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手机依赖指数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和感觉寻求问卷,对4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关系及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的作用.结果 发现:(1)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与手机依赖正相关,而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手机依赖负相关;(2)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间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果 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具有密切联系,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在该联系中起重要作用.
【机 构】
:
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济宁 272067;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手机依赖指数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和感觉寻求问卷,对4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关系及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的作用.结果 发现:(1)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与手机依赖正相关,而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手机依赖负相关;(2)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间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果 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具有密切联系,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在该联系中起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以河南省某市四所幼儿园大、中、小班共196名学前儿童及其父母和教师为研究对象,基于家庭系统理论,采用父、母填写的父母感知协同教养量表和亲子关系量表、母亲填写的儿童早期同胞关系质量问卷和幼儿教师报告的儿童行为量表探讨亲子关系、同胞关系在父母感知协同教养与学前儿童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发现:(1)母予冲突和母子亲密分别在母亲感知协同教养与同胞冲突和同胞温暖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父子冲突和父子亲密分别在父亲感知协同教养与同胞冲突和同胞温暖间起完全中介作用;(2)父/母子冲突和同胞冲突在母亲感知协同教养和儿童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更应该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如何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转化这些后进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从而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呢?本文从关爱、赏识、竞争和优化课堂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后进生;转化 在一个班集体中,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缺少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也远比班级里其他孩子差很多,这些
大学生身体自尊是如何随年代变化的呢?研究对2004年至2016年107篇使用身体自尊量表的研究进行了横断历史研究,涉及大学生30738名.结果 显示:(1)我国大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与年代有着显著正相关关系;(2)男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都有了一定提升;(3)男生在身体自尊各个因子的得分高于女生0.2 ~0.3个标准差,显示出了大学生在身体自尊水平上的性别差异;(4)从大学生整个群体来看,经济因素、高等教育因素与大学生身体自尊具有显著相关,而从不同性别群体来看,经济因素与人口压力对于男大学
友伴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源.本研究从儿童积极发展的视角探讨友伴人际品格(仁慈和公正)对儿童人际品格的影响及友伴数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并检验了儿童的群体(学段、性别、是否独生)差异状况.研究采用班级同伴提名法及儿童品格调查问卷对1555名4~9年级儿童及其互提名友伴展开调查.结果 发现:(1)友伴仁慈和公正显著预测所有儿童群体的仁慈和公正;(2)儿童的友伴数量更多时,友伴公正对其公正的预测作用更显著;该调节效应仅体现在初中生和男生群体上.研究结果表明,儿童与具有积极品格特征的友伴交往对其积极品格的发展至关重
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社会角色理论,选取武汉市492名大学生为被试,以问卷方式测量了大学生中庸思维、同伴冲突以及网络成瘾.结果 显示:(1)中庸思维与同伴冲突、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同伴冲突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2)同伴冲突在中庸思维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之中起中介作用;(3)性别对中介路径“中庸思维→同伴冲突→网络成瘾”的前半段路径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对于男性,中庸思维可以负向预测同伴冲突;对于女性,中庸思维不能预测同伴冲突.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同伴冲突中介中庸思维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但是,中庸思维与同伴冲突
以491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络受欺负行为进行为期2年的4次追踪测试,同时测试其父母教养方式.采用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探讨初中生网络受欺负行为的多种发展轨迹,并分析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结果 发现:(1)在2年时间内,初中生网络受欺负行为呈显著下降趋势;(2)初中生网络受欺负行为存在两种下降趋势,即快速下降与慢速下降;(3)父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与母亲拒绝这三种教养方式可增加两组初中生的网络受欺负行为,同时也可降低其网络受欺负行为的下降速度;(4)父亲情感温暖可显著预测快速下降组的初始水平和发展速度,母亲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2178名小学生为被试(平均年龄11.05±0.69岁,男生1132人)自5年级追踪至8年级,通过纵向交叉滞后模型对攻击与同伴侵害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结果 发现,各年级关系攻击均可预测之后的关系侵害,7年级身体攻击预测8年级身体侵害,此外6年级关系侵害经历对7年级关系攻击具有预测作用.攻击与同伴侵害间的纵向联系不存在性别差异.这些结果表明,童年晚期至青少年早期攻击与同伴侵害之间总体上符合连续性社交过程模型,即攻击对随后的同伴侵害具有更明显预测作用,但在小学升初中的学校过渡阶段关系侵害预测随
为探讨父母教育卷入与学龄期儿童数学焦虑之间的纵向联系及内在作用机制,从山东省聊城市两所普通小学选取1734名三、四年级学生,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结果 发现:(1)T1父母教育卷入能够显著负向预测T2儿童数学焦虑,但T1儿童数学焦虑对T2父母教育卷入的预测不显著;(2)在同一时间点上,儿童数学态度在父母教育卷入与儿童数学焦虑之间发挥显著中介作用;(3)在不同时间点上,儿童数学态度的中介作用仍然成立,表明儿童数学态度的中介作用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该结果强调了父母教育卷入对学龄期儿童数学焦虑变化的重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