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對西替利嗪的药理作用、临床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方法:以我院38例使用西替利嗪治疗的患者为调查样本,对其治疗情况进行调查,整理西替利嗪的临床使用情况,并对其药理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的27例,疗效尚可者9例,治疗效果差者2例,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4.7 %。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西替利嗪能够针对多种过敏性疾病进行治疗,且效果理想。
关键词:西替利嗪;药理作用;临床治疗
西替利嗪是一种抗组胺药物,能够针对多种变态反应进行治疗,是一种长效抗变态反应药物,不仅能够针对皮肤、呼吸系统过敏反应进行治疗,同时能够针对眼部过敏反应进行治疗,多应用在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眼瘙痒等疾病的治疗效果,自其应用在临床中后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干预效果[1]。我国卫生部于2008年将其定为非处方药物,本次研究对西替利嗪的药理作用、临床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38例使用西替利嗪治疗的患者为调查样本,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4月-2019年4月。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平均(36.9±6.7)岁,过敏性鼻炎15例、荨麻疹11例、过敏性哮喘5例、眼瘙痒5例、眼结膜炎2例,患者病程平均(6.5±1.8)个月。患者治疗前4个月未使用过糖皮激素类药物、抗组胺类药物、免疫系统药物进行治疗;患者均无寄生虫引发的过敏表现;患者无其他免疫系统疾病,例如红斑狼疮等;患者无肝肾功能异常表现;患者无胃肠道功能紊乱表现;患者无妊娠、哺乳期女性。
1.2一般方法
患者病情较轻或予以预防治疗时剂量为10 - 15 mg/次,一日一次,症状严重的患者予以20 mg口服,一日一次,治疗时间为2周。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进行统计,评估患者治疗效果。患者各项临床表现基本消失、呼吸功能正常者视为显著;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改善,呼吸功能基本正常者为尚可;患者治疗后各项病情无改善者为差。评估有效率=显著率+改善率。
2.结果
38例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的27例,疗效尚可者9例,治疗效果差者2例,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4.7 %。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3.1西替利嗪药理
抗组胺作用:西替利嗪是H1高选择性抗组胺类药物,是抗组胺作用的主要成分。西替利嗪能够有效阻断H1受体,且其效果要高于其他抗组胺类药物。多项研究证实,西替利嗪能够改善组胺引发的高气道反应,进而消除患者气道变态反应,改善患者病情。
抑制气道内炎性反应:气道内炎性反应的发生与体内嗜酸性粒细胞相关,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是导致炎性细胞产生的主要因素,炎性细胞在气道内聚集、浸润导致气道出现高反应变态表现[2]。而西替利嗪能够阻碍炎性细胞聚集,进而避免炎性细胞浸润呼吸道,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抑制肥大性细胞脱颗粒:在针对动物实验的调查中发现,高浓度的西替利嗪相比低浓度、中度浓度西替利嗪在抑制肥大性细胞脱颗粒中的效果更为理想。其能够抑制IgE诱导功能,而此种作用可能是其针对过敏性哮喘、气道高反应表现的主要机制[3]。
抑制迟发性哮喘、过敏:在研究中发现西替利嗪能够抑制IgE诱导功能,因此,其也能够针对IgE介导引发的皮肤性迟发性过敏反应和迟发性哮喘[4]。且高剂量西替利嗪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患者多在治疗1周后病情得到有效改善。
3.2临床应用
西替利嗪作为抗组胺、抗过敏药物,应用在多种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中,其是一种羟嗪类代谢产物,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西替利嗪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哮喘症状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肺部通气情况,降低患者气道高反应表现。针对预防性用药治疗或病情较轻的患者予以剂量10 - 15 mg剂量治疗,一日一次,症状严重的患者予以20 mg口服治疗[5]。针对超过6岁的儿童则予以5 mg剂量进行治疗,一日一次,低于6岁的儿童不建议使用西替利嗪治疗[6]。我院38例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的27例,疗效尚可者9例,治疗效果差者2例,且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证明西替利嗪的抗组胺、抗过敏效果理想,安全性更高。
3.3药代动力学
以成人剂量为例,10-15 mg西替利嗪在进入体内后60 min能够达到药物峰值,且其药物吸收不会受到食物的影响,因此在进食前后服药均可。西替利嗪在进入体内后血药有效浓度能够维持24h,其通过汗液、排泄等方式代谢出体外。
3.4不良反应
西替利嗪在治疗中也会引发不良反应,其中以恶心、口干、头痛等表现为主,是其临床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有小几率会引发肝肾功能异常表现,但停药后肝肾功能会自行恢复。对于服药量超过20 mg的患者来说会出现嗜睡现象,且无特殊方式能够缓解患者嗜睡表现。但本次治疗中并无不良反应病例,分析结果可能与样本量过少相关,需增加样本量进行深入调查。
3.5注意事项
(1)针对存在肾功能损伤的患者来说其药物代谢能力下降,因此要降低服药剂量,患者服药剂量最高5 mg,一日一次。(2)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禁止使用西替利嗪治疗。(3)西替利嗪治疗过程中要避免与其衍生物以及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共同使用。(4)在西替利嗪治疗过程中要禁止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素。(5)针对西替利嗪过敏的患者禁止使用。(6)近期服用安眠药或长期服用安眠药的患者不可使用该药治疗。(7)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并叮嘱患者遵医嘱服药,不可私自增减药量,避免过量服药引发心律失常。(8)有严重心功能障碍的患者例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者禁止使用。
总的来说,西替利嗪应用在多种过敏性疾病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够阻断多种变态反应,也能够针对多种炎性反应进行治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高静.西替利嗪的药理作用与临床使用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 , 26 (12) : 78.
[2]周莹.浅析西替利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 8 (05) : 81 - 83.
[3]石建萍,肖海珍,吴海斌,等.小剂量左西替利嗪间歇疗法结合中医体质个体化治疗预防慢性荨麻疹复发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 25 (12) : 1274 - 1276 + 1311.
[4]朱国星.盐酸西替利嗪片药理及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 , 14 (26) : 7.
[5]冯芹,商庆节,孙敬侠,等.盐酸左西替利嗪搽剂的止痒抗过敏作用与局部皮肤组织分布特点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1 , 27 (08) : 1179 - 1180.
[6]刘静平,白亚菲,修志民.毗美莫司联合左西替利漆片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评价[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4 (5) : 415 - 417.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邹文静,1988.女 籍贯:湖南 职称和学历:药师 本科 研究方向或专业:药学
关键词:西替利嗪;药理作用;临床治疗
西替利嗪是一种抗组胺药物,能够针对多种变态反应进行治疗,是一种长效抗变态反应药物,不仅能够针对皮肤、呼吸系统过敏反应进行治疗,同时能够针对眼部过敏反应进行治疗,多应用在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眼瘙痒等疾病的治疗效果,自其应用在临床中后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干预效果[1]。我国卫生部于2008年将其定为非处方药物,本次研究对西替利嗪的药理作用、临床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38例使用西替利嗪治疗的患者为调查样本,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4月-2019年4月。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平均(36.9±6.7)岁,过敏性鼻炎15例、荨麻疹11例、过敏性哮喘5例、眼瘙痒5例、眼结膜炎2例,患者病程平均(6.5±1.8)个月。患者治疗前4个月未使用过糖皮激素类药物、抗组胺类药物、免疫系统药物进行治疗;患者均无寄生虫引发的过敏表现;患者无其他免疫系统疾病,例如红斑狼疮等;患者无肝肾功能异常表现;患者无胃肠道功能紊乱表现;患者无妊娠、哺乳期女性。
1.2一般方法
患者病情较轻或予以预防治疗时剂量为10 - 15 mg/次,一日一次,症状严重的患者予以20 mg口服,一日一次,治疗时间为2周。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进行统计,评估患者治疗效果。患者各项临床表现基本消失、呼吸功能正常者视为显著;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改善,呼吸功能基本正常者为尚可;患者治疗后各项病情无改善者为差。评估有效率=显著率+改善率。
2.结果
38例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的27例,疗效尚可者9例,治疗效果差者2例,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4.7 %。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3.1西替利嗪药理
抗组胺作用:西替利嗪是H1高选择性抗组胺类药物,是抗组胺作用的主要成分。西替利嗪能够有效阻断H1受体,且其效果要高于其他抗组胺类药物。多项研究证实,西替利嗪能够改善组胺引发的高气道反应,进而消除患者气道变态反应,改善患者病情。
抑制气道内炎性反应:气道内炎性反应的发生与体内嗜酸性粒细胞相关,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是导致炎性细胞产生的主要因素,炎性细胞在气道内聚集、浸润导致气道出现高反应变态表现[2]。而西替利嗪能够阻碍炎性细胞聚集,进而避免炎性细胞浸润呼吸道,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抑制肥大性细胞脱颗粒:在针对动物实验的调查中发现,高浓度的西替利嗪相比低浓度、中度浓度西替利嗪在抑制肥大性细胞脱颗粒中的效果更为理想。其能够抑制IgE诱导功能,而此种作用可能是其针对过敏性哮喘、气道高反应表现的主要机制[3]。
抑制迟发性哮喘、过敏:在研究中发现西替利嗪能够抑制IgE诱导功能,因此,其也能够针对IgE介导引发的皮肤性迟发性过敏反应和迟发性哮喘[4]。且高剂量西替利嗪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患者多在治疗1周后病情得到有效改善。
3.2临床应用
西替利嗪作为抗组胺、抗过敏药物,应用在多种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中,其是一种羟嗪类代谢产物,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西替利嗪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哮喘症状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肺部通气情况,降低患者气道高反应表现。针对预防性用药治疗或病情较轻的患者予以剂量10 - 15 mg剂量治疗,一日一次,症状严重的患者予以20 mg口服治疗[5]。针对超过6岁的儿童则予以5 mg剂量进行治疗,一日一次,低于6岁的儿童不建议使用西替利嗪治疗[6]。我院38例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的27例,疗效尚可者9例,治疗效果差者2例,且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证明西替利嗪的抗组胺、抗过敏效果理想,安全性更高。
3.3药代动力学
以成人剂量为例,10-15 mg西替利嗪在进入体内后60 min能够达到药物峰值,且其药物吸收不会受到食物的影响,因此在进食前后服药均可。西替利嗪在进入体内后血药有效浓度能够维持24h,其通过汗液、排泄等方式代谢出体外。
3.4不良反应
西替利嗪在治疗中也会引发不良反应,其中以恶心、口干、头痛等表现为主,是其临床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有小几率会引发肝肾功能异常表现,但停药后肝肾功能会自行恢复。对于服药量超过20 mg的患者来说会出现嗜睡现象,且无特殊方式能够缓解患者嗜睡表现。但本次治疗中并无不良反应病例,分析结果可能与样本量过少相关,需增加样本量进行深入调查。
3.5注意事项
(1)针对存在肾功能损伤的患者来说其药物代谢能力下降,因此要降低服药剂量,患者服药剂量最高5 mg,一日一次。(2)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禁止使用西替利嗪治疗。(3)西替利嗪治疗过程中要避免与其衍生物以及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共同使用。(4)在西替利嗪治疗过程中要禁止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素。(5)针对西替利嗪过敏的患者禁止使用。(6)近期服用安眠药或长期服用安眠药的患者不可使用该药治疗。(7)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并叮嘱患者遵医嘱服药,不可私自增减药量,避免过量服药引发心律失常。(8)有严重心功能障碍的患者例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者禁止使用。
总的来说,西替利嗪应用在多种过敏性疾病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够阻断多种变态反应,也能够针对多种炎性反应进行治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高静.西替利嗪的药理作用与临床使用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 , 26 (12) : 78.
[2]周莹.浅析西替利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 8 (05) : 81 - 83.
[3]石建萍,肖海珍,吴海斌,等.小剂量左西替利嗪间歇疗法结合中医体质个体化治疗预防慢性荨麻疹复发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 25 (12) : 1274 - 1276 + 1311.
[4]朱国星.盐酸西替利嗪片药理及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 , 14 (26) : 7.
[5]冯芹,商庆节,孙敬侠,等.盐酸左西替利嗪搽剂的止痒抗过敏作用与局部皮肤组织分布特点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1 , 27 (08) : 1179 - 1180.
[6]刘静平,白亚菲,修志民.毗美莫司联合左西替利漆片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评价[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4 (5) : 415 - 417.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邹文静,1988.女 籍贯:湖南 职称和学历:药师 本科 研究方向或专业: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