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中风后遗症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参考组采用关节康复训练,实验组进行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实验组ADL评分为30.21±4.18,参考组为30.67±5.02,两组ADL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ADL评分为74.33±8.55,参考组为55.16±4.69,两组均有明显升高,但实验组明显高于参考组,对比有明显差异(t=5.97,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突出,操作简单便捷,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针灸;中风后遗症;中医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4-0-01
中风后遗症是常见疾病类型,主要表现为偏瘫,即一侧肢体运动障碍,行走时可表现为“划圈”步态,患者生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有些患者病情严重丧失了行动能力,并且受到心理上的挫伤进一步加重病情,所以必须要及时进行健康指导,同时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我国的康复技术目前得到了极大改善,有研究显示[1],中医针灸治疗在中风后遗症中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本文以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意识清醒[3];②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感染、肿瘤患者;②全身情况不佳;③孕妇、哺乳期妇女。
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国医堂随访的80例中风患者,均具有偏瘫后遗症,其中单侧偏瘫58例,双侧偏瘫22例。随机分为参考组、实验组,各40例。参考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54-78岁,平均(68.9±4.1)岁,病程3-15年,平均(5.3±1.1)年。实验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53-79岁,平均(69.7±4.5)岁,病程4-16年,平均(5.6±1.3)年;两组年龄、性别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考组采用康复训练方法,内容如下:①关节活动度训练:尽可能保持适中的活动强度,让患者不感到疼痛,活动的幅度由小到大,保持较为稳定的活动速度。当患者意识清醒时,帮助患者用手握住形状为圆柱体的物品,并保持着上肢屈伸的姿势来强化肢体的屈肢模式,治疗人员要按摩患者的上肢进行放松。患者睡觉时也要预防关节的挛缩,需采取抗痉挛体位。②非治疗时间坐位训练。床头摇高30°,指导患者坐于床头部位,坐立时间较长后调整床头倾斜角可增加10°倾斜度,最大倾斜度不超过90°为止。
实验组在参考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
针灸的穴位有水沟、百会、内关穴、大冲、太溪、风市、曲池、阳陵泉、地仓。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中医辩证加减相关特定穴位,患者平卧位,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取0.35×40mm或者0.35×60mm金针或银针刺入穴位,根据穴位调整针灸的角度,手法快速中度刺激,患者感到麻胀时得气。中医辩证论治后,虚证患者科可加长度1.5厘米的艾条套在针柄上点燃后针灸约20分钟。以上得气留针30分钟后拔针。1次/d,14d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2]。
1.3观察指标
AD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量表,评分越高则生活能力越强[4]。
1.4统计学方法
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t检验;计数资料x2校验,P<0.05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ADL评分为30.21±4.18,参考组为30.67±5.02,两组ADL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ADL评分为74.33±8.55,参考组为55.16±4.69,两组均有明显升高,但实验组明显高于参考组,对比有明显差异(t=5.97,P<0.05)。
3 讨论
由于脑中风患者的神经系统受损,在恢复期一般会有肢体肌力下降、肌张力增高、平衡障碍、吞咽、言语功能障碍的情况,因此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存在步态异常的问题。现在临床治疗脑中风肢体功能恢复现有各种的方法,但是对于脑中风后的残损、活动受限、参与受限的问题并不能彻底解决。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是由于肝肾亏虚、气滞血瘀、感受外邪引起的。针灸技术是综合了生理学、解剖学的综合治疗技术,可以根据个体发育情况给予良性刺激,可以加强局部新陈代谢,能够消除炎症症状等。针灸治疗方法能够结合热效应以及针刺治疗两种效果[4]。使得热效应以及疼痛感觉冲动一并传入神经中枢,起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作用,局部皮肤在热效应作用下能够迅速扩张血管,促进新陈代谢[3],有助于改善营养代谢以及血液供应。越早介入针灸治疗越能够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注意在进行针灸疗法过程中,手法要轻柔,平补平泻,给予适宜的刺激,不可多选穴位。头部是诸阳汇合的地方,针灸百会、水沟两个穴位能够起到通身行脑的作用,当患者出现神志不清的现象是可以针灸以上两个穴位能够清醒通神;内关穴是心包经穴位[4],针灸该穴位能够起到气血运行通畅,调理心气的作用;针灸太溪以及大冲穴位能够起到平肝潜阳的作用,通过针灸以上两个穴位治疗肝炎过胜。风池以及太溪穴针灸能够治疗阴虚风动。当患者出现口角歪斜的现象时,可以针灸地仓穴位。中风后遗症情况下都会出现上肢不遂的症状,可针灸手三里以及曲池穴,下肢不遂可针灸阳凌泉以及环跳穴位,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5]。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ADL、ADL评分均明显低于参考组,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突出,操作简单便捷,有效改善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年环.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8,034(012):157,159.
[2]张维保.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偏瘫的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8,016(001):114-115.
[3]王麗娜,张涛.育阴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阴虚血瘀型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01):55-57.
[4]张芳,赵光恒.运动针灸联合补气活血方治疗脑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8,01(31):1126-1128.
[5]许波,詹晓明,欧静.补阳还五汤+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000(029):253.
【关键词】针灸;中风后遗症;中医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4-0-01
中风后遗症是常见疾病类型,主要表现为偏瘫,即一侧肢体运动障碍,行走时可表现为“划圈”步态,患者生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有些患者病情严重丧失了行动能力,并且受到心理上的挫伤进一步加重病情,所以必须要及时进行健康指导,同时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我国的康复技术目前得到了极大改善,有研究显示[1],中医针灸治疗在中风后遗症中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本文以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意识清醒[3];②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感染、肿瘤患者;②全身情况不佳;③孕妇、哺乳期妇女。
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国医堂随访的80例中风患者,均具有偏瘫后遗症,其中单侧偏瘫58例,双侧偏瘫22例。随机分为参考组、实验组,各40例。参考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54-78岁,平均(68.9±4.1)岁,病程3-15年,平均(5.3±1.1)年。实验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53-79岁,平均(69.7±4.5)岁,病程4-16年,平均(5.6±1.3)年;两组年龄、性别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考组采用康复训练方法,内容如下:①关节活动度训练:尽可能保持适中的活动强度,让患者不感到疼痛,活动的幅度由小到大,保持较为稳定的活动速度。当患者意识清醒时,帮助患者用手握住形状为圆柱体的物品,并保持着上肢屈伸的姿势来强化肢体的屈肢模式,治疗人员要按摩患者的上肢进行放松。患者睡觉时也要预防关节的挛缩,需采取抗痉挛体位。②非治疗时间坐位训练。床头摇高30°,指导患者坐于床头部位,坐立时间较长后调整床头倾斜角可增加10°倾斜度,最大倾斜度不超过90°为止。
实验组在参考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
针灸的穴位有水沟、百会、内关穴、大冲、太溪、风市、曲池、阳陵泉、地仓。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中医辩证加减相关特定穴位,患者平卧位,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取0.35×40mm或者0.35×60mm金针或银针刺入穴位,根据穴位调整针灸的角度,手法快速中度刺激,患者感到麻胀时得气。中医辩证论治后,虚证患者科可加长度1.5厘米的艾条套在针柄上点燃后针灸约20分钟。以上得气留针30分钟后拔针。1次/d,14d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2]。
1.3观察指标
AD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量表,评分越高则生活能力越强[4]。
1.4统计学方法
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t检验;计数资料x2校验,P<0.05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ADL评分为30.21±4.18,参考组为30.67±5.02,两组ADL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ADL评分为74.33±8.55,参考组为55.16±4.69,两组均有明显升高,但实验组明显高于参考组,对比有明显差异(t=5.97,P<0.05)。
3 讨论
由于脑中风患者的神经系统受损,在恢复期一般会有肢体肌力下降、肌张力增高、平衡障碍、吞咽、言语功能障碍的情况,因此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存在步态异常的问题。现在临床治疗脑中风肢体功能恢复现有各种的方法,但是对于脑中风后的残损、活动受限、参与受限的问题并不能彻底解决。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是由于肝肾亏虚、气滞血瘀、感受外邪引起的。针灸技术是综合了生理学、解剖学的综合治疗技术,可以根据个体发育情况给予良性刺激,可以加强局部新陈代谢,能够消除炎症症状等。针灸治疗方法能够结合热效应以及针刺治疗两种效果[4]。使得热效应以及疼痛感觉冲动一并传入神经中枢,起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作用,局部皮肤在热效应作用下能够迅速扩张血管,促进新陈代谢[3],有助于改善营养代谢以及血液供应。越早介入针灸治疗越能够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注意在进行针灸疗法过程中,手法要轻柔,平补平泻,给予适宜的刺激,不可多选穴位。头部是诸阳汇合的地方,针灸百会、水沟两个穴位能够起到通身行脑的作用,当患者出现神志不清的现象是可以针灸以上两个穴位能够清醒通神;内关穴是心包经穴位[4],针灸该穴位能够起到气血运行通畅,调理心气的作用;针灸太溪以及大冲穴位能够起到平肝潜阳的作用,通过针灸以上两个穴位治疗肝炎过胜。风池以及太溪穴针灸能够治疗阴虚风动。当患者出现口角歪斜的现象时,可以针灸地仓穴位。中风后遗症情况下都会出现上肢不遂的症状,可针灸手三里以及曲池穴,下肢不遂可针灸阳凌泉以及环跳穴位,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5]。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ADL、ADL评分均明显低于参考组,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突出,操作简单便捷,有效改善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年环.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8,034(012):157,159.
[2]张维保.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偏瘫的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8,016(001):114-115.
[3]王麗娜,张涛.育阴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阴虚血瘀型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01):55-57.
[4]张芳,赵光恒.运动针灸联合补气活血方治疗脑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8,01(31):1126-1128.
[5]许波,詹晓明,欧静.补阳还五汤+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000(02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