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阶段,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正确把握新课标及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实施科学合理的改革行为。本文重点阐述了初中教学改革工作中的三个关系,并指明了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改革 有效途径
一、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首先在改革过程中要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同时不能忽视它的工具性。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更加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向学生介绍了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在重视人文性的同时,切记不能忽视工具性教学,语文作为我们国家的母语,不管是文字书写还是语言表达都具有很强的功能性,是人们用于正常交际的主要工具之一,因此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不仅具有深厚的语文知识积淀,而且要有超强的语文教学技能,这样,才能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
其次在改革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但是不能对学生过渡放纵。具体来讲,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同时在小学阶段积累,使学生已经拥有足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某一项教学任务,因此教师适当放手、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可行的,但是初中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仍然有所缺失,致使一旦教师放松管理,就会失去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学习的空间,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管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将其引上正途。
最后在教学改革中要重视自主性,但是不能任其发展。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并在整体教学活动中,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使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展开,很多教师为了响应新课标的号召,开始逐渐将课堂“还给”学生,自己的讲授越来越少,学生的发言越来越多。从某种程度上看,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确实提高了不少,但是,乱哄哄的课堂开始脱离教学原本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引导,使学生的讨论、发言越走越偏,这无疑是失败的教学。因此,在课堂中要杜绝出现学生“想怎么说怎么说”、“想跟谁说就跟谁说”的现象,而是要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二、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行之有效的措施
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初中语文课堂有条不紊进行的关键就在于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只有在清楚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基础上,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有针对性地教学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毫不夸张地说,学习目标就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统帅。这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明确地告诉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告诉学生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课堂结束之后要达到怎么样的教学效果,这样能够全面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语文知识,确保教学过程的清晰性和明确性。
其次,教学活动要严格遵守教育规律;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的发展成熟期,也就是说任何教学活动都不能操之过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不同难度的知识,都需要层层深入、由浅入深,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使教学活动中的一切教学行为,如:预习、授课、训练等,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对于传统机械式课堂来说有一定难度,传统课堂对预习学习只是蜻蜓点水,就算是教师的授课活动也是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久而久之,教学成果必然不堪入目。另外,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学习。朗读是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蕴含的深层韵味,是实现学生与作者之间情感沟通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朗读一方面能够熟练掌握陌生的词汇,另一方面能够对文章的内容有深层了解。此外,通过朗读学生还能从中体会文章主旨大意,或者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中,积累写作表达经验,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将朗读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是语文教学获得巨大成效的关键。此外,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做好提问工作,提问看起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提问也是一门艺术,如何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通过提问将学生引向更深层面的思考,都是需要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
最后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展开适当的教学评价。评价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诊断作用及调节作用。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评价,从而使学生饱含激情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初中语文教学在评价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拥有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这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或者日常生活中,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并给予及时表扬或者处罚,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评价的客观性,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教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仍然是非常高大的,教师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态度,甚至是人生的态度,因此教师的客观评价对学生异常重要。另外,教师要在教学评价工作中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如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或者不同学科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或者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等,都是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及学生更加了解自身的重要途径,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想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取得重大突破就必须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只有在充分了解新课程标准及教学主旨的基础上,才能提出全新的教育改革方案,一旦对新课程标准产生误解,就会失去语文教学的自身价值,使语文教学落后于时代发展。希望本文论述能够促进初中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应德领.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5).
[2]唐燕.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四忌[J].才智.2010(18).
[3]李永红.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能力——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体会[J].经营管理者,2010(13).
[4]陈勇.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8).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改革 有效途径
一、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首先在改革过程中要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同时不能忽视它的工具性。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更加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向学生介绍了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在重视人文性的同时,切记不能忽视工具性教学,语文作为我们国家的母语,不管是文字书写还是语言表达都具有很强的功能性,是人们用于正常交际的主要工具之一,因此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不仅具有深厚的语文知识积淀,而且要有超强的语文教学技能,这样,才能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
其次在改革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但是不能对学生过渡放纵。具体来讲,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同时在小学阶段积累,使学生已经拥有足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某一项教学任务,因此教师适当放手、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可行的,但是初中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仍然有所缺失,致使一旦教师放松管理,就会失去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学习的空间,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管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将其引上正途。
最后在教学改革中要重视自主性,但是不能任其发展。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并在整体教学活动中,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使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展开,很多教师为了响应新课标的号召,开始逐渐将课堂“还给”学生,自己的讲授越来越少,学生的发言越来越多。从某种程度上看,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确实提高了不少,但是,乱哄哄的课堂开始脱离教学原本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引导,使学生的讨论、发言越走越偏,这无疑是失败的教学。因此,在课堂中要杜绝出现学生“想怎么说怎么说”、“想跟谁说就跟谁说”的现象,而是要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二、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行之有效的措施
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初中语文课堂有条不紊进行的关键就在于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只有在清楚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基础上,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有针对性地教学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毫不夸张地说,学习目标就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统帅。这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明确地告诉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告诉学生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课堂结束之后要达到怎么样的教学效果,这样能够全面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语文知识,确保教学过程的清晰性和明确性。
其次,教学活动要严格遵守教育规律;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的发展成熟期,也就是说任何教学活动都不能操之过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不同难度的知识,都需要层层深入、由浅入深,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使教学活动中的一切教学行为,如:预习、授课、训练等,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对于传统机械式课堂来说有一定难度,传统课堂对预习学习只是蜻蜓点水,就算是教师的授课活动也是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久而久之,教学成果必然不堪入目。另外,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学习。朗读是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蕴含的深层韵味,是实现学生与作者之间情感沟通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朗读一方面能够熟练掌握陌生的词汇,另一方面能够对文章的内容有深层了解。此外,通过朗读学生还能从中体会文章主旨大意,或者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中,积累写作表达经验,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将朗读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是语文教学获得巨大成效的关键。此外,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做好提问工作,提问看起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提问也是一门艺术,如何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通过提问将学生引向更深层面的思考,都是需要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
最后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展开适当的教学评价。评价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诊断作用及调节作用。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评价,从而使学生饱含激情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初中语文教学在评价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拥有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这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或者日常生活中,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并给予及时表扬或者处罚,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评价的客观性,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教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仍然是非常高大的,教师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态度,甚至是人生的态度,因此教师的客观评价对学生异常重要。另外,教师要在教学评价工作中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如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或者不同学科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或者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等,都是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及学生更加了解自身的重要途径,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想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取得重大突破就必须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只有在充分了解新课程标准及教学主旨的基础上,才能提出全新的教育改革方案,一旦对新课程标准产生误解,就会失去语文教学的自身价值,使语文教学落后于时代发展。希望本文论述能够促进初中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应德领.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5).
[2]唐燕.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四忌[J].才智.2010(18).
[3]李永红.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能力——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体会[J].经营管理者,2010(13).
[4]陈勇.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