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的教育教学领域中,终身教育成了未来教学模式的重点改革方向。而要实现终身教育这一目标,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培养学生哪些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能力;自主学习
在现在的课堂上,学生大多都是以被动的态度去学习,将学习看成一项必须完成的负担。这不符合我国对教育目标提出的要求,也无法保证学生在离开校园后还能进行学习,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完成从授人以鱼的教学观到授人以渔的教学观的转变。
一、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一)现实情况
我国的教育在目前还是“以成绩论英雄”的情况,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在成绩以外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个情况导致的是“高分低能型”人才的大量出现,却无法满足祖国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小学阶段的优势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一个关键期。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技巧、学习方式得到初步培养。学生在这一阶段形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影响了日后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时,能否深入解读知识、能否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思维。
二、小学数学培养的能力分析
(一)数学注意能力
数学注意能力指学生对数学对象、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的注意力。是否具有数学注意能力,决定学生能否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是否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数学注意能力包括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点的概念并知道如何运用这个知识点;注意信息的广度,这要求学生在阅读题干时,要注意到题干里给出的全部条件并合理建立这些条件间的联系,不能遗漏、误读;注意力的迁移能力,这是要学生在做某类型的题时,不能还留意着上一个类型的题,结果把上一个类型的题的解题思路运用到下一个类型的题中,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二)数学观察能力
数学观察能力指学生在面对教师给出的符号、字母、数字或其他记号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问题等时,要对它们的结构特点进行观察和概括。数学观察能力与其他学科的观察能力不同,它是通过一个式子或量推导出一个另一个式子或量;同时,因为数学具有抽象性和形式化,数学观察往往依赖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
(三)数学记忆能力
数学记忆能力包括学生记忆数学材料的材质属性的能力,记忆数学概念和命题结构形式的能力,记忆概念关系的能力,记忆问题类型和解题思路的能力,记忆常用数值的能力。在记忆数学知识的问题上,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强迫学生死记硬背的倾向,但这实际上并不利于学生的记忆,教师应到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概念、将数学知识内化进自己的知识体系后自然记忆。由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不仅做到了准确,更能做到熟练。
(四)知识运用能力
知识运用能力强调数学知识是一个体系,学生要综合地运用他具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个问题。大量的数据表明,学生记住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并不代表他们可以在实际中运用,还是会出现面对卷子时大脑空白、事后听讲又觉得小儿科的情况。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在自己的思维中建立起数学知识的体系,在解答问题时只能杂乱无章地回忆零碎知识点,最终出现一无所知的情况。
(五)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经验为积极探索陌生的知识经验。它综合了学生其他的学习能力,是教师教学的最高目标。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整理和思考,还可以举一反三,将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教学调整得更贴合自己的学习情况。与此同时,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往往会在离开教学环境后,也坚持充实自己。
三、培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小学生理解题意
小學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受限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困难。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如面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讲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转化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采取画图的教学手段。假设长方形的长已知,宽未知,想要将长方形分成两个周长相等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应该是多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画出长方形的长,然后询问学生怎样平分长方形?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他们需要画出一个长是宽的二倍的长方形。
除去画图法,还有情境创设的方法。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加减法的时候,单纯的数字运算对于小学生过于枯燥抽象,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字转化为实际可感的物品,给数学运算创设出一个买卖东西的情景:教师不急于教授学生3+2=5,而是让学生买三个苹果,再买两个苹果,最后有几个苹果?通过这样具体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律和含义。
(二)让学生在合作的环境下学习
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的,因此他们在面对同一个数学知识时往往会呈现不同的接受程度。有的学生空间观念比较强,可以很快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不需要教师反复讲解;有的学生则比较困难,面对教师大量的讲解还是不得要领。传统的教学课堂提倡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角,这就容易造成对学生个性化学习差异的忽视:理解快的学生得不到进一步学习的机会,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只能落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给予他们合作的机会,充分考虑过学生的个体差异后合理编组,让长于思维能力的学生带动思维能力稍弱的学生,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更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练习算术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让学生自发地去帮助运算能力稍弱的学生,或者发现更便捷的运算方式以期获得比赛胜利。
四、总结
通过上述的分析,笔者从在小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培养哪些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学习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具体提出了数学注意能力等五种学习能力,并多手段进行教学、合作学习的对策。通过本文可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能力素质,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高树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2):222.
[2]刘婷婷.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3):182.
[3]鹿素玲.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9):18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能力;自主学习
在现在的课堂上,学生大多都是以被动的态度去学习,将学习看成一项必须完成的负担。这不符合我国对教育目标提出的要求,也无法保证学生在离开校园后还能进行学习,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完成从授人以鱼的教学观到授人以渔的教学观的转变。
一、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一)现实情况
我国的教育在目前还是“以成绩论英雄”的情况,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在成绩以外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个情况导致的是“高分低能型”人才的大量出现,却无法满足祖国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小学阶段的优势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一个关键期。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技巧、学习方式得到初步培养。学生在这一阶段形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影响了日后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时,能否深入解读知识、能否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思维。
二、小学数学培养的能力分析
(一)数学注意能力
数学注意能力指学生对数学对象、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的注意力。是否具有数学注意能力,决定学生能否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是否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数学注意能力包括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点的概念并知道如何运用这个知识点;注意信息的广度,这要求学生在阅读题干时,要注意到题干里给出的全部条件并合理建立这些条件间的联系,不能遗漏、误读;注意力的迁移能力,这是要学生在做某类型的题时,不能还留意着上一个类型的题,结果把上一个类型的题的解题思路运用到下一个类型的题中,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二)数学观察能力
数学观察能力指学生在面对教师给出的符号、字母、数字或其他记号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问题等时,要对它们的结构特点进行观察和概括。数学观察能力与其他学科的观察能力不同,它是通过一个式子或量推导出一个另一个式子或量;同时,因为数学具有抽象性和形式化,数学观察往往依赖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
(三)数学记忆能力
数学记忆能力包括学生记忆数学材料的材质属性的能力,记忆数学概念和命题结构形式的能力,记忆概念关系的能力,记忆问题类型和解题思路的能力,记忆常用数值的能力。在记忆数学知识的问题上,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强迫学生死记硬背的倾向,但这实际上并不利于学生的记忆,教师应到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概念、将数学知识内化进自己的知识体系后自然记忆。由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不仅做到了准确,更能做到熟练。
(四)知识运用能力
知识运用能力强调数学知识是一个体系,学生要综合地运用他具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个问题。大量的数据表明,学生记住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并不代表他们可以在实际中运用,还是会出现面对卷子时大脑空白、事后听讲又觉得小儿科的情况。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在自己的思维中建立起数学知识的体系,在解答问题时只能杂乱无章地回忆零碎知识点,最终出现一无所知的情况。
(五)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经验为积极探索陌生的知识经验。它综合了学生其他的学习能力,是教师教学的最高目标。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整理和思考,还可以举一反三,将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教学调整得更贴合自己的学习情况。与此同时,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往往会在离开教学环境后,也坚持充实自己。
三、培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小学生理解题意
小學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受限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困难。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如面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讲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转化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采取画图的教学手段。假设长方形的长已知,宽未知,想要将长方形分成两个周长相等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应该是多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画出长方形的长,然后询问学生怎样平分长方形?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他们需要画出一个长是宽的二倍的长方形。
除去画图法,还有情境创设的方法。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加减法的时候,单纯的数字运算对于小学生过于枯燥抽象,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字转化为实际可感的物品,给数学运算创设出一个买卖东西的情景:教师不急于教授学生3+2=5,而是让学生买三个苹果,再买两个苹果,最后有几个苹果?通过这样具体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律和含义。
(二)让学生在合作的环境下学习
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的,因此他们在面对同一个数学知识时往往会呈现不同的接受程度。有的学生空间观念比较强,可以很快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不需要教师反复讲解;有的学生则比较困难,面对教师大量的讲解还是不得要领。传统的教学课堂提倡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角,这就容易造成对学生个性化学习差异的忽视:理解快的学生得不到进一步学习的机会,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只能落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给予他们合作的机会,充分考虑过学生的个体差异后合理编组,让长于思维能力的学生带动思维能力稍弱的学生,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更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练习算术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让学生自发地去帮助运算能力稍弱的学生,或者发现更便捷的运算方式以期获得比赛胜利。
四、总结
通过上述的分析,笔者从在小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培养哪些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学习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具体提出了数学注意能力等五种学习能力,并多手段进行教学、合作学习的对策。通过本文可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能力素质,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高树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2):222.
[2]刘婷婷.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3):182.
[3]鹿素玲.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