我们所接触的事物,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思维模式,还可以向学生灌输环保和节俭的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下是我在学校实习代课期间的所感、所悟和所做:
一、寻找、收集废旧材料
首先需要让学生们确定的是废旧物品的类型。废旧物品有很多,我们要利用废旧物品就要对废旧物品进行研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了解身边的废旧材料,我让每一位学生记录了自己家在五天内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和不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并且让学生可以将可回收有效利用的废旧物品信息收集起来。同时我带领学生们了解学校的垃圾桶和垃圾池的设置,观察学校对垃圾的处理方式,并且通过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们了解城市、工业垃圾场中垃圾的处理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垃圾焚烧和掩埋对大气和水土的污染。
通过这些研究学生们知道依据废旧物品的来源将废旧物品分为生活废旧品、办公废旧品和工业废旧品三类,进行美术创作时要选择一些容易收集到、成本低、容易造型、具有一定质感、有肌理美、处理起来比较容易、并且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可回收材料,最重要的是还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比如有饮料瓶子、盒子、快递包装纸箱、废弃包装带等。这样再结合美术教育的特点,进行创新,美丽的工艺品就出现了。
学生从记录五天的家庭废旧物品的内容,到观察垃圾的处理方式,再到原材料的选择与收集,切身体会到了垃圾对环境的危害,真正认识到了废旧物品的分类和循环可利用的必要性。
二、废旧材料的运用
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正处在从感性到理性转变的过程,小学美术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各种能力,创意美术教育要求创新性地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创造表达能力。从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和实际出发,我在小学美术课中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品“变废为宝”。
在教育过程中我会注重引导,与学生做朋友。在初步进行教学时,有的学生不知道一些废旧物品能够制作出什么来,我会与学生共同协商,问学生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这个纸这样折叠会变成什么?这个图形让你想到了什么?这个小盒子这么摆放你会联想到什么?小学生的想法是天马行空的,会有很多老师都意想不到的想法,所以我会鼓励每一位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让我的学生们用过酸奶盒子做娃娃、在各种瓶子上画画做成美丽的花瓶、把碎了的鸡蛋壳进行蛋壳贴画、鞋盒子做成机器人、小汽车、在石头上、废旧的贝壳画画、废旧的挂历做风筝等等,还有蛋糕托盘、塑料袋、卷纸筒、麻绳、纸杯等材料,有些学生把贝壳、石头染成绿色,变成路色的树叶、房子;有些学生将石头画成了海绵宝宝;有些学生用一次性纸杯剪出一朵朵美丽的向日葵,再涂上美丽的颜色,粘贴到用鞋盒子做的花籃里,一篮子美丽的向日葵就做好了。
通过学生们的组合与分解,一个个废旧材料可以变成一个精美的工艺品。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还培养了节约的好习惯,更是学生们自我表现的一次机会,他们可以尽情想象、自由发挥与创造,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凡。
而且在小学校园文化艺术节中,每年都会举办“变废为宝”作品展。展览的时候,我会将每一位学生的作品和原材料一起展出,让参观展览的学生以及家长、老师对环保有更加直观的了解。这样的展览是对学生积极利用生活废旧物品变成工艺品这一行为的激励,更促进了每一位学生热情地加入到变废为宝的环保行动中。
结语
将废旧物品应用到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我们可以通过丰富美术课堂教学环境资源,让学生对旧的和无用的东西好奇,自发地将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都融入到美术的学习与创造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了一个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向学生灌输环保和节俭的意识,进一步发掘美术课程的综合育人价值,促进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素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经济发展。我相信这一个个“变废为宝”的工艺作品都将会影响身边的人,最终引领保护环境、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新风尚。
作者简介:赵婷(1996-),女,汉族,籍贯:山西太原人,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美术教育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省大连市 116029)
关键词:美术课堂;环保教育;变废为宝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品迭代速度非常快、数目十分庞大。生活中、生产中废旧物品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这些数量庞大的废旧物品,很多都具有再利用的可能,而大多数人对这些物品的处理方式就是直接丢弃。这与中华民族节俭的传统美德背道而驰,更不利于环境的保护。现如今社会环境分析问题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我是一名美术生,课余时间我投身于小学生的美术教育中,在小学中实习。我认为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之中,不仅仅要教学生进行美术专业知识技能,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中国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于是我将两者结合,通过内容的生活化、环境的生活化以及材料的生活化,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表现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所用到的东西、我们所接触的事物,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思维模式,还可以向学生灌输环保和节俭的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下是我在学校实习代课期间的所感、所悟和所做:
一、寻找、收集废旧材料
首先需要让学生们确定的是废旧物品的类型。废旧物品有很多,我们要利用废旧物品就要对废旧物品进行研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了解身边的废旧材料,我让每一位学生记录了自己家在五天内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和不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并且让学生可以将可回收有效利用的废旧物品信息收集起来。同时我带领学生们了解学校的垃圾桶和垃圾池的设置,观察学校对垃圾的处理方式,并且通过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们了解城市、工业垃圾场中垃圾的处理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垃圾焚烧和掩埋对大气和水土的污染。
通过这些研究学生们知道依据废旧物品的来源将废旧物品分为生活废旧品、办公废旧品和工业废旧品三类,进行美术创作时要选择一些容易收集到、成本低、容易造型、具有一定质感、有肌理美、处理起来比较容易、并且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可回收材料,最重要的是还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比如有饮料瓶子、盒子、快递包装纸箱、废弃包装带等。这样再结合美术教育的特点,进行创新,美丽的工艺品就出现了。
学生从记录五天的家庭废旧物品的内容,到观察垃圾的处理方式,再到原材料的选择与收集,切身体会到了垃圾对环境的危害,真正认识到了废旧物品的分类和循环可利用的必要性。
二、废旧材料的运用
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正处在从感性到理性转变的过程,小学美术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各种能力,创意美术教育要求创新性地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创造表达能力。从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和实际出发,我在小学美术课中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品“变废为宝”。
在教育过程中我会注重引导,与学生做朋友。在初步进行教学时,有的学生不知道一些废旧物品能够制作出什么来,我会与学生共同协商,问学生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这个纸这样折叠会变成什么?这个图形让你想到了什么?这个小盒子这么摆放你会联想到什么?小学生的想法是天马行空的,会有很多老师都意想不到的想法,所以我会鼓励每一位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让我的学生们用过酸奶盒子做娃娃、在各种瓶子上画画做成美丽的花瓶、把碎了的鸡蛋壳进行蛋壳贴画、鞋盒子做成机器人、小汽车、在石头上、废旧的贝壳画画、废旧的挂历做风筝等等,还有蛋糕托盘、塑料袋、卷纸筒、麻绳、纸杯等材料,有些学生把贝壳、石头染成绿色,变成路色的树叶、房子;有些学生将石头画成了海绵宝宝;有些学生用一次性纸杯剪出一朵朵美丽的向日葵,再涂上美丽的颜色,粘贴到用鞋盒子做的花籃里,一篮子美丽的向日葵就做好了。
通过学生们的组合与分解,一个个废旧材料可以变成一个精美的工艺品。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还培养了节约的好习惯,更是学生们自我表现的一次机会,他们可以尽情想象、自由发挥与创造,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凡。
而且在小学校园文化艺术节中,每年都会举办“变废为宝”作品展。展览的时候,我会将每一位学生的作品和原材料一起展出,让参观展览的学生以及家长、老师对环保有更加直观的了解。这样的展览是对学生积极利用生活废旧物品变成工艺品这一行为的激励,更促进了每一位学生热情地加入到变废为宝的环保行动中。
结语
将废旧物品应用到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我们可以通过丰富美术课堂教学环境资源,让学生对旧的和无用的东西好奇,自发地将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都融入到美术的学习与创造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了一个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向学生灌输环保和节俭的意识,进一步发掘美术课程的综合育人价值,促进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素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经济发展。我相信这一个个“变废为宝”的工艺作品都将会影响身边的人,最终引领保护环境、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新风尚。
作者简介:赵婷(1996-),女,汉族,籍贯:山西太原人,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美术教育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省大连市 116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