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多媒体广泛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它一改传统课堂一张嘴加一支笔的单一呈现方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可视化、互动化、个性化,让学生手、脑、眼、耳并用,充分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效率。多媒体的应用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成果,将高尚的道德、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但随着多媒体的普及,这一先进的教学设备走入了城市和乡村的课堂,多媒体的应用也走入了一个误区,但凡上课便离不开多媒体,而且在制作方面越来越精美,而公开课更是成了高科技展示的舞台。
回想起来,自己在前一轮的教学中便是如此。每次备课之时并不是备学生、备课文、备课堂,却把主要精力用于多媒体的制作,把整个教学思路借助多媒体完整地展示出来,并想方设法把它加以包装。而上课之时,学生无需花时间去解读文本,只需随着我的放映或欣赏或摘抄。大量的音乐、影像的轰炸,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学生容易出现审美疲劳,情感体验也比较被动。渐渐地,多媒体成了我在语文课堂中教学的唯一手段,黑板、粉笔成了摆设;教师成了课堂的播放者,完全失去了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观看者,完全失去了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整个语文课堂虽看起来流光溢彩,但并无多少实质性的内容,完全背离了语文课程的理念。
意识到这一点后,有意识的观看了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也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觉得多媒体应该成为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手段,但只能是辅助的手段。中学语文课堂在使用多媒体时,更应注意使用的度,切忌哗众取宠,舍本逐末;切忌流于形式、忽视文本。它较为适合于以下几种情形:
一、利用多媒体来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如在学习课文之前对作者生平的介绍,字词的学习,和课文有关的内容的补充以及学完课文之后的拓展深入,都适合用多媒体来展示。而我在上综合性学习活动《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时,多媒体就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学生们用多媒体展示了他们搜集的资料,详细地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思想、天命观、教育观以及孟子的生平、性善说、仁政思想等,介绍了《论语》《孟子》及儒家思想所产生的影响,如此大的信息量是传统教学手段望尘莫及的。
二、利用多媒体来创设课堂的情景氛围
初中语文课本选择了一些文质兼美的课文,通过学习这些课文,让学生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思维,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但是一方面初中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单靠教师的讲述有时还难以进入情境;另一方面,即使有某一方面的生活经历,有时也难于立即和文本情感相通。这时,借助多媒体有声的画面,展现生动的形象,就易于把学生引入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体会文章的主旨。如学《观舞记》时,大多数学生对印度舞蹈较为陌生,通过欣赏《孔雀舞》以及印度舞蹈的片段,使他们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而《安塞腰鼓》呈现的是另一种情境,学生观赏了黄土高原上火烈的舞蹈场面,聆听了雄浑激越的鼓声,进入情境之后再来挖掘文本,更有利于他们把握文章主题,感知文章对旺盛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歌颂。
三、利用多媒体还可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和其他学科一样,语文课本中同样也有一些学生难以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这时利用多媒体设备把它有声有色的呈现出来,可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既有形象的感性认识,又有抽象的理性认识,更有利于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看云识天气》时可以把不同形态的云和云彩形状、位置、所预示的天气情况的图片显示在大屏幕上,又如在上完《生物入侵者》之后,给学生补充了一些生物入侵者的资料,把那些外来物种的图片显示在大屏幕上,这些鲜明的形象是仅凭我的一张嘴、一支笔所无法清晰呈现的。鲜明的表象与语言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双向联系,学生就会乐意面对屏幕字斟句酌,有针对性地对文段重点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严密性。
回想起来,自己在前一轮的教学中便是如此。每次备课之时并不是备学生、备课文、备课堂,却把主要精力用于多媒体的制作,把整个教学思路借助多媒体完整地展示出来,并想方设法把它加以包装。而上课之时,学生无需花时间去解读文本,只需随着我的放映或欣赏或摘抄。大量的音乐、影像的轰炸,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学生容易出现审美疲劳,情感体验也比较被动。渐渐地,多媒体成了我在语文课堂中教学的唯一手段,黑板、粉笔成了摆设;教师成了课堂的播放者,完全失去了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观看者,完全失去了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整个语文课堂虽看起来流光溢彩,但并无多少实质性的内容,完全背离了语文课程的理念。
意识到这一点后,有意识的观看了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也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觉得多媒体应该成为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手段,但只能是辅助的手段。中学语文课堂在使用多媒体时,更应注意使用的度,切忌哗众取宠,舍本逐末;切忌流于形式、忽视文本。它较为适合于以下几种情形:
一、利用多媒体来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如在学习课文之前对作者生平的介绍,字词的学习,和课文有关的内容的补充以及学完课文之后的拓展深入,都适合用多媒体来展示。而我在上综合性学习活动《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时,多媒体就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学生们用多媒体展示了他们搜集的资料,详细地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思想、天命观、教育观以及孟子的生平、性善说、仁政思想等,介绍了《论语》《孟子》及儒家思想所产生的影响,如此大的信息量是传统教学手段望尘莫及的。
二、利用多媒体来创设课堂的情景氛围
初中语文课本选择了一些文质兼美的课文,通过学习这些课文,让学生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思维,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但是一方面初中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单靠教师的讲述有时还难以进入情境;另一方面,即使有某一方面的生活经历,有时也难于立即和文本情感相通。这时,借助多媒体有声的画面,展现生动的形象,就易于把学生引入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体会文章的主旨。如学《观舞记》时,大多数学生对印度舞蹈较为陌生,通过欣赏《孔雀舞》以及印度舞蹈的片段,使他们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而《安塞腰鼓》呈现的是另一种情境,学生观赏了黄土高原上火烈的舞蹈场面,聆听了雄浑激越的鼓声,进入情境之后再来挖掘文本,更有利于他们把握文章主题,感知文章对旺盛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歌颂。
三、利用多媒体还可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和其他学科一样,语文课本中同样也有一些学生难以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这时利用多媒体设备把它有声有色的呈现出来,可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既有形象的感性认识,又有抽象的理性认识,更有利于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看云识天气》时可以把不同形态的云和云彩形状、位置、所预示的天气情况的图片显示在大屏幕上,又如在上完《生物入侵者》之后,给学生补充了一些生物入侵者的资料,把那些外来物种的图片显示在大屏幕上,这些鲜明的形象是仅凭我的一张嘴、一支笔所无法清晰呈现的。鲜明的表象与语言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双向联系,学生就会乐意面对屏幕字斟句酌,有针对性地对文段重点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严密性。