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气候难民的历史终结者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860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初期都曾经历过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阶段。美国20世纪30年代就经历过10年沙尘暴噩梦。1952年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最终造成8000多人死亡。1982年日本长崎洪涝灾害,夺取299人性命。高尔基说:“比起大自然来,历史对人类的感情更严酷,更残暴。大自然要求人们仅仅满足于天赋的本能,而历史却要强制人的理智。”强制我们的理智,深入地回看这些生态灾难事件,不难发现,这些灾难,是天灾,也是人祸,我们人类自己也是生态灾难的制造者。
  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俄国思想家赫尔岑认为:“充分地理解过去,我们可以弄清楚现状;深刻认识过去的意义,我们可以揭示未来的意义。”能看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回看这些生态灾难历史事件,我们可以看清,叫停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应用最新环保技术,明确相应法律责任,我们也能是生态灾难的终结者。
  然而,人类并不是一个特别善于吸取教训的物种。正如蒙田所言:“我们已经背弃了大自然。她曾经那样准确恰当地为我们指路,而我们却想用她的教导来教训她。”
  历史又往往不会完全重演。所有的当代史都是新的历史。2003年法国酷热事件,让我们看到,“环球同此凉热”,当下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现在的生态环境污染已与早期工业环境污染有所不同。由日本地震海啸引发的东京核电厂核泄漏污染,造成的在全球空气中漂浮的核原料核辐射几百年也难以消减。而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紧缺现象并存,让澜沧江沿岸国家的地缘政治越发紧张。气候变暖,全球每个国家甚至每个人都有责任,整体的气候危机已很难以一己之力化解,也很难以一国之力完成。《京都议定书》的签约和执行困难,都让我们看到,现今的生态污染更为严重,更难逆转。生态灾难的遏制和生态环境的治理更需要合力,更为困难。
  人类,是地球高级文明的创造者,同时,我们也是生态灾难的制造者。未来的生物多样性和文明就掌握在我们手中。也许,如果我们不努力,人间天堂马尔代夫就会消失在海面下,很多人将像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国人一样背井离乡,做生态移民。也许,在将来,像《机器人总动员》里一样,在发明很多很多机器人“瓦力”也维护补救不好地球这个人类共同的家园时,只能搭坐“地球号太空船”宇宙移民才能延续人类的物种生存。也许,像《圣经》里的传说,表面上水灾是上帝灭世的利器,而实际上,人类不尊重生态的行为,才是灭世的根源。
  新一届政府提出的“美丽中国”构想,给我们带来了希望。现代生态环境污染的经济外部性和防治工程的公共性,都使得政府必须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导者,从制度上从机制上去推动社会经济生活的真正可持续发展,去恢复我们老祖宗一早倡导的“道法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但我们每个人,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也都有份公民的义务。我们要努力叫醒睡着的人,我们也要用我们的消费行为、用我们的合法权利投票,支持为保护环境作出努力的官员和企业。甚至,就像《是你,制造了天气》一书的作者所说的那样:你,无需等待政府的行动,你可以自己来。你可以选用太阳能热水器。你可以选择绿色出行,或选用小排量汽车。你可以选择在夏天稍微调高空调温度,别把室内弄得像冰窖。你所要做的只是改变些许个人生活,无需任何重大牺牲,你就可以在几个月内轻松降低你个人产生的70%的排放量。
  有时,简单的事情其实很复杂。有时,复杂的事情其实很简单。你我,某种意义上都是生态灾难事件的制造者。你我,一定程度上,也都能做生态难民历史的终结者。而且,我们必须做生态难民的历史终结者,否则,我们就只能做生态灾难的牺牲者。
其他文献
柏林之战是对第三帝国的最后进攻。数万名孩子被希特勒当成“最后的希望”推向战场……一名妇女回忆道:“尽管有钢盔遮挡,但我仍能看见他们稚嫩的脸,六年来我们看腻了死亡,但当亲眼见证孩子们奔向战场时,我依旧会感到痛苦和辛酸。鱼类和昆虫为了生存会吞噬后代,但这不是人类应有的本能,我深信,任何驱使他们战斗的人都不配谈荣誉和道德。”  当第一缕阳光从地平线上升起时,柏林正在弹雨下烈焰熊熊,巨大的黑色烟柱笼罩了市
期刊
和普通百姓的死法不同,在大清崩灭后,京师文人多了个爱好,那就是找个湖景好的地界投水淹死自己。  这其中有个掌故,说是大宋名臣江万里守襄樊城,城破前盖了个亭子,题匾上写“止水”二字。当时没人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直到城破后江万里投水而死,才发现“止水”的意思是要找时机淹毙自己。后来余英时考证晚明当了和尚的文人方以智到底是病死还是投水尽节,也是发现他儿子写诗中出现了“止水”二字,原来是怕清廷追究,不敢明说
期刊
封面话题《天气战争——拒绝成为气候难民》,是本期最触动我的内容。感谢北大能源研究中心的何远琼博士等作者在春节期间替本刊供稿。这期封面,最后两个方案难以取舍:一个是以蒙克的《呐喊》为原型塑造出来的气候难民形象,一个是画家黄勇先生的桃花图塑造出来的明媚春光。  前者似乎更有冲击力,也与《看历史》一贯厚重的风格相呼应。但,最后还是决定留下桃花图做封面,也许寄托了编辑对人类未来处境的祝福与信心吧。1935
期刊
村上春树和他那一整代人为什么叫“团块世代”?《挪威的森林》中的个性主义是怎么来的?  民族之春:  诞生于日本战后婴儿潮时期的“团块世代”  “所谓民族生命力这种东西,就是一种时代的产物罢了。”  “是啊!日本民族的春天和夏天,还真是很短啊!”  “是么?现在已经是民族之秋了么?”  听到上面的对话,福西裕次无力地小声嘟哝着,听到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小声说:“还不赶快做好冬天的准备的话可就……”  上
期刊
2013年初,赵本山宣布退出春晚,宣告了一个时代的落幕。从1990年凭借小品《相亲》第一次登上春晚,到2011年《同桌的你》最后一次在春晚露面,22年中,赵本山只在1994年缺席了一次春晚。退出春晚舞台之后,赵本山的电视剧还在拍摄,刘老根大舞台也在继续,他带来的笑声只不过转移了地点而已。  在历史上,“退”是新旧交替的符号。历史上的退与进永远不会停歇。  退位了——清朝最后的皇帝溥仪  1908年
期刊
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吴元新被称为“蓝痴”。冯骥才讲过,吴元新每一分钟都要提到“蓝印花布”这四个字。吴元新说,他怕一不讲“蓝印花布”这四个字,蓝印花布就没了。  80年代,被看不起的研究员  28岁的吴元新进入研究所专门研究蓝印花布,这在80年代是被人看不起的。他的同学开广告公司,骑着摩托来找他,而他骑着自行车上下班。  吴元新祖籍苏州。太平天国的时候,为了躲避战乱,他的曾祖父搬到苏州吴县,后来搬
期刊
1974·“未开始写作的大作家”  我是1934年出生的。在1974年我过40岁生日的时候,我非常感慨。当时正值文革,我人在新疆,不知道日子会怎么过。记得当时看了安徒生的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个坟墓,上面有个墓碑,墓碑上的文字大概的意思是:埋在这儿的是一个大作家,但是他还没有开始写作;埋在这儿是一个大歌唱家,但是他一直没有找到适合他唱的歌;埋在这儿的人是一个百米运动员,但是他的训练还没开始。实际意思就
期刊
最早的记录者与职业的读者  从已出土的文献上看,中国最早的系统文字产生于公元前1400年。当时的殷商王室酷信占卜,从祭祀、征伐的军国大事到生病、出门的生活小事,都要求神问卜: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钻出深窝和浅槽,把要问的事情向鬼神祷告述说清楚,接着用木枝烧灼深窝或槽侧,根据烧灼形成的裂纹的长短、粗细、曲直、隐显,来判断吉凶祸福,然后,把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刻在纹路旁边。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文字——甲骨文的
期刊
为什么美国从一个不爱战争的国家变成了当今世界最大的战争机器?是军火商与银行家把美国推向一战吗?美国摆脱20年代末经济大萧条竟然靠的是二战巨大的军工需求?  美国总统在离任之际发表告别演说是个例行程式。比起同样也是行礼如仪的总统就职演说,离任演说中很少有在历史上留下特别印记的。但也有两个例外。一个是开国总统华盛顿的告别演说,其之所以被目为重要历史文本,是因为这位国父在演说中告诫国民,在国内不要陷入派
期刊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人总喜欢把食指与中指分开,形成一个“V”形,来摆姿势照相等,用以表达高兴和胜利之意。然而,说到这个手势的起因,许多人恐怕还只知道是来自英语单词“victory”的第一个字母,却不一定知道这还与二战期间展开的一场特殊心理战紧密关联。  V字诞生,传递战争正能量  二战爆发后,西欧各国相继沦陷于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下,当时有个叫维克多的比利时人,利用电台以“不列颠上校”的名义,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