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矿山地压与岩层控制课程教学过程中显现的问题与不足,本文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出了“轻理论、重实践、议难点”的教学模式,并阐明了该模式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和实效,结果表明:该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采矿 教学理念 矿山地压与岩层控制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学(教改)研究项目(JY201105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247-01
1.矿山地压与岩层控制课程特点
《矿山地压与岩层控制》是“采矿工程”和以矿业为背景的“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1],在采矿与安全类人才培养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门课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强、知识面广等特点,教师应注意从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出发,既要讲授书本的知识,又要引入当前本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信息、动态及成果,指出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未来发展的方向[2]。
2.传统教学方法与效果
在教学中,多数教师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倾听”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具备相当水平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会引导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学生要热爱所学专业,对所学课程要有足够的兴趣或相当的重视程度。
通过近三年来的教学体会,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在学生的情况,主要表现在:
(1)对本专业有兴趣、认真听讲和就坐前排的学生能较好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而那些对本专业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和就坐后排的学生则不能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仅专心于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2)学生上课没主动积极性,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对教师的课堂提问多数不能正确回答,甚至不知道教师所讲内容及提问,听讲仅是走过程,没有深入思考,只为获得平时成绩。
(3)学生的各种消极表现,挫伤了教师讲课激情,致使教师懒于提问,讲课流于形式,完成教学任务而已。
3.矿山地压与岩层控制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实效
3.1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而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为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本科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师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主要渠道。为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矿山地压与岩层控制课程教学做如下改革:
(1)理论部分,要求学生预习,并指派学生在课堂讲解,教师做补充与点评。
(2)工程实践部分,要求大家查阅资料,观看教学视频或矿山现场视频,教师针对性地讲解。
(3)科技前沿部分,邀请一些学术水平较高的老教授以科技报告形式讲授,并与学生互相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和爱好,启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
3.2考试内容与考核形式改革
课程的考试内容删减了有关理论方面力学建模、公式推导与死记硬背的内容,结合学生对该专业及课程的认知程度,尽可能地安排一些探讨性的问题,学生必须经过充分而深入的思考才能做出解答,或者是一些实际应用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思考后才能做出回答。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改革考核办法,采用课堂成绩、作业成绩、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课堂成绩包括课堂出勤率及对课堂提问的思考与回答情况,作业成绩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以此来强制学生重视课堂学习,进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3.3教学改革实施与实施效果
(1)教学改革实施。《矿山地压与岩层控制》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为适应课程特色,课堂教学时采用“轻理论、重实践、议难点”的模式进行讲授。该课程中依据工程实际建立的力学模型比较抽象,公式推导较多,加上学生对有些概念还难以弄懂,因此对“孔”周围的应力分布、老顶的板破断、砌体梁结构模型受力分析、支架受力分析等的推导过程进行了删减,要求学生掌握其物理概念、指导思路和使用条件,能正确使用其结论即可。
在讲“采场活动规律”时,在介绍有关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的假说时,着重让学生理解教材中给出的假说是如何提出来的,假说的条件,应用范围和存在的不足;在讲“巷道矿压显现与支护技术”时,重点介绍巷道围岩应力分布与巷道支护原理,掌握不同围岩情况下如何选用支护方法与技术,尤其要掌握锚杆支护原理的适用条件、优缺点及发展趋势,并配以成功应用案例,以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
“议难点”即是针对某些难点、热点问题,我们采取专家讲座、师生互动形式进行教学。这样做既能把有关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统一起来,加深学生对有关内容的深入了解,又能激发起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2)教学改革实施效果。从采矿10、11、12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来看: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准确率均有提高,同时带动了教师的讲课激情;其次,学生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简答的工程实际问题;最后,学生和老师之间专业交流增多,并讨论就业及学科发展情况。
4.结论
矿山地压与岩层控制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关系到现代采矿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影响矿业安全、绿色、高效发展的大事,而“轻理论、重实践、议难点”的教学模式为培养采矿高科技应用型人才开创了新途径。经过三年来的教学实践,该教学模式已初获成效,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而且获得了各位同行的普遍认可与好评。
参考文献:
[1]姜福兴.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矿业.2003(3):64-65
[2]高召宁.《矿山压力及其控制》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教育创新.2010(13):220-221
[3]罗三桂.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6):11-13
作者简介:
王超(1979~),男,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现任内蒙古科技大学采矿工程系副主任,主要从事矿山岩层控制与灾害治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
【关键词】采矿 教学理念 矿山地压与岩层控制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学(教改)研究项目(JY201105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247-01
1.矿山地压与岩层控制课程特点
《矿山地压与岩层控制》是“采矿工程”和以矿业为背景的“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1],在采矿与安全类人才培养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门课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强、知识面广等特点,教师应注意从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出发,既要讲授书本的知识,又要引入当前本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信息、动态及成果,指出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未来发展的方向[2]。
2.传统教学方法与效果
在教学中,多数教师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倾听”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具备相当水平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会引导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学生要热爱所学专业,对所学课程要有足够的兴趣或相当的重视程度。
通过近三年来的教学体会,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在学生的情况,主要表现在:
(1)对本专业有兴趣、认真听讲和就坐前排的学生能较好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而那些对本专业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和就坐后排的学生则不能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仅专心于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2)学生上课没主动积极性,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对教师的课堂提问多数不能正确回答,甚至不知道教师所讲内容及提问,听讲仅是走过程,没有深入思考,只为获得平时成绩。
(3)学生的各种消极表现,挫伤了教师讲课激情,致使教师懒于提问,讲课流于形式,完成教学任务而已。
3.矿山地压与岩层控制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实效
3.1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而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为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本科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师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主要渠道。为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矿山地压与岩层控制课程教学做如下改革:
(1)理论部分,要求学生预习,并指派学生在课堂讲解,教师做补充与点评。
(2)工程实践部分,要求大家查阅资料,观看教学视频或矿山现场视频,教师针对性地讲解。
(3)科技前沿部分,邀请一些学术水平较高的老教授以科技报告形式讲授,并与学生互相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和爱好,启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
3.2考试内容与考核形式改革
课程的考试内容删减了有关理论方面力学建模、公式推导与死记硬背的内容,结合学生对该专业及课程的认知程度,尽可能地安排一些探讨性的问题,学生必须经过充分而深入的思考才能做出解答,或者是一些实际应用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思考后才能做出回答。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改革考核办法,采用课堂成绩、作业成绩、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课堂成绩包括课堂出勤率及对课堂提问的思考与回答情况,作业成绩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以此来强制学生重视课堂学习,进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3.3教学改革实施与实施效果
(1)教学改革实施。《矿山地压与岩层控制》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为适应课程特色,课堂教学时采用“轻理论、重实践、议难点”的模式进行讲授。该课程中依据工程实际建立的力学模型比较抽象,公式推导较多,加上学生对有些概念还难以弄懂,因此对“孔”周围的应力分布、老顶的板破断、砌体梁结构模型受力分析、支架受力分析等的推导过程进行了删减,要求学生掌握其物理概念、指导思路和使用条件,能正确使用其结论即可。
在讲“采场活动规律”时,在介绍有关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的假说时,着重让学生理解教材中给出的假说是如何提出来的,假说的条件,应用范围和存在的不足;在讲“巷道矿压显现与支护技术”时,重点介绍巷道围岩应力分布与巷道支护原理,掌握不同围岩情况下如何选用支护方法与技术,尤其要掌握锚杆支护原理的适用条件、优缺点及发展趋势,并配以成功应用案例,以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
“议难点”即是针对某些难点、热点问题,我们采取专家讲座、师生互动形式进行教学。这样做既能把有关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统一起来,加深学生对有关内容的深入了解,又能激发起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2)教学改革实施效果。从采矿10、11、12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来看: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准确率均有提高,同时带动了教师的讲课激情;其次,学生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简答的工程实际问题;最后,学生和老师之间专业交流增多,并讨论就业及学科发展情况。
4.结论
矿山地压与岩层控制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关系到现代采矿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影响矿业安全、绿色、高效发展的大事,而“轻理论、重实践、议难点”的教学模式为培养采矿高科技应用型人才开创了新途径。经过三年来的教学实践,该教学模式已初获成效,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而且获得了各位同行的普遍认可与好评。
参考文献:
[1]姜福兴.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矿业.2003(3):64-65
[2]高召宁.《矿山压力及其控制》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教育创新.2010(13):220-221
[3]罗三桂.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6):11-13
作者简介:
王超(1979~),男,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现任内蒙古科技大学采矿工程系副主任,主要从事矿山岩层控制与灾害治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