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位于黑河市四道河子金矿处于北东向金成矿带上,主要赋存于早侏罗世碎裂花岗闪长岩、碎裂岩中,可见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等,矿化有黄铁矿、褐铁矿化、方铅矿等。
关键词:四道河子;碎裂;金矿;岩石特征
四道河子工作区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南西方向约55公里处,是通过1:5万矿调工作发现的工作区,目前正在进行普查工作。笔者通过对工作区内岩石、矿石进行宏、微观详细研究,总结该区金成矿基本岩石特征。
1 区域地质特征
工作区位于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北东段,地处龙江—塔源海盆区;东侧以黑龙江断裂与俄罗斯结雅-布列亚地块相邻,南侧为松嫩地块、北侧为额尔古纳地块。测区地质演化历史漫长,地质构造复杂,火山作用和岩浆活动频繁,是有利成矿的盆—岭耦合隆—拗构造叠加环境。
2 工作区地质特征
区内出露的地层单元有:古元古界新开岭岩群(Pt1xk)和第四系全新统(Qh)。新开岭岩群以捕掳体形式赋存在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中,岩性主要为绢云绿泥蚀变岩、绢云绿泥糜棱岩和绢云超糜棱岩,岩石韧性变形较强,局部见有黄铁矿化、硅化。全新统主要沿四道河子河谷分布,为砂、砾石、亚粘土等。
工作区内侵入岩主要为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呈岩基状产出,出露面积较大,其次为早白垩世的花岗闪长岩,呈岩脉状产出。脉岩主要为花岗斑岩、石英闪长岩和安山岩。
3 岩石学特征
本区岩石可初步分为两类,一类为脆性变形的碎裂岩化岩石、碎裂岩、碎粒岩、碎粉岩,另一类为韧性变形的糜棱岩化岩石、初糜棱岩、糜棱岩及少量超糜棱岩,整体分析来看,本区处于一个脆-韧性转化环境,韧性变形为北东向,次级断裂为北西向。
碎裂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由斜长石40%、石英30%、碱性长石26%,黑云母3%组成。粒状矿物粒度以细粒0.2-2.0mm为主,少量2-5.0mm,整體碎裂。碱性长石呈半自形板粒-它形粒状,由条纹长石和具格子双晶的微斜长石组成。斜长石呈半自形板柱-粒状,不具或具细密聚片双晶的酸性斜长石,切面分布少量鳞片状绢云母和泥质物。石英呈它形粒状,具波状消光,粒度中等。黑云母均片状、鳞片状,弱残留,褐色,具一组极完全解理,较强绿泥石化,片径<1.5mm。
碎裂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由斜长石60%、黑云母10%、碱性长石10%、石英20%组成。粒状矿物粒度不等,多数碎裂,裂隙发育以细粒0.2-2.0mm为主,少部分2.0-5.0mm。斜长石呈自形-半自形板柱状、板粒状,具环带结构、聚片双晶的中长石,双晶纹扭折,绢云母化。黑云母均片状、宽片状,暗褐色,具一组极完全解理,部分较强绿泥石化,片径<2.0mm。碱性长石为半自形-它形粒状,为条纹长石,碎裂,裂隙裂纹发育。它形粒状石英,延伸拉长,具波状消光,填隙分布。
碎斑岩:碎斑组构,由碎斑38%(斜长石18%、石英12%、碱性长石8%)和碎基62%组成。岩石受脆性应力作用,所有矿物已较强破碎,全部长石、石英较强碎裂,分为碎斑和碎基两部分。碎斑:石英呈碎斑状,拉长细粒化,粒度0.3-1.5mm;长石呈碎斑状,碎板状,次棱角状,见格子双晶和条纹结构,为微斜长石和条纹长石,土化,粒度0.3-2.5mm;斜长石呈次棱角状,可见聚片双晶,弱绢云母化,粒度0.2-2mm。碎基由碎粉状的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组成,碎粉状的长英质矿物呈显微晶质。黑云母呈显微鳞状集合体,褐绿色。沿裂隙见褐铁矿渲染。
碎粉岩:碎粉结构,由碎斑10%(石英、长石)和碎基90%组成。岩石受脆性应力作用,所有矿物已较强破碎,全部长石、石英较强碎粒-碎粉化,分为碎斑和碎基两部分,可见一些显微鳞片状矿物集合体及褐黑色铁质,无法推断原岩。碎斑:石英呈碎粒状,次棱角状,粒度0.1-0.3mm;长石呈碎粒状,碎板状,次棱角状,未见双晶,土化,粒度0.1-0.3mm;斜长石呈次棱角状,次圆状,可见聚片双晶,粒度0.1-0.3mm。碎基由碎粉状的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组成,碎粉状的长英质矿物多呈隐晶质,少量呈显微晶质。黑云母呈显微鳞状集合体,褐绿色。可见呈立方体晶形的黄铁矿(6%±),部分褐铁矿化。
糜棱岩:糜棱组构,定向构造,由碎斑15%(碱性长石8%、斜长石5%、石英2%)和糜棱基质85%组成。岩石受较强的韧性剪切作用明显,细粒化动态重结晶较弱,原岩组构特征无残留,浅色矿物呈条纹状定向分布,暗色-鳞片状矿物聚集呈条纹-线状-短带状,绕残碎斑晶长石、石英而行或相间平行展布。碎斑:半自形板粒状-粒状及受应力呈眼球状、透镜状、豆荚状断续平行分布,粒度0.1-0.3mm;碱性长石未见双晶,土化;斜长石见细密聚片双晶;石英变形纹可见,具拉长及粒化。糜棱基质:暗色矿物集合体45%±:以叶片状-鳞片状黑云母显微鳞片状集合体为主,部分已绿泥石化,互相伴生条纹、条带状环绕残碎斑晶定向密集展布;隐晶质-霏细状长英质镶嵌生长,霏细-微细粒石英,粒度<0.1mm,相伴生长呈透镜状、条纹状等环绕碎斑不规则分布。见立方体晶形的黄铁矿,部分褐铁矿化。
4 矿石特征
该区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岩中的石英、硅质细脉及构造破碎带中,岩石破碎。蚀变有硅化(脉状、面状)、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等,以中-低温蚀变为主。矿化以黄铁矿(细脉状、弥漫状、团块状)为主、少量褐铁矿化、方铅矿化等,呈细脉、弥漫状沿岩石裂隙及碎斑间隙充填。
矿石多为碎裂结构、角砾结构、交代浸蚀结构,浸染状构造、细脉状构造、团块状构造。矿物发生不同程度破碎,粒度大小不一,后期有石英脉呈条带状、网脉状贯入,错动后可见宽度不一的碳酸盐脉贯入。
黄铁矿分两种,一种呈星点状、弥漫状和团块状分布在碎裂的长石、石英空隙中,另一种呈细脉状、网脉状沿石英脉条带状分布。为自形-半自形晶,自形晶多为立方体晶型,Ⅰ级反射率,反射色为淡黄色,无多色性;无内反射色,高硬度,表面多麻点,粒度大小为0.1-0.5mm左右,少数为0.5mm-1.5mm,含量约为2%-12%。
方铅矿呈星点状分布,四周被黄铁矿包围,粒度大小为0.4mm~2.0mm,含量约为1%,反射率为Ⅱ级末,反射色为纯白色,无多色性,无内反射色,明显的黑三角形空、低硬度、均质性。
5 结论
通过对该区岩石、矿石镜下特征进行研究,初步认为金成矿部位为一韧-脆性转换环境,仔细辨认转换部位岩石特点,有助于进一步寻找新矿体。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地矿局.黑龙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2]黑龙江省长发地营子幅、四道河子幅进行了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M](内部,未出版)。
作者简介:
宋艳红,1984年3月,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工程师,从事岩矿鉴定工作。
关键词:四道河子;碎裂;金矿;岩石特征
四道河子工作区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南西方向约55公里处,是通过1:5万矿调工作发现的工作区,目前正在进行普查工作。笔者通过对工作区内岩石、矿石进行宏、微观详细研究,总结该区金成矿基本岩石特征。
1 区域地质特征
工作区位于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北东段,地处龙江—塔源海盆区;东侧以黑龙江断裂与俄罗斯结雅-布列亚地块相邻,南侧为松嫩地块、北侧为额尔古纳地块。测区地质演化历史漫长,地质构造复杂,火山作用和岩浆活动频繁,是有利成矿的盆—岭耦合隆—拗构造叠加环境。
2 工作区地质特征
区内出露的地层单元有:古元古界新开岭岩群(Pt1xk)和第四系全新统(Qh)。新开岭岩群以捕掳体形式赋存在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中,岩性主要为绢云绿泥蚀变岩、绢云绿泥糜棱岩和绢云超糜棱岩,岩石韧性变形较强,局部见有黄铁矿化、硅化。全新统主要沿四道河子河谷分布,为砂、砾石、亚粘土等。
工作区内侵入岩主要为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呈岩基状产出,出露面积较大,其次为早白垩世的花岗闪长岩,呈岩脉状产出。脉岩主要为花岗斑岩、石英闪长岩和安山岩。
3 岩石学特征
本区岩石可初步分为两类,一类为脆性变形的碎裂岩化岩石、碎裂岩、碎粒岩、碎粉岩,另一类为韧性变形的糜棱岩化岩石、初糜棱岩、糜棱岩及少量超糜棱岩,整体分析来看,本区处于一个脆-韧性转化环境,韧性变形为北东向,次级断裂为北西向。
碎裂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由斜长石40%、石英30%、碱性长石26%,黑云母3%组成。粒状矿物粒度以细粒0.2-2.0mm为主,少量2-5.0mm,整體碎裂。碱性长石呈半自形板粒-它形粒状,由条纹长石和具格子双晶的微斜长石组成。斜长石呈半自形板柱-粒状,不具或具细密聚片双晶的酸性斜长石,切面分布少量鳞片状绢云母和泥质物。石英呈它形粒状,具波状消光,粒度中等。黑云母均片状、鳞片状,弱残留,褐色,具一组极完全解理,较强绿泥石化,片径<1.5mm。
碎裂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由斜长石60%、黑云母10%、碱性长石10%、石英20%组成。粒状矿物粒度不等,多数碎裂,裂隙发育以细粒0.2-2.0mm为主,少部分2.0-5.0mm。斜长石呈自形-半自形板柱状、板粒状,具环带结构、聚片双晶的中长石,双晶纹扭折,绢云母化。黑云母均片状、宽片状,暗褐色,具一组极完全解理,部分较强绿泥石化,片径<2.0mm。碱性长石为半自形-它形粒状,为条纹长石,碎裂,裂隙裂纹发育。它形粒状石英,延伸拉长,具波状消光,填隙分布。
碎斑岩:碎斑组构,由碎斑38%(斜长石18%、石英12%、碱性长石8%)和碎基62%组成。岩石受脆性应力作用,所有矿物已较强破碎,全部长石、石英较强碎裂,分为碎斑和碎基两部分。碎斑:石英呈碎斑状,拉长细粒化,粒度0.3-1.5mm;长石呈碎斑状,碎板状,次棱角状,见格子双晶和条纹结构,为微斜长石和条纹长石,土化,粒度0.3-2.5mm;斜长石呈次棱角状,可见聚片双晶,弱绢云母化,粒度0.2-2mm。碎基由碎粉状的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组成,碎粉状的长英质矿物呈显微晶质。黑云母呈显微鳞状集合体,褐绿色。沿裂隙见褐铁矿渲染。
碎粉岩:碎粉结构,由碎斑10%(石英、长石)和碎基90%组成。岩石受脆性应力作用,所有矿物已较强破碎,全部长石、石英较强碎粒-碎粉化,分为碎斑和碎基两部分,可见一些显微鳞片状矿物集合体及褐黑色铁质,无法推断原岩。碎斑:石英呈碎粒状,次棱角状,粒度0.1-0.3mm;长石呈碎粒状,碎板状,次棱角状,未见双晶,土化,粒度0.1-0.3mm;斜长石呈次棱角状,次圆状,可见聚片双晶,粒度0.1-0.3mm。碎基由碎粉状的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组成,碎粉状的长英质矿物多呈隐晶质,少量呈显微晶质。黑云母呈显微鳞状集合体,褐绿色。可见呈立方体晶形的黄铁矿(6%±),部分褐铁矿化。
糜棱岩:糜棱组构,定向构造,由碎斑15%(碱性长石8%、斜长石5%、石英2%)和糜棱基质85%组成。岩石受较强的韧性剪切作用明显,细粒化动态重结晶较弱,原岩组构特征无残留,浅色矿物呈条纹状定向分布,暗色-鳞片状矿物聚集呈条纹-线状-短带状,绕残碎斑晶长石、石英而行或相间平行展布。碎斑:半自形板粒状-粒状及受应力呈眼球状、透镜状、豆荚状断续平行分布,粒度0.1-0.3mm;碱性长石未见双晶,土化;斜长石见细密聚片双晶;石英变形纹可见,具拉长及粒化。糜棱基质:暗色矿物集合体45%±:以叶片状-鳞片状黑云母显微鳞片状集合体为主,部分已绿泥石化,互相伴生条纹、条带状环绕残碎斑晶定向密集展布;隐晶质-霏细状长英质镶嵌生长,霏细-微细粒石英,粒度<0.1mm,相伴生长呈透镜状、条纹状等环绕碎斑不规则分布。见立方体晶形的黄铁矿,部分褐铁矿化。
4 矿石特征
该区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岩中的石英、硅质细脉及构造破碎带中,岩石破碎。蚀变有硅化(脉状、面状)、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等,以中-低温蚀变为主。矿化以黄铁矿(细脉状、弥漫状、团块状)为主、少量褐铁矿化、方铅矿化等,呈细脉、弥漫状沿岩石裂隙及碎斑间隙充填。
矿石多为碎裂结构、角砾结构、交代浸蚀结构,浸染状构造、细脉状构造、团块状构造。矿物发生不同程度破碎,粒度大小不一,后期有石英脉呈条带状、网脉状贯入,错动后可见宽度不一的碳酸盐脉贯入。
黄铁矿分两种,一种呈星点状、弥漫状和团块状分布在碎裂的长石、石英空隙中,另一种呈细脉状、网脉状沿石英脉条带状分布。为自形-半自形晶,自形晶多为立方体晶型,Ⅰ级反射率,反射色为淡黄色,无多色性;无内反射色,高硬度,表面多麻点,粒度大小为0.1-0.5mm左右,少数为0.5mm-1.5mm,含量约为2%-12%。
方铅矿呈星点状分布,四周被黄铁矿包围,粒度大小为0.4mm~2.0mm,含量约为1%,反射率为Ⅱ级末,反射色为纯白色,无多色性,无内反射色,明显的黑三角形空、低硬度、均质性。
5 结论
通过对该区岩石、矿石镜下特征进行研究,初步认为金成矿部位为一韧-脆性转换环境,仔细辨认转换部位岩石特点,有助于进一步寻找新矿体。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地矿局.黑龙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2]黑龙江省长发地营子幅、四道河子幅进行了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M](内部,未出版)。
作者简介:
宋艳红,1984年3月,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工程师,从事岩矿鉴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