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验的教学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us2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是经验的综合运用,教育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教育是经验的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教学过程中要有经验的参与,在课前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在课中要激活、利用经验,让学生生成新的经验;课后要对此类经验进行反思与提升。
  关键词 经验 预设 生成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7.060
  理论课尤其是教育理论课,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课程,教材提供的内容往往是基本理论的罗列,逻辑严密,论证严谨,如果参照教材的体系来讲课,尽管不会有逻辑上的错误,但是往往由于理论性太强而导致趣味性不足,其后果是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不高,课堂学习效果不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在邀请听课《少先队主题活动的设计》中,笔者尝试将课堂知识与学生的经验对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用主义者杜威非常强调经验的重要作用,他认为经验既不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也不是独立的精神实体,而是主体和对象、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映了主观的人和客观世界的统一。教育是经验的综合运用,教育在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教育就是经验的生长和经验的改造。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经验就是学生原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就是用来描述这种相互关系。笔者的观点是:在课前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在課中要激活、利用经验,让学生生成新的经验;课后要对此类经验进行反思与提升。
  1 课前预设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
  1.1 教学目标的预设,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
  “少先队工作”这部分内容选自黄济主编的《小学教育学》,内容比较繁杂,有众多零碎的知识点,如果课前设计在主题上不明确,那教学就沦为少先队工作常识的介绍。同时,学生都曾经是少先队员,少先队工作常识性的知识已经是其过往学习经验中的一部分,教学何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何以能是一种“生长”呢?少先队的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一开始我的选题是少先队的活动,然而具体操作下来发现少先队活动的内容太多了,要想让学生既了解少先队的活动,又想让学生掌握开展某种活动的方式方法,一节课的容量根本不够,怎么办?再改。也曾经想过以“新时期少先队活动的工作思路”为题,但新时期的少先队活动的工作思路比较抽象,课堂内容还是要落实到每一次的活动中来,少先队主题活动的设计是其中很重要也是师范生成为教师后必须要面对的内容,权衡再三,最终确定了“少先队主题活动的设计”这样一个主题。根据主题,将教学目标设定为:认识少先队的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了解少先队活动的种类与主题活动的要素,认识少先队仪式的重要性,掌握少先队主题活动设计原则与设计程序,使师范生初步具备根据现阶段少先队工作的基本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少先队活动的能力。
  1.2 课程内容的组织上,重组学生的已有经验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少先队的主题活动可以有很多的内容讲,比如:少先队的主题活动的设计、少先队主题活动的实施、少先队主题活动的组织等内容。这些内容如何呈现?如何取舍?反复权衡最终确定了少先队主题活动的四个要素,即:P1辅导员 、 P2少先队组织及队员、 P3活动的仪式、 P4活动的目的、任务、内容。前两者是活动的主体,全程参与活动过程,后两者是活动的对象,是教学设计的重点所在。如何让学生明确仪式的重要性呢?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表演少先队入队仪式,营造情境重温入队仪式,体会仪式的重要性。作为曾经的少先队员,学生作为直接的活动参与者经历了很多少先队的活动,这些过往的经验需要唤醒,重现相关的仪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这些经验。
  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在课堂营造的“入队仪式”情境中体验仪式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的想法找到一个出口,问题的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合作讨论设计少先队主题活动的主题,同时结合法国著名作家安尼· 德· 圣-艾克苏佩里的童话《小王子》中有关“仪式”重要性的阐述,让学生明确:少先队礼仪教育能够使少先队队员感受到组织的力量,形象地认识到少先队的共同奋斗目标和组织纪律性。一个仪式“就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一个用感性手段作为意义符号的象征体系”。①儿童参与发生在各种环境维度中的仪式活动,借助自身感知、仿效、参与、表现的方式,体会现场气氛、产生情绪共鸣、实现认识提升,从而获得不同的生命体验,得到成长发展的养分和支持。
  2 课中激活、利用经验,并生成新的经验
  2.1 创设情境,激活经验,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参与
  五年制师范英语班的同学,学习认真踏实,他们愿意倾听老师的讲课,认真做笔记,却很少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课堂的参与更多是属于教师运作的参与,课堂的参与程度不高。考虑到他们的特点,我设计了仪式教育的内容,提供少先队入队仪式的流程,放手让他们自己来表演,激活其有关少先队的记忆,从而达到让他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都参与课堂活动的目的,使其能更好地掌握课程所学的内容。尽管是非常简单的少先队员入队仪式,甚至只是展示其流程,学生们却非常乐意参与这样的活动,隔了多年之后,再次戴上红领巾,唱着队歌,敬队礼对他们而言是很新鲜的体验,这样仪式活动的参与本身就构成了很好的教育资源。当然,事实也告诉我在课前准备中,教师要积极指导,否则仪式的流程会出现不少瑕疵。
  2.2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动态生成新经验
  时光流转,师范生完成了从儿童成长到即将成为少先队辅导员的转化。激活入队仪式的经验是作为学生儿童时期的经验,而设计少先队的主题活动却是作为辅导员的责任。在充分尊重和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同时,还要使他们超越自身经验的局限,利用已知基础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究。
  在本课的教学中,师生共同提炼了主题活动的设计原则,即:每个主题活动要设立鲜明与时俱进的主题;每个主题活动要努力设计完整而诗意的流程;每个主题活动要感染与浸润浓浓的书香气息;每个主题活动都要重视学生当下与未来的编织;主题活动都要考虑前后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每个设计原则辅以生动的例证。比如:“新生入学”的仪式中,可以有认识熟悉校园的“我爱校园”的内容,可以有教育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敬师爱友”的内容,也可以有培养努力积极上进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内容等,这么多的内容,可以有所选择,如“开学——赠送一束康乃馨”、“升旗——成长展示台”、“清明节——铭记红色的记忆”、“儿童节——我和父母同游艺”等。   主题活动要感染与浸润浓浓的书香部分,有关梦想的主题活动,有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绘本中的一个个心怀梦想的故事,如:《犟龟》、《大脚丫跳芭蕾》、《达芬奇想飞》。《犟龟》中的主人公小乌龟陶陶为了参加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一步一步向前爬去,虽然很慢,但它一直没有停下,最后虽然没有赶上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但却意外赶上了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实现了它的梦想。《大脚丫跳芭蕾》中爱跳舞的女孩贝琳达有一双大脚,被排斥在舞台之外,但是她坚持不懈练习跳舞,终于等到机会实现自己的舞蹈梦想。《达芬奇想飞》中的达芬奇是一只有着一双小翅膀的企鹅,但是他有一个浪漫的梦想——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虽然达芬奇每天辛苦练习,但小小的翅膀根本没法飞上天去。执著的达芬奇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有一天,他结识了一个会飞的好朋友,還找到了一架可以飞的飞机,达芬奇终于飞上天空了!经历了天空之旅的他也终于明白:只要坚持和努力,任何困难都能克服;只要有梦,就一定能实现。通过各种例证的描述,让学生生成与提升主题活动设计的经验。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合作讨论设计少先队主题活动的主题,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在汇报环节说出了许多让人惊喜的答案,比如设计“少年儿童的安全问题”、“动画片利弊的分享”、“环境保护”等主题。这些课堂随机生成的资源经过学生课后的加工设计,被学生设计成了很好的主题活动,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关注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参与。这也让我明白,对于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并有效利用与整合这类信息,教学设计有限,教学过程善变,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预设,更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巧妙地应对,以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生成性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实现专业化发展。
  3 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提升与优化生成的经验
  课后的反思来自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
  从教师的层面来说,反思来自多个领域:(1)反思教学目标的落实程度:教学的内容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否把握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2)反思学生听课的各种状态:要关注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教师、追随发言的学生。注意学生的理答是否具有针对性,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是否自觉进行练习?有没有一些学生参与教学?考查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而有条理?学生是否敢于质疑并提出有价值问题,学生的回答是否有自己的见解。是否全面投入学习?是否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对后续的学习是否有信心?学生能否总结当堂学习所得,或提出新的问题。(3)反思教学的表达状态:教学中是否正确表达了预设的内容?是否合理运用了教学的策略等等。
  从学生的层面来说,可以通过布置作业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某一个思考题,可以是某种教育实践活动,本节课请同学合作设计完成一个少先队的主题活动,检验学生的所学知识,提升与优化学生所生成的经验。
  注释
  ① 安尼·德·圣-艾克苏佩里著.张小娴译[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3] 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M].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 杜威.我的教育信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 3D设计随着设计理念的提升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公司所重视,而能熟练使用并利用3D软件进行设计的专业人才培养一直因软件学习难度大而导致了软件的反复训练影响了设计教学本身,使得3Dmax的教学成为了为学软件而软件。针对这一情况,利用SPOC的理念,将讲授练习的传统授课模式,转变为有针对性的项目教学,小组分层教学,教师从重复性示范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成为课程的组织者,将课堂翻转,以达到更优的课程教
期刊
摘 要 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学校管理不断实现创新,教师质量也明显提高。但是,在学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学校管理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管理创新理念没有从教育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调整和完善。這就需要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从宏观的角度审视学校管理创新问题,以推进学校管理发挥实效性。本论文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的创新进行研究。  关键词 新课改 学校管理 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
期刊
摘 要 本文基于对浙江省某高校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当代不同社会思潮对高校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以及影响的结果分析,发现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在内容及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与高校内部的管理与运作存在紧密联系。因此,要应对各类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将消极负面影响转化为积极正面影响,就必须要加强高校内部的管理及协同运作,创新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  关键词 社会
期刊
摘 要 当学生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研究成了学习中的重中之重,掌握研究方法做有效的学术研究显得极为必要。研究方法主要分为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从陈桂生教授的一篇文章中分析研究范式、选题的标准、思辨研究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将研究方法概念具体化从而学习如何做学术研究。思辨研究要求较高的逻辑思维,相比之下,实证研究更适合于初学者。  关键词 思辨研究 实证研究 陈桂生 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共青团十七大要求,要着力引导广大青少年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引导团员践行基本道德规范。因此,抓住当前团员青年的时代特点,运用情感、时尚和艺术的工作方式对团员进行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本文以衡阳师范学院基层团组织的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形式各样的主题团学活动的开展,对团员培育的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期对高校的团建工作提供有益
期刊
摘 要 高中阶段的词汇与阅读教学一般都是通过培养学生识记和理解词汇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语义的判断和猜测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于语篇结构的分析能力,以及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对于词汇与阅读教学的处理大多都是从词汇到阅读,从微观到宏观。通过对一篇阅读材料的课堂教学实例分析,本文试从一个相反的方向,即从宏观到微观,从阅读到词汇,来探索阅读课堂中的阅读与词汇教学策略。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期刊
摘 要 东北老工业区的低收入老年人群体有着物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迫切需要社会支持。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也是满足以上需求惯用的一种方法。文章以某老工业社区“长者故事会”小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小组筹备期、初期、中期、以及后期几个发展阶段所运用的工作技巧,并提出一些实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供同仁参考和讨论。  关键词 城市低收入老年人 老工业社区 小组工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C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黄埔区15所重点小学的德育管理实践的有效性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小学德育管理中如何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完善小学生的德育意识与德育规范。研究结果表明,小学德育管理中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经验主要有:开设特色教育课程,提升学习传统文化的趣味性;从生活细节与学习惯性出发,培育优良传统美德;充分利用小学地缘优势,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小学德育 德育管理 中国优秀
期刊
摘 要 面对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加大对学生德育的比重日趋紧迫。勤工助学作为高校德育的实施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人际沟通的能力。近些年,随着大学生逐渐形成以“九零后”为主的群体,从事勤工助学的学生群体无论从性质还是数量都悄然发生了变化。本文拟结合自己的工作,阐述在从事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展开讨论。此外,教育部与财政部于2007年联合印发的《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的
期刊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協同教学活动的开展搭建了高效平台,为协同教学的实施开拓了渠道。本文着眼于教学实践,论述了在信息技术环境支持下的校内协同、家校合作及社会与学校协同等三种协同教学模式。探索性地给出了每一种模式下的协同方式、协同要点及其优点。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本研究对协同教学的模式、家庭教育进行的探索成果,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同教学模式推广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借鉴。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专题网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