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每次考试结束后的分析中,都要谈到一个共同的话题过失性丢分。“过失性丢分”是指在考试过程中,因为主观原因而造成能得分而未得分的现象。为了能清楚学生过失性丢分的情况和原因,特安排了四川省宜宾市一中关于学生“过失性丢分”的问卷调查。
一、 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共设计了11个题,包括①对各考试学科过失性丢分的统计;②学生参加考试的过程:包括考试准备情况、考试心理、考试时间、做题的正确率、速度和顺序等方面;③造成考试过失性丢分的原因;④考试过失性丢分与平时学习的相关性。本次调查以宜宾市一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的班级共30个,其中文科7个班,理科14个班,未分文理的9个班,高一年级9个班,高二年级8个班,高三年级12个班。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749份,回收问卷1601份,回收率为91.54%。抽样考虑到了不同年级的不同层次班级,但没有对各年级最低层次班级发放问卷,因为考虑到他们在考试中更多是能力问题,而不是过失性丢分的问题。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各学科过失性丢分情况统计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在考试中过失性丢分确实很严重,数学学科最高,达到了15.5分,最少的学科为历史,也有7.52分。横向对比各学科,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学科,学生过失性丢分更严重一些。从文理科比较来看,文科的数学最严重,达到了15.94分,而理科数学为14.64分,文理科的语文和英语差距都很小。从年级比较而言,对于语文、数学和英语,高三比高二丢分少,高二比高一丢分少。但对于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学科来看,高三比高二丢分都要多。这些调查数据表明:随着学科学习的不断加深,学生在考试中的过失性丢分会逐步减少,随着学科考试范围的不断扩大,学生在考试中过失性丢分会逐渐增加。
2.学生参加考试的过程
该部分包括6个题,从考试准备情况、考试心理、考试过程、考试时间、做题速度和正确率及做题顺序进行了调查,其统计结果如下。
从学生考试准备情况来看,准备很充分的只有2.82%,还可以的占48.37%,有39.8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考试前准备不充分。这些都说明教学进度的安排、考试内容等方面有亟待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如何规划学生的复习时间,引导学生如何复习,教学进度如何安排等方面都需要教师提高。学科之间的差异不大,但年级之间的差异较明显,年级越高,学生自我感觉准备越不好,高三也有9.01%的学生对考试根本就未做任何准备。同时也反应出学生在分析考试时存在一种普遍的心态“归因于外”。
从应试心理来看,精力集中而且一点都不紧张的只有19.50%,而精力不太集中又紧张的有16.38%。这说明学生的应试心理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精力集中是考试成功的前提,考试紧张与否是考试成功的关键,有54.83%的学生在考试过程精力不太集中,有41.05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紧张,这说明学生能否集中精力来考试更重要。从考试精力集中来看,文科比理科好,年级越高,情况越差;从考试紧张程度而言,文理科差不多,年级越低越紧张。
从学生参与的考试过程来看,多数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全卷,很顺利的只有10.44%。更为严重的是,有27.50%的学生在遇到难题后紧张,造成自己考试发挥失常,这些都说明学生的考试心理很重要。14.69%的学生因为时间紧,使得部分自己会做的题都没有时间来做,这也和第7题中学生在考试时做题的顺序有关。从数据看,三个年级和文理科学生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从考试时间和做题的速度与正确率来看,有七成多的学生感觉考试时间还是够的,但也有七成的学生反映自己做题的正确率不高,有近一半的学生感觉自己做题慢,有42.13%的学生认为自己做题速度很快,但正确率不高,做题快且正确率高的只有7.57%。从年级区分来看,随着学习的深入,大家越来越重视做题的正确率,这就造成做题的速度比较慢。
从学生习惯的做题顺序来看,43.64%的学生都采用从头至尾的做题顺序,只有35.24%的学生采用遇难放后的顺序,只有21.56%的学生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从这些数据来看,学生基本上在考试过程中没有先通读试卷,有近八成的学生都是采用“拿着卷子就做”的方法。从年级情况来看,年级越高,做题的顺序越不科学,这些都说明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指导没有到位。
3.造成过失性丢分的原因
从调查数据分析,造成过失性丢分的原因依次是:审题不仔细、计算错误、思维不严谨、知识遗忘、未按题目要求做答、书写不规范、考试紧张、身体原因。而前四个原因都在50%以上,特别是审题不仔细(71.07%)成了学生考试过失性丢分的最大问题,这为教师的平时教学敲了警钟。而计算错误(54.63%)的问题也正好印证了为什么数学学科的过失性丢分最为严重。思维不严谨(52.50%)也说明了为什么数学、物理、化学等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过失性丢分严重。从文理科对比来看,理科在审题、计算两个方面比文科过失性丢分严重,而文科在思维、知识遗忘、考试心理、书写四个方面都比理科严重,这也比较符合文理科的特点,也可以证明本次调查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4.考试过失性丢分与平时学习的相关性
该部分包括两个题,从学生平时作业的习惯和造成过失性丢分的这些错误在平时出现的几率进行了调查,其统计结果如下。
从学生平时作业和学习的习惯来看,只有近两成的学生能做到全神贯注、规范作答,有73.51%的学生在完成作业上是有问题的,而这些错误在平时的学习中出现的几率达到了92.44%。这就说明学生在考试中所发生的过失性丢分与学生平时的学习有很大的相关性,也就是说,这些造成过失性丢分的错误就是平时学习的延伸,因为它是发生在考试之中,所以我们很关注,而同样的这些错误发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的关注力度就不大了。
三、 基本认识和解决策略
1.重新审视过失性丢分
“过失性丢分”就是“永久性失分”。首先,我们称为“过失性丢分”,它的意思很明显:如果我小心一点、注意一点,这些分数都能够得到的,也就是说,我的真实水平绝对不是这个样子,完全有能力得到更高的分数。所以,从心理学角度上讲,“过失性丢分”的说法完全是教师和学生自欺欺人的行为。扪心自问:在考试前,你如果反复提醒自己不要粗心、审题要仔细、分析要严密、计算要精确、答题要规范等,能在考试中减少过失性丢分吗?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对于任何考试,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肯定会认真准备,在考试过程中绝对是全力以赴的,不会说我故意在这次考试中“放放水”之类吧。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有如此严重的过失性丢分,那什么情况下才不会有过失性丢分呢?肯定找不到了。所以,我们平时自欺欺人的“过失性丢分”实际上就是“永久性失分”。如果老师和同学真正认识到“过失性丢分”的本质,才可能在思想和行动上努力地解决过失性丢分的问题。
2.“过失性丢分”就是平时学习的自然延伸
我们都想想我们平时是怎么学习的,精力高度集中了吗?像考试一样规范作答了吗?像考试那样定时完成作业了吗?反复提醒自己注意经常要犯的错误了吗?就好像一个运动员平时都不严格要求自己,在比赛场上能不犯那些错误吗?所以,不只是在考试中才出现过失性丢分,而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这些过失性丢分一直都在发生,只是我们没有注意而已。
3.减少过失性丢分的方法
(1)定时、高效的作业习惯
平时作业就要求学生养成定时的习惯,可以让他们记录自己做题的起止时间。这样一个简单的记录,是从心理上对学生的约束。他们会觉得因为要记录时间,所以就会督促自己全神贯注,同时,同样的作业,不同同学完成的时间和做题的正确率也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在实践过程中,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记录好自己每次作业的时间,在批改时,我就很容易发现他们这些过失性丢分的原因,然后再结合学生所用时间和做题的正确率的情况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坚持大概三个月,学生的做题习惯会有较大的改观,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2)教师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解决过失性丢分最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指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因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是解决过失性丢分的基础。
其次是要指导学生审题的方法。很多学生都反映做题太慢,究其原因,就是从读题开始到想清楚怎么做所需要的时间太长,再深入分析就是因为他们不能从题目文字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习题评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题目中的关键词,通过分析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提高解题的速率。
第三是要强化学生的答题规范。要求学生养成在下笔书写之前再看一遍题目要求的习惯,如是写化学式还是写名称,是写离子方程式还是写化学方程式?是填操作还是填现象?有些时候也要教学生一些答题的技巧,如写酯化反应方程式时,我就要求学生先写水,再写酯的结构。
第四是要教学生掌握解决类型题的分析技巧和模式。如选择题中采取排除法,同时也要分析每个答案,因为很多学生一看A是该选的,选了就走,连BCD看都没有看,这实际上放弃了三个纠正错误的机会。某些类型题,教师在讲评中要不断强化分析模式,如化学实验题,首先明确实验目的,第二步就是明白出题人是怎样达到实验目的的,第三步才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如推断题,很多学生都说像是碰运气一样,要么猜中,要么就做不起。
(3)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专题训练
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是减少学生过失性丢分的有效途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开展了审题、提高选择题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有机推断、无机推断、化学实验、计算、“8 4”等等。根据教与学的实践,我认为:教学的目标越小、越具体就越容易达成,所以每项专题训练都有明确的目标,采取“小步高频”策略。就是每个专题的题量要小,每天只做1-2个题(或1份),训练持续大概20天,天天做、天天改、天天评,让学生都集中精力解决这个问题,实际效果不错。
在进行专题训练时,首先一定要精选训练题,注重梯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即使归纳总结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好精心的指导工作;第三是要注意各个专题的先后顺序。如审题训练就在高三复习开始就训练;有机推断放在有机化学复习完成以后才进行,这样既可提升学生能力,又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高考前先进行化学实验专题,然后是计算专题,最后才是“8 4”专题。
总之,我们不能用“过失性丢分”来自我麻醉,要想减少学生的过失性丢分,只有从平时一点一滴抓起,才能有实效。
(责任编辑刘永庆)
一、 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共设计了11个题,包括①对各考试学科过失性丢分的统计;②学生参加考试的过程:包括考试准备情况、考试心理、考试时间、做题的正确率、速度和顺序等方面;③造成考试过失性丢分的原因;④考试过失性丢分与平时学习的相关性。本次调查以宜宾市一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的班级共30个,其中文科7个班,理科14个班,未分文理的9个班,高一年级9个班,高二年级8个班,高三年级12个班。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749份,回收问卷1601份,回收率为91.54%。抽样考虑到了不同年级的不同层次班级,但没有对各年级最低层次班级发放问卷,因为考虑到他们在考试中更多是能力问题,而不是过失性丢分的问题。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各学科过失性丢分情况统计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在考试中过失性丢分确实很严重,数学学科最高,达到了15.5分,最少的学科为历史,也有7.52分。横向对比各学科,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学科,学生过失性丢分更严重一些。从文理科比较来看,文科的数学最严重,达到了15.94分,而理科数学为14.64分,文理科的语文和英语差距都很小。从年级比较而言,对于语文、数学和英语,高三比高二丢分少,高二比高一丢分少。但对于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学科来看,高三比高二丢分都要多。这些调查数据表明:随着学科学习的不断加深,学生在考试中的过失性丢分会逐步减少,随着学科考试范围的不断扩大,学生在考试中过失性丢分会逐渐增加。
2.学生参加考试的过程
该部分包括6个题,从考试准备情况、考试心理、考试过程、考试时间、做题速度和正确率及做题顺序进行了调查,其统计结果如下。
从学生考试准备情况来看,准备很充分的只有2.82%,还可以的占48.37%,有39.8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考试前准备不充分。这些都说明教学进度的安排、考试内容等方面有亟待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如何规划学生的复习时间,引导学生如何复习,教学进度如何安排等方面都需要教师提高。学科之间的差异不大,但年级之间的差异较明显,年级越高,学生自我感觉准备越不好,高三也有9.01%的学生对考试根本就未做任何准备。同时也反应出学生在分析考试时存在一种普遍的心态“归因于外”。
从应试心理来看,精力集中而且一点都不紧张的只有19.50%,而精力不太集中又紧张的有16.38%。这说明学生的应试心理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精力集中是考试成功的前提,考试紧张与否是考试成功的关键,有54.83%的学生在考试过程精力不太集中,有41.05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紧张,这说明学生能否集中精力来考试更重要。从考试精力集中来看,文科比理科好,年级越高,情况越差;从考试紧张程度而言,文理科差不多,年级越低越紧张。
从学生参与的考试过程来看,多数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全卷,很顺利的只有10.44%。更为严重的是,有27.50%的学生在遇到难题后紧张,造成自己考试发挥失常,这些都说明学生的考试心理很重要。14.69%的学生因为时间紧,使得部分自己会做的题都没有时间来做,这也和第7题中学生在考试时做题的顺序有关。从数据看,三个年级和文理科学生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从考试时间和做题的速度与正确率来看,有七成多的学生感觉考试时间还是够的,但也有七成的学生反映自己做题的正确率不高,有近一半的学生感觉自己做题慢,有42.13%的学生认为自己做题速度很快,但正确率不高,做题快且正确率高的只有7.57%。从年级区分来看,随着学习的深入,大家越来越重视做题的正确率,这就造成做题的速度比较慢。
从学生习惯的做题顺序来看,43.64%的学生都采用从头至尾的做题顺序,只有35.24%的学生采用遇难放后的顺序,只有21.56%的学生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从这些数据来看,学生基本上在考试过程中没有先通读试卷,有近八成的学生都是采用“拿着卷子就做”的方法。从年级情况来看,年级越高,做题的顺序越不科学,这些都说明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指导没有到位。
3.造成过失性丢分的原因
从调查数据分析,造成过失性丢分的原因依次是:审题不仔细、计算错误、思维不严谨、知识遗忘、未按题目要求做答、书写不规范、考试紧张、身体原因。而前四个原因都在50%以上,特别是审题不仔细(71.07%)成了学生考试过失性丢分的最大问题,这为教师的平时教学敲了警钟。而计算错误(54.63%)的问题也正好印证了为什么数学学科的过失性丢分最为严重。思维不严谨(52.50%)也说明了为什么数学、物理、化学等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过失性丢分严重。从文理科对比来看,理科在审题、计算两个方面比文科过失性丢分严重,而文科在思维、知识遗忘、考试心理、书写四个方面都比理科严重,这也比较符合文理科的特点,也可以证明本次调查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4.考试过失性丢分与平时学习的相关性
该部分包括两个题,从学生平时作业的习惯和造成过失性丢分的这些错误在平时出现的几率进行了调查,其统计结果如下。
从学生平时作业和学习的习惯来看,只有近两成的学生能做到全神贯注、规范作答,有73.51%的学生在完成作业上是有问题的,而这些错误在平时的学习中出现的几率达到了92.44%。这就说明学生在考试中所发生的过失性丢分与学生平时的学习有很大的相关性,也就是说,这些造成过失性丢分的错误就是平时学习的延伸,因为它是发生在考试之中,所以我们很关注,而同样的这些错误发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的关注力度就不大了。
三、 基本认识和解决策略
1.重新审视过失性丢分
“过失性丢分”就是“永久性失分”。首先,我们称为“过失性丢分”,它的意思很明显:如果我小心一点、注意一点,这些分数都能够得到的,也就是说,我的真实水平绝对不是这个样子,完全有能力得到更高的分数。所以,从心理学角度上讲,“过失性丢分”的说法完全是教师和学生自欺欺人的行为。扪心自问:在考试前,你如果反复提醒自己不要粗心、审题要仔细、分析要严密、计算要精确、答题要规范等,能在考试中减少过失性丢分吗?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对于任何考试,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肯定会认真准备,在考试过程中绝对是全力以赴的,不会说我故意在这次考试中“放放水”之类吧。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有如此严重的过失性丢分,那什么情况下才不会有过失性丢分呢?肯定找不到了。所以,我们平时自欺欺人的“过失性丢分”实际上就是“永久性失分”。如果老师和同学真正认识到“过失性丢分”的本质,才可能在思想和行动上努力地解决过失性丢分的问题。
2.“过失性丢分”就是平时学习的自然延伸
我们都想想我们平时是怎么学习的,精力高度集中了吗?像考试一样规范作答了吗?像考试那样定时完成作业了吗?反复提醒自己注意经常要犯的错误了吗?就好像一个运动员平时都不严格要求自己,在比赛场上能不犯那些错误吗?所以,不只是在考试中才出现过失性丢分,而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这些过失性丢分一直都在发生,只是我们没有注意而已。
3.减少过失性丢分的方法
(1)定时、高效的作业习惯
平时作业就要求学生养成定时的习惯,可以让他们记录自己做题的起止时间。这样一个简单的记录,是从心理上对学生的约束。他们会觉得因为要记录时间,所以就会督促自己全神贯注,同时,同样的作业,不同同学完成的时间和做题的正确率也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在实践过程中,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记录好自己每次作业的时间,在批改时,我就很容易发现他们这些过失性丢分的原因,然后再结合学生所用时间和做题的正确率的情况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坚持大概三个月,学生的做题习惯会有较大的改观,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2)教师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解决过失性丢分最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指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因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是解决过失性丢分的基础。
其次是要指导学生审题的方法。很多学生都反映做题太慢,究其原因,就是从读题开始到想清楚怎么做所需要的时间太长,再深入分析就是因为他们不能从题目文字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习题评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题目中的关键词,通过分析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提高解题的速率。
第三是要强化学生的答题规范。要求学生养成在下笔书写之前再看一遍题目要求的习惯,如是写化学式还是写名称,是写离子方程式还是写化学方程式?是填操作还是填现象?有些时候也要教学生一些答题的技巧,如写酯化反应方程式时,我就要求学生先写水,再写酯的结构。
第四是要教学生掌握解决类型题的分析技巧和模式。如选择题中采取排除法,同时也要分析每个答案,因为很多学生一看A是该选的,选了就走,连BCD看都没有看,这实际上放弃了三个纠正错误的机会。某些类型题,教师在讲评中要不断强化分析模式,如化学实验题,首先明确实验目的,第二步就是明白出题人是怎样达到实验目的的,第三步才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如推断题,很多学生都说像是碰运气一样,要么猜中,要么就做不起。
(3)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专题训练
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是减少学生过失性丢分的有效途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开展了审题、提高选择题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有机推断、无机推断、化学实验、计算、“8 4”等等。根据教与学的实践,我认为:教学的目标越小、越具体就越容易达成,所以每项专题训练都有明确的目标,采取“小步高频”策略。就是每个专题的题量要小,每天只做1-2个题(或1份),训练持续大概20天,天天做、天天改、天天评,让学生都集中精力解决这个问题,实际效果不错。
在进行专题训练时,首先一定要精选训练题,注重梯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即使归纳总结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好精心的指导工作;第三是要注意各个专题的先后顺序。如审题训练就在高三复习开始就训练;有机推断放在有机化学复习完成以后才进行,这样既可提升学生能力,又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高考前先进行化学实验专题,然后是计算专题,最后才是“8 4”专题。
总之,我们不能用“过失性丢分”来自我麻醉,要想减少学生的过失性丢分,只有从平时一点一滴抓起,才能有实效。
(责任编辑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