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只有两者相互统一,课堂教学形式才会越来越规范化,这门新兴的学科才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两点论”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的内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灵活的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尤为重要。下面将从两方面来谈谈本人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认识和教法以求与同仁们探讨。
一、理论知识的传授
其一,讲解要形象具体。信息技术这门新兴的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要想很好地掌握这门学科知识,必须先从理论方面着手。由于理论知识讲解起来抽象,学生很难直观理解,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口头表达概念,要和具体实物相联系,就会把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比如:讲解计算机硬件结构中的输入设备—鼠标时,首先由名字生发联想,启发学生为什么要叫“鼠标”呢?从字面理解,鼠是老鼠的鼠,是不是因其外形和灵活度与老鼠相仿而得名?接着展示一些课件图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和讨论,最后再对它的概念,种类,移动方式和用途逐一讲解,这样因名生疑,由名定义,名实相照的理论知识传授就因具体生动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了。
其二,专业术语很强。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语言的专业性很强,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除了对本学科知识有潜心的学习掌握之外,还要对有些术语、命令进行分类转化,采用多种方式,在实践操作中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要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才能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上理解、接受知识,且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其三,综合知识的体现。信息技术不是单一独立的,它和其他学科密切相关,是其他学科的综合体现。从理论知识的讲解中,我们接触到的学科知识有,语文、英语、数学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讲解的时注意综合知识点运用和拓展,使学生在本学科知识的学习中,能拓展知识的视野,感受到各个领域中的文化深蕴,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但能把其所学的东西综合应用,还有利于培养和塑造实用性和创造性人才。
其四,知识的延伸范围要适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知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要把握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首先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对所讲内容进行分层分类,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把知识科学的量化,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实践操作的技能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只有通过自己动手,才会进一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把握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充分利用时间,教师不能占用课堂时间太长,而更多是把时间留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由支配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讨论交流,解决疑难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和动手实践的过程。
其次,操作难度要适中,量不能太大,要尽量照顾到全体学生。比如,在讲解Flash的动作补间动画时,我第一节先讲了“跳动的小球”,这个动画非常简单,操作步骤少,学生掌握得很快,大部分学生都制作出了动画效果;等到第二节我把难度加大,讲了“旋转的洋葱皮”,这个动画较上面讲的动画无论难度和操作量上都跨越了一个新台阶,在这个动画中新增知识点,如元件如何复制,帧如何进行拖动,还有对应元件属性面板中颜色的设置等,知识点跨越性的增多,其结果一节课下来,只有动手能力强的几位学生完成了操作任务,其余学生一无所获,这是一堂失败的课。在教学中要把握好简单与复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生能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的掌握和灵活的应用才是一堂课成功的标志。
其三,调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一节课的练习当中,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备课,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授课形式,要让学生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都感兴趣,勤于动手,例如:在讲一个简单动画时,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讲前先演示了几个类似的动画,随后,再耐心、细致的讲解动画的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这样在对学生的诱导下来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只有两者相互统一,课堂教学形式才会越来越规范化,这门新兴的学科才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由此可见,随着这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的不断发展,给从事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只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也是时代对我们每个教育者的呼唤。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两点论”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的内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灵活的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尤为重要。下面将从两方面来谈谈本人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认识和教法以求与同仁们探讨。
一、理论知识的传授
其一,讲解要形象具体。信息技术这门新兴的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要想很好地掌握这门学科知识,必须先从理论方面着手。由于理论知识讲解起来抽象,学生很难直观理解,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口头表达概念,要和具体实物相联系,就会把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比如:讲解计算机硬件结构中的输入设备—鼠标时,首先由名字生发联想,启发学生为什么要叫“鼠标”呢?从字面理解,鼠是老鼠的鼠,是不是因其外形和灵活度与老鼠相仿而得名?接着展示一些课件图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和讨论,最后再对它的概念,种类,移动方式和用途逐一讲解,这样因名生疑,由名定义,名实相照的理论知识传授就因具体生动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了。
其二,专业术语很强。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语言的专业性很强,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除了对本学科知识有潜心的学习掌握之外,还要对有些术语、命令进行分类转化,采用多种方式,在实践操作中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要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才能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上理解、接受知识,且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其三,综合知识的体现。信息技术不是单一独立的,它和其他学科密切相关,是其他学科的综合体现。从理论知识的讲解中,我们接触到的学科知识有,语文、英语、数学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讲解的时注意综合知识点运用和拓展,使学生在本学科知识的学习中,能拓展知识的视野,感受到各个领域中的文化深蕴,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但能把其所学的东西综合应用,还有利于培养和塑造实用性和创造性人才。
其四,知识的延伸范围要适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知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要把握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首先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对所讲内容进行分层分类,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把知识科学的量化,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实践操作的技能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只有通过自己动手,才会进一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把握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充分利用时间,教师不能占用课堂时间太长,而更多是把时间留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由支配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讨论交流,解决疑难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和动手实践的过程。
其次,操作难度要适中,量不能太大,要尽量照顾到全体学生。比如,在讲解Flash的动作补间动画时,我第一节先讲了“跳动的小球”,这个动画非常简单,操作步骤少,学生掌握得很快,大部分学生都制作出了动画效果;等到第二节我把难度加大,讲了“旋转的洋葱皮”,这个动画较上面讲的动画无论难度和操作量上都跨越了一个新台阶,在这个动画中新增知识点,如元件如何复制,帧如何进行拖动,还有对应元件属性面板中颜色的设置等,知识点跨越性的增多,其结果一节课下来,只有动手能力强的几位学生完成了操作任务,其余学生一无所获,这是一堂失败的课。在教学中要把握好简单与复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生能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的掌握和灵活的应用才是一堂课成功的标志。
其三,调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一节课的练习当中,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备课,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授课形式,要让学生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都感兴趣,勤于动手,例如:在讲一个简单动画时,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讲前先演示了几个类似的动画,随后,再耐心、细致的讲解动画的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这样在对学生的诱导下来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只有两者相互统一,课堂教学形式才会越来越规范化,这门新兴的学科才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由此可见,随着这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的不断发展,给从事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只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也是时代对我们每个教育者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