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4日,第127届广交会落下帷幕。
在过去的十天里,专门承办广交会的琶洲岛广交会展馆静悄悄,而“云端”却如火如荼,近2.6万家海内外企业参展,来自217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注册洽谈,约180万件商品在网上展示,全国10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首次集中向全球亮相,数万个直播间同时在线……
这是广交会自1957年开办至今,首次全部转移到线上举办。回望广交会63年的历程,每次的危机都是转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也是中国为世界经济带来的发展契机,有利于提振外贸信心。
“云端”优势
疫情之下,作为外贸窗口的广交会正经历着严峻考验,原定于4月15日开幕的第127届广交会延期两个月并最终转移到“云端”举办。
在多个省市发布的“捷报”里,我们可以看到外贸企业对此次“新潮”的云上广交会的欢迎。
参展企业10×24小时在网上全方位展示,有的展商一口气在线展示200多款产品,这在线下展会是很难想象的,线下展台一旦布置好就相对固定,在线上,参展商可以聚焦不同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展览展示。
对境外采购商来说,无需跨国奔波,没有时差干扰,足不出户就能交流洽谈。
即使广交会闭幕,沟通与视频会议功能关闭,企业展示中心的展品信息仍可继续保留和展示。
往届广交会虽然也设有线上板块,但多用于展示企业信息及产品,是作为一种补充手段而存在。未来,线上线下双线驱动发展,线上不再是外贸经济的“必要补充”而是“重要组成部分”。
不少企业表达了“展会线上线下整合是大趋势”“期待线上形式长期保存”的意愿。一些尝到网上展示甜头的外贸企业,正准备乘着广交会的东风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徐兵表示,“把连续举办63年的广交会整体搬上‘云’端,是广交会在更深层次上拥抱数字化的全新尝试。”同时也为中外企业开展贸易合作开辟了超越时空限制的新思路。
创新vs风险
“首次”并不仅仅意味着创新,还代表着“风险”。
“云上广交会”对参展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对采购商的直播营销?如何在线上打造让人身临其境的“云展厅”?如何实现线上“零距离”服务?
直播带货对于整个外贸行业来说还是新事物,对企业来说,一些传统企业兢兢业业做了几十年好产品,积累了良好的口碑,但是对互联网营销的新玩法还摸不到门路。业务员不仅要熟悉外语和外贸业务,还要熟悉直播这一新兴方式,也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
与一般的B2C或C2C直播带货不同——上面主播开讲,下面观众留言互动、纷纷下单。B2B需要一定的私密性,虽然采购商同时在线观看直播,但合作洽谈的时候需要“一对一”沟通。更重要的是,B2B直播主要是品牌营销,关键是与采购商建立信任关系,线下更具有优势,而且B2B多是大宗采购,订单金额大、考虑周期长,B端客户不会像C端客户那样看看直播,听听讲解就直接下单,这对拓展新客户来说十分不利。
从费用支出来看,表面上,线上相比线下节省了一大笔备展费用,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但是要办好线上展会,对平台建设、3D建模、全息投影、VR、AR等信息化技术的投入以及新营销方式的运用,使得线上办展成本并不低,较传统展会还有大幅增加,对于参展企业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现在大部分参展企业只能量力尝试,量力而行。
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线上展会仍未找到可以支撑其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仍需依靠线下实体展览的强大资金和资源的哺育。
“一场好的会展,关键在于吸引多少采购商并促成订单,从这个观点出发,确实线上可以实现一部分,但线下展会更能实现订单的促成。” 汉诺威米兰佰特展览(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琳说。
在微博、贴吧可以看到不少参展商吐槽云上广交会“访客太少”的帖子,参展商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一边“签约签到手软”,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流量转化。一边始终无人问津,几个小时的直播里只有几个人进进出出,还都是同行。
16个商品大类,50个展区,2.6万家展商,竞争无疑是非常激烈,线上看展不同于现场看展,一般来说,只有首页的位置才最有价值,前几页往往“拦截”了绝大部分流量,如何有效地进行流量分配,避免马太效应保证公平?是线上展会需要好好考虑的问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钱学锋表示,疫情催生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外贸可能会由线下转到线上,但根本还是要通过创新升级提升竞争力,这样不管线上线下都能赢得市场。同时,外贸企业还要注重开拓国内市场,如何借力超大规模国内市场,让物美价廉产品转内销,将成为外贸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新课题。
拥抱未来
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缩影和标志。很多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对此次广交会抱有很大的期待,将其看作是一次自救的机会。
如何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获取海外订单这一难题?
自5月初以来,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北和广州等省市的40多个广交会交易团举行了各种形式的展前培训会,共计4万多人次参会。培训内容涵盖了网上广交会交易模式、线上展示对接平台操作技能、线上客户接待技巧、客户拓展服务能力、提升线上B2B营销能力、客商采购行为分析、直播间场景布置、直播技能等理论和实务内容。
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本届广交会专门为扶贫企业开辟了专区,面向贫困地区企业不设数量限制、不设门槛条件,鼓励积极申报,扩大受惠企业面。共有来自部分貧困县的1318家企业参展,较上届增长62.3%。
无论客从哪里来,广交会仍是世界贸易发生的现场。特殊时期在线上举办的广交会,为全球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共享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机遇提供了新的契机,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注入了信心和新的动力。
虽然面对面地沟通仍然是参展商和采购商们最推崇的交流方式,“网上见”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取代“面对面”。但线上是大势所趋,线上线下融合办展的“一展两模式”将会是未来的大方向,外贸企业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要积极主动拥抱新技术,如何办好“云端”广交会是外贸企业的必修课。
第127届广交会结束不久,第128届广交会展位申请已于6月29日启动,具体举办形式届时将根据全球疫情情况和国内疫情防控要求确定。
(本刊编辑综合整理)
在过去的十天里,专门承办广交会的琶洲岛广交会展馆静悄悄,而“云端”却如火如荼,近2.6万家海内外企业参展,来自217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注册洽谈,约180万件商品在网上展示,全国10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首次集中向全球亮相,数万个直播间同时在线……
这是广交会自1957年开办至今,首次全部转移到线上举办。回望广交会63年的历程,每次的危机都是转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也是中国为世界经济带来的发展契机,有利于提振外贸信心。
“云端”优势
疫情之下,作为外贸窗口的广交会正经历着严峻考验,原定于4月15日开幕的第127届广交会延期两个月并最终转移到“云端”举办。
在多个省市发布的“捷报”里,我们可以看到外贸企业对此次“新潮”的云上广交会的欢迎。
参展企业10×24小时在网上全方位展示,有的展商一口气在线展示200多款产品,这在线下展会是很难想象的,线下展台一旦布置好就相对固定,在线上,参展商可以聚焦不同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展览展示。
对境外采购商来说,无需跨国奔波,没有时差干扰,足不出户就能交流洽谈。
即使广交会闭幕,沟通与视频会议功能关闭,企业展示中心的展品信息仍可继续保留和展示。
往届广交会虽然也设有线上板块,但多用于展示企业信息及产品,是作为一种补充手段而存在。未来,线上线下双线驱动发展,线上不再是外贸经济的“必要补充”而是“重要组成部分”。
不少企业表达了“展会线上线下整合是大趋势”“期待线上形式长期保存”的意愿。一些尝到网上展示甜头的外贸企业,正准备乘着广交会的东风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徐兵表示,“把连续举办63年的广交会整体搬上‘云’端,是广交会在更深层次上拥抱数字化的全新尝试。”同时也为中外企业开展贸易合作开辟了超越时空限制的新思路。
创新vs风险
“首次”并不仅仅意味着创新,还代表着“风险”。
“云上广交会”对参展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对采购商的直播营销?如何在线上打造让人身临其境的“云展厅”?如何实现线上“零距离”服务?
直播带货对于整个外贸行业来说还是新事物,对企业来说,一些传统企业兢兢业业做了几十年好产品,积累了良好的口碑,但是对互联网营销的新玩法还摸不到门路。业务员不仅要熟悉外语和外贸业务,还要熟悉直播这一新兴方式,也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
与一般的B2C或C2C直播带货不同——上面主播开讲,下面观众留言互动、纷纷下单。B2B需要一定的私密性,虽然采购商同时在线观看直播,但合作洽谈的时候需要“一对一”沟通。更重要的是,B2B直播主要是品牌营销,关键是与采购商建立信任关系,线下更具有优势,而且B2B多是大宗采购,订单金额大、考虑周期长,B端客户不会像C端客户那样看看直播,听听讲解就直接下单,这对拓展新客户来说十分不利。
从费用支出来看,表面上,线上相比线下节省了一大笔备展费用,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但是要办好线上展会,对平台建设、3D建模、全息投影、VR、AR等信息化技术的投入以及新营销方式的运用,使得线上办展成本并不低,较传统展会还有大幅增加,对于参展企业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现在大部分参展企业只能量力尝试,量力而行。
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线上展会仍未找到可以支撑其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仍需依靠线下实体展览的强大资金和资源的哺育。
“一场好的会展,关键在于吸引多少采购商并促成订单,从这个观点出发,确实线上可以实现一部分,但线下展会更能实现订单的促成。” 汉诺威米兰佰特展览(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琳说。
在微博、贴吧可以看到不少参展商吐槽云上广交会“访客太少”的帖子,参展商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一边“签约签到手软”,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流量转化。一边始终无人问津,几个小时的直播里只有几个人进进出出,还都是同行。
16个商品大类,50个展区,2.6万家展商,竞争无疑是非常激烈,线上看展不同于现场看展,一般来说,只有首页的位置才最有价值,前几页往往“拦截”了绝大部分流量,如何有效地进行流量分配,避免马太效应保证公平?是线上展会需要好好考虑的问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钱学锋表示,疫情催生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外贸可能会由线下转到线上,但根本还是要通过创新升级提升竞争力,这样不管线上线下都能赢得市场。同时,外贸企业还要注重开拓国内市场,如何借力超大规模国内市场,让物美价廉产品转内销,将成为外贸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新课题。
拥抱未来
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缩影和标志。很多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对此次广交会抱有很大的期待,将其看作是一次自救的机会。
如何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获取海外订单这一难题?
自5月初以来,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北和广州等省市的40多个广交会交易团举行了各种形式的展前培训会,共计4万多人次参会。培训内容涵盖了网上广交会交易模式、线上展示对接平台操作技能、线上客户接待技巧、客户拓展服务能力、提升线上B2B营销能力、客商采购行为分析、直播间场景布置、直播技能等理论和实务内容。
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本届广交会专门为扶贫企业开辟了专区,面向贫困地区企业不设数量限制、不设门槛条件,鼓励积极申报,扩大受惠企业面。共有来自部分貧困县的1318家企业参展,较上届增长62.3%。
无论客从哪里来,广交会仍是世界贸易发生的现场。特殊时期在线上举办的广交会,为全球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共享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机遇提供了新的契机,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注入了信心和新的动力。
虽然面对面地沟通仍然是参展商和采购商们最推崇的交流方式,“网上见”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取代“面对面”。但线上是大势所趋,线上线下融合办展的“一展两模式”将会是未来的大方向,外贸企业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要积极主动拥抱新技术,如何办好“云端”广交会是外贸企业的必修课。
第127届广交会结束不久,第128届广交会展位申请已于6月29日启动,具体举办形式届时将根据全球疫情情况和国内疫情防控要求确定。
(本刊编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