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小孩也有情绪
一天下班后,同事相约一起出去吃饭,大家关切地嘱咐我:“带上你的小宝贝吧!”我的小宝贝3岁半,平时工作忙,我很少照顾他,今天好不容易有空闲,应该带他出来玩玩。
儿子听说我要带他出去吃饭,非常高兴,一路上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到了饭店,同事们非常热情地过来逗他:“嗨,你在吃什么东西呀?给我吃几个吧?”“你是喜欢妈妈还是喜欢爸爸?”“你在幼儿园喜欢哪个女生?”面对他们连珠炮似的提问,儿子瞪着一双大眼睛,很紧张的神情。人家那么热情,儿子却这样一副笨笨的样子,我生气地呵斥他:“阿姨、伯伯问你话,你怎么不吱声啊?太没礼貌了。”儿子仍然紧闭双唇。两位同事开始自顾自地讨论:“我喜欢那些公众场合很大方、彬彬有礼的孩子。”“就是啊,小孩子从小要学会和人打交道。”我心里很不服气:这不明摆着在说我儿子不出众吗?为了扭转大家对儿子的认识,我津津有味地讲起儿子在家里的童言稚语和趣闻轶事,以示他的聪明、机灵和可爱,大家被逗得哈哈大笑,有人说:“呵,这小家伙将来是做大事的料。”我得意地笑了,回头看儿子,他却仍然一副紧张、腼腆的样子,根本不像我所讲述的那样可爱,这又让我有些失望。
回去的路上,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以后我不想出去吃饭了!”“为什么?”我问。儿子低着头,不作声,一副很委屈的样子。那一刻,我突然有些自责。在吃饭的一个多小时里,儿子一直不开心,开心的只是我们这些拿他逗趣的大人。我讲他的笑话,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可孩子呢?他不太清楚我们在讲什么,他只知道大家都在笑他,而且不是那种特别友好的笑。我们这些大人深深伤害了他。
我蹲下身来,认真地对他说:“对不起,妈妈以后再不会在别人面前讲你的故事了。如果妈妈忘记了,你一定要提醒妈妈,好吗?”儿子重重地点头,笑了。只有这一刻,当我像对待一个大人般和他说话的时候,我才发现他是开心的。是啊,他虽然只有3岁半,可是他也渴望别人的尊重啊。
小小孩也有尊严
对于成人,我们都知道要尽可能地尊重他、不触犯他,因为他有可能会被激怒,会对我们造成威胁。但是对于孩子,我们却常常将他当作私有财产,任意侵犯,而且会认为“这个小不点哪会有什么思想”。鲁迅先生在八十多年前说过:“小的时候,不把他们当人,大了以后,他们也做不了人。”心理学家说,尊严是健康人格的基础,但很多成人却缺乏足够的自尊和自爱,这是因为从小他们就不被父母和周围的人尊重。
这以后,我时常提醒自己:要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孩子,千万不能将他当作玩具和笑料。
家里来客人了,我会认真地问儿子:“你是坐在这儿听我们说话,还是自个儿去玩?”他自个儿去玩的时候,客人有些过意不去,便故意和他搭话:“你在幼儿园学了些什么?”“你会背诗吗?背首诗我听听?”这时候,我一般会委婉制止客人的好意,孩子既然选择自由的空间,那就要尊重他,不必强迫他来迎合客人。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3岁以后就已经拥有很强的自尊心,因此很容易受伤害,所以当大人以为小小孩儿哪懂得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们早就已经把情绪埋藏在心里了。所以,请大人们不要故意逗孩子:“你要不听话,我就将你卖到山沟去!”“你妈妈刚才打来电话,说不要你了!”“你是垃圾桶里捡来的,我亲眼看见的!”……你的玩笑,严重伤害了孩子的尊严。
小小孩也有自爱
记得我在家里抱怨网速太慢、空气太闷时,3岁的儿子在一旁怯生生地问:“是因为我不乖吗?”家人大笑。我心痛地将儿子拥入怀里。
童话大话郑渊洁清楚地记得小学时被老师当众羞辱的情景:因为作业写得差,他被老师叫到台前,说了100遍“我是全班最差的学生”。后来,他又因不按老师要求写作文而不得不退学。这让他对中国教育的弊端深恶痛绝,他说:“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没尊严。”
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妈妈们讨论完育儿经,不远处那活蹦乱跳的小人儿马上就面临一场暴风骤雨。听说别人的孩子能吃两大碗饭,认读200个生字,见了陌生人不怕生,那心里真有种揪心的痛,凑巧宝贝这时跑过来撒娇——妈妈们是那么迫不及待的、毫不留情地在众目睽睽下拉过孩子,指着另一个楷模:“看到了吧,你得多学学,看人家是怎么做到的而你做不到!”
要知道,如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创伤,那么他会有一种自暴自弃的行为,认为尊严已经没有了,再没有维护的必要。也就是说,你不尊重孩子,孩子也就认为自己不值得尊重。打骂、侮辱、唾弃等惩罚对这类孩子也就不起作用——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爱,那是多么严重的事情。
所以,我们要反省一下: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使我们非得在众人面前训斥孩子?
我们尊重孩子,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值得尊重的,他就会慢慢尊重自己,从而产生健康的自我意识,并开始对自己有所期望。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外祖父母和母亲总是让我感觉到,在这个世界上我对他们有多重要。多数儿童只要有一个人给他们这种感觉就足以让他们健康成长,而我则拥有三个。”
尊重,是孩子成长的翅膀。你给他充分的尊重,他就会成为一个有主见、有责任感、受人尊重的人。
(作者系高级心理咨询师,湖北省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
一天下班后,同事相约一起出去吃饭,大家关切地嘱咐我:“带上你的小宝贝吧!”我的小宝贝3岁半,平时工作忙,我很少照顾他,今天好不容易有空闲,应该带他出来玩玩。
儿子听说我要带他出去吃饭,非常高兴,一路上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到了饭店,同事们非常热情地过来逗他:“嗨,你在吃什么东西呀?给我吃几个吧?”“你是喜欢妈妈还是喜欢爸爸?”“你在幼儿园喜欢哪个女生?”面对他们连珠炮似的提问,儿子瞪着一双大眼睛,很紧张的神情。人家那么热情,儿子却这样一副笨笨的样子,我生气地呵斥他:“阿姨、伯伯问你话,你怎么不吱声啊?太没礼貌了。”儿子仍然紧闭双唇。两位同事开始自顾自地讨论:“我喜欢那些公众场合很大方、彬彬有礼的孩子。”“就是啊,小孩子从小要学会和人打交道。”我心里很不服气:这不明摆着在说我儿子不出众吗?为了扭转大家对儿子的认识,我津津有味地讲起儿子在家里的童言稚语和趣闻轶事,以示他的聪明、机灵和可爱,大家被逗得哈哈大笑,有人说:“呵,这小家伙将来是做大事的料。”我得意地笑了,回头看儿子,他却仍然一副紧张、腼腆的样子,根本不像我所讲述的那样可爱,这又让我有些失望。
回去的路上,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以后我不想出去吃饭了!”“为什么?”我问。儿子低着头,不作声,一副很委屈的样子。那一刻,我突然有些自责。在吃饭的一个多小时里,儿子一直不开心,开心的只是我们这些拿他逗趣的大人。我讲他的笑话,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可孩子呢?他不太清楚我们在讲什么,他只知道大家都在笑他,而且不是那种特别友好的笑。我们这些大人深深伤害了他。
我蹲下身来,认真地对他说:“对不起,妈妈以后再不会在别人面前讲你的故事了。如果妈妈忘记了,你一定要提醒妈妈,好吗?”儿子重重地点头,笑了。只有这一刻,当我像对待一个大人般和他说话的时候,我才发现他是开心的。是啊,他虽然只有3岁半,可是他也渴望别人的尊重啊。
小小孩也有尊严
对于成人,我们都知道要尽可能地尊重他、不触犯他,因为他有可能会被激怒,会对我们造成威胁。但是对于孩子,我们却常常将他当作私有财产,任意侵犯,而且会认为“这个小不点哪会有什么思想”。鲁迅先生在八十多年前说过:“小的时候,不把他们当人,大了以后,他们也做不了人。”心理学家说,尊严是健康人格的基础,但很多成人却缺乏足够的自尊和自爱,这是因为从小他们就不被父母和周围的人尊重。
这以后,我时常提醒自己:要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孩子,千万不能将他当作玩具和笑料。
家里来客人了,我会认真地问儿子:“你是坐在这儿听我们说话,还是自个儿去玩?”他自个儿去玩的时候,客人有些过意不去,便故意和他搭话:“你在幼儿园学了些什么?”“你会背诗吗?背首诗我听听?”这时候,我一般会委婉制止客人的好意,孩子既然选择自由的空间,那就要尊重他,不必强迫他来迎合客人。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3岁以后就已经拥有很强的自尊心,因此很容易受伤害,所以当大人以为小小孩儿哪懂得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们早就已经把情绪埋藏在心里了。所以,请大人们不要故意逗孩子:“你要不听话,我就将你卖到山沟去!”“你妈妈刚才打来电话,说不要你了!”“你是垃圾桶里捡来的,我亲眼看见的!”……你的玩笑,严重伤害了孩子的尊严。
小小孩也有自爱
记得我在家里抱怨网速太慢、空气太闷时,3岁的儿子在一旁怯生生地问:“是因为我不乖吗?”家人大笑。我心痛地将儿子拥入怀里。
童话大话郑渊洁清楚地记得小学时被老师当众羞辱的情景:因为作业写得差,他被老师叫到台前,说了100遍“我是全班最差的学生”。后来,他又因不按老师要求写作文而不得不退学。这让他对中国教育的弊端深恶痛绝,他说:“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没尊严。”
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妈妈们讨论完育儿经,不远处那活蹦乱跳的小人儿马上就面临一场暴风骤雨。听说别人的孩子能吃两大碗饭,认读200个生字,见了陌生人不怕生,那心里真有种揪心的痛,凑巧宝贝这时跑过来撒娇——妈妈们是那么迫不及待的、毫不留情地在众目睽睽下拉过孩子,指着另一个楷模:“看到了吧,你得多学学,看人家是怎么做到的而你做不到!”
要知道,如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创伤,那么他会有一种自暴自弃的行为,认为尊严已经没有了,再没有维护的必要。也就是说,你不尊重孩子,孩子也就认为自己不值得尊重。打骂、侮辱、唾弃等惩罚对这类孩子也就不起作用——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爱,那是多么严重的事情。
所以,我们要反省一下: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使我们非得在众人面前训斥孩子?
我们尊重孩子,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值得尊重的,他就会慢慢尊重自己,从而产生健康的自我意识,并开始对自己有所期望。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外祖父母和母亲总是让我感觉到,在这个世界上我对他们有多重要。多数儿童只要有一个人给他们这种感觉就足以让他们健康成长,而我则拥有三个。”
尊重,是孩子成长的翅膀。你给他充分的尊重,他就会成为一个有主见、有责任感、受人尊重的人。
(作者系高级心理咨询师,湖北省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