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传统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教”的单边活动,学生的参与面小,教师留给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少,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少,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敢于摆脱传统习惯、权威等定势还不够。
【关键词】问题 探究 评价
物理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不符合物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因此,教师要立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交流与评价才是真正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处理物理教学中问题探究与评价的关系?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解决。
一、问题创设与引领。
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说:“求学问、学会问、只求答、非学问。”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因此,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科学探究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现这一目标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呢?
1、提供充分的感性体验,让学生有问可提。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计算机、录相机等把生活和生产中真实情景直接带进课堂;在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以及带领学生到课外进行参观、调查、访问等,增加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积累,让学生在体验生活、感受自然以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有问敢提。
教学中,教师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废除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想也敢问,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平等交流,正确的给予肯定,及时表扬,使学生产生成功的自我体验。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合理,或者过于简单,教师不能不闻不问,更不能打击,而应该及时肯定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与学生共同研究不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自悟自明,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选好情景素材,培养学生有问会提。
教学中,选择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提取问题,并应尽可能多的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相结合,提出的问题要更多的关注社会、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等,体现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注重自主探究。
过去,我们的教学以讲为主,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听讲状态,没有学习过程的参与,天长日久,学生便对学习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情绪,哪里还谈得上去自主探究,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呢?
1、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
教师在深化自身的思想认识的同时,要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吃透新教材的精髓,同时使学生明确自主探究的意义、目的,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自主探究习惯。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参观、访问等形式,发挥榜样的力量,自身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并通过自己思想汇报,与学生促膝谈心等各种方式来使学生思想上产生一种自主探究的意识,多角度、多途径来夯实学生的思想基础,唤起他们自主探究的渴望。
2、教师做好指导工作。
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要清醒地认识到不同学生在同一发展阶段有差异,即使是同一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差异。对于探究成功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让他们不能因此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应该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延伸拓展;对于探究失败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找到原因,对于他们身上闪光点要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避免他们因为受到挫折而對自主探究失去信心和兴趣,激发和调动每一位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逐渐养成创新习惯。
三、评价要多元化。
评价是对探究反思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的方式,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的建议时,发展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分析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处在发表不同见解所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中,久而久之会凝聚成敢于向问题挑战,乐学、善学的精神状态,养成创新求真的好品质。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评价。
1、对探究方案的评价。
通过对探究方案的评价,引导学生从中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使自己的探究方案直接得到了改进的同时,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探究问题的相关技能,为以后对类似的探究方案的优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通过评价可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在体验别人方案的优点、思维的快乐时,同时也发现自己方案的不足,彼此得到共同提高。
2、对探究结果的评价。
对探究结果的评价是指思考探究结果与探究假设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若探究结果与假设吻合,则假设被证实;若探究结果与假设冲突,则假设被推翻;若探究结果与假设基本吻合,但存在着差异,该差异必然是受到另一种规律所支配的结果,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关注这种差异,因为这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前奏,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科学史上,由于围绕着这种差异通过进一步探究从而导致新的发现的事例不胜枚举,如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就是典型的事例。
参考文献:
1·[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廖伯琴、张大昌主编,《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关键词】问题 探究 评价
物理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不符合物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因此,教师要立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交流与评价才是真正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处理物理教学中问题探究与评价的关系?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解决。
一、问题创设与引领。
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说:“求学问、学会问、只求答、非学问。”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因此,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科学探究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现这一目标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呢?
1、提供充分的感性体验,让学生有问可提。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计算机、录相机等把生活和生产中真实情景直接带进课堂;在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以及带领学生到课外进行参观、调查、访问等,增加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积累,让学生在体验生活、感受自然以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有问敢提。
教学中,教师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废除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想也敢问,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平等交流,正确的给予肯定,及时表扬,使学生产生成功的自我体验。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合理,或者过于简单,教师不能不闻不问,更不能打击,而应该及时肯定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与学生共同研究不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自悟自明,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选好情景素材,培养学生有问会提。
教学中,选择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提取问题,并应尽可能多的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相结合,提出的问题要更多的关注社会、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等,体现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注重自主探究。
过去,我们的教学以讲为主,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听讲状态,没有学习过程的参与,天长日久,学生便对学习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情绪,哪里还谈得上去自主探究,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呢?
1、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
教师在深化自身的思想认识的同时,要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吃透新教材的精髓,同时使学生明确自主探究的意义、目的,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自主探究习惯。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参观、访问等形式,发挥榜样的力量,自身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并通过自己思想汇报,与学生促膝谈心等各种方式来使学生思想上产生一种自主探究的意识,多角度、多途径来夯实学生的思想基础,唤起他们自主探究的渴望。
2、教师做好指导工作。
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要清醒地认识到不同学生在同一发展阶段有差异,即使是同一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差异。对于探究成功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让他们不能因此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应该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延伸拓展;对于探究失败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找到原因,对于他们身上闪光点要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避免他们因为受到挫折而對自主探究失去信心和兴趣,激发和调动每一位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逐渐养成创新习惯。
三、评价要多元化。
评价是对探究反思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的方式,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的建议时,发展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分析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处在发表不同见解所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中,久而久之会凝聚成敢于向问题挑战,乐学、善学的精神状态,养成创新求真的好品质。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评价。
1、对探究方案的评价。
通过对探究方案的评价,引导学生从中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使自己的探究方案直接得到了改进的同时,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探究问题的相关技能,为以后对类似的探究方案的优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通过评价可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在体验别人方案的优点、思维的快乐时,同时也发现自己方案的不足,彼此得到共同提高。
2、对探究结果的评价。
对探究结果的评价是指思考探究结果与探究假设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若探究结果与假设吻合,则假设被证实;若探究结果与假设冲突,则假设被推翻;若探究结果与假设基本吻合,但存在着差异,该差异必然是受到另一种规律所支配的结果,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关注这种差异,因为这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前奏,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科学史上,由于围绕着这种差异通过进一步探究从而导致新的发现的事例不胜枚举,如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就是典型的事例。
参考文献:
1·[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廖伯琴、张大昌主编,《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