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式不当危害大
孩子在学校受到委屈后,往往会向家长求助。这个时候,家长恰当的处理态度对孩子摆脱“心罚”的阴影、建立起健全的心态至关重要。但在现实中,不少家长往往会表现出一些不当的做法:
●指责型。喜欢在孩子面前指责老师,和孩子一起数落老师的不是。
●忍耐型。心里对老师的做法不满,但因种种顾虑拒绝或害怕与老师沟通,一味要求孩子顺从老师。
●冷漠型。将管教的责任一概推给老师,对孩子的诉说置之不理,有时还责怪孩子惹是生非。
●讨好型。不管老师对错,为了孩子不受委屈,一味讨好甚至送礼给老师。
这些做法的害处是很明显的:
一般来说,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有着较高的地位,家长的话,孩子不一定听,但是,他们会听老师的话。
遇到指责型家长,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导致精神上的焦虑;如果真的与老师构成了对立关系,其结果往往是老师进一步疏离孩子,或孩子以反叛者的角色行事。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容易出现反社会行为。
遇到忍耐型和冷漠型家长,孩子的心理压力无法得到有效的释放和缓解,就会转向在小团伙中寻求认同,长此以往,有可能导致更多的问题。
遇到讨好型家长,这样做的结果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老师对孩子的态度,但一旦孩子知道是因为家长讨好老师,才使自己得到老师的看重,他心目中老师和家长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严重的会影响他们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价值判断。
因此,作为家长,在孩子遭受“心罚”之后,切莫因不当的处理方式加剧孩子的心理损伤,以致于雪上加霜。正确的做法是——
积极沟通:专家为您点拨
人际的对抗,往往是因为沟通的缺乏。当你意识到孩子在遭受“心罚”时,应该尽快与老师沟通,共同寻找原因,尝试解决方法。只要家长沟通时注意一定的技巧,老师会感谢您的配合的。
●当面与老师坦诚交流
千万不能带着满腔怨气地去找老师,满脑子想着给孩子讨个说法。这样的谈话一开始就处于紧张的气氛中,不会有好结果。家长的开场白最好这样:“老师,孩子告诉我一件事,您能不能跟我谈谈事情的经过?”这种开场白显示出家长的坦诚,容易为老师所接受,为进一步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利用电话进行沟通
如果家长很忙,抽不出时间与老师当面交谈,也千万不能就此把事情放到一边。见不了面,打电话也是个可以尝试的方式。
拨打电话之前,家长应事先列出事情的重点,把事情的经过、后果以及意见简明扼要地梳理一下,不要在电话里说一大堆还没把事情说透。当然,简明扼要并不等于“偷工减料”,家长应尽可能多地给老师传达信息,这样有助于老师做出正确的判断,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给老师写个纸条
一般情况下,老师都喜欢家长写纸条谈一谈孩子的事。写纸条至少有两个好处:
1.可以把事情说得清清楚楚,并把这些信息长久地保留下来,便于老师反复阅读研究,从而做出客观正确的判断。
2.双方都可以冷静地处理问题。如果说打电话或见面时容易激动,一些不该说的话也可能会说出来,那么写纸条就不会这么唐突。
在与老师沟通时,家长应主动向老师介绍孩子成长的一些背景情况,帮助老师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并对老师的教育行为提出中肯的意见,向老师说出自己的希望。
在沟通的过程中,无论与老师存在多大的分歧,家长都要注意尊重老师。一般来说,老师对孩子并不会真的就存有恶意,多数都是在方法上处理不当而已。如果家长不尊重老师,就会伤害到他的自尊,在这种情况下,他也许不会有意报复孩子,但在日常教学生活中,会不自觉地把对家长的愤怒带出来,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都很敏感,老师对他一点点的不热情,就可能令他受到严重的心理挫伤。同时,家长尊重老师,老师也会尊重家长,对家长的意见就会认真考虑,尽心教育好您的孩子。
对症下药:家长给您支招
除了积极与老师沟通外,家长也可针对孩子出现的不同情况,在家庭内部采取救治措施。如果方法得当,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同同家长:
在一次数学公开课上,一向成绩优秀的女儿因为紧张没有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从此以后,老师对她的态度明显冷淡了。她觉得自己很“丢人”,是个“废物”,老师和同学肯定都看不起她了。
我大学时学过一些儿童心理学,据我分析,女儿的这种情绪状态可能主要源于她的过分敏感和脆弱,经不起一点点打击,再加上老师不当的态度,就使她全盘否定了自己,失去了自信。我知道,在这时候,鼓励她认清自己,排除自己的不合理想法是最重要的。
于是,我和孩子坐在一起,历数了她的种种优点,以及读书以来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让她知道,她一直是我的骄傲。我对她说:“你是这么一个优秀的孩子,怎么可能因为一个问题回答不出来就成了废物呢?”接着,我专门就女儿所谓“丢人”等想法与她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我不断地向他提问题,对她的这种想法发出质疑。我问他:“是否别人都可以有受挫折的时候,而你不能有?”、“你觉得同学看不起你,你有什么证据吗?你同他们交谈过吗?”等等。这样,女儿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不合逻辑的、站不住脚的。最后,她终于接受了我的意见,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重新拾回了自信。
点评:同同家长不愧是学过儿童心理学的。她准确分析出孩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采取了鼓励加诱导的方式,让孩子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知。这一招对于那些平时表现不错,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而遭到老师漠视的孩子来说是很有效的。
但同同家长以后更应注意的是,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应多对她进行一些挫折教育,以改善孩子过于敏感和脆弱的心理状态。
书民家长:
有一天书民放学回家后告诉我说老师骂他懒。我问他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说他。他赌气地说:“我也不知道,我又没做错什么。”当时我没有再说什么。
吃完饭后,书民主动收拾碗筷,我适时地说了一句:“你这么勤快,老师怎么会说你懒呢?你今天是不是做了什么事,老师才会这么说?我觉得你一直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啊。”书民听到我表扬他,主动对我说,老师骂他是因为班里打扫卫生时他跑出去踢球了,但他根本不知道要搞卫生。我对他说:“你明天上学去对老师解释清楚,向老师道个歉,老师会原谅你的。”
第二天孩子放学后,见到他一脸的灿烂,我知道问题解决了。
点评:孩子因老师言辞上的责备而受到心理损伤时,家长应想办法弄清事情的原委。书民的家长在没有弄清原因之前先是采取了冷处理方式,弄清原因之后又鼓励孩子主动与老师沟通,这是很值得借鉴的方法。
进一步的建议是,书民家长最好找机会和老师开诚布公地谈一谈,肯定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但希望老师不要轻易地对孩子做出负面评价。一般来说,老师有时只不过一时情急才说了一些不恰当的话,只要您态度诚恳,老师是可以接受您的建议的。
靓靓家长:
有一次孩子放学回家后一脸的不悦。到吃饭时才气鼓鼓地对我说:“水在100℃以上就会变成气,可今天班主任在堂上说要请父母用500℃以上的开水消毒一下饭盒,我和老师争了一句,老师还不高兴地说就我懂得多。你说是我错了还是老师说错了?”我有意反问道:“你是相信老师还是相信你自己呢?老师会错吗?”孩子犹犹豫豫地不敢回答。我没有催孩子,而是说,如果没有把握,妈妈就和你一起查证一下吧。我给他找来《十万个为什么》来确证问题的答案,还让孩子给他最崇拜的一位在中大教物理的老师打了个电话,向他询问这个“幼稚”的问题。那个老师很认真地详细为儿子讲清了道理。在大量的证据下,儿子确信老师说错了。
正在孩子得意于自己的“胜利”时,我接着对他说,老师错了,并不一定意味着老师没水平,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老师也是一个普通人,不可能什么都懂,老师会犯错一点不奇怪,任何人都会犯错,关键是你自己是否会多动脑子。自己动了脑子,就不会受别人错误的影响。孩子认真地点了点头。
点评:孩子敢于向老师的权威挑战,这是好事情。但这往往会使老师觉得面子上过不去,而对孩子出言不逊。当孩子因这种原因遭到老师的嘲讽后,家长不应一概对老师进行否定,否则孩子以后就很难再听老师的话了。这位家长的做法十分恰当,她既鼓励了孩子敢于挑战权威的意识,又让孩子认识到,老师也是普通人,也会犯错误,从而维护了老师的尊严。
昊天家长:
有一天当班干部的儿子回来眼圈红红的,说老师今天莫名其妙地骂了他,说他能力不够,事事都向老师汇报。细问之下,原来是老师今天正在处理班上两个学生打架的事,他过来问老师什么时间安排大家搞卫生,老师就说了他。
我对孩子说:“设想一下你是老师,班里有同学打架了,会不会很焦急?”他点点头。“如果你在处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的时候,别人拿很小的事情来打扰你,你是否会发火呢?”孩子沉默了。
我接着说:“老师也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也有着急上火的时候,我们不能对老师太苛求,不是吗?”在我的引导下,孩子终于对老师的批评释怀了。
点评:这位家长在孩子遭受老师不考虑方式的指责后,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宽容心,创造情境让孩子亲身体会老师的难处,教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有效地化解了孩子对老师的抱怨情绪。这种方式很值得家长朋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