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失落的碎片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爸爸组装的收音机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爸爸组装了一台电子管收音机。没有外壳,一个硕大的变压器和一排硕大的电子管,牢牢地挂在墙壁上。
  在黑暗的屋子里,电子管的灯丝发出灼亮的光,耀着我的眼。一个硕大的喇叭,发出了播音员们甜甜的、激昂的声音,增添我的好奇。
  长大以后,我也组装了一台收音机,是晶体管的,感觉没变。
  如今的收音机不再需要自己组装了,换了一茬又一茬,甚至使我有了近乎收藏的爱好。
  老弟
  老弟是我们兄弟中最小的,可老弟不是那么幸运的。他一出生,脖子下就长了一个肿囊囊的东西。在当时家里很穷的情况下,爸爸妈妈借钱抱着他去做了手术,从中摘除了一个东西,从此脖子下留下了一个疤痕。
  老弟长了一副薄嘴唇,从小就机灵乖巧,招人喜爱,前前后后围着大人转,得到了很多别的孩子得不到夸奖和宠爱。
  老弟的脑袋瓜非常非常的聪明,上小学的时候,在班上各科考试总是第一名。有一次老师带他到县里参加数学竞赛,回来时还给他买了一大堆书籍和食品。
  老弟上初中时,爸爸调到另一个县工作,家里先是爸爸、爷爷搬到了那个县。我和二弟面临高考,不便转学,哥三个还是住在没有卖出去的老屋。妈妈两边跑。
  有一天爷爷病了,爸爸工作忙,妈妈去照顾爷爷,老房子只剩下我们哥仨。为了不影响我们高考,老弟天天起早给我们做饭。当时是我们生活最困难时期,我们仨有几天连吃的大酱都没有了,又没钱买,聪明的老弟就用剩下的酱油拌玉米面,给我们做酱吃。
  就这样,我们的生活挺过来了。高考成绩发表时我和二弟双双上榜,老弟做了一顿“丰盛的美餐”为我们庆祝。
  这个县的老房子卖了,我和二弟上学了,老弟也转学了。 哪知所进的班是一个乱班,直到高中成绩都不怎么好。高中毕业,老弟没能圆他的大学梦,而是进了一家工厂当了普普通通的工人。但他很坦然,没有一点点的抱怨和失落。
  有时我想,是不是因为他给我们哥俩做饭,耽误了学习?是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门路给他选择一个好的学校和班级,影响了他的成绩呢?我和二弟时常会有这样的遗憾!
  从大井到压水井
  那口压水井,是在那口大井的原址上建的。
  还记得那口大井,曾是全村人的唯一的水源和命脉。井深让人看不到底。井壁是青砖砌的,砌得很古典,很老到。井上架一座辘轳,用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拴在辘轳上,手摇辘轳向上汲水。汲上来的水,又清又甜。
  辘轳下面是一个青石砌成的井座,四周长满了青苔。辘轳旁边,有一个长长的水槽,我也弄不清是干什么用的,可能是用来饮马的吧。
  到了夏天,大井的周围空气湿润,欢声笑语,一副清凉爽人的景象。
  不知什么时候,那口大井被填死了。填死前,有人淘井,淘到很多大洋钱和子弹。取代大井的,是家家戶户都有的一口压水井。我家的压水井,正是在那口大井的原址上建的。水还是那么清,那么甜,每当压水的时候,欢乐的水花唱出好听的歌,我就会想起那口大井的古老景象。
  有一天我离开了家,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再回去的时候,那口压水井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户户的自来水。
  但怎么喝,自来水的水,也没有那口压水井的水清甜美味。
  那片绿油油的麦地
  那片绿油油的麦地,有风吹过,有雾飞起,飞起的雾聚成浓浓的云,在麦地上方降下一片片雨。云的后方,是缕缕阳光的投射。
  麦地旁,度过了我童年所有的四季。春天的麦苗隆隆地生长,不用加油,也没有驿站,长成夏天淌成麦穗的河流,由绿色幻化成金黄。躺在垄间,一簇簇的麦芒直刺蓝天……
  忽然有一天,我从梦中醒来,无论怎样回首,也没有了先前的模样。但依稀可见,那片绿油油的景色还在舞蹈。
  为了那些刺天的壮汉,我想立一个永远的丰碑。
  责任编辑:曹景峰
其他文献
2017年2月,于云霞回到新疆喀什麦盖提刀郎中学。  迎接她的是一群熟悉却惊诧的脸,惊讶中似乎又有些手足无措,不过瞬间这些就都被兴奋所取代。学生吾星对她说:“老师,我能不能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当然可以,来吧!”于云霞高兴地张开双臂。  在她的记忆里,这个维吾尔族男孩是一个特别羞涩的学生,但这次有点不一样,“在这里,很少有离开之后再回去的老师。”两年之后的山东日照,于云霞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有控制
期刊
山东,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是日出先照之地,是齐鲁沃土,是海岱圣地,是“一山一水一圣人”,是“好客山东”,是沂蒙红色传承,是“青未了”,是黄河入海……  有太多的角度去解读山东,这一次,我们想选一个不一样的角度,告诉你一个熟悉却又不一样的山东。  我们选择的角度是——地理。  这是一个让我们的年轻编辑、记者困扰的选题。当东西南北的地理空间概念,与文化社会发展的时间概念重合,就如同纵横两个坐标轴上的
期刊
1978年,时任山东菏泽地委书记周振兴,在关键时刻态度鲜明地支持东明县实行“大包干”,东明县成为全国首个实行新土地政策的地方。周振兴的坚定决心和态度,极大地鼓舞了當地群众,东明县也正式推出“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  包干到户的石破天惊之举,是农民自己探索出去的致富之路,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本刊资料图)
期刊
亿年沉浮  在20多亿年前地球生命刚刚形成时,古泰山就已经存在。5亿年前,华北地区大幅下沉,古泰山沉入海底。  在海底沉睡了近4亿年之后,泰山迎来新的“生机”。距今约1亿年前,太平洋板块与亚欧大陆板块进行了一次影响巨大的“亲密接触”,造就了中国地质学史上著名的“燕山运动”,现代意义上的泰山雏形诞生,与其同时代形成的,还有太行山脉、横断山脉、唐古拉山、贺兰山……  不过,从雏形诞生到今天泰山及其引领
期刊
淄水与潍水  在泰沂山脉高山脊背的背面,是一大片丘陵过渡地带,蜿蜒起伏的丘陵边缘,是广袤的山麓堆积平原。与鲁西南地区的汶泗相似,多条同样自高山汇集而成的河流,在海洋与泰沂山脉东北部之间的广阔地带,肆意流淌,呈网状向北,最终汇入渤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淄水与潍水。  淄水,源出泰沂山脉中段的鲁山,历史悠久。早在上古时期,就已成形。雨水充沛之时,曾泛滥成灾。经大禹治理,复其故道,自此通流无阻。潍水则更
期刊
大运河没开通前的鲁西地区是少有人问津的区域。元代,京杭大运河取道山东,让鲁西地区因为这条水路,焕发出了别样的光辉。明清两代,五百余年的时间里,鲁西城镇因水运繁荣了起来,南来北往的船只在此交易和歇息,帶动沿线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它们犹如灿烂的繁星,点缀在大运河沿线。  “小天津”临清  临清位于会通河与卫河的交汇处,曾是漕船与商船南上北下的必经之道。明代在这里设粮仓、建钞关。万历时期,临清钞关年商税额
期刊
海上仙山  《山海经》中记载,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山上是仙境,有长生不老药。从先秦时起,这片土地就拥有了神秘的色彩,八仙过海、徐福東渡……都是从这里启程的,秦皇汉武都对这里心向往之。  但在科技还不甚发达的古代,海上风云变幻,海洋的阻隔是难以逾越的,传说中的仙山蓬莱也是“漂浮不定”的。这座海上仙山,是否真的有人到过,无人知晓。但无论是早期来此求仙问道的帝王,还是后来登上蓬莱阁的文人墨
期刊
迄于四海  在漫长的时期里,海,是人们对世界之极的终极想象。  渤海的下沉,使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断开,三面环海的地理形态就此形成。自有人类活动开始,海洋就为我们提供食物。伴随社会的发展,被浪潮带上海滩的贝壳,还一度成为装饰品、陪葬品和钱币,成为最原始的财富象征。  自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相信“万物有灵”。但深广浩淼与变幻莫测的海洋,对当时的人们来说,终究是无法探知的世界。人们相信,海洋皆有海神,并
期刊
提到汶河与泗水,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似乎很熟悉,但具体怎么个流向不清楚。  提到大汶河文化,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对,这个我知道!课本里学过!但深入的了解又不清楚。  提到鲁国,大多数人会问道:你说的是“齐鲁”的“鲁”吧?  而提到孔子,大多数人会摩拳擦掌:背哪句名言?  当我们今天告诉你,如果没有汶河与泗水,就不会有鲁国文明,就更不会诞生孔子,你会相信吗?  山东粮仓  粮食种植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河
期刊
虽远犹近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裹滚滚黄沙而下的黄河在渤海沿岸,为山东创造了最年轻的土地,但是在漫长的历史上,黄河与山东的关系似乎并没有那么亲密,她时常破堤而出,漫延百里,更让沿岸人们对她亦爱亦恨。  自先秦始,受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黄河下游河道频繁变迁,范围北至天津海河,南至江淮,较大的改道就超过20次,而涉及山东的有5次,但她的每一次改道,都会为流经地贡献肥沃的沙土,成就农业生产的提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