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多声部合唱教学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pwode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真正受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重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对初中音乐教育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也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与改变。音乐教师们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有效课堂,做到以学生为本,全面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初中音乐课程的多样性、科学性,从而达成素质教育的目的。其中,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多声部的歌唱教学更是成了基础教学中的一个短板,本文从实际教学案例出发,对初中多声部歌唱教学的形式和手段进行探究,望对音乐歌唱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育  歌唱教学   重要性   小片段合唱训练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6-0147-03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合唱是非常重要的,由集体的努力所完成的音乐作品和带来的愉快,培养了高尚品格的人,这种价值是无法估量的。”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是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以及协调、合作能力”,可见,合唱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初中音乐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目前的初中合唱教学,多存在于社团课程中,只有部分经过挑选,有能力胜任合唱任务的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合唱的魅力。合唱虽然也有被安排进课堂教学,但是也存在了几个问题,导致合唱教育的目的无法实现。一是上课时间受限,一堂课基本是形式大于内容,合唱部分基本是浅尝辄止。二是合唱基础训练的缺失,合唱强调的是演唱者声音的统一融合,声部的协调平衡,而很多孩子的演唱方式是极具个性化,或者滥竽充数,声部无法平衡。三是变声期的到来,这个阶段的演唱要注意保护嗓子,要选择适合这个时期学生适合的曲子,引导学生科学有效的发声。
   二、二声部的小片段合唱教学课例《踏雪寻梅的变迁》
  (一)热身运动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相对比较沉闷,对于歌唱课热情也不高,通过贴近他们认知的曲子入手,带领他们的做一些恒拍的律动。因为上课的时间刚好接近圣诞节,笔者选用了带有爵士风格的《jingle bells》,学生依次按照音乐节奏进入教室,并在节奏中接过笔者给予的手摇铃,清脆的铃声,动感的旋律,一下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即便节奏感不太好同学,在这样的氛围下,也跟着律动起来。在老师带领下,调整律动的统一,让学生亲身融入到音乐中去。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二)发声练习
  歌唱课,首先声音是第一要素。发声练习这一环节已经在很多音乐课中消失了,被认为是陈旧的教学方式,偏偏这个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声音的过程。歌唱时的发声运动与我们平时说话不同,科学的发声练习,能帮助提高歌唱能力,改善美化声音,也能保护好在变声期的初中生的嗓子,只有掌握好正确的发声技巧,才能将“声”与“情”结合,达到演唱时的声情并茂。这里笔者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旋律,适合每一位学生演唱。
  给出第一个音“5”,学生轻声哼唱旋律,以实际情况可以配合柯达伊手势调整音准,然后以半音的关系向上移调进行练习,这个环节要解决三个问题,1.建立歌唱时的正确体态,双脚微微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要稳,面部表情自然放松。在演唱时,可以加入手势的配合,呈抛物线状,让学生用身体感知旋律的走向。2.体会气息的运用,气息也就是呼吸,是歌唱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均匀呼吸,演唱前吸气不可太满,吸至腹腔的位置,演唱时不可憋气,胸腔放松,缓缓送气。3.咬字吐字清晰,这里唱得是曲谱,引导学生常准每个音符的韵母发音,利用“字”和“声”的相结合,来提高唇,舌,颚的辅助功能,以更好的控制演唱时的声音状态。
   (三)听辨与创作
  有别于传统的发声练习环节,只由教师给出指令练习,笔者在此设计了一个听辨的环节,教师在上条练声旋律的基础上,演奏变化节奏后的旋律,让学生听辨并说出旋律的变化。
  此处的节奏由四分音符变成了八分音乐,在速度不变的前提下,节奏更加的紧密了,此时我们的演唱要求吐字短促清晰,气息依旧平稳。在这条旋律熟悉后,笔者出示了两个节奏型,进入到简单的创编练声旋律的环节,为接下来小片段教学中的辨别节奏特点做铺垫。
  这里要求学生,还是用之前的简单旋律,通过节奏的改变,而变成两条新的练声曲,并感受节奏变化后,旋律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舒缓的节奏带给人优美连贯之感,到前八后十六和附点节奏带来的跳跃欢快之感,学生通過自己的创编到演唱,感受更加深刻,而且简单易完成,每一个学生都觉得力所能及,参与度更高,效果更好。
  (四)视唱小片段旋律一
  首先是恒拍的练习。稳定的节拍是准确视唱旋律的基础,一个单位时间里,强拍与弱拍有规律的稳定的持续,也就是恒拍。笔者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稳定的恒拍,且让它贯穿整个视唱的过程。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过:“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音乐韵律的感知,既能培养学生的内在稳定杆,又能唤起学生的表现力。圆形代表左右一个响指,三角形代表左右拍一下腿,学生练习节拍律动,建立稳定拍感后,出示曲谱。
  其次是恒拍与节奏旋律的相结合。此谱例选自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的艺术歌曲《踏雪寻梅》的片段,这个音乐片段就是我们今天要演唱的主要旋律之一,它这里经过笔者简化处理,保留主要旋律的音符,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组成。此时通过谱例,可以清晰看到恒拍与节奏的区分,学生边拍打恒拍边视唱曲谱,通过视觉,听觉,运动来对比展示,感知节奏与恒拍(节拍)的区别。并且,教师始终跟随学生的演唱,击打恒拍,让拍感更加牢固的建立起来。   三是旋律的記忆和内心听觉的检验。曲谱的记忆是演唱的必达目标,如果是死记硬背,会让学生们觉得枯燥乏味,这里可以设计一个游戏的形式,先隐去三角形部分的旋律,隐去部分的旋律由学生记忆背唱出来,圆形的旋律由笔者用恒拍击打出来,此环节同时考验了学生的内心听觉,听着恒拍常准消失部分的旋律,对学生的音乐基础是个很大的考验。接着,隐去所有的旋律,加大记忆难度,学生跟随教师的恒拍演唱,中间教师随机给指示,暂停部分小节的背唱,考验曲谱记忆与内心听觉,此时,学生注意力是高度集中在老师的指示上的,教师的随机性,让学生感觉互动新奇有趣,本来枯燥的教学目标在趣味的教学手段中完成。
  四是一起来“找茬”。学生此时对这个简化的旋律记忆已经非常深刻,现在笔者设计这个环节,加入了“前八后十六”和“附点”节奏,听过听辨,来补充完整这个小片段旋律,通过师生合作演唱,学生演唱三角形部分旋律,老师演唱圆形部分旋律,伴随着恒拍,让学生更容易捕捉到节奏的变化(节奏在听辨与创作环节已经练习)。最后进行完整的演唱。
   五是情绪的把握。一个好的歌唱展示,就像一副精美的画作,在完成轮廓线条后,最后一步就是上色,歌唱中的,情感的把握就是最美的色彩,《踏雪寻梅》是一首表现青少年骑着小毛驴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表达着人们对冬日里梅花盛开景色的愉悦,兴奋之情。融入前八后十六和一拍附点节奏的旋律本身就显得比较欢快,引导学生带着赞美,探寻,并收获美景的喜悦之情去演唱。虽然只是演唱曲谱,但是不影响旋律的展现。
  (五)学唱小片段旋律二
  首先利用情景代入,因为正值圣诞月,那么当中国的踏雪寻梅遇上西方的圣诞节,它们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出示《铃儿响叮当》的小片段旋律,学生视唱,工整的节奏,熟悉的旋律,让学生的视唱显得游刃有余。
  其次是大跳音程的解决。虽然这个片段用的节奏以八分音符为主,但是它的情绪也是轻快活泼的,旋律中小字组的5与小字一组的3,小字组6与小字一组的4,它们之间有着6度音程的大跳,旋律起伏比较大,利用简单手势的引导,向上做抛物状的姿态,声音跟着手势很容易解决大跳音程的难度,并带动情绪,最有效的完成这个片段的学唱。
  (六)两个小片段的合唱
  师生合作完成,教师给出稳定恒拍,四个八拍后,学生演唱片段一,教师以“轮唱”的形式,在第二小节开始,加入片段二的声部。学生发现聆听第二声部的出现方式,然后模仿演唱,分成高低两个声部,合作演唱。教师担任指挥,帮助学生时刻沉浸在合唱的演唱状态。
  (七)拓展
  首先是伴奏的加入。完成两个小片段合唱以后,似乎还缺少氛围,那么是不是可以把原来单刀直入的恒拍用一种方式呈现出来?模仿圣诞老人的脚步,1,2,1,2……笔者选用“do,sol”做一个固定伴奏。以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的组合为一拍,配合这个合唱的欢快感。并请嗓音条件低沉的同学来完成这个部分的旋律演唱,主要以男生为主。三个声部的叠加,层次分明,线条清晰,磨炼学生多声部演唱时的听觉感受。
  其次是色彩乐器的运用。进入课堂的时候,学生每人发到一个手摇铃,它是恒拍呈现的另一个表达方式,可以从旋律进入前的四个八拍开始,接着再加入四个八拍的顽固伴奏,随后小片段合唱的进入。清脆的铃铛声,仿佛是我们牵引的小毛驴,和圣诞老人驾驶的麋鹿雪橇车,是整个演唱过程中一个最真实情景的存在,让演唱者,聆听者都身临其境感受到冬日的美景和愉悦的心境。
  最后尾声的缩小的铃铛,代表着减弱,声音渐渐消失在白雪皑皑中,赏梅的人们渐渐远去之感。
  本堂课的探索教学,回归了教学的本源,没有华丽的辞藻,绚丽的表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刻体验多声部合唱,一堂课完成一首作品,是很难深刻体验的,那么小片段的教学就能帮助弥补这一缺陷。这节课中的教学手段,方式多种多样,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发散学生的音乐思维,调节学生的音乐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获得审美的感染与熏陶。
  参考文献:
  [1]贾艳梅.合唱教学对初中学生音乐素质提升的研究[J].黄河之声,2019(13):98-99.
  [2]张爽.初中歌唱教学初探[J].北方音乐,2020(17):131-132.
  [3]苏殷.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当代音乐,2017(23):116-117.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十九大的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指示,落实立德树人成为教师工作的根本任务。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立德树人常常与德育紧密联系,但常常与学科教学割裂。殊不知,学科育人、教学育人、课程育人应当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环节和常态表现。本文通过对立德树人在音乐教学中“缘”与“路”的探究与论证。  关键词:立德树人 音乐教学 实施依据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
期刊
摘要: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唐代曹柔发明的减字谱是其特有的谱式,该谱式特点之一是无法记录精确的节奏,故产生了古琴曲无节奏的误解。笔者通过本文,简述一千多年以来的古琴谱节奏记录方式,用以体会古人心意。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 古琴 减字谱 节奏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2-0004-05   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
期刊
摘要:高校的美育教育工作近年来发展迅速,艺术普及效果显著。合唱艺术,由于其群众性强、参与度高、影响力广,在高校美育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作为高校艺术普及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其教学方式及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高校美育教育工作的发展。本文以笔者工作的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合唱学员队为案例,总结并探索合唱教学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美育教育 艺术普及 合唱 学员队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05
期刊
摘要:“爱”,作为世界各民族的共同追求,作为“五四”时期文艺界的积极主题,始终处于黎锦晖儿童歌舞剧创作的中心位置,以期通过“爱的教育”实现他“美育”和“启蒙”的理想。在他看来,“爱”并非僵化的概念,而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超越性的体现,是能够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精神力量。“黎锦晖笔下的‘爱’,有着较为丰富的内涵”,①虽已成共识,但“爱的内涵”随着外部环境的变迁和内在思考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完善,这个过程
期刊
摘要:安徽省地域舞剧在吸收了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辅以民俗风情的滋养,将自身的文化社会功用不断扩大,逐步促进自身和城市文化发展走向圆融。  关键词:地域舞剧 城市文化 民俗 舞旅融合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6-0019-03   安徽舞劇自1955年《刘海戏金蟾》的诞生步入了新纪元,半个世纪以来,安徽舞剧依托地域文化优势,根植于优秀的传统文
期刊
摘要:深度学习理念下创新融合课堂教学为新时期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变革提供了新思路。在实践中,深度教学从学科融合、高阶思维能力训练、深度体验实践三个方面入手。在具体操作中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软件打造一流的深度课堂学习共同体。智能课堂环境的创设为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提供了深度学习的最优路径。  关键词:人工智能 小学音乐 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有了更高水平的追求。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成为了孩子们音乐启蒙的“导师”。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通过即兴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加强音乐、身体及情感之间的联系。本文以体态律动为理论基础,结合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现状,对儿童钢琴启蒙教学进行思考,目的是为了不断完善儿童钢琴启蒙教学方法及过程,进一步促进儿童钢琴教学朝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从历时纵向上看,其本身就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共时横向上看,中国文化包含了不同地域、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从音乐文化上看,中国各地、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也由于历史、经济、政治等原因的影响发展出各自的特色。本文所指的岭南文化其实就是广东文化,通过对岭南文化、岭南音乐的概念梳理,结合广东高校已经开设岭南音乐文化相关课程的现状,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为例对岭南音乐相关课程在
期刊
摘要:本文围绕翻转建构教学模式的内涵、实施思路和实施成效,通过应用于高职音乐课堂的课程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进行了系列的教学与实践研究。将翻转课堂融入高职音乐学科教学,目的是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高职音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翻转建构教学模式 高职音乐学科 翻转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4
期刊
摘要:中国和意大利同为文化古国,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如今,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多元文化在融合中发展,外来文化通过传播、适应、转型等方式融入本土的文化土壤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近年来,随着中意双边文化交流日渐增多,很多意大利经典歌剧在中国各地上演。其中,喜歌剧体裁广受观众喜爱,其经典剧目《费加罗的婚礼》作为上演率最高的歌剧之一,伴随中国本土观众的审美需求逐渐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